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要▪P7

  ..續本文上一頁顯示一切法,作用一切法,這是道在真俗不二上的體現,所以“不是標形虛事持,”這不是標形啊,是說標一種形象,如來形象怎麼樣,都是虛的事情,沒有的事,這是“如來寶杖親宗迹,”如來證道以後,以他的寶杖顯示出來的,親自的蹤迹,道人成道以後,一定有他的作用,而如來以真俗不二的中道來顯示大道的作用,降服的作用一定有的,不是空口講白話,這是如來的真實蹤迹。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前面指蹤迹,這是指真實相。那麼比如說,證道的人,他不求真,已經在真當中了,不斷妄,己沒有什麼妄的了。“了知二法空無相,”了知真和妄這兩個法空無相,本來沒有相的。“無相無空無不空,”無相當中有無相的光明,無空,沒有空;無不空,沒有什麼不空,這就是妙的地方了,沒有空,而沒有不空。我們覺性的無相光明,他是無空無不空,微妙不可思議的,無法說的,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也無法表達的,那個地方就是如來的真實相,說不出來不的。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這是指真實相,怎麼形容呢,就是以比喻的話來形容,心鏡很明,像鏡子一樣,很明朗,很清澈。“鑒無礙,”鑒就是照,照境界沒有障礙,照得清清楚楚,這就是說雖然它裏面無空無不空說不出來,但是有這個作用,這個作用一起就知道,所以說本性在作用處,在照用當中。

  “廓然瑩徹周沙界,”廓然,很遼闊,心情很遼闊,雲彩非常透徹,光明而透徹,周沙界就是遍一切處,在什麼地方用,就照什麼地方,處處無礙是這樣子的,所以“萬象森羅影現中,”萬事萬物都是影現出來一樣,鏡子裏照出來一樣,影現在其中,不是我有一個東西,我沒有東西,但是能顯現萬事萬物,所以“一顆圓光還內外,。但是要知道這顆圓光,不是內不是外,沒有形象也沒有大小,不可說,不可說。這你就明白了,我們的道就是這樣,像一顆圓光,不是內不是外,沒有顔色,沒有大小,不可說,但是自己知道,自己在用處知道,而且盡未來際就是這樣用隨緣而顯現。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豁達空就是狂慧掃蕩一切的業力果報的邪空,有的說本性是空的,隨便怎麼做,都沒有障礙,那就是這種人,他偏邪空了,于是便撥無因果,狂造惡業。所以就會“莽莽蕩蕩會招殃禍”,莽莽蕩蕩當中,他沒有智慧,又是隨著境界飄流,這樣他就會招來殃禍,招來因果的報應,本性不受因果,緣起中要受因果,緣起中仍然要注意。如果反過來,抛棄了邪空而又執著了實有,著有相、有爲、有果,落在執著實有上,又是一樣的毛病,他還是受束縛,還是受報應,還如避溺而投火,他避開了水,但是又投到火上去了。如果兩邊都不觸犯,禅宗講不觸犯,不背不觸,那就得自在,也不是落因果,也不是破因果,他很明白,知道怎麼用,他是空靈覺性的朗照,隨機而用,自己沒有在因果中,他不住在因果相上,他本來沒有什麼,他是自然而顯現的,顯現衆生的機緣而用,這一切作用,都是不落在那一邊,他沒有一點落進去。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僞,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爲子。”

