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這個成佛道就是種下佛因,一定會成佛道的。但是我們要把這個因拿出來,我們如果使用惡因、惡緣,當然是惡果了。我們要把惡因關掉了、惡緣回避,一定能成果。
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衆生(最後是通通幫助衆生成佛)。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所以沒有一個不成佛的)。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
所以世尊在《金剛經》講,爲什麼說法四十九年,一句話都沒有講,佛講的都是我們本來的東西。所以馬嗚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是什麼,智慧是本有的;什麼是不覺,煩惱是沒有的。我們正好搞反了,覺得煩惱正常,智慧呢,我們很陌生。大家在一起講煩惱,沒完沒了,說不完,展開經典呢,好像看天書一樣,自性智慧障住了,這是不正常的。六祖惠能開悟的時候講的很好,“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沒有煩惱,“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具足德、具足相,我們現在把智慧退轉成煩惱,把德變成了造惡業,把這個相變成叁途六道。“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遇到緣就能生萬法,我們現在也是“能生萬法”,生出來的相是扭曲了變形了的,所以真正講問題,佛法講,是心出了問題。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衆生、亦同得此道。
佛度衆生,就希望衆生最後通通成什麼?就是說,佛道無上誓願成,一切衆生都能成佛,這是很殊勝的。
未來世諸佛,
佛佛道同。過去佛現在佛加個未來佛,講的不會有兩樣。當然,也許經文不一樣,意思不會有兩樣,真相就是真相。佛法是寂滅法,我們無始劫來,在六道裏面,我們學的法是淘汰法、生滅法,會變的,這個不是真實的。
諸佛兩足尊,
兩足尊就是,“皈依佛,兩足尊”,福具足、智慧具足。所以學佛就是增福增慧,我們年年增福增慧,我們講福慧雙增,這叫學佛。你看新年到了,馬上要過年了,我們要反醒過去一年,我們有沒有增長智慧,我們有沒有增長福報,那麼增長智慧的因在什麼地方?清淨心,有沒有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那麼增長福報呢,看有沒有行善,做了多少善事,衆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做了多少利益衆生的事情,這點很重要。
知法常無性,
這個法是緣生的,不是真實的。金剛經講的很好,講的比較深一點:“無實無虛”。爲什麼說是無實呢,緣生的;爲什麼無虛呢,他會現相。無實,我們就不會執有,無虛就不會執空,“空有”兩邊都不能著。
佛種從緣起,我們講性空,“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這是真相。這樣我們就不會有偏執,一切法是不可得。“生當下不生,滅當下不滅”,所以,是故說一乘。也就是說無始劫來,我們都是迷在那個幻相裏面、假相裏面,不曉得那個現相的本體,不曉得那個真相的本體。
是法住法位,
天人所供養、
安隱衆生故,佛幫助我們心安,所以學佛講,心安理得,理得心安。
亦說如是法。
寂滅就是不生不滅,這是真相,《涅槃經》講“世間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爲佛乘。
就是說,佛講的那麼多法,最後呢,是幫助我們究竟成佛。
知衆生諸行,深心之所念,
佛爲什麼要說八萬四千法門,是對治我們的八萬四千煩惱的。就像藥店,爲什麼有那麼多品種的藥呢,是衆生的毛病(多)。
過去所習業,我們說過去所造的惡業。
欲性精進力,及諸根利鈍,以種種因緣、譬喻亦言辭,隨應方便說。
其實也就是說,很簡單,整個佛法說簡單的點,佛只是破我們的執而已,執著而已。我們執什麼,佛就用方法破我們的執,拿掉執,什麼都沒有了,破人執、破法執。六道,我們是執著個我相,《金剛經》講“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拿掉,那麼四聖法界是個法相,法執,那個法也是不真實的,拿掉就是惠能講的“本來無一物”,沒有我執,沒有法執,這是真相。“隨應方便說”,隨衆生的感應方便說。
今我亦如是,
佛以種種法門,幫助我們煩惱無盡誓願斷。
我以智慧力,知衆生性欲,
這個性欲就是說,真心本性裏面的煩惱習氣,染上的煩惱習氣,把它拿掉。
方便說諸法,皆令得歡喜。
其實這個歡喜從哪裏來,煩惱輕、煩惱減少就有歡喜心,沒有煩惱就有歡喜心。佛法說“離苦得樂”,苦從哪裏來,苦從迷惑來,樂從哪裏來,樂從覺悟來。覺悟裏面本身有一種樂,這個樂不是靠外面的刺激,這個樂不是眼睛看什麼、耳朵聽什麼,(這個樂是)心清淨。清淨心裏面,真心本性裏面本來就是有一種樂,無量的樂,本來是快樂的,我們本來是自在的,我們現在這個快樂(迷)是生滅法。
舍利弗當知,我以佛眼觀,見六…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