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衆生,
你看六道衆生,我們在裏面貧窮無福慧,不管哪一類。所以《法華經》馬上講了七個比喻,裏面講了,火宅一樣,貧窮,沒有福沒有慧,這個福不是真實的,根本就沒有智慧,貧窮無福慧。
入生死險道,相續苦不斷,
只要沒有出六道輪回,我們的苦可以說是沒完沒了的。所以,學佛第一個最低的標准是出六道,超越人道、超越天道。
深著于五欲(財色名食睡)
如牦牛愛尾、
很執著這個尾巴,放不下尾巴,爲了這個尾巴,它會死亡的。我們也是,人爲財死,我們也有很多放不下的,舉這個例子。
以貪愛自弊,盲瞑無所見。
這個貪愛自弊了什麼,自敝了我們的性德、自敝了我們的智慧,遮住了。我們貪愛這個世間、貪愛這個花花世界、貪愛我們這個身體、貪愛我們的感情,這都不是真實的。所以盲瞑無所見,就是說,看不到事實真相,這個道理很深,所以要相信。展開佛經才知道,其實佛講的就是事實真相,我們現在是,我們現前境界爲什麼和佛相差這麼遠,就是因爲障礙、業障,盲瞑無所見,看不到。現在看不到一真法界、看不到四聖法界,我們所看到的都是什麼,六道。
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
學佛就是斷苦。現在社會在搞經濟建設、賺錢,當然有錢是福報,並沒有錯,但是有了錢,真的離苦得樂嘛,不一定的。
深入諸邪見
放不下這些錯誤的知見。這個邪見,不是我們現在才有,無始劫來生下來帶來,錯誤的知見很多。所以學佛第一個要破身見,身體不是我,身體是屬于我所。
以苦欲舍苦,爲是衆生故、而起大悲心。
不正見裏面除了身見,還有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于叁七日中,思惟如是事。
這個是剛開始,佛開始轉*輪的時候,佛在菩提下見到真相,講了一部《華嚴經》,把事實真相跟我們說,但是我們聽不懂,佛把《華嚴經》收起來,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解釋《華嚴經》,到最後用《法華經》做總結,一頭一尾,兩部經王。
我所得智慧,
這個樂是世間樂,就是經典上講的“深著世樂”,其實世間沒有樂,那個樂是生滅法。
如斯之等類,
就是說,佛把這個真相告訴衆生、告訴我們,我們業障很重,障住了,不會接受、很難接受。
爾時諸梵王,
並余諸天衆、
我即自思惟,
就是說,如果佛一開始講真相行不行,衆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就好像世間法,打個比方,如果一開始講,就講博士,這個博士不能接受的,不得已,先講小學講六年,中學六年,然後大學、碩士,到最後才能搬出這個(博士)課程來。衆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所以佛要說“阿含”說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
破法不信故(如果我們不相信,業障造的很重),墜于叁惡道。
我甯不說法。
佛是慈悲不說法,爲什麼?衆生有謗法罪。所以大家要覺悟,爲什麼再過九千年佛法沒有了,要過56億7千萬年佛法才出現呢?就是衆生不相信,不相信的話,佛就不講,這56億7千萬年佛不講,等衆生的福報夠了,業障消了,佛來說。所以有沒有佛法,問題出在我們這邊,這點我們要明白。就好像太陽,如果天空出現烏雲,烏雲真的能遮住太陽嘛?我們說,烏雲面積大?還是太陽面積大?這個要清楚,肯定是太陽的面積大,這個烏雲遮住是暫時的,但是我們被烏雲遮住了,我們就以爲沒有太陽了,真是是沒有太陽嗎,你看這個上空,飛機飛上去,坐飛機就知道,下面下雨,飛到上面去,上面還是有太陽的,晴日當空。只能說今天太陽被烏雲遮住了,今天烏雲遮住了太陽,太陽永遠是照地球的。這是我們這邊的障礙,(九千年後)再過56億7千萬年彌勒菩薩才會來,所以,佛來不來都是慈悲。衆生福報不夠,沒有辦法。我們要體會,什麼叫“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什麼叫“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甯不說法。疾入于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叁乘。
佛是慈悲,有智慧,不得已而分叁乘。經文後面會講 “化城喻” ,我們不能一步到位,把它分開。這個我們原來打過一個比喻,假設我們受的教育,大學畢業才有畢業證,就是說我們讀書只有大學才有畢業證,其它都沒有畢業證,那個會影響很多人讀書。所以不得已,小學讀六年有個畢業證,我們現在知道小學那個畢業證在社會上也沒有用,但是也鼓勵一下,小學畢業也好。但是我們知道,小學畢業不究竟,不行,還要繼續讀,中學六年也發兩個畢業證給你,一個初中畢業證、一個高中畢業證,然後再上到大學畢業,給大學畢業證。你看現在用人單位,他看你大學畢業證,他不會說,請把你的小學畢業證,中學畢業證拿來看一下,他都會看最後一個畢業證。如果說,假設國家教育部,這個小學、初中、高中都不發畢業證,十幾年讀書就一個(大學)畢業證,很多人不會去讀書的,如果讀不到大學就不讀了。所以也是慈悲,能讀小學也好,能讀初中也好,高中更好,大學最好,打這個比喻。佛也是慈悲到極處,爲什麼要說叁乘,但是最後叁乘導歸一乘。
作是思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