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1-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1-1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諸佛,無量劫來護持我們的善根,護持我們的菩提心。我們感恩諸大菩薩無量劫來護持我們的善根,咐囑我們的菩提心,也就是《金剛經》上面所說的:“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字字放光,直指因位

  這次我們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典都是對機說法,說菩薩以菩薩經而說之,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有《妙法蓮華經》、《心經》,還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善業道經》,還有佛說種種無上道法、種種因果。釋迦牟尼佛說法,都是對衆生機而說。佛陀說佛,必有究竟義;佛說菩薩,必有菩薩方便義;佛說凡夫十善業道,必有因果義。每部經典都有它的意思。打個比喻來講,寫毛筆字,用金水寫字,字就是金的;用銀水寫字,字就是銀色;用墨寫,這字就變成黑色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就像用金水寫字,字字放光!也就是說這部經典是不可思議的,一般人不知道《無量壽經》的尊貴處,就不知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來說佛是究竟之說。佛說觀世音菩薩是佛說方便故,還有佛說普賢王菩薩,種種菩薩,佛說《華嚴經》等,都是在方便中。佛說十善業道法,就是說衆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說衆生善惡體而已,佛說衆生的體。佛來說《觀無量壽佛經》,就是叫我們衆生來觀無量壽佛,佛來說佛這是不可思議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經頭和經尾是相應的。因爲前面叫我們觀無量壽佛,到最後是護囑我們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過程之中是什麼呢

  這裏面講到衆生的患惱之心,衆生的淨業障分,衆生的定善,衆生的散善。衆生在此世界所做的善法,叫做散善。證明這部經典講的是因位。過去也講過,《觀無量壽經》是指我們衆生的因地行爲。《無量壽經》是講佛陀的願力,佛願。佛陀發願是爲衆生而發願,衆生觀佛是爲成佛而觀。所以衆生觀無量壽佛,不光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我們看《觀無量壽經》會發現字字處處都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經文開始就講到頻婆娑羅王被關進七重牢房,這裏面就已經說到南無阿彌陀佛透過衆生的業力,這個七重的牢房,而進入衆生的心靈。由此看出,阿彌陀佛大光明藏,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阿彌陀佛名號的摧毀力,可以透入到衆生的心中,破除衆生內心的無明。衆生的業障如天上的雲,而阿彌陀佛就像雲裏的太陽。即使萬裏有雲,但是這個太陽也能夠在雲裏面穿梭來往無有障礙,這就是名號的功德。

  觀經的內容,首先就把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的德、含在我們衆生業裏面,在衆生的業裏映現阿彌陀佛沒有障礙的慈悲心、大神力、大智慧。在這裏面可以看到佛陀的智慧。後面,爲除衆生無始以來的患惱之心,直接教我們去觀察太陽、水、大地,體會佛的恩。從第一觀到第六觀叫觀想念佛,從第六觀一直到第十叁觀,觀佛的相,觀佛光明之相而念佛。到後面,叁輩九品,以九品的善法,善導大師說是散善,而念佛。念佛叁昧是在什麼時候成就的呢

  是觀佛而成就的,就是在第六觀之後,叫觀佛叁昧。第六觀之前叫觀想叁昧,觀想叁昧就是觀景而成就的定。到後面觀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乃至于小像觀,直接觀佛,即心即佛,而成就念佛叁昧。不管是觀想念佛,還是觀像念佛,還是散善,總的來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前面講過,就像用金水寫字,字體即金。這部經典從頭到尾,就是講佛心,阿彌陀佛名號是一,《觀無量壽經》的體一定跟無量壽相應。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此相此密,顯密不二

  本經廣說衆喻,既講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又講到阿彌陀佛光明遍滿十方,念佛衆生攝取不舍,還講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全經所有的文字,都體現出:從佛口中出,必藏著佛心。就是說,從佛口裏面出來,所有的文字裏面,必有佛心!所以不能以我們的心去思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要我們觀無量壽佛,觀無量壽。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字字透露出佛陀的慈悲,佛陀的方便,佛陀的攝取。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從頭到尾看一遍,裏面其實有二:第一佛陀顯:第二佛陀不顯,叫密。什麼叫顯?韋提希所觀就是顯法。後面韋提希問佛:我現在觀佛是承佛神力,方便易觀就觀到了,但是末世的衆生,怎麼樣觀佛才能見到佛呢?釋迦牟尼佛就說了第六觀以後的觀,那個是密。那個密是叫我們觀佛像,觀極樂世界的體,這個體是什麼呢

  就是如來之密藏。這個“密”密在哪裏呢

  密在顯中,顯在密中,密顯不分,密跟顯是分不開的。

  爲什麼後面要觀密,而前面觀顯呢

  前面的顯是由佛而觀,釋迦牟尼佛把這個相顯現出來,讓韋提希看。其實韋提希已經看到密了,才能夠直接觀察于顯。那麼我們呢,佛不在世,要我們現在看到極樂世界的莊嚴,看到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看到觀音菩薩等這些菩薩廣做佛事,我們觀察不到。所以後面講到衆生觀佛像,而在韋提希就沒有講,她只是觀察太陽、大地和水,就見到佛像了。因爲前面佛陀已經顯現過了,所以韋提希一觀就輕易得之,只要心清淨下來就得了。

