佛說觀無量壽佛經1-2
(序分) 叁種學佛各不同,如法實修是佛意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釋迦牟尼佛咐囑我們的菩提心,感恩釋迦牟尼佛給與我們的善根!感恩十方諸佛、十方菩薩護持我們的善根!感恩父母生生世世傳承我們的生命!感恩這個社會養我生命!再感恩一下生活!
上午講到“如是我聞”。學佛有幾種學法,一種是拜佛,像世間的老太婆、老公公到廟裏來拜拜佛,求求發財。聽說要往生西方,也動了這個念頭,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聽說修諸禅定,聽說持咒子,也跟著持一持咒子,糊裏糊塗的這樣一輩子,這叫做糊裏糊塗的學佛。還有一種呢,學佛就是講課、學法,辨別外面的是非,這個對那個錯,看得到並且還是真的,這叫學法,像佛學院的老師,弘法者。弘法的人要辨別錯和對,要了知善和惡,自己要看很多的書,了解很多的知見,建立種種法,什麼心法、色法、心所法、無明、塵沙煩惱、見惑思惑煩惱,還有種種名相,八萬四千相可以分得出來,叁十二相、四十一品無明、八十八品見惑煩惱、八十一品思惑煩惱、貪嗔癡慢疑,種種法都要學盡。學完要分享給大家,不斷的跟大家講法,建立衆生對佛陀的知見,對外道的辨別,對惡人的排斥。但是還有一種學法,就是修行。建立一個正確的知見,永不再變。就像我們念阿彌陀佛一樣,不要辨別別人的善和惡、是和非的問題,心中安住在法上面,這叫修行。我們不是佛學院出來的人,我們只談修行,怎麼去修,怎麼去觀照,怎麼去直心達到道場,達到你自己的某種目的、某種境界。我們講一個法上的修行。
釋迦牟尼佛在一部經典上面講過:執著于拜佛的人猶如外道,在離我很遠很遠的地方;作法師講法的人,如我弟子;如法修行,如是說如是修,此人是我兄弟,與我共坐。證明釋迦牟尼佛重視修行的人,並沒有重視講法的人。我這樣說,你如是觀照,你跟佛是法兄。證明修行是要你去觀照,去實修,並不是滔滔不絕的講給別人聽。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是叫你去修行,不是講法,沒有人在講法。我教你的,全是教你直接的觀照。不要想著別人好和不好的問題。我如是說,你如是修,你就是我的法兄,你跟我是兄弟關系。我這樣的想,你也這樣的想,我們兩個不是一樣的思想嗎?法是一個法,人是兩個、叁個、一百個,大家同在一個法上面,我們就是兄弟。如果你把我這個話搬過去講給別人聽,你是我的弟子,離我很遠。佛是這樣說的。把佛陀的法變成你的法,你的法也是佛的法,叫如法修行。如果我講的是一個,你自己還有一套,不斷的辨別是非,不斷的起心動念,不能夠安住在法上面,我講再多都沒有多大的益處。大家一定要轉變過來。講法是講法的事,我是教你怎麼修行,因爲釋迦牟尼佛也是教我怎麼修行,那我也教你怎麼修行,只是一個修行而已,不是了知一些知識。
如是我聞信成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叁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爲上首。”這是講六成就。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叫時成就。佛,叫主成就。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叫處成就。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叫衆成就。這是後來人講解經典的講法,以六成就破除衆生的疑惑。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迦葉尊者結集經典的時候,有五百大阿羅漢參與,由阿難尊者宣讀佛語。因爲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相貌非常莊嚴,叁十相,就比佛少兩相。他一坐在上面開口講法,跟釋迦牟尼佛講法是一模一樣的,令衆生疑惑,以爲阿難尊者已經成佛了。阿難尊者就解釋,釋迦牟尼佛講,我講的所有經典,前面加“如是我聞”破衆生疑惑。大衆一聽就知道了:哦,如是我聞,證明不是阿難說的,是他聞到佛說的。
“如是我聞”四個字,也有的經典翻譯爲“我聞如是”,也有翻譯爲“如是我聞”,有也翻譯爲“聞如是”。這句話的含義非常非常的深廣,不單是破除衆生的疑惑,裏面還暗藏了秘意。佛陀說,佛陀無法可說,若言佛陀有所說法即爲謗佛,《金剛經》裏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來到此世界,是方便安住,來此世界是遊戲神通。“如是”是釋迦牟尼佛的根本處,借用方便,以大悲心入一切衆生心想處。佛陀的示現,代表衆生的善根,佛陀借外顯真心。佛陀看似在外面,其實是顯我們的真心,我們的真心就是外面的佛,佛與真心本身是不二的。在裏面來講,顯出我們衆生本來的真心;在外來講,顯示佛陀的大悲心。悟者,明了的人,就知道佛是真心的顯露。迷的人,就講佛陀慈悲,來到人間。佛是依衆生心而顯,衆生心中是什麼相就看到什麼相。有人看到佛是老人相,也有人看是童子相,還有人看佛是天人相,釋迦牟尼佛在每個人心中的相貌不一樣,但都是圓滿莊嚴的,因爲代表自性中圓滿的功德。但是在衆生那裏顯出來的都不一樣,就像水裏現月亮一樣,有水皆含月,但倒底是圓月是半月,就是衆生善根不同的顯現了。不是佛有來去,是衆生心衆生的自性感召出來。無所來亦無所去,故名“如”。
