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n>于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
《華嚴經》講“甯受地獄苦(目的是什麼),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就是說,我受再苦再苦,聞到佛法,值了。如果受很多樂,沒聞到佛法,不行。我們講要離叁途八難,八難裏面,天道有一個很殊勝的,叫四空天,那個不能去,沒有佛法,機會都沒有,還有個人間有一個,北俱盧洲,福報也是很大的,那個也是災難的地方,爲什麼講災難,沒有佛法。因爲沒有佛法,機會都沒有了,所以我們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個很不容易的。所以真正聞到佛法是很幸福的、是很慶幸的,沒有聞到佛法以前,我們都是糊裏糊塗、煩惱煩惱惱過來的,聞了佛法一定是常生歡喜心。因爲學佛覺悟才知道,煩惱不是真實的,煩惱是沒有的,我們偏偏無緣無故生煩惱,這是業障。還把煩惱當成真的,沒完沒了,不曉得當體即空。那個歡喜心才是真的,法喜才是真的,我們自性裏面本來有種快樂,被業障障住了,業障拿掉就快樂。我們苦不是真的,因爲一真法界有常樂我淨,被假相蒙蔽了。就好像我們每一個衆生都有自性無量的財寶,打不開,每年、每月打工賺一點錢,把這個寶藏打開用不完的。性德裏面自性七寶怎麼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現在自性不得受用,迷掉了,後面馬上比喻就出來了,法華經很重要的幾個比喻出來了,你才知道佛說我們可憐,我們到底可憐在什麼地方,我們才知道。所以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確確實實是這樣,正法難聞哪。
如是人難度。
就是說如果我們想出六道,沒有聞到佛、沒有聞到法,你怎麼出六道輪回, 不可能,機會都沒有。
是故舍利弗,我爲設方便,說諸盡苦道,示之以涅槃。這個涅槃是有余涅槃。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
他只滅了一個,滅了我執,還有法執。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這個很重要,就是沒有生、沒有滅過。
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開示叁乘法。
佛在一乘裏面開叁乘,聲聞、緣覺、菩薩。
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
但是到最後呢,都是講一乘的,成佛。
今此諸大衆,皆應除疑惑,
不要把那個叁乘當成真實。我們現在不要講叁乘,我們現在把人天道都當成真實的。叁乘都不是真實的,何況人天道、何況叁惡道。《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話我們都聽過,但是境界現前,我們還是很難放下,放不下的原因是,體會還是不透徹,不曉得是夢,這個要靠多熏習、多提醒。大乘經典就提醒我們,如果知道是夢的話,我們就不計較,其實我們很多煩惱的心哪,那些煩惱都是計較來的、得失來的。所以我們越早認識佛法,惡業少造很多,福報會越來越大。爲什麼不能行善呢,然後很快放下,煩惱就沒有了,(都是)不必要的煩惱。我們學佛才知道,以前很多煩惱本來就不應該發生的,就是因爲不覺悟,沒有人教,經典上講“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其實經典上講的很透徹。
諸佛語無異
諸佛就是一切佛。佛是無語異,佛佛道同,講的話意思不會有兩樣。
唯一無二乘。
一就是一真法界,沒有二、沒有叁。
過去無數劫,無量滅度佛,百千萬億種,其數不可量。如是諸世尊,
雖然(佛)各種各樣的說法,種種緣譬喻,無數方便力,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演說諸法相。是諸世尊等,最後就叫:萬法歸一。所以很多寺院、包括道場,他有些儀規,不管什麼儀規,他要省略,最後有一個都不會省略,就是叁自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這個就是萬法歸一。因爲佛法僧叁寶,這個叁寶是自性叁寶,我們看到佛像要看到什麼,覺悟;看到法,要知見正確;看到僧,代表清淨。自性的覺、正、淨,所以皈依佛是皈依覺,皈依法是皈依正、皈依正知正見。有正知正見不會墮落的,凡是墮落都是知見錯誤,知見錯誤才會做錯事情。選擇錯誤,判斷錯誤,這是源頭。所以這裏講的“皆說一乘法”。
化無量衆生,教化無量衆生。
令入于佛道。又諸大聖主,知一切世間,天人群生類,深心之所欲,
這是佛的實力、有這個能力,知道我們衆生的煩惱習氣在什麼地方。深心之所欲嘛,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是我們心中的業障,障礙我們障的很深,生生世世受它的擺布,所以有句話講,“人生酬業”,這個業力很大的,要通過長時間的修行,才能把這個業力轉過來,才能擺脫,不受業力支配,這要靠修行。
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助,是幫助。顯,顯我們的佛性、真性。
若有衆生類,值諸過去佛,若聞法布施(沒有離開六度),或持戒忍辱、精進禅智等(六波羅蜜)。種種修福慧(增福、增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這個“皆已成佛道”就是說,種下了佛因。一切衆生都有佛因,所以我們成佛要有四種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親因緣我們都有,我們有地獄的種子也有成佛的種子,看我們怎麼拿出來用,我們要把那個不好的緣關掉,把那個佛因、佛緣拿出來。無間緣,無間就是不間斷,我們要正法熏習不間斷。所所緣,就是不斷的緣正法,最後佛菩薩、善知識幫助我們做增上緣。增上緣是外面的,前面叁個緣我們都有的。所以這裏講的,皆已成佛道,一切衆生都有佛的因在裏面。
《《妙法蓮華經》講解內容(1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