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直講 第四章 太陽圓風與獅子之劍▪P7

  ..續本文上一頁。遍十方故,它沒邊沒際。這如來藏性本來沒開始、沒結束,它永遠是這樣具足,所以如來藏性用「究竟圓滿遍十方」來體現,它因沒起滅、沒知 見,如法界性,大家要去體現這種境界。

  是則名爲「因地法行」,菩薩因此于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衆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

  這裏是如來所作的總結與因地法行的功用。「是則名爲「因地法行」」,這樣子叫因地法行。因此,于大乘中發清淨心,由于這樣的關系,你先要對如來因地作這樣的理解,由理解再去悟,悟了以後,不發而發菩提心,這叫發清淨心,不是有漏的汙染心、不是有爲的心、不是欲望的作用、不是心念的作用,是自然的、本性的開發,這樣發心才叫發菩提心,所以說「于大乘中發清淨心」,這樣叫真發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的開發,最初由歡喜地菩薩開始,一旦這個人真實開悟了,就進入初地菩薩,所以我們不要輕視自己,真正修行用功的人,成佛也敢承當,佛是偉丈夫,我亦是,有首偈說:「佛是丈夫我亦爾。」我怎能不精進成佛

  怎能老是把自己看成凡夫

  成菩薩也不敢當

  應是成佛也敢當。有這樣的氣概,才能夠成就。爲什麼

  這大乘的清淨心沒有大力量、大智慧,沒辦法深入。由于依圓覺理發清淨心的緣故,所以「未世衆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末世衆生以這樣去修,不會墮邪見,否則問題會很多很多,你一輩子也解不完,這裏解決了,那裏又出問題了,始終有問題,永遠解不清,你永遠也學不完佛法,只要你能從這裏悟入,那麼叁藏十二部經,一切宗派、一切法門從這裏流出。我們現在所修行的一切境界都從這裏流出,我們所有的智慧與成就也都從這裏流出,又一一回歸圓覺之性,不住不著,這樣才會圓滿,也就沒問題。一個修行人始終有問題,始終到外面去尋求,始終這樣忙忙碌碌,如我們所說的忙道人一樣,就無有了期了!我們修行應是一個閑道人,即「君不見,絕學無爲閑道人」,什麼叫不見

  沒知見,君就是如來藏性,這個性怎麼能見著

  沒知見、沒分別,是現成的,是本來面目,就是講「君不見」,你不要到外面去找,要回光返照。君既不可見,有什麼好學的呢

  沒什麼好學的,都是本性的流出,還學什麼

  到外面去學,從外入者皆非真,外面學來的東西不是真的。本來具足,叫流出;絕學無爲,沒造作;雖然無爲,無所不爲,一切都是現成的顯現,都是它的造作;都是它的妙用。閑道人,沒煩惱叫閑,沒什麼可以去忙忙碌碌的修行,沒什麼目的沒達到而去奔波,沒有這麼多的勞碌。這閑,不一定在山林裏才能謂之閑,在城市裏也可叫閑,那裏不是閑

  閑是離五欲時的一切處閑、一切處清淨,叫做道人之閑。因我們修行人要做閑道人,沒有忙忙碌碌,那裏來的這麼多的事

  有些人這樣搞不清,那樣也搞不清,應該要把一切都搞清楚,才能做一個閑道人,所以這樣我們不會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違于無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衆幻滅無處,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于此中,能發菩提心,末法諸衆生,修此免邪見。

  這時候,世尊爲了重新宣說這甚深的第一義谛--不可思議的境智,誦出了下面這首偈子,把這一節裏的內容簡要地表達出來。「文殊汝當知」,文殊啊!你應該知道。這實際上是對我們說的、對大衆說的,你們大家要知道。「一切諸如來」,十方叁世一切佛。「從于本因地」,他們從最初最初的因地開始修行。「皆依智慧覺」,都依智慧來覺。我們知道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佛教全靠智慧,它不是感情宗教。耶稣教是感情的宗教,他們說博愛,它從感情出發,耶稣教信衆時不是講什麼深奧的道理,而是講譬喻、寓言。譬喻性的,叫人要愛,愛上帝,他們認爲以全部的愛投入後,自我消失了,上帝才能出現,通過愛上帝來失掉自己。佛教提倡自我覺悟,當你覺悟時,自我才會消失,才能跳出這火坑,跳出你的執著。所以說都是從智慧覺的,從智慧覺才能摧破無明。「了達于無明,知彼如空花」。了,是了悟,真正通過理性,通過自己的智慧去了悟,了悟我們的心及種種分別、種種執著是無明。達,是通達,通達無明相不可得,通達于我們心裏面的一切不可得,通達一切法是從圓覺中流出,從自性所生的,所以通達無明;無明若通達了,就是實性顯現,就是本性顯現。我們若對無明不通達,很多人只知道在佛法裏面學,但不知更應在煩惱中學、在生死中學、在痛苦中學、在矛盾中學、在憂慮中學、在你的起心動念中學,這裏面有佛法,這是真的佛法,那些經論裏的是文字、概念的佛法。佛法就是在你的現實生活中學修之後,從這裏體會出的佛法,才是你自己佛法,就是說是你自己的智慧,就是你講給人聽時,才會有血有肉,是非常真實的,是你自己的佛法,那些學來的是佛留下來的文字的佛法,是你學來的,不是很真切的,所以說「了達於無明」。當你了達時,知道無明是空花,「即能免流轉」。當你知道是空花時,流轉就免去了。「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好比夢中的人,醒時找不到夢中的境界,本來沒夢。「覺者如虛空」,知道覺悟的人,去破無明、執著,去做工夫、念念覺照,這覺的「人」也是虛空,你不要把這虛空執著、不要分別這個覺。「平等不動轉」,沒能覺沒所覺,正是覺,沒佛沒衆生,正是佛;沒悟、無所悟,正是悟,所以說是「平等無動轉」。「覺遍十方界」,到平等不動轉時,這個覺就遍十方界,十方世界都是覺,叫做圓覺十方。「即得成佛道」,就能得成佛道。「衆幻滅無處」,一切幻化,本來無生,所以沒地方可滅。

  「成道亦無得」,雖然成道了亦無所得。《心經》說:「無智亦無得,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你若有得,必有失,有成必定有破壞,所以道教裏煉精、氣、神,煉成嬰兒,或者陽神,最後還是破壞掉,無論你是怎樣修起的,修起的終究會破壞掉,只有這大道是無所得。所以《心經》大家要真正懂得,無得時才是大道,所以證道也無所得。「本性圓滿故」,爲甚麼無所得

  因其本性是本來圓滿的,本來具足的,所以不從外得。

  「菩薩于此中,能發菩提心」,菩薩在因地裏,能以圓覺淨性爲本,而念念覺照爲相,時時了悟爲用,久久必能打破妄惑,顯現覺心,所以能發菩提真正的道心。「末世諸衆生,修此免邪見」,這裏指我們現在的時代,處于業海顛倒之際,如能依佛所開示的圓覺妙性而破無明執著,依正智慧去修行,那麼就不會隨波逐流而墮于邪見了。

  佛在這一節裏只講了一句話,試參看,到底是那句話

  

《圓覺經直講 第四章 太陽圓風與獅子之劍》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