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無念是一心,就是無念而念無量光,念而無念無量壽,你在念南摩阿彌陀佛具足無量光,無量壽,你全身心投入了,你全身心投入念而無念的融入在南無阿彌陀佛裏面,具足了無量光,法界,無量壽,無我,這個念從哪裏來呢,從無量光,無量壽,一體裏面出來,所以這個南無阿彌陀佛是最珍貴最珍貴的,所以所以念阿彌陀佛這一念而已!
無量壽經裏面講乃至十念,乃至一念,現在社會上流行的什麼自力啊,他力啊,半自力,半他力,什麼叫自力啊,禅宗裏講自性彌陀,是心是佛,心淨即淨土,認爲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心中的淨土,這是錯誤的,我們的心是十法界的心,現前一念可以具十法界的心只有諸佛的慈悲,但是沒有諸佛的淨土由一念所成就,這裏沒有阿彌陀佛的淨土,爲什麼呢?因爲阿彌陀佛的淨土是佛的境界,如果你心中有阿彌陀佛的境界,那你現在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因爲我們在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那是佛的境界,怎麼會是現在的凡夫呢?證明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心是十法界的心,只要你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算是十方,還是在他方國土,但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在西方極樂世界湧十方法界,含在我們盡虛空大地裏面,攝取十方,也在我們衆生心中,我們借用這個光明自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必須要有往生之心,有信有願,有這個信,到西方極樂世界,信的當下就是阿彌陀佛大慈悲光明安住,(彌陀願力決定了我們一定可住,可依光明大安住;能否生信,生信多少、多深決定了我們願意安住、樂于安住、信心安住的程度;可住和去住二者圓融是爲安住)我們的至誠歡喜這一念功德,圓滿十方的功德,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爲我們就住在他身體裏面了,決定能往生,獲得這種信心的決定,在觀經裏面講過這樣的話,彼世界與此世界與我們的心相相合故,你能夠感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和山河大地就是我們的心相相合故,是人爲初見西方極樂世界,他決定往生,如果此人把西方極樂世界跟此世界相互脫離了,然後幻想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求啊求啊,在觀經裏面講得很清楚,打妄想而已,那是妄想。但是現在衆生都在打這個妄想,把觀經給踢開了,與觀經裏面根本不相應。這個很麻煩的,對于一個想出離生死的人,聽到這個話以後,心中有非常強烈的反應,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一直認爲是這樣的,認爲西方極樂世界在虛空裏面有個什麼,念阿彌陀佛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心中有個阿彌陀佛,有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但是我們乘這個名號,乘光明之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善法也是往生之體,但是淨土行人不一定在哪一個地方,何一種級別!所住不離叁願之體,十八願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感受清淨無我,這一念善根具足無上功德,相當於大圓鏡智。十九願修諸功德願,感受就是大地平等,虛空自在,諸法無我,福德具足,心量廣大,相當於平等性智,都是阿彌陀佛功德的展現!二十願阿彌陀佛具足回向願,阿彌陀佛的果相當於妙觀察智,隨著十方衆生心而顯現出來,衆生今天一念的善根從哪裏來呢,如果你勸人家信阿彌陀佛,勸人家作善,這一念善根是來自于阿彌陀佛的回向力,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覺。,是阿彌陀佛的回向力而來,你今天爲什麼做人呢,是因爲阿彌陀佛的回向善根而來,沒有阿彌陀佛的回向力願,你現在做人的條件都沒有,也就是說你沒有做人條件,十法界你都不具足,那你就不知道到哪個地方去了,你就到無明之中,無明就是回到你自性無用處,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爲什麼呢?你自性顯現的這一天開始就有菩薩的功德,有始無終啊,從開始本覺初動就沒有一個回去的可能,報身裏是有始無終的大菩薩們來攝受了你,就是那裏的水波動的時候就永遠動下去,一直到你成佛爲止,就不可能再回到你自己本來的地方去了,你本來的地方是一個無明的地方,淨土不要談自性啊,開悟啊,神通啊,我們只談阿彌陀佛是全部,我們信阿彌陀佛以後啊,你把整個的身心舍于阿彌陀佛,那你的自性在西方極樂世界就變成你自己了,你的自性全部由阿彌陀佛來攝取,不由他方國土來攝取。[禅宗是單刀直入,破我相是攻堅戰,直接做重點關注的是減法,不要習氣,不要色聲香味觸法,不要財色名食睡等等;淨土是通過對阿彌陀佛的全信,信到無我,確立阿彌陀佛的完整過程,就是個無我的過程。只對阿彌陀佛做加法,加無可加,無以複加,自然而然的做到對自己減無所減。前者圍繞我作文章,是難行道,全是我,是自力攻堅戰,是正面對擂;後者圍繞阿彌陀佛作文章,是易行道,全是佛,是彌陀攝持歡喜戰,是出奇製勝;]
[所謂自力他力還是一個陷井,何種情形舉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何種情形舉心動念既不是業,也不是罪?何謂一念會入善心?一念會入佛心?
