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要▪P8

  ..續本文上一頁離不開,就是這樣子,。“不可得中怎麼得”雖然不可得中,但它依然存在,就在當下作用,當下顯現,時時刻刻沒有離開。“默時說說時默”,默的時候,就在說法,說得時候也就是默,說等于沒有說一樣,這個時候,“大施門開無擁塞,”這個就是大布施了,你一舉一動都在布施法流,法界光明,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加持力,就在這個當中布施了,所以說“大施門開無擁塞。”

  “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诃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诳惑,”

  有人問我解何宗,你悟到了什麼宗,那麼我報道給他說是摩诃般若力,大智慧的光明,那麼“或是或非個不識,”或者是或者不是,別人不會認識我,不知道,因爲無相,無相的智慧光誰能認識呢?“逆行順行天莫測”或者逆行或者順行,逆行是什麼?反著走叫逆行,別人行善,你偏偏行惡,別人吃素,你偏偏吃葷,逆著走,別人不理解,或者順行,別人行善,你也行善,別人贊歎,你也贊歎,等等順著衆生的心去做,順著衆生的意思去做,這叫順行。逆行和順行,天都測不到,護法神都不知道,不知道你的意境是什麼,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是證到道的人,他自然會這樣,他自然有逆和順的不可思議的變化,隨因緣而表現,衆生需要逆,他就用逆法,也可以用世俗法,也可以用五欲,也可以下地獄,這是逆的,可以罵人,但是他是慈悲加持力,可以用種種威嚴,可以做國王,種種變化,他內在的覺性光明,他是隨機緣而變化,如果只會順,不會逆,道還沒有圓滿,會逆也會順,道才圓滿,諸法之王,一切的法都是被你用的,但是你是沒有的。被你所用,這是道人自然之用,這不是修的問題,不是透的問題。如果自己還有障礙,有東西在,還做不到,要透過它,要透過它,它就自在了,就證到,證到了就會用。那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也是一世世修過來的,所以說“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閑相诳惑,”我呢,早年,過去世,也是多劫修過來的,這是永嘉大師講自己,不是等閑,我不是憑空這麼講,來騙大家,說高超的話,不是,是腳踏實地,一步步證過來的,證到,這一世,遇到禅宗,證圓滿了,禅宗爲什麼會出現于世,就是多生多劫,很多人修過來,但是他還有著相,還有痕迹,還不能證到這個覺性,禅宗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果你沒有這個根機就接不上,但是你遇到禅宗,能夠相應了,你就會成就,就超越了,禅宗是起這個作用的,禅宗不是次第的教化,他是頓悟的,。有的頓證,頓悟以後保任,再透過他,這是人的根機不同。

  那麼下面講: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建立禅的傳承法幢,樹立禅的宗旨,明明佛教敕的六祖曹溪,六祖大師的傳承是什麼過程?第一是迦葉尊者首傳燈,經過二十八代的西天授記,到東土來,所以: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磨爲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六代傳衣聞名天下,後人得道的很多。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門無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這是祖師禅的宗旨,真不立,妄本空,就是不要對立,不要對治妄,那麼有和無俱遣,不著有,不著無,不空而空,空而不空,這是禅的智慧的地方,連個空門都不著,。二十個空門,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等等,第一義空都不執著。“一性如來體自同,”一性的如來本來就相同,本來就這樣,體悟到一性的如來,那麼連空也不執著,所以說不立空觀,不立空見,都不執著,這是祖師禅的宗旨。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前面講宗旨,下面講實際,他說心是根,是根本,心起照、起用,那麼法是塵,顯現的一切都是塵,那麼“兩種猶如鏡上痕”,心是我們能知能覺的,法是我們所知所覺的,如果建立心法,即是根塵雙立,猶如鏡上的痕迹,那麼”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亡,痕也沒有了,垢也沒有了,光才能顯現,光就是本性的光明,所以“心法雙亡性即真”。天臺宗也是這樣講的,天臺宗講能所雙亡性即真,心法雙亡,性就是真的,這就是脫落,天臺講:“境爲妙假觀爲空,境觀雙之性即中,”本性就是中道,這是他用功的地方,實際的地方,叫你脫落根塵,禅宗說一切不執著就是了,其實還是實際,實際說你的痕垢要去掉,垢不去掉,這個光就不顯,那麼就變成豁達空,或者變得狂妄自大,口頭禅,就會走偏。

  “嗟未法,惡時世,衆生福薄難調製,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嗟歎末法時代的惡時世,惡時世衆生的福薄難以調治,製伏不了他的心,離開聖人遠了邪見就深,所以“魔強法弱多怨害,”魔很強,法力弱,多怨害,那麼他聽說如來頓教法門,這麼殊勝,“恨不滅除令瓦碎,”就想破壞它,用種種的方法破壞它,有的人開悟了,他偏偏講一些話,說你不開悟,說你很壞,很多地毀謗,然後把你破掉,把正法破掉,這是末法時代的特征。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