  但是末世的衆生,因爲佛不在世,沒辦法觀察到佛陀的正報莊嚴。是故不要他們觀日、觀水、觀地,而直接觀佛心,觀寶藏。我們觀佛像,是要“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因爲我們在觀的時候,我們的藏性,經過“觀”,一觀即是,那個就是你的寶藏,不管顯現出來的多還是少。在你心觀察的時候,你認爲是佛的時候,你就是佛!所以我們在講的時候,你心裏面能觀察到的時候,其實你已經見佛了。後來五百宮女忽然大悟,知道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

  所以此密此相,此相此密,顯密不二。釋迦牟尼佛給韋提希顯現出來的是淨妙國土廣長之相,而韋提希只是觀于太陽、水和大地。但是一觀此相,密就出來了,證明此顯即密。後來五百宮女觀像的時候,叁十二相猛然現前,極樂世界廣長之相猛然現前,所以此密即顯。密顯不二,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聞到這部經典以後,應該悟到什麼呢

  應該悟到,我們現前看到的這個相,和彼世界的密,實在是不二的!從而生起對阿彌陀佛的大信心,以後就傳承阿彌陀佛名號,以此名號攝取顯密故。此顯我們看到了,此密我們觀到了,此觀此見,肯定都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之中。就是我們一個念頭裏面,含有顯密的顯現。所以阿彌陀佛名號就突顯出來,到後面呢,我們對阿彌陀佛名號生起大信心。

  名號就在苦海中

  在沒有觀之前,講前面的一段文,起教化作用,也就是開啓教化作用。所以韋提希是大菩薩再來,這個菩薩把我們自性中無始劫以來迷惑的體顯現出來。阿奢世的母親顯現出來的是我們的憂惱之心, 而他的父親顯現出來的是牢獄之體。哪一個衆生不在牢獄裏面呢?哪一個衆生不在憂患之中呢

  所以大菩薩的顯現,所謂聖人現凡夫相,直指我們的心性。你不要說她是他方的人,也不要以爲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情,實在跟我們有特定的關系,開顯我們迷惑的體,顯示出佛陀的慈悲,佛陀的神力,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威力。所以《觀無量壽經》非看不可。《無量壽經》裏面顯佛願、顯佛德、顯佛國土、顯佛莊嚴,《阿彌陀經》裏面也顯現出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把佛陀的果德顯現出來,應你心故。但是《觀無量壽經》完全是兩回事。首先顯現出來的是衆生的因位。但是把佛陀的果德,不管是阿彌陀佛還是此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乃至于目建連、阿難尊者、富樓那尊者,從牢獄之中,從憂患之中,從衆生心中顯現出來,在現量之中顯現出來。證明佛的果德沒有障礙!其最終目的,是讓我們起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到最後面還是要我們信阿彌陀佛,要我們生起廣大之信心。大家想一想,我們都是一個煩惱不堪的人,但是這聲“南無阿彌陀佛”,這顆清淨光明珠子,在我們心中旋轉的時候,雖然我們還有無盡的煩惱,但是沒有障礙。就因爲沒有障礙而感受到慈悲。你如果想念阿彌陀佛得到清淨,我告訴你不需要這麼想,因爲阿彌陀佛名號就在苦海之中。我們確實是煩惱的人,念阿彌陀佛不一定代表你很清淨。但是你觀察阿彌陀佛的清淨本體,觀察阿彌陀佛極莊嚴體,觀察阿彌陀佛名號威德力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看到阿彌陀佛沒有障礙地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你心中有無盡的歡喜。所以在繞佛的時候,在念佛的時候,你不斷地去體會內心中阿彌陀佛名號的清淨,不要考慮自己有沒有某種安心,要想阿彌陀佛名號多麼的清淨和慈悲。它透過了衆生的所有業力,落到我們衆生心中。他的本體是清淨的,不信你觀察看,你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觀察佛號的清淨體。同時你也可以不斷的觀察你自己的煩惱,你走路的煩惱,你念佛的煩惱,你焦慮不安的煩惱,你念佛念不下去的煩惱,你感到焦慮不安有很多牽挂的煩惱,這個就是你!所以,不能代表這個地方念佛的人都很清淨,不一定你們都想念下去,但是名號的功德、名號的力量就在你的煩惱之中。如果你感受到了,你就會不顧一切的來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會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否則你念不下去的。

  我們念佛不一定能得到清淨,也不一定得到快樂,我們就是天上的雲,但是對名號不可以抛棄。只要你念名號,你不得不解脫,這是不可思議的!《觀無量壽經》,這個觀察,觀是觀佛。觀其佛察其心,是爲觀察。觀這個佛在哪裏呢,是察你的心,阿彌陀佛名號就在你的心上,能視察到你的心,能觀到佛,這就叫觀無量壽佛。

  阿彌陀與無量壽

  什麼叫“無”?就是“阿”,孩子一生下來就喊“阿”。阿是宇宙根本之音,華嚴二十六個字母裏面第一個就是“阿”.阿門,基督教把阿門當作上帝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1-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