自力他力的區分還是源自分別心,在理上還不過只是分別心念佛而已;無我全仗佛力,自他不二,在理上才能圓融,事上才能究竟。]
還有一個是全他力概念在日本奉行,說是借助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是靠佛把我們接引走,我們自己是往生不了的,第二個呢認爲此世界都是惡業,認爲我們起心動念是罪,地藏經裏面說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但是有人說,我們起心動念也說我們是罪,事實上我們是罪,不代表這個法界也是罪,我們的心識分別有罪而已,我們的動念有罪,但是法界的本體並沒有罪,就像桌子,我們的意識我們在動念的時候,變成識,我們識的分別心産生諸法的變化,諸法的變化他本體是清淨的,是莊嚴的,我們識在動的時候他雖然在變,但是不能代表法的真實體,他是解脫的,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心裏面的分別心,我們這個分別識叫罪,我們這個識有罪,不能代表我們的心有罪,就是自性涅磐裏講,煩惱不礙清淨,現在的本體,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但是我們的煩惱是不礙清淨的,假使我打你我罵你,我罵你的聲音還是清淨的,我拿刀砍你,但刀子本身是清淨的,我的眼耳鼻舌身意,與對方都是清淨的體,但是煩惱在哪裏呢,煩惱是看不見的,它如水中之月,沒有實體,實體的本體是清淨,諸法一切本體是清淨的,清淨的本體叫自性清淨,但是我們不管怎樣的煩惱,煩惱是不礙清淨,就是清淨能夠生出法界,但是法界所有的煩惱是不礙清淨的,因爲自性無障清淨故,證明法界的本體和我們動念的煩惱不是一體的,一個煩惱是虛幻的,一個真實的清淨法,是莊嚴的,我們的煩惱把它遮蓋生起無明,不了解法界的真實處,所以呢萬物在變化,有時變成土木山河,有時變成琉璃世界,有時變成火坑,還有時變成大圓國土,這個世界種種變化,只要你在裏面,現前就具足他的功德!打個比如來講吧,我們起一個妄想,起一個水中波,我手上劃一個波,那你認爲這個波你能看得見嗎,是看不見的,但是呢水襯托起來,就一定看的到波形了,所以你看到一個杯子是圓形的,那麼圓形的本體,把這個杯子拿走以後,另外就沒有圓形獨立存在的。這個圓形的本體就叫你的妄想,知道吧?但是杯子的本體是清淨的,但是這個圓形是你的心,是你的妄識,這個妄識是煩惱的,但是杯的本體是清淨的,清淨跟煩惱是在一起的,證明煩惱是虛幻的,杯子本體是清淨莊嚴的,所以煩惱是不礙清淨的,所以呢我們起心動念無非是罪,說我們的分別心是我們的妄想而已,法界的本體是清淨的,沒有說法界的本體是罪惡的,地藏經裏講的這個意思呢,是說我們起一個分別念是罪,不曉得法界是清淨的,如果你一念之間,認識到我的意識分別是虛幻的,法界的本體本來是清淨的,你一念會入善心,這個善根就顯現出來了,這種善根就不叫起心動念無非是罪了,一念善根起,這叫覺念,覺念的當下本體就是自性莊嚴,日本淨土真宗所謂他力的概念,總認爲這個世界是惡業,他們說出家在家都是惡業顯現,也是分別心裏出來的,什麼在家出家,都是分別心,認爲這個世界都是惡業,我們現在修行啊,我們在修行,起心動念一切善法也是惡業,卻不知道每一點善法都具足平等的功德,你既然執著善法都是平等心的功德,只要你心中常念阿彌陀佛就是平等的。日本淨土真宗舍去一切善法,本來是做善,他認爲是惡業,就會把善回向到惡的地方去了,不要靠出家啊,在家的功德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要修寺廟,也不要做善事,也不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這一切善事都不要做了,這個就是人天福報,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一聲就可以了,阿彌陀佛來救我,我們不要念幾萬聲,我們只要十稱名就可以了,這個叫做借他力,全是阿彌陀佛把我救了,阿彌陀佛無條件的,就像媽媽救助我一樣,一下就把我抱走了,這個觀點相當于基督教的觀點。就是上帝的救度,信他力就可以了。這樣的觀點你只要信阿彌陀佛,連念都不要念了,這種觀點是有很大的毛病,是很危險的毛病,千萬不可以去做。還有一種呢,我念阿彌陀佛念到半自力叫半他力,我自己下功夫念阿彌陀佛,有一天感應道交,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靠念阿彌陀佛多少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半自力,半他力。像淨空法師目前講的法就是半自力,半他力,我們要把現在所作的功德不要回向到人天福報,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把我們修行功德回向西方淨土,一個要去,一個要救你,正好和阿彌陀佛的心相應了,就把你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但是他心中,無量壽經裏講,猶信罪福,相信自己有罪,但是他有一個舍的思想。他要把這個世界舍掉,這個善法舍掉,你要把你所修的功德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當是我所作的善法是凡夫的心,把我做的善法的心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此人就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他也能往生,往生到中品,但是不能見佛,爲什麼呢?他有我求功德念佛的這個心,他不是全部的佛心,不是佛力…
《爲四位五臺山比丘尼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