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阿羅漢,做菩薩、做佛,爲什麼不選擇做佛,心出問題了。孟子也講過“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就像改心、換心,看我們改到什麼程度,所以我們聞到佛法要改的徹底,遇到淨土法門要完全改的徹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做佛,徹底解決問題,永恒的問題。這個是無上大法,我們講成佛的法華,我們怎麼成佛,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
歎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于是衆人前入化城(四聖法界是化城),生已度想(他以爲是究竟),生安隱想(不是完全安隱,不是真的安隱)。爾時導師,知此人衆既得止息,無複疲倦(要佛道無上誓願成)。即滅化城,這個滅化告訴我們,這個化城不是真實的,一果二果叁四果不是真實的。
語衆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向者大城(指的佛地),我所化作、爲止息耳。”
佛前面講的四聖法界,這是方便,但是多少人把佛的方便當成究竟,很多。像南傳佛教國家都是小乘,都把這個方便當成究竟,不承認大乘。
諸比丘,如來亦複如是,今爲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若衆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
如果聞到一佛乘,衆生就不敢,沒有這個信心,凡夫成佛那麼遙遠,不敢當。佛在過程當中不斷的鼓勵我們,走一段鼓勵我們,走一段鼓勵我們,讓我們成佛。
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我們是下劣心不敢承擔),以方便力,而于中道爲止息故,說二涅槃。若衆生住于二地(聲聞、緣覺),如來爾時即便爲說:“汝等所作未辦(還沒有完全到達目的地),汝所住地、近于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別說叁。”
衆生不能一步成佛,中途分幾步走,所以我們聽了《法華經》化城一品,你才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經》講,佛爲什麼說,這是難信之法,往生是什麼,往生是成佛。《法華經》開頭,佛講這部成佛的經典,五千比丘退席,不敢成佛、不敢當生成佛。所以才體會到,淨土法門最難的就是難信,不相信當下可以成佛,不相信到極樂世界成佛,這是我們的下劣心。所以《阿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阿彌陀經》叫舍利弗叫了叁十多次,舍利弗是智慧每一,很多學佛人小看了《阿彌陀經》,以爲很簡單。《阿彌陀經》道理很深,在明朝,蓮池大師(淨宗祖師),用《華嚴經》、《法華經》兩部經王去注解《阿彌陀經》:《彌陀經疏鈔》,你才了解《阿彌陀經》了不起,才知道《阿彌陀經》念佛法門是很殊勝的,我們懂了《華嚴經》、《法華經》,你才知道,念佛是很殊勝的。
如彼導師、爲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通智勝佛,
諸天神龍王、
度衆生的時候沒有到
諸天擊天鼓,
過十小劫已,
佛法現前
彼佛十六子,
頭面禮佛足,
世尊甚難值,
佛來到這個世間就是幫助我們覺悟的,佛法就是覺悟。不覺悟就是一直墮落,世間有句話:“大夢誰先覺”,人從生到死是一場夢,人生一百年是一場夢,看誰先覺悟。
震動于一切。
東方諸世界、
諸梵見此相,
請佛轉*輪,
觀衆生偈,授法時候沒有到。
佛知時未至,
叁方及四維、
世尊甚難值,
這個慈悲心是我們衆生本有的,佛法說慈悲爲本,但慈悲後面有智慧。
廣開…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2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