“是”爲真實義。我們衆生是虛妄體,妄生變法界。我們的意識現叁界,叁界唯識。現在看到的一切法,是自己的意識變現出來的。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我們的心。小乘《俱舍論》裏面講:色法、心法。色法來自于何方?一,來自于業;二,來自于心;叁,來自于季節;四,來自于飲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一切色法,都來自于自己的心的本源。心,法界是同起的。心在哪裏?心就在色裏面。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心不二故。你現在看到的這個色就是你的心,並非有個獨立的心存在,也沒有一個獨立的色存在。我們的心與色,是同時建立,看到色就是看到你的本心。心是空,色就是空,色法與心法是不二的。我們的真心是空性,外面就是空性。衆生把心跟色分開來了,就産生了中間的識。一旦有一天你的意識“啪”的一下斷了,這個世界就空了,你就見到你自己的本性。虛雲老和尚打坐的時候,茶杯“啪”的一下打破了,他自己參“我的本來面目是誰”,虛空粉碎,根塵脫落,頓時識就沒有了,世界就轉爲你的真心,才知道一切法是我心故。而我們不斷的動妄心,煩惱,焦慮,不斷的尋找。妄心不停止,那你的真心不能表露,中間生識,起二對立,認爲我見到色,認爲獨有色可取,獨有心可立。有個“我”在這個地方,有個“法”在那個地方,心跟法對立起來了,就産生了種種煩惱,卻不知道這一切是我本心。你沒有斷識之前,還沒有開悟之前,要了知實相,知道此本體是心與色同起的,書上叫“等起俱生”,平等生起,是一起生出來的,不是一個一個的生出來。不是先有心後有法,也不是先有法後有心,外面就是心,沒有一個獨立的心存在,沒有一個獨立的色存在。
第二,色法與業的關系,與業同等俱生。我們的業跟外面所有的色同等俱生。就是說,我們的業跟外面的一切法,是同等俱生的。有人說,我業障好重啊!好像另外有業障。其實你看到外面的所有的東西的時候,此色法都是我們的業。這個業跟我們的色法是同時俱生的,沒有獨立的一個業存在,也沒有一個獨立的色存在。所以一切法皆是業。比如男的、女的,出家、在家,好的、壞的,善的、惡的,醜的、美的,這一切色法,都是業。業本體空故,是故一切色法皆空。
色就是一,但是分出四種:一個是心,一個是業,一個叫季節,一個叫做飲食。心跟法界相應,業跟諸法相應。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叁界,叫色法。欲界、色界、無色界,叫色法。而這一切色法,跟我們的心都是相應的,叁界唯心啊,識就是業。長的短的高的低的男的女的,這都叫法。我們的意識是無住體,我們的身體是無常體。我們的意識叫生滅法,生滅依分別而立,分別生業,就産生相,而這個相就生煩惱,相就是煩惱體。有智慧的人要觀照,看到世間全是業,就是你造的業啊,有業才現境。你見到他好是你心中他好,心中的業。你今天到這個地方來,你可能做了善業。你吃喝嫖賭,那是你在造惡業。惡業、善業、無記業,種種的業,這一切
業。生天是善業,墮地獄是惡業。有醜美好壞,是共業裏面有不共業。我們坐在一塊叫共業,但是每個人相貌又不一樣,是不共業。如果這個房子倒塌下來,會不會把我們打死?有的死有的不死,爲什麼?我們有不共業啊。共業是這個房子倒掉了,大家感召這個惡報,但是倒下來以後有人死有人不死,你做的善業重,就不會被砸死;你做的惡業重,很快就被砸死。但是有人造了善業,不一定馬上就現報;有人造的惡業重,他也不會立刻有惡報,因爲他上一輩子做的好事太多了,所以這一輩子雖然做了好多壞事,但是福報很大,所以壞事做盡,可是就看不到他倒黴,這只是惡業暫時沒有現前,我們不要著急,等惡業現前,自然顯現。這個世界,業跟法界是共生的,不可能躲得掉的。躲得了今世,躲不了下世。這一輩子躲掉了,下一輩子躲不掉。你不要以爲你吃喝嫖賭很舒服,等到下一輩子上刀山下火海,那你就完蛋了。因爲我們不知道是共生的,不知道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的業,這現在就是你的業。大家今天在這個地方,肯定都是善業發起。但是我們要知道,業的本體是空,是故我們也是空的。
大家也應該要知道,我看到的是我的業,你看到的是你的業,這個叫做不共業。我們在一塊,叫共業。但是你看到的不能代表是我看到的,所以每個人的業是不一樣的。我今天看到你們,是我的業。你今天看到我們,是你的業,每個人的業都不一樣。總的來說,你看到的就是你的,我看到的是我的,我們兩個沒有關系。所以在這個地方,我來教化你不教化你,跟我沒有關系。我跟你講話,是跟我自己講話。我可以跟你講法,我也可以不跟你講法,都是我的業。大家知道了,守自己的本心,那你就不需要聽法了,你已經聽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1-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