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6)

  諸佛滅度已,若人善軟心,如是諸衆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璃、砗磲與瑪瑙、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于諸塔,或有起石廟,栴檀及沈水,

  沈水是一種香,木頭,一種很香的木料,放在水裏它不會浮起來,會沈下去,這種沈水香,很貴的。

  木蜜並余材,塼瓦泥土等。若于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爲佛塔。如是諸人等,已成佛道。

  這是鼓勵衆生,我們都有成佛的因,把那個成佛的因、佛因拿出來,這個我們過去生都有過,都有佛因。這個因加上我們的緣,我們剛才講所緣緣、無間緣(四種緣),能夠成就。

  若人爲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衆相皆已成佛道。

  這段經文講了很多建築,就是說,我們都有成佛的因,要使用。

  或以七寶成, 鋀石赤白銅、 白镴及鉛錫, 鐵木及與泥,

  或以膠漆布、 嚴飾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這個就是說,我們都種下了成佛的因,要繼續提升。

  彩畫作佛像, 百福莊嚴相, 自作若使人, 皆已成佛道。

  爲什麼講塑佛像功德很大,這裏講的很清楚,因爲衆生看到了。當然,皆已成佛道,不是說馬上成佛,到底要什麼時候成佛,看個人因緣,要很長時間、要過無量劫。

  以前有一故事,就是有一個年紀很大的人,他要出家,找佛陀,佛陀不在,佛陀的弟子五百羅漢有神通,看他的五百世,每個羅漢看說,這個老者沒有善根,五百世沒有種下那個出家的善根,所以不允許他出家,不給他剃度。這個老人家很難過,在路上遇到佛陀,他不認識佛陀。佛陀問他有什麼傷心的事情,他說我想跟佛陀出家,他弟子說我沒有善根,過去生中沒有種下(出家的)善根,沒有給他出家的機會。佛陀說,好,你跟著我,我讓你出家。他把他帶回去,佛陀弟子就說,這個人我們剛才已經看過了,五百羅漢每個羅漢都看了,沒有出家的善根。他(佛陀)說,羅漢你們只看到五百世,無量劫以前,這個老人家是一個樵夫,有一次砍柴遇到老虎,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樹上去,在緊急關頭叫了一聲“南無佛”,就憑他這一句“南無佛”,這一世遇到我,因緣成熟,就可以出家。

  無量劫以前叫了聲南無佛,都能出家修道。但是,並不是馬上就能,所以你看金剛經也知道,皆已成佛道不是馬上成佛道,無量劫。這個要靠這一生熏習,佛像的功德在于什麼,就在這裏講的,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一曆眼根永爲道種,但是我們要想這一生成佛還是要修行,在于自己。就是說,這段經文是告訴我們,都有成佛的因,那麼我們有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都有,就好像只要緣具足,就能成就。

  乃至童子戲(做遊戲),若草木及筆、或以指爪甲、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 皆已成佛道。

  動了一個念頭就可以成佛,但還是要“有緣”(緣具足)。

  但化諸菩薩, 度脫無量衆。 若人于塔廟、 寶像及畫像,

  以華香幡蓋、 敬心而供養。 若使人作樂, 擊鼓吹角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銅钹, 如是衆妙音,  盡持以供養。

  或以歡喜心, 歌呗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這些等等,都是告訴我們,種下了這些成佛的因,所以這點我們要有信心。剛才這段經文,就是告訴我們,無量劫來,就是說所以我們才明白,有名話很重要,經典上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那麼也就是說,我們都有十法界的因,我們只要拿出這個成佛的因,我們就能成佛,這個很重要。我們現在是凡夫,我們只知道做人,做人的心、做佛的心、下地獄的心,是同一個心,看我們怎麼會用。錯用了心就是凡夫,用對了心就是成佛。《楞嚴經》講的很清楚,爲什麼凡夫六道輪回生煩惱,就是錯用了心。在這裏,《法華經》告訴我們,衆生都有成佛的因,衆生本來就是佛,只是遇到佛,(佛)才告訴我們的。也就是說,無始劫來我們迷了路,遇到佛才知道一條回家的路,我們在外面流浪,遇到回家的路,這個六道不是我們的家,這個我們講,這是我們業力變現出來的。就是《華嚴經》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識不是真的,佛法叫:“轉識成智”,那個智是真的,識不是真的,唯心所現是真的,唯識所變不是真的。這裏,因爲成佛第一個,佛法叫“信、解、行、證”,那個信很重要。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藕益大師講“第一個要信自己,信自己能成佛”,信自己有佛因,然後信阿彌陀佛,這個要清楚。前面講的,今天上午講的,信要有大信力,(信)要大還要有力量,所以聽經聞法,佛經幫助我們,就是幫助我們信解。佛法講,信、解、行、證,行、證靠我們自己;信、解,佛菩薩會幫助我們。所以我們出了問題,我們可以找原因,所以這裏講的,我們看經文:

  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于畫像漸見無數佛。或有人禮拜或複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複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這些事情我們過去生中都做過),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衆

  這…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