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隨至道場。鹹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到已、頭面禮足,繞佛畢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大威德世尊,
諸願已具足,
我們平時世間講吉祥如意,真正成了佛才是最吉祥無上的,爲什麼?佛法不離開因果,我們要得到這個結果,無上的吉祥,要修無上吉祥的因。因爲佛的因是純善的、純淨的,我們世間講的,就是要好果,但是因上沒有。現在過春節,大家都貼福,一張福字,都倒過來貼“福到了”,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一毛錢貼張福,福就到了?這是世間祝福的話,我們隨順他。其實只要去做善事、行善,不貼福一定有福的,因爲世間不懂因果,所以明白佛法,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只要我們修善因,一定有善果。
世尊甚稀有
衆生聞到佛法很不容易,這個跟佛沒有關系,我們衆生的業力。
一坐十小劫,身體及手足、
未曾有散亂,究竟永寂滅,
安隱成佛道,我等得善利,
只要不出六道,不出十法界,我們先不說四聖法界,六道一定是苦惱的。爲什麼,我們要擺脫苦惱,要把這個因拿掉,沒有拿掉這個因(的緣故)。我們忙一生,遇到佛法才知道,我們忙錯了,“世人共爭不急之務”,忙來忙去,忙不重要的事情,還以爲做了很多事情,到時候去叁惡道都很冤枉。人怎麼死的,人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絕大多數是冤枉死的,糊塗死的、冤枉死的,死的不覺悟。苦從哪裏來從迷惑來,快樂從哪裏來從覺悟來。所以,盲瞑無導師,沒人教。
我們有人間的導師有天上的導師,這個不究竟,最低要出六道,出十法界。世間法,忙來忙去忙這一生,人不是只有這一生,如果只有這一生,我們可以不用修行,生生世世。大家入佛門要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佛法是通叁世。我們要不要修行?長大了的時候都考慮到以後,這個以後就是這一生,一口氣不來還有的,這個要明白。學了大乘經典,(明白)是沒有生死的,是肉體,“舍身趣生,改行易道”,經典上講,換一個身體,換一個道。學佛以後越換越好,越換越殊勝,這是種超越,大的提升,世間法講提升,提升的是什麼,提升物質生活而已,還在人間。我們知道,靈性可以做人,也可以做菩薩,可以做佛的。
所以,不識苦盡道,不曉得苦的源頭從哪裏來,如果沒有遇到佛法的話,我們苦沒辦法到頭的。我們回向偈說,遇到佛法叫做,“盡此一報身”,最後一個業報身,最後一個苦身,如果沒有遇到佛法,沒完沒了。我們要覺悟,佛法叫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得什麼樂要清楚。
所以,不知求解脫。我們世間法也會去求解脫,世間法多賺點錢就解脫了,是這樣的嘛?原來沒有錢,現在有了很多錢,是不是真的求到解脫?以前你們騎自行車,現在大家都開汽車,你們真的離苦得樂了嘛,現在都住洋房、別墅,是真的離苦得樂了嘛?不一定。覺悟的人知道,不知求解脫,這個很重要,我們只迷在小事情上,不知道這個佛法的究竟大事,
長夜增惡趣,減損諸天衆(就是善、德行在墮落、在下降)。
從冥入于冥,越來越苦。所以有位大德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的很好,“只要不出六道輪回,人一世不如一世”,這是真的。你看我們現在是人身,我們要想升天,那是修行人,要想得人身也很不容易,所以往下走,我們不能再退了,一退就是叁惡道,從冥入于冥,出不了六道輪回。叁惡道是老家,人天道是出來旅遊觀光,所以永不聞佛名。《華嚴經》講過這樣的偈頌“甯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不受無量樂,但不聞佛名”,因爲聞到佛法,我再苦就是苦這一生,解脫了是永恒的。
今佛得最上、安隱無漏道,出六道
我等及天人,爲得最大利,這是最殊勝的利益
是故鹹稽首、歸命無上尊。歸命就是,盡形壽依靠佛
爾時十六王子、偈贊佛已,
十六王子放下世間到頂的榮華富貴去修道,這個道理很深。
勸請世尊轉于*輪(請轉*輪),鹹作是言:“世尊說法,多所安隱聽到的人都得利益,佛法是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宗教的,有教無類,沒有分類的。不是說哪些人適合學,哪些人不適合學,世間法有哪些專業適合學哪些不適合學,佛法沒有,佛法是一切衆生本來有的,本來需要的。
憐愍、饒益、諸天人民。”重說偈言:
世雄無等倫,
度脫于我等、
若我等得佛,
我們都成了佛,衆生也一樣成佛。
世尊知衆生
欲樂及修福,
就是時機到了,佛一定會轉*輪。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衆生,各得相見,鹹作是言:“此中雲何忽生衆生,又其國界、諸天宮殿、乃至梵宮、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遍滿世界,勝諸天光。”
這裏舉個例子,這也是贊歎佛稀有。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24)》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