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25)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是時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爲諸梵衆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瑞相出現了)此是何因緣宜各共求之。

  爲大德天生爲佛出世間佛來到這個世間這麼殊勝。

  而此大光明 遍照于十方。

  這個在當時漢朝,漢文帝還是漢武帝不太清楚,漢朝皇帝,做夢夢到個金娃娃,不是在中國在印度方向,當時不曉得什麼叫佛,他問中國的國師,那些高人,這個夢是什麼瑞相,是代表什麼?國師說,印度那個方向出現一個聖人,出現一個特殊人物,人類有福了。但是也不曉得是佛,佛是把這個智慧告訴我們,金代表不變。中國皇帝做夢夢到,有瑞相,感應到,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降生的時候,那時中國漢朝的皇帝也感應到了,不同尋常,但是不曉得是佛。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輪。

  即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其所散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其菩提樹、高十由旬,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稀有難可得值遇,很難,佛法難聞

  具無量功德能救護一切。佛能幫我們生生世世

  天人之大師哀愍于世間十方諸衆生普皆蒙饒益。

  九法界衆生得大利益。

  我等所從來五百萬億國舍深禅定樂,

  因爲這個講的深禅定是四禅八定,這個還是出不了六道。

  爲供養佛故。我等先世福宮殿甚嚴飾今以奉世尊唯願哀納受。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于*輪,

  因爲佛來到世間,就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和我們說清楚,就是叫*輪,這是真理,是不會變的。我們很難遇到這種機會,徹底了解真相。

  度脫衆生,開涅槃道。

  打開真相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無始劫來,迷在那個假相裏面,生生滅滅、沒完沒了,無始劫來我們不曉得有不生不滅的,佛告訴我們。不但告訴我們還要我們求證,這個才是我們的真心本性,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

  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

  世雄兩足尊惟願演說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惱衆生。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又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稀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衆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爲諸梵衆而說偈言:是事何因緣而現如此相

  就是有瑞相,佛出現、佛要講法之前,有瑞相出現,其實我們反過來說,世間有災難也有些預兆,一個道理。

  我等諸宮殿,光明昔未有。爲大德天生,爲佛出世間,

  一定是佛出世,才有這麼殊勝的事情。

  未曾見此相當共一心求。過千萬億土尋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脫苦衆生。

  一定是佛要講大法了,才有這樣的瑞相出現,這也是讓我們衆生産生信心。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輪。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爾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哀愍衆生者 我等今敬禮。世尊甚稀有久遠乃一現,

  所以什麼叫正法、什麼叫像法、什麼叫末法?這個就是恭敬心的程度不一樣,對法的重視程度不一樣,以這個來分別。其實法沒有什麼正法、像法、末法,越往後對佛法不重視,沒有恭敬心就是末法,到最後沒有了。所以祖師大德講“一分恭敬,一分利益”,這個恭敬心是我們的性德,是我們本來的東西,沒有恭敬心就起了傲慢,傲慢是貪、嗔、癡、慢四大煩惱。所以,一百八十劫、空過無有佛

  沒有佛一定是衆生造惡業,沒人教。叁字經講的很好,“苟不教,性乃遷”,沒人教一定會變壞,叁惡道充滿諸天衆減少善減少了。什麼是佛教,“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佛的教誨。

  我曾經說過,我們都說業障重,怕業障,業障怎麼來的,造惡來的,不造惡就沒有業障,這個要明白。我們修行要有一個警覺心,我們天天講要消業障,爲什麼業障現前的時候沒有警覺心,爲什麼要讓業障持續下去。業障起現行的時候,有句話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很多學佛的人,嘴上說消業障,天天還在造業,爲什麼業障起現行的時候,我們不及時觀照,在因地上要把他製止,這個還是不覺悟。不造惡就沒有業障,我們都要吉祥如意,吉祥如意的因是什麼,衆善奉行。我們要改變命運沒有別的,像印光大師提倡的“了凡四訓”,袁了凡就是通過行善改變命運,做叁千件善事,又做叁千件,後來做一萬件,命運才轉過來。我們現在不行善,要得到吉祥如意,違背因果的。要修因才有果,我們要開智慧,自己要放下,我們有這麼多牽腸挂肚,哪來的智慧。

  今佛出于世爲衆生作眼,

  有眼就不會看錯方向,殊勝的方向,所以爲什麼說學佛前途一片光明,光明在什麼地方,這是真相,不學佛,路越走越窄。

  世間所歸趨真正的歸趨,學佛講叁皈依就是這個道理。《《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2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