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願?),空就是沒有我的本體,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第二個呢,相,大相,阿彌陀佛的法界相是建立衆生的無相,爲什麼呢?阿彌陀佛平等智功德相,平等,建立衆生無相可得,衆生哪有相在那呢,我們身心和法界,都變轉爲本來的阿彌陀佛功德,男相女相出家相,都變成阿彌陀佛功德因地功德了,衆生心覺性就獲得自由,內心中得到自由,得到最殊勝的功德,十方諸佛微妙功德在一念之間獲得,這個呢叫無相無不相,一切平等相,阿彌陀佛大相現前建立衆生無我清淨大悲心相!無願,阿彌陀佛大願已經現前了,利益衆生,每個衆生的差別都在裏面了,阿彌陀佛大願,整個願變成我們的心願了嗎,阿彌陀佛願願相應嘛,每個願跟我們的願都是相應的,所以你感受到去利益衆生啊,叫衆生做善事啊,叫衆生信阿彌陀佛啊,以種種方便誘導衆生行十善,持五戒,讓衆生持戒啊,這種種法,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回向力在我們衆生顯現的,但是叫人家做的時候你心中無執,爲什麼無執呢?因爲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顯現(如何確實理解和深刻感受阿彌陀佛的願力及功德?如何深信其願力及功德無所不在?真正的深信如果不建立在此基礎上,或者不能現量證得此意,一定是空中花影,水中月亮),你信或不信都是一樣的,你不信也是阿彌陀佛二十願的顯現,你信了,證明跟他相應了,你不信了就變成我執,你信我的執著就變成另外的一種功德了,你叫人家做善事只是人天福報而已,但是如果你信了就變成阿彌陀佛的東西了,因爲本來就是阿彌陀佛的東西嘛,我非要拿他是你我的。就像寺廟一樣,建了這個寺廟就好像是常福的,其實是阿彌陀佛在我們心中行了一個善法而已,所以我說這個寺廟就是阿彌陀佛在他方世界建立的一種莊嚴而已,但我非要說這個寺廟是我的,那我下輩子可能變成你們的一條小狗了,來守護這個寺廟了,讓我選擇叫我在果報上面,那我選擇爲佛的,我不會選擇是我有的。如果真想出離生死的人,當然會選擇,我建寺院當然是阿彌陀佛功德的顯現,二十願,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那麼我修這個小小的寺院,在我心裏照樣是阿彌陀佛的功德。那我們生出阿彌陀佛的心呢,還是生出我們凡夫的心呢?當然我們轉心很重要啊,(如何轉凡夫心爲阿彌陀佛的佛心?轉心在事持上的重要性稀缺性?)把我們的心轉爲阿彌陀佛的心很重要啊,所以把我們現前的這一念我執的這狹獈的心,轉爲阿彌陀佛大功德心,那我們修這個寺院也好,在地下拿一根針也好,功德是一樣的,信了阿彌陀佛,出家和在家還是一樣的, 爲什麼呢?在家是叁十五願,出家是叁十六願,證明梵行相和男女相是在南無阿彌陀佛願裏面所建立的,就是說以男女相得度的男女相得度,出家相得度的出家相得度,那麼說我出家相跟男女相相上面講的話是平等的,什麼叫平等呢?是佛的功德,所以出家人看到在家人,也是叁十五願,在家人看出家人是叁十六願,也是阿彌陀佛的。所以呢在家人贊美出家人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出家人贊美在家人也是阿彌陀佛的功德,互互相應的,都是阿彌陀佛願力顯現的,所以這裏面呢,我們看到別人,沒有必要瞧不起別人,因爲這些衆生也具備了佛陀因地上的功德,我們選擇淨土法門,我們不選擇出家在家的這個體,他選擇的對阿彌陀佛的這種信心,選擇往生的這個體(破相觀體,如如不動),打個比方講,在家人看到出家人,哇 ,原來我也具備了出家的功德啊,具備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同時他內心中生出喜悅之心,心裏很有信心通達智慧。出家人呢看到在家人是包容,通達慈悲心,在家人可以有一個智慧的提高,原來學佛這麼好,衆生會生出一種力量和智慧,出家人認爲,一切衆生跟我們是平等無上的佛力顯現,他就無形的生起慈悲包容心,還是阿彌陀佛的慈悲的顯現,所以出家人對衆生的慈悲包容,衆生對叁寶功德要發起信心和依賴,是令他生智慧故,出家人對下面要包容生慈悲故,不要認爲出家人跟在家人的功德平等,心中好像不滿意樣子,證明你心中不能包容,就沒有慈悲心了,衆生對叁寶不能生起平等信心,認爲我沒有出家的功德大,生起賤心,衆生哪裏能生智慧呢,是不是?淨土法門就特別,讓衆生生起阿彌陀佛的智慧,讓叁寶生起現量的慈悲,所以聖人大人能夠布施大悲心的快樂,螞蟻窮人他能夠去感受佛信心的快樂,證明淨土法門是一個非常圓融的法門,所以呢淨土法門你要把學習通達了真正的是和大般若智慧是相應的。是自他不二,理事圓融的,是空有不二的,是勝義谛跟俗義谛非常融洽的,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所以淨土法門全部的佛力,自他不二,因果同時,理事圓融,自就是衆生,他就是阿彌陀佛,衆生和阿彌陀佛是不二的,理和事圓融,阿彌陀佛名號爲理,法界爲事,理事圓融,不可能互相有障礙,因果是同時的,在我們信的一刹那就具足十方的功德,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在我們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的刹那,西方極樂世界就已經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當下這一念就生起!