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离不开,就是这样子,。“不可得中怎么得”虽然不可得中,但它依然存在,就在当下作用,当下显现,时时刻刻没有离开。“默时说说时默”,默的时候,就在说法,说得时候也就是默,说等于没有说一样,这个时候,“大施门开无拥塞,”这个就是大布施了,你一举一动都在布施法流,法界光明,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加持力,就在这个当中布施了,所以说“大施门开无拥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有人问我解何宗,你悟到了什么宗,那么我报道给他说是摩诃般若力,大智慧的光明,那么“或是或非个不识,”或者是或者不是,别人不会认识我,不知道,因为无相,无相的智慧光谁能认识呢?“逆行顺行天莫测”或者逆行或者顺行,逆行是什么?反着走叫逆行,别人行善,你偏偏行恶,别人吃素,你偏偏吃荤,逆着走,别人不理解,或者顺行,别人行善,你也行善,别人赞叹,你也赞叹,等等顺着众生的心去做,顺着众生的意思去做,这叫顺行。逆行和顺行,天都测不到,护法神都不知道,不知道你的意境是什么,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证到道的人,他自然会这样,他自然有逆和顺的不可思议的变化,随因缘而表现,众生需要逆,他就用逆法,也可以用世俗法,也可以用五欲,也可以下地狱,这是逆的,可以骂人,但是他是慈悲加持力,可以用种种威严,可以做国王,种种变化,他内在的觉性光明,他是随机缘而变化,如果只会顺,不会逆,道还没有圆满,会逆也会顺,道才圆满,诸法之王,一切的法都是被你用的,但是你是没有的。被你所用,这是道人自然之用,这不是修的问题,不是透的问题。如果自己还有障碍,有东西在,还做不到,要透过它,要透过它,它就自在了,就证到,证到了就会用。那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一世世修过来的,所以说“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我呢,早年,过去世,也是多劫修过来的,这是永嘉大师讲自己,不是等闲,我不是凭空这么讲,来骗大家,说高超的话,不是,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证过来的,证到,这一世,遇到禅宗,证圆满了,禅宗为什么会出现于世,就是多生多劫,很多人修过来,但是他还有着相,还有痕迹,还不能证到这个觉性,禅宗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你没有这个根机就接不上,但是你遇到禅宗,能够相应了,你就会成就,就超越了,禅宗是起这个作用的,禅宗不是次第的教化,他是顿悟的,。有的顿证,顿悟以后保任,再透过他,这是人的根机不同。
那么下面讲: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建立禅的传承法幢,树立禅的宗旨,明明佛教敕的六祖曹溪,六祖大师的传承是什么过程?第一是迦叶尊者首传灯,经过二十八代的西天授记,到东土来,所以: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六代传衣闻名天下,后人得道的很多。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无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
这是祖师禅的宗旨,真不立,妄本空,就是不要对立,不要对治妄,那么有和无俱遣,不着有,不着无,不空而空,空而不空,这是禅的智慧的地方,连个空门都不着,。二十个空门,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等等,第一义空都不执着。“一性如来体自同,”一性的如来本来就相同,本来就这样,体悟到一性的如来,那么连空也不执着,所以说不立空观,不立空见,都不执着,这是祖师禅的宗旨。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前面讲宗旨,下面讲实际,他说心是根,是根本,心起照、起用,那么法是尘,显现的一切都是尘,那么“两种犹如镜上痕”,心是我们能知能觉的,法是我们所知所觉的,如果建立心法,即是根尘双立,犹如镜上的痕迹,那么”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痕也没有了,垢也没有了,光才能显现,光就是本性的光明,所以“心法双亡性即真”。天台宗也是这样讲的,天台宗讲能所双亡性即真,心法双亡,性就是真的,这就是脱落,天台讲:“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之性即中,”本性就是中道,这是他用功的地方,实际的地方,叫你脱落根尘,禅宗说一切不执着就是了,其实还是实际,实际说你的痕垢要去掉,垢不去掉,这个光就不显,那么就变成豁达空,或者变得狂妄自大,口头禅,就会走偏。
