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了,已經開悟了。你不開悟就聽我講,開悟了以後聽自己講。你心中的一個常福在跟你講法,這是你的業,跟我有什麼關系?你在聽法是我的業顯現出來的,跟你有什麼關系?所以你聽你的,我講我的。我是你心中的業,你是我心中的業。你遇到我是你的福報,我遇到你可能是我的過失。這是不共業,不同啊。
同樣是在講法,可能在你身上叫福報,在我身上叫過失。我們倆坐在一塊,我自己解脫不好,爲什麼要跟你講呢?轉過失成爲大悲心,沒有關系,我忍,我來幫助你,要轉爲大悲心。這也是我的業啊。如果你們都成佛了,我這種業就沒有了。我遇到你是我的業障,你遇到我是你的業障。你不能成佛,那是我的惡業。你想成佛,那是你的善業。如果你成佛了,還要我在這裏講嗎?在我這個地方,我很快就成佛。因爲你不成佛,拉著我不能成佛。所以在我身上叫惡業,在你身上叫善業,都不一樣的。我轉惡業成爲我的大悲心,我要幫助你,用大悲心把我這個業給消掉,就是把你們都度成佛。你們要成佛,你們是贊美心,我是大悲心。就像媽媽牽著孩子,孩子贊美媽媽,媽媽牽著孩子叫慈悲,孩子在媽媽面前叫孝順。對上叫孝,對下叫悲。所以我在講法,對下面來講叫慈悲心,叫轉惡向善;對你來講,贊美師父,就是斷惡修善,互相感應。所以我們雖然坐在一塊,但是業都不一樣,今天坐在一塊,大家是一個共業。其中有不一樣,叫別業。有共業有別業,別業就是每個人的心,共業是大家坐在一塊。任何東西都有共與別之差別,就像勝義谛與俗義谛一樣,互相配合;大悲跟智慧,也是互相配合的。
還有,四季産生變化。因爲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産生了青黃赤白。四季無形,但是世界變化。冬天來了,冬天無相,外面是白色的,這樣取名叫冬天。是不是外面在變,所以冬天來了呢?那搞個電視機來放,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可不可以呢?實在春夏秋冬是無有形相的,是無形的體,可是外面有相。春夏秋冬在變化,萬物也變化。如果沒有四季,就沒有萬物的變化。所以萬物的變化與四季是同等俱生的。現在是夏天,天氣好熱,花開了,綠葉生出來了,每個人的衣服穿少了一點了。夏天是一個樣,春天又是一個樣。四季變化跟人的心態、身體也有關系。如果沒有四季,我們的身心就會亂。四季的這個體,實在是太陽、地球運轉的一個過程,起名叫春夏秋冬。地球在運行的時候,實在沒有一個變的體,可是外面在變。你說地球變了嗎?太陽變了嗎?月亮變了嗎?它沒有變,可是世界在變。這個世界青色的黃色的赤色的白色的會變化,可是找到根本之處,沒有變。地球還是地球,太陽還是太陽,月亮還是月亮,須彌山還是須彌山,不變而萬變,萬變而不變。所以變和不變實在是同體的,也就是說“空有不二”,也就是說四季,也是同等俱生體。
還有一個叫飲食。只要七天不吃飯,我們的生命就斷了。生命一斷,色法就斷。所以生命是無形的,有了飲食萬物才生長,身體才生長,我們吃的東西的本體在色法裏面,飲食與色法同時建立,如果飲食一斷,色法就斷。所以我們的飲食就是養生命,生命有形狀嗎?生命靠什麼維持?靠飲食維持。生命無形,色法與我們的生命,飲食就是生命,是同等俱生的,它是俱生體。
這些色法(東西)虛而不實,都是假的,空性。但是我們以假當真,所以不能顯真。這個假的就像天上的雲彩一樣,本來沒有,但是看了很好看。就是這種認爲好看的意識把你迷惑了,一輩子抓它一輩子得不到。人生下來沒有帶任何東西過來,死了也沒有帶任何東西過去。“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東西都帶不走,就帶了一大包的業,下世轉身再過來,再繼續受苦。我們流落六道輪回中,就因爲抓住這些不真實的東西。釋迦牟尼佛出世,就是開顯我們真實的一面。顯真就是破除我們的妄見。所以“如是”者,就是如來,宇宙的真相。“是”者,真實的一面,破除我們虛假的一面、不真實的一面。“我聞”,真實的一面。釋迦牟尼佛是初聞之人,一聞即悟。釋迦牟尼佛從這個裏面出來,也可以說從一個衆生修來,他從那個地方修而無修。釋迦牟尼佛證到如來知見的時候,實在是他的本體。也就是六祖大師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成佛,實在是沒有佛可成,只是回複自己的本來面目。妄斷掉了,衆生就不存在,因爲衆生本來沒有,就等著妄斷。大家知道,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怎麼去的?實在沒有東西去,回複我們的本來面目而已。我們的妄心一斷,你自己就從空中跳出來,就像烏雲散了,太陽就出來了。這個太陽是你的本來面目,就因爲烏雲障礙了,顯現不出來。但是你不能說烏雲就是太陽。所以實在沒有一個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什麼叫衆生?就是虛妄的心。有沒有水裏的月亮到天上去了呢?水裏的月亮就是妄心,我們無始以來認水裏的月亮爲自己,認爲有個“我”存在。事實上,水裏沒有月亮,從來就沒有過。只要我們的意識一斷,天上的月亮就出來,回複你自己的本來面目。就像虛空粉碎一樣,你自己顯現出來,原來沒有衆生啊,實在是無佛可成。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了,就是“如是”。佛就是“如是”,也就是“真如”者。“我聞”,佛陀出來了,建立一切衆生“我聞”。佛陀他已經成佛了,這個“我聞”是代表衆生。阿難尊者,代表“我”。“我聞”是代表著大悲的體。“如是”者是代表智體,就是善,是佛的體。“我聞”是大悲體,建立方便故。哪個知道阿難尊者是什麼人?哪個知道今天常福是什麼人?哪個知道你是什麼人?誰也不知道。說不定你也是古佛再來,爲了方便,住在這個地方,說不定你就是佛菩薩。