舉個例子來講吧,在我們生貪心的時候地獄就在貪裏面,這一點貪雖然很小,但是具備了無量的地獄,由于我們的身心未斷沒有顯現,等待身心脫時,地獄就顯現了,這個地獄叫果,貪爲因,因的顯現就是全部的果也在裏面,因和果是同時存在,只是我們身體還在障礙,不能把貪心全體顯現,但是貪心已經在你心中環繞,衆生貪就地獄果就現前,衆生瞋就餓鬼現前,衆生癡就畜生現前,都是因果同時的,所以貪裏面就有地獄,瞋裏面就有惡鬼,癡裏面就有畜生,一旦到癡裏面,畜生就顯現了,所以貪瞋癡也好,佛的法界也好,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因果是同時的,很多人總認爲因果是次第法,總認爲做了因啊,將來得果啊,就說我一點貪沒有關系,這樣就不會生起現量上的信心,也不會隨心生起對現量的貪慎癡生起畏怖心,(爲什麼特別提出因果同時?一般的提法有因必有果,因果必報應,先有因,次第再有果。因地不真,果即不真。其實這種提法,潛臺詞就是因與果是先後二個東西,不是一,不是同時。這種因與果的分別及對立,很難産生真正的智慧。法師的因果同時,也是因果不二,才真正顯現一種大乘智慧)。所以呢,在你對阿彌陀佛生起一念信心的時候,果就刹那時間全部的顯現,所以你能不能往生全憑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說你能不能往生全由佛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由阿彌陀佛願力作證明,我們不要看著果報,你只要把你的因地做好就可以,剩下的果德你就放心了,爲什麼呢,佛阿彌陀佛的果隨衆生因而完他的誓願的,因爲我們未成佛之前不知道果地,我們因地和和佛果地是同時的,你的信心因不對,果就不會對,你因是佛,你一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體表裏如一,那麼說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是表裏如一,如果你的因是排斥這個,舍棄這個地方,對這個世界是惡的,即然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內心發起了什麼都不是,都是業障,你帶有了強烈分別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也能去,但落入邊地疑城,不能見佛,也可以中品往生。日本淨土真宗也能往生,是下品往生。下品是帶惡業往生,中品是帶善業往生的,上品是沒有業往生的,是轉業往生,業轉爲佛的功德(如何將業轉爲佛的功德、上品往生?),中品是在衆生心現前的回向,你把所作功德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帶著你這個心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而上品往生是現前的一念具足了無上的信心,具有了佛的信心(一念頓超越十界,一心直入于佛心),觀無量壽經上叁品往生和無量壽經叁輩往生他是一樣的,中品往生就是淨空法師講當以十九願修諸功德當不能見佛,有宮殿隨身和不宮殿不隨身的功德,是因爲他在因地猶信罪福産生的後果。下品往生就是善業也不帶,什麼叫善業不帶呢?就象日本淨土真宗的觀點,他把我們的善業回向到惡業裏了,爲什麼呢?他說出家在家都是分別心而已,都是妄想而已,他帶這個妄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不能面見阿彌陀佛,他們不回向。信阿彌陀佛就到阿彌陀佛就可以了,全憑他力。善業惡業他們說是分別心而已,他們說出家在家都是分別心,做寺廟,一天忙著分別,一天忙著打妄想,一天忙著操心,怎麼會有修行呢?這樣的人天天造惡業而已,天天坐在那裏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惡業,在做寺廟都是惡業,這種觀點以惡業莊嚴自己,是犯了菩薩過失, 在涅磐經裏面講的,一手拿刀,一手拿劍,站在佛的門口說,誰來破壞佛法,把他殺掉,想想分別心多麼強烈。但是釋迦牟尼佛講了:此人當入涅磐。就證明這個善法也是涅磐之道。也是佛同體顯現。我們建寺院這些具備大涅磐妙心,我們現前一切善念具有佛菩薩的功德,但是你一定要信心堅固,你要相信建寺廟的功德本身具有大乘的勝心,具有佛的功德,那你一天到晚做得就很開心啊,劈柴也好,建寺院也好,拿一根針也好,把地球放在手上也好,都是平等性的功德,歡喜自在,一清淨一切清淨,一自在一切自在,一解脫一切解脫!(平等是要證得的,不是想得的,不是應該如此。而是事實確實如此。無我才能一切平等,有我就不可能平等;將阿彌陀佛當做全部,利益一切衆生的發心就會平等,就會無分別;無分別,平等才會有大安定,大安住,大涅磐,大法樂,大自在,大解脫),所以呢聖人就是聖人,螞蟻就是螞蟻,螞蟻就在地上爬,聖人就在天上飛,每個人做每個人的事情,出家做出家的事情,在家做在家的事情,但是呢內心歡喜,(因爲)具有了佛的功德,具有了無上的信心歡喜,不會在造惡業,除非他因地不真,菩提心沒有生起,他沒有菩提心不願意做也不願信,聽不進去的,只要有菩提心,他就不會做惡業,他內心中很歡喜的,我這邊在做寺院,我那邊拿一根針,是平等功德無有差別的,爲什麼呢?我具有佛的信心(如何在每一件事上都具有佛的信心?)。內心中只有一個南無…
《爲四位五臺山比丘尼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