“嗟未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嗟叹末法时代的恶时世,恶时世众生的福薄难以调治,制伏不了他的心,离开圣人远了邪见就深,所以“魔强法弱多怨害,”魔很强,法力弱,多怨害,那么他听说如来顿教法门,这么殊胜,“恨不灭除令瓦碎,”就想破坏它,用种种的方法破坏它,有的人开悟了,他偏偏讲一些话,说你不开悟,说你很坏,很多地毁谤,然后把你破掉,把正法破掉,这是末法时代的特征。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作在心,粘在身上,不须怨诉更尤人,报应到的时候,不要怨了,不要向别人倾诉了,现在嘴歪了,神经病了,生癌症了,什么样苦报了,不要尤人,不要说某某人给我造成的,别人怎么怎么样,“欲得不招无间业,”的话,便应“莫谤如来正****。”
“旃檀林,无别树,郁密森沉师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旃檀林是很香的,代表觉性的光明的林,觉性的丛林,没有别的树,也就是开悟证到本性的人,他的周围没有小乘的,也不是为世间法求而来的,他来的都是这种人,都是本性上的开智慧的见性的人,所以“郁密林沉师子住”。这个郁密就是说功德丛林很密,很深沉,是狮子住的地方,也就是只有相应的人在一起,不相应的人不接的,不说那些小乘法人天法,不说这些的。那么“境静林间独自游,”境很静在林间独自游,不求伴侣,是这样的一个无为道人。那么“走兽飞禽皆远去”,我们不要拉他们,不是根基的,不对机的,不要在那里作用,让他们远去,不然的话会染污,对他来讲可能会毁谤,他会有障碍。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即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师子儿,也是刚刚开悟的的人,众随后,有很多的人跟在后面,就是说一个开悟的人,后面都跟着开悟的人,都是见性的人,不见性的人你不会接引,不用带他们。三岁,代表三谛,有的说很短的时间,不用太长,即能大哮吼,很短的时间,三岁就三年啦,保护三年就能够开大智慧,就能够大哮吼,就能够破灭外道,降服魔怨,他就能起大作用,意思说“大哮吼”一开口说法能惊动天地的,惊动众人心的,说话有威力的,威力很大的。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野干就是一种野兽,它很像狮子,但又不是狮子,所以野干逐法王,随逐法王,但不要认错。“百年妖怪虚开口,”百年的妖怪开不了口,没有开口的机会,没有他说话的余地,。所以: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就是说圆顿教,这就是禅,、大圆满最高地方,是不要执着人情,没有人情的,一个不是根基的你不要说话如果有根基的人,他有疑惑、有疑点,不通达的地方,那么你一定要给他指点,一定要讲清楚,不恰,不明白,不决定,直须争,要说个清楚,要给他指点明白,不然的话会有落处,会有障碍的,会搞不清楚,所以“不是山僧逞人我,”不是说我有本事,我有智慧,不是这样,“修行恐落断常坑”恐怕你会落在断见常见当中坑里面出不来,那就冤枉了,就很苦了。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财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非和不非,是和不是,这个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一点点都不行,所以是的话,龙女能够顿成佛,七岁的龙女就能够成佛,非的话,那么善星比丘一念起了执着,那么他退失了道心,因为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那么说“生陷坠,”身体就陷入地狱去了,在修行上这点,很重要,讲法是一点不能错,但是个人的习气,有错难免,习气照破就是了,不能在这里讲较,不能看外表的,要看见地,要修正的法正不正,这很重要。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呵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他说我早年来也是积学问的,“亦曾讨疏寻经论,”研讨疏抄,寻求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不知道歇下来,因为名相他是指一种表现,一种道理,道理是指一种根本的东西,根本的东西,根本的真实是唯一的,根本认识了,名相就超越了,所以当时是不知休啊。“入海算沙徒自困,”就入海算沙一样,被困住了,却被如来苦呵责,被如来苦苦呵责,“数他珍宝有何益?”数他珍宝有什么用?数别人家里的账薄有什么用?不是你家里的,“从来蹭蹬觉虚行”就是说世事难进,走不进去,失意,困顿、潦倒,不是自己的东西,“觉虚行”就是白白地浪费时间,白白在外面研究、寻找,所以多年以来枉作风尘客。风尘客就是生死轮回中的风尘客,所以: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所以种性要是邪了,他知解错了,就“不达如来圆顿制,什么叫圆顿制?就是不能了悟顿悟成佛之宗旨。
二乘非常用功,但是没觉悟的道心,外道虽然很聪明,但他没有智慧,这个聪明是分析的,是知识性的,是外在观察性的,是一种利智,但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本性的智慧,所以说这些都是种性邪了,他不会见到本性,都走了偏差的路。
“亦愚痴,亦小呆,空拳…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