  作在心,粘在身上,不須怨訴更尤人,報應到的時候,不要怨了,不要向別人傾訴了,現在嘴歪了,神經病了,生癌症了,什麼樣苦報了,不要尤人,不要說某某人給我造成的,別人怎麼怎麼樣,“欲得不招無間業,”的話,便應“莫謗如來正****。”

  “旃檀林,無別樹,郁密森沈師子住,境靜林間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旃檀林是很香的,代表覺性的光明的林,覺性的叢林,沒有別的樹,也就是開悟證到本性的人,他的周圍沒有小乘的,也不是爲世間法求而來的,他來的都是這種人,都是本性上的開智慧的見性的人,所以“郁密林沈師子住”。這個郁密就是說功德叢林很密,很深沈,是獅子住的地方,也就是只有相應的人在一起,不相應的人不接的,不說那些小乘法人天法,不說這些的。那麼“境靜林間獨自遊,”境很靜在林間獨自遊,不求伴侶,是這樣的一個無爲道人。那麼“走獸飛禽皆遠去”,我們不要拉他們,不是根基的,不對機的,不要在那裏作用,讓他們遠去,不然的話會染汙,對他來講可能會毀謗,他會有障礙。

  “師子兒,衆隨後,叁歲即能大哮吼,若是野幹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師子兒,也是剛剛開悟的的人,衆隨後,有很多的人跟在後面,就是說一個開悟的人,後面都跟著開悟的人,都是見性的人,不見性的人你不會接引,不用帶他們。叁歲,代表叁谛,有的說很短的時間,不用太長,即能大哮吼,很短的時間,叁歲就叁年啦,保護叁年就能夠開大智慧,就能夠大哮吼,就能夠破滅外道,降服魔怨,他就能起大作用,意思說“大哮吼”一開口說法能驚動天地的,驚動衆人心的,說話有威力的,威力很大的。

  “若是野幹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野幹就是一種野獸,它很像獅子,但又不是獅子,所以野幹逐法王,隨逐法王,但不要認錯。“百年妖怪虛開口,”百年的妖怪開不了口,沒有開口的機會,沒有他說話的余地,。所以:

  “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就是說圓頓教,這就是禅,、大圓滿最高地方,是不要執著人情,沒有人情的,一個不是根基的你不要說話如果有根基的人,他有疑惑、有疑點,不通達的地方,那麼你一定要給他指點,一定要講清楚,不恰,不明白,不決定,直須爭,要說個清楚,要給他指點明白,不然的話會有落處,會有障礙的,會搞不清楚,所以“不是山僧逞人我,”不是說我有本事,我有智慧,不是這樣,“修行恐落斷常坑”恐怕你會落在斷見常見當中坑裏面出不來,那就冤枉了,就很苦了。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是財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

  非和不非,是和不是,這個之間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差一點點都不行,所以是的話,龍女能夠頓成佛,七歲的龍女就能夠成佛,非的話,那麼善星比丘一念起了執著,那麼他退失了道心,因爲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那麼說“生陷墜,”身體就陷入地獄去了,在修行上這點,很重要,講法是一點不能錯,但是個人的習氣,有錯難免,習氣照破就是了,不能在這裏講較,不能看外表的,要看見地,要修正的法正不正,這很重要。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卻被如來苦呵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他說我早年來也是積學問的,“亦曾討疏尋經論,”研討疏抄,尋求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不知道歇下來,因爲名相他是指一種表現,一種道理,道理是指一種根本的東西,根本的東西,根本的真實是唯一的,根本認識了,名相就超越了,所以當時是不知休啊。“入海算沙徒自困,”就入海算沙一樣,被困住了,卻被如來苦呵責,被如來苦苦呵責,“數他珍寶有何益?”數他珍寶有什麼用?數別人家裏的賬薄有什麼用?不是你家裏的,“從來蹭蹬覺虛行”就是說世事難進,走不進去,失意,困頓、潦倒,不是自己的東西,“覺虛行”就是白白地浪費時間,白白在外面研究、尋找,所以多年以來枉作風塵客。風塵客就是生死輪回中的風塵客,所以: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製,二乘精進勿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所以種性要是邪了,他知解錯了,就“不達如來圓頓製,什麼叫圓頓製?就是不能了悟頓悟成佛之宗旨。

  二乘非常用功,但是沒覺悟的道心,外道雖然很聰明,但他沒有智慧,這個聰明是分析的,是知識性的,是外在觀察性的,是一種利智,但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本性的智慧,所以說這些都是種性邪了,他不會見到本性,都走了偏差的路。

  “亦愚癡,亦小呆,空拳…

《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