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樣境界必須有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緣,然後才能把大妙用用在所受用的世界及身心。身體不要丟棄掉,不用了生死。有些人講臨終要生好些。身體要怎麼樣破掉
身體受用它嘛!身體是寶藏,裏面的每個毛孔都放光、起妙用,都是度衆生。身體有甚麼不好
受用這身體與心,還要見、還要聞,見而不見,聞而不聞,佛性在見聞當中顯現,性不可見,但正是通過見聞而顯現
性在作用處。所以說:「受用世界及於身心。」又到什麼地方求一個世界
求個淨土
當下就是嘛!在這裹面去受用就是「相在塵域],相在,一切現象都存在,都不要破掉,都可以法爾顯露,如是如是,人生世界都是妙用。
「相在]亦不特別,亦不奇怪,這樣的境界不是奇奇怪怪,是平常得很。「塵域],就是不離舊處,依舊是過去的生活,依舊是過去的這種境界,都不要把它破掉,沒執著,於這些東西,沒一切執著。所以說「相在塵域」裏面,塵勞領域裏面,都是存在的。
這說明了甚麼
說明雖然一切存在,但是道人透脫之後,自在無礙,一切境界透脫無礙,都在一片光明清淨裹面,一切都存在,一切都顯現,都是無礙境界。所以「如器中锽,聲出於外],譬是一種能發聲的器,「咣--」的聲音發出,聲音是從那裏發出
如鍾就是從鍾中發出,但「聲出於外」,聲音表示甚麼
表示靈明無礙境界,器表示身心世界,器世界、有情世界都沒障礙,所以「如器中锽,聲出於外]。這聲音通透無礙,一切都礙不住。這樣是甚麼
這樣是大神通,那些神通說看到甚麼,或聽到甚麼的都是沒用的,這是大神通,圓照法界,但都是存在的,都是很平常的。高的人看來是高,低的人看來是低,一輩子也學不完,如這些人學一輩子也學不完,除非你證到,跟他們一樣:永遠學不完的東西,這是靈妙的顯現。「問渠哪得清如許
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源頭是從這裹來的,要證到這個地方,才是徹悟自在。
[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煩惱、涅槃好比兩種染、淨不同的器具,衆生未徹,故不能相融,如徹證源頭,則「不相留礙」。聲音出於外,一點礙也沒有。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
寂滅,一切不可得,一切都是湛寂不動,又靈妙洞徹,一切都是透明的,沒幻化,亦不取靜相,相亦沒有,幻化也沒有,所以「便能內發寂滅輕安」。
[妙覺隨順寂滅境界。]
這個時候,做工夫時,禅那妙覺現前,心與佛完全一樣,一切了不可得,又能遍照法界。所以說妙覺隨順,寂滅境界。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唯有自己明了,別人不可能見到。印光大師曾說:「說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所以這樣的真實境界是不好說的,只能透出一點光讓接近的人知道知道,透出一點心光,絕對是不可能講的,亦是說不出的,若一說出定遭到誹謗,所以到這裹「自他身心所不能及」,根本及不到這樣的境界,自己的心識來量也沒辦法量,沒辦法來講這個境界,所以這個地方是超情離見,智不能知,識不能識。
[衆生、壽命皆爲浮想。]
這時證到一切衆生的壽命都是浮想,任持本無的實體如如不動,故《華嚴經》說:「一切衆生都是妄想所住。」譬如空中的雲,都是浮氣,若了虛空即知浮雲畢竟非虛空,衆生的壽命就是我們真性中的浮想,了真寂的人才知衆生畢竟非真。
[此方便者,名爲「禅那」。]
這方便就叫禅那。禅那,翻譯的意思就是「靜慮」,假若即慮是靜的就沒散動,即靜無慮就沒無記,這是一般的解釋。實際是甚麼
就是絕待靈心,絕待無礙的靈妙真心,不是散、不是靜、不是亂,也不是非亂,是不可說。
第叁種禅那法已講完,接下是第叁段引例彰圓:
[善男子!此叁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
善男子!這叁個法門都是圓覺親近,我們剛才講的若只修一種,沒修到圓滿,是親近,能夠證到叫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的如來都因爲這樣去修行成佛,因這叁種法門的方便才成佛,在這叁種以外的都叫方便之中的方便。[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叁種事業」而建立的,都是以這叁種事業方便建立起來的,所不同的是演繹出來講,更細致化了。
[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假如因此而證得圓滿,也就成就了無上菩提。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刹那頃隨順修習。]
這是校量叁種法門的殊勝功德。
比較而言,假使有人修習聖道,同時又從事於教化事業,教化誰
教化百千億的阿羅漢、辟支佛果,使他們成就聖道,但不如有人聽聞到--就像現在大家一樣,這樣的無上的圓覺法門,這是成佛法門,是最究竟法門,是無礙法門,在一刹那頃,不用那麼長久,一刹那頃做工夫觀一觀,體會一下,這樣功德比他們都大得多。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緣,種種法義與道行,畢竟沒有這個真實,那些僅僅是方便接引,那些是路途的風光,那些是基礎且是一般凡夫的基礎與二乘修證的過程,而現在所講的究竟真實,也同時教導我們在真實當中深入增進,不要在外面搞。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叁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叁摩提,如苗漸增長;禅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锽。叁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叁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威德菩薩你應當知道,無上的大覺心本際是無二之妙相,即修證實無有二,隨著各種方便,它的數量有無量,如來總的開示有叁種類,第一、奢摩他是寂靜輕安,就像鏡照萬像,能夠顯現,但畢竟還有個鏡在、像在,容易産生分別。笫二、叁摩缽提如幻化,猶如苗的增長。第叁、禅那是寂滅的境界,如彼器中锽。叁種微妙的法門都是隨順覺性的方便,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都依此叁種隨順得成大道,只有在這叁個方面都圓證的才叫究竟涅槃。
《圓覺經直講 第十章 修行無二 方便多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