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禅修班講記之二·外在五種條件——具五緣▪P3

  ..續本文上一頁苦行的這種人是很曆害的,他堪能忍受世間的一切痛苦,這是一種禅定的功夫。像西藏那個“拙火定”修完後,打赤足站在雪地裏,一小時後,周圍一、二米的積雪全部融化,換做我們的抵抗力就不行了。

   “二者如迦葉常受頭陀法,但畜糞掃叁衣不畜余長。”第二,迦葉尊者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是修苦行第一。“常受頭陀法”頭陀翻譯成漢字就是抖擻的意思。如果精神抖擻整個行爲也會很抖擻,那怕沒衣服穿,或者穿一件破衣服也是精神很好。糞掃叁衣:過去在印度有些人衣服不穿扔掉了,或者人死了以後原來穿的衣服不要了,還有些老比丘、老修行去世了,他們的衣服沒人穿了,把這種破舊衣服撿回來穿的叫糞掃衣。叁衣是指五衣,七衣和主衣,這是我們出家人的搭衣。出家人除了叁衣以外其它的衣服就不能多要了。但這個是佛陀在印度說的,我們中國就沒有這個要求。西藏那些地方特別冷,在印度,叁衣右肩是露出來的,中國人肩膀露出來就不可能,在南方還可以。

   “叁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來亦許叁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須說淨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第叁種,在寒冷的地方,還未成就忍耐力的修行者,除了叁衣以外,再加毛衣、棉襖還是需要的。百一等物,是指很多東西。出家人需要的生活用品來源要清淨,不能偷,不能自己拿,對信衆的供養,不能貪得無厭繼續要,過量的貪求是妨礙道業的。   

   修行人吃飯有四種狀況:

   “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得資身者。” 上人是指上德之人,所謂內有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大士是指菩薩,如觀音菩薩也叫觀音大士,與世隔絕住深山老林,隨時吃些野果野菜,就可以滋養身體。印度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一年四季熱帶野生水果,隨時可以吃,吃飽了沒事就坐著玄想,所以他們的思辯能力就非常發達。我們中國人以人爲本,文化跟他們不同。因此印度人的懶散,是地理環境造成的,中國人沒有這樣的地理環境,所以中國人都很勤勞勇敢。

   “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

   第二種人就是自己沒有廚房不用煮飯, 一天只吃一餐飯, 午飯時間到了,拿個缽去化緣,叫乞食法。化的只是飲食米飯不化別的。“是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聖道故。”這個托缽化緣的乞食法告訴我們,它可以破除四種屬于邪命的不正當職業。“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叁維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爲青目女說。” 

   第一下口食。是低下頭來幹活的一種。印度出家人不種地,土地中有昆蟲,掘地、除草、打農藥都會殺生,所以在農業社會裏就有人說我們出家人,光吃飯不幹活的是寄生蟲。印度出家人不幹活沒關系,有天然野果維系生命,所以說“下口食”是一種邪命,佛教傳入中國,也帶來了這個觀念。第二是仰口食。仰頭觀察星相,以此謀生,如天文、地理、看風水、觀星座的人。第叁是維口食。裝神弄鬼、算命、抽簽、問卦的人,佛教把這個也叫作邪命,不屬于正命。但我們把易經八卦、奇門遁甲、陰陽五行等做爲文化來了解也不妨,只是不能作爲維持生計的一種職業。第四方口食。遊說家們憑著叁寸不爛之舌遊說各個國家,並用動聽的語言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還有做媒的人以饒舌賺錢爲目的等等,這類人都屬于邪命自活之人。

   “叁者阿蘭若處,檀越送食。”阿蘭若處,指寂靜的地方。離城市二叁裏,牛羊聲聽不到。什麼叫檀越送食?我有過這樣的經曆:九零年我在一個小廟住了一年,居士只送飯菜,送別的東西都不收,廟裏只有兩個人,不做佛事也不接待任何人,每天念佛下來,就有人送米、菜過來,也不會打攪我們。這是屬于第叁種:阿蘭若處檀越送食。

   “四者于僧中潔淨食。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第四是指出家在這個寺廟裏,有人供齋,吃的是潔淨食。