  舍去妄心,要取一個真性,就是取舍之心妄想顛倒了,這個取舍之心成子巧僞,這是很善巧的虛僞,僞裝的,僞就是顛倒的。因爲在世俗來講,他都是取舍貪愛形成取舍心,修道了你還是取舍,還要取一個好的,取一個真的,那麼要舍掉不好的,你這個心和凡夫沒什麼區別,還是一樣的,還是這個心態。所以說“學人不了用修行,”學人不明白,在用這個妄心取舍去修行,那麼他就是成了“深成認賊將爲子,”用這個虛妄心去修學,等于是越修越顛倒,越修越煩惱,將賊認作了自己的兒子一樣。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禅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因爲有取舍之心,用這個虛妄心意識而作用,他就損法財,這個法財是自性的法財,他會被這個用錯的心所損害掉,他還會滅功德,本有的功德被它滅掉了,那麼這一切的原因莫不由斯心意識,都顛倒的心意識在作怪,在真性當中成了顛倒。所以不知道心意識如果能夠化掉,不落心意識是真修行,就是真功德。“是以禅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他的功德的地方就是了卻心,只要你悟了心,只要你把心的執著化掉,那麼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道,也就“頓入無生知見力”了,無生的大道是可以頓入的,頓入無生靠什麼?“知見力”靠那種禅的一種知見,無見的見,就是說超越一切的見離開心意識的見,然後以這個力量頓入無生的本性當中。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炎,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他說能夠有般若的知見力,契入本性的修禅的人,就是大丈夫,他秉持的是慧劍,慧劍就是破一切,破盡一切煩惱執著。“般若鋒兮金剛火”他是般若的鋒,般若的鋒就是智慧的鋒茫,金剛的火焰,催毀一切,“非但能摧外道心”,不但能摧一切外道的心,“早曾落卻天魔膽”,天魔會怕,怕一個有智慧觀照的人,怕一個和本性相應力的人,他會不覺的怕,所以落卻天魔膽,天宮都會震動,一個人見性的時候,天宮震動,他會下來破壞,破壞你的道。爲什麼原因呢?契入本性的光明的時候,正好是把無明破開,無明是魔堅固執著的地方,一旦破無明的時候,就和他聯系了,他那個地方就震動了,魔宮是無明建立起來的,所以說當你和佛性相應的時候,就和諸佛連在一起了,諸佛的光明有多大,所以加持你的力量震動了魔鬼,所以他的破壞也是有他的魔的作用的,因爲影響他了,他很難受。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灑甘露,龍象蹴踏潤無邊,叁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就是說震宣法之擂,擊起演法之鼓,以大智慧的光明體現這個道,體現這個大法。利益衆生的時候叫布慈雲,蔭護衆生灑下的甘露水,成長衆生的善根。“龍象蹴踏潤無邊”,龍象代表明心見性的人,就是說體悟到大道,他是利益無邊的衆生。“叁乘五性皆醒悟”,叁乘和五性的人都醒悟,叁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五性是五種根性,即一闡提、人天性、定性、不定性、菩薩性,那麼都可以醒悟起來,“雪山肥膩更無雜,”就是雪山,它是純粹的回應,都是良草,最好的草,他是沒有摻雜不好的草的,所以雪山大白牛,吃了這個草以後,出來的都是醍醐,它不經過牛奶,它擠出來的都是醍醐,無上妙味,禅宗就是無上的妙味,它擠出來的。意思說他悟到道、證到道以後流出的法流,說法之音,都像醍醐那樣,都是大智慧光明,都是最殊勝的佛法,所以說“純出醍醐我常納,”就是受納,意思這樣的法流,這樣的法的智慧,我是常常受納的,常常相應的,就是諸佛的法界大光明灌頂。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善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

  一性,即我們的覺性,圓通一切性,一切衆生的本性,都是圓通的,都沒有差別,“一法遍含一切法”,一切法當中遍含著一切法,比如說六字大明咒的法,某一句法意的法遍含著一切法的,爲什麼?都是本性流露的、都是不二的體現。“一月普現一切月”,我們的報身在虛空中都是一個月,報身在虛空中照下來的,一切千江萬水現一切月,就是說一個衆生思念到你的時候,在報身光裏面會現起作用,或者以形象見,或者以音聲聞,或者以慈悲來救度,或者以威力來加持,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顯現的作用,“一切水月一月攝”,一切的水月都共同歸入一個道,諸佛菩薩是不二之道,道人都是一個道,所以一切的水月都歸攝到一個報身光明之月中,所以“諸佛法身入我性”,諸佛的法身入我的本性,“我性同共如來合”,這就很重要了,證道的人諸佛的法性都入你的覺性當中,子母光明相會,我性共同如來合,這就是西藏密宗最高的法門,也是十方諸佛灌頂的地方,大光明灌頂,就是全體朗照。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彈指圓成八萬門,刹那滅卻叁祗劫,一切數勿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一地當中具足一切地,這個地就是本性的地,只要性地證得了,一切地都具足了。“非色非心非行業”,“非色”不落在色相上,“非心”不落在心念上,“非行業”菩薩的六度萬行的行業,功德的行業都不是,都不可得,都是一個全體。“彈指圓成八萬門”,一彈指八萬法門都圓成了,都在裏面。“刹那滅卻叁祗劫。”一刹那之間,超越了叁大阿僧祗劫,不會再落在這上面,這多圓妙。“一切數句非數句,”一切數句代表著所有的法門,一百零八法數,八萬四千法數等等,所有的數句和非數句都超越。禅宗講離四句,超百非,也超越,那麼與我的靈覺有什麼交涉呢?我這個靈覺、摩尼寶珠靈妙的大道和這些沒有關系。

  “不可毀,不可贊,體若虛空勿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覺性的光明當中,無法毀滅,無法毀謗,“不可贊”無法贊歎,贊歎不到那個地方,這個體,就像虛空一樣,沒有邊際,沒有岸崖,沒有一個地方的。有的說,唷,我們的覺性很大,哪裏有個邊啊!邊岸都沒有的,所以“不離當處常湛然”。雖然證得這麼妙,這麼殊勝,但是還是在當處,還是在大家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作用就是他,這個就是禅宗,這個道的地方,最微妙的地方,。湛然就是很清淨,不動,就在這個地方,所以“覓即知君不可見”。要找,知道它不可見,沒有相貌,沒有顔色,找不到它,但是活潑潑的,朗照著,具足一切。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怎麼得,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擁塞,”

  這個覺性的光明,無相的空靈,取不得,不是一個東西,舍也舍不得,你想離開它,也…

《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