“如是”現大悲心成就“我聞”。在大衆面前,只要你是衆生,就要示現“我聞”。我常福今天聞到如是教法,我了知我的實相,而衆生不知,就建立方便,就要告訴衆生。這本《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究竟之談,這部經典的這個“如是我聞”和其它的“如是我聞”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任何經典都有“如是我聞”,但是這部經典的“如是我聞”是不可思議的“如是我聞”,是究竟的“如是我聞”,是佛與佛交談的“如是我聞”。你今天坐在這個地方,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那不是一般的東西,那是你自己的實相,就是你的“如是”,是你的真實一面,是你無來無去的真實體。如果你失去了這個念佛,就失去了“如是”,只有佛的究竟處才叫“如是”。“如是我聞”代表信成就,沒有“如是(我聞)”就不能成就信。
大家都在信佛,信有十種。造惡業信地獄。你的貪心很重,相信錢,這就是相信地獄。雖然沒有到地獄但是已經相信了地獄。什麼叫信?聞,就是心,你的意識的心跟你的貪相應,叫信。信這個體,不是口上信,心跟這個法相應叫信。如果你跟貪心相應,那你就相信錢,“我要錢”就是你信錢。你貪心就是信地獄。你嘴巴上講:“我不要墮地獄!”可是你信地獄啊,你這個信在地獄底下,你就往地獄跑,嘴巴上講:“我要信佛,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你往地獄底下走。你的信心不在這個地方,你這個信就是假信。你以爲皈依叁寶就可以了,很遠呢!你信佛、你拜佛,有一點善根在,但是你的貪心很重,你墮地獄的,你的嗔心,去信餓鬼。“ 嗔”就是法,嗔落于心就是餓鬼,就是你的法,“如是”在餓鬼那個地方。嗔者墮餓鬼,就是“如是我聞”。
所以“如是我聞”,貪者墮地獄,嗔者做餓鬼,癡著做畜生。這是佛說的,這也叫“如是我聞”。“如是”,貪者,地獄。地獄怎麼去的呢?因貪而去。你聞到就知道了,聞到了這個貪,我具備貪,我墮地獄,我想到地獄底下去,可以很快就去了。佛講了,“如是”真心與空性相應,“如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我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到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墮地獄惡鬼畜生,就是這麼刹那一念而已。所以這個“信”非常重要,是什麼“信”,地獄惡鬼畜生也叫信,世間人紛紛向地獄底下走。你不是地獄惡鬼畜生已經不錯了,能做個人,像個人樣子。你眼睛多麼漂亮,可是看很多的是非;你的耳朵多麼漂亮,可是喜歡聽是非;你鼻子長得多好看,可是你貪圖香味;你嘴巴長得多好看,可是貪吃;你的身體,你的兩只手都健全,相貌也是端嚴,可是你造諸惡業,用身體造惡業;你的意念很正常,可是心起貪嗔癡。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美好的東西,可是利用它造惡業。你現在用持五戒得來的身體造惡業,這個身體很快就沒有了。經典上講做人難得,這一生能做人,下輩子能不能做人就不知道了。所以我們要珍惜人生,應當要持五戒!
還有些人的信是信天道或者信阿修羅道。什麼叫阿修羅道呢?見惡起嗔,見善起貪。見到人家做善事把命都給人家,說人家好贊美別人;看到人家惡呢,極爲嗔恨,這就是阿修羅。社會上講要懲惡揚善,就是阿修羅。佛教是要隱惡揚善。我們看到別人好的地方,不斷的贊美別人;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我們要隱掉。惡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西遊記》裏孫悟空不是講嘛:好事不見聞,壞事傳千裏。你做了一件壞事,馬上一千裏的人都知道,但做了好事,外面都不知道,委屈啊。在這裏學佛的個個都感覺自己很善良,爲什麼就沒有人宣揚呢?大家都不去宣揚,個個自私自利,生怕別人的善被別人知道了,生怕別人的惡別人不知道。我們喜歡講別人的壞話,不喜歡講別人的好話。有的人講,做了惡事不受懲罰,他不是大做惡事嗎?但是你想過沒有,惡人你懲罰他,只能讓他更惡。比例來講吧,我現在做壞事,如果你在背後說我的壞話,我可能更恨你;你當面說我不好,我會嗔恨你,是不是這樣?如果我做得不好,但是你在背後贊美我,那我感激不已;如果你當面贊美我,我很歡喜,是不是?你贊美我的優點,讓我不斷地發起善心,不要偏偏把我往惡的地方推。小孩子都是這樣,做了壞…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1-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