   具備了以上四種食物因緣,叫做“衣食具足。”沒有這樣的食物因緣就會于心不安,于修道有妨礙。

  第叁閑居靜處

   “閑者不作衆事名之爲閑,無愦鬧故名之爲靜。有叁處可修禅定:一者深山絕人之處。二者頭陀蘭若之處,離于聚落極近叁四裏,此則放牧聲絕無諸愦鬧。叁者遠白衣住處清淨伽藍中,皆名閑居靜處。” 閑居靜處是個很重要的外在條件,無愦鬧就是沒有吵鬧的環境。有叁種這樣安靜的地方可以修禅定,一是深山人迹不到的地方;二是大家住在一起,離村落的地方不超過叁四裏路,牛羊的聲音也聽不到;叁是相對比較閑靜的地方,比如我們選擇護國寺作爲修學的地方,就比較安靜。

  第四息諸緣務

   “一息治生緣務,不作有爲事業。二息人間緣務,不追尋俗人朋友親戚知識,斷絕人事往還。叁息工巧技術緣務,不作世間工匠技術醫方,禁咒蔔相書數算計等事。四息學問緣務,讀誦聽學等悉皆棄舍。此爲息諸緣務。所以者何?若多緣務,則行道事廢心亂難攝。”

   第一要把這個世間一些沒有意義的行爲、動作停下來;第二是人世間的一切外緣都要把它停下來,不追尋俗人朋友親戚,斷絕人事往還;第叁是不做世間工匠、技術、醫方,占蔔、看相等事;第四是世間各種學問包括詩詞、書法、文章都要放棄,不要舍不得。如果外緣太多,就荒廢了道業,心就難以攝持。

  第五近善知識

   善知識有叁:一外護善知識,經營供養善能將護行人不相惱亂。二者同行善知識,共修一道互相勸發不相擾亂。叁者教授善知識,以內外方便禅定法門示教利喜。略明五種緣務竟。

   第一種外護善知識,就是護法居士,善于經營供養並保護我們修禅定,不擾亂、不打攪;第二種就是共同修道、修行的人,互相鼓勵不相擾亂、不會阻礙我們修道;第叁種善知識,就是從內心修行到外在行爲規則,都能夠教導我們各種禅定法門,使我們得到真實利益和法喜的人。

   這樣的修學條件,是不是大家認爲很苛刻,沒辦法修行?但是要知道,這五個條件是禅定修學必須具備的,如果達不到這五個條件,修學是不會受用的。怎樣才能達到這五個條件呢?首先是在善知識的指導下,終生按這個條件去實踐。另外,在正修禅定的環境中,這五個條件還是比較容易達到的。比如現在,我們的禅堂一片清淨,大家學佛之前沒有犯五逆重罪,現在是叁寶弟子,受了五戒以後如果犯了戒也可以求忏悔,這樣的共修,是不是持戒清淨?

   第二衣食具足。衣服不要穿的太冷、太熱,肚子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能太餓。這些都不合適坐禅。現在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沒有嘛,這個條件也具足了。

   第叁閑居靜處。坐禅需要安靜的環境,但更重要的是心的安閑。不能張家長李家短的牽著世俗事不肯放下。古文的閑字,門裏邊有個月亮,從靜的角度來說,打開門看到一個月亮,很悠然吧?把心安住在悠閑的狀態,哪怕是學習佛法,沒弄懂的道理也暫時放下,不要讓任何東西幹擾我們的心,這就是閑居靜處的含義。我們今天的修學環境,也具備了這個條件。

   第四是坐禅的時候萬緣放下,不要胡思亂想。有個老太太打坐時記憶起叁年前別人欠的豆腐錢很高興,她說這個坐禅效果太好了。這個笑話說明了心靜下來的時候,對生命了解的程度會越來越廣闊。打坐時,我們經常還會想起經文裏的一些話,然後去思維這些話的含意,當然,思維經教可以作爲聞思階段的內容來修學,但正修禅定必須把這些都停息下來。

   第五打坐時還需要有人外護,不能讓人隨便幹擾搗亂。如果有同行善知識一起修行更好,大家可以互相策勵。然後由教授善知識,指導我們修學修心法要。

   這五個條件在清淨的禅修環境裏是容易具足的。

   看看自己的心靜下來沒有?是不是外緣都放下了?陀螺般旋轉的心停下了嗎?周未這一個下午,只有幾個小時,把它布施出去,關掉手機、萬緣放下。現在,大家把講義合起來,在腦子裏過濾一遍,把五個條件好好想一下,看看記住沒有,然後對照自己:達到爲止,現在的當下,這五個修學條件都具備了沒有?具備了當然最好,還欠缺的,好好努力。

   今天的內容就學到這裏。阿彌陀佛!

  

  

《永嘉禅修班講記之二·外在五種條件——具五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