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的方法與過程

  禅修的方法與過程

  淨明山人講

  禅的修行第一個是悟性,第二個是方法。

  悟性能夠使你開眼,就是說有正的法眼,能夠使你的修行、人生的活動有一個正確的理念。使你很多雜亂的思想得到統一、能夠得到平等地對待一切理事,能夠知道什麼地方是源頭,能夠了知各宗祖師所講的開示的真正的含意,能夠知道修行的作用在哪裏,怎麼樣才是真正的相應,怎麼樣是偏差和錯誤。悟性使你知道什麼是妄和真,怎麼樣能夠化妄歸真。所以這個悟性能夠使你體現出佛的知見、見地、佛的悲心和一切菩薩的功德和作用。這全部都是靠悟性而深入體會的。

  如果你沒有悟性,只是理解道理,只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比如說修行是一回事,世界上的事情又是另一回事,那麼你就會有兩邊之見,就是兩邊對立。一個人心靈中有了一個對立的出現,他就修不好。譬如說你覺得有妄想,而你又想清靜,那麼就叫對立。如果你覺得平時家裏的生活、大人小孩的事情、社會的工作應酬等的世間法,然後以念經、念咒、拜佛等作爲出世間法來修行,這就叫對立了。有了對立了,你就會心靈就會在這兩者之間跳動,一旦形成對立的跳動,你會覺得很不安、很複雜、很麻煩,總想得到一個安歇自己的地方,想安下來,但是這些事使你無法找到一個中道,這個中道就找不到。所以說悟性非常重要。

  那麼悟性怎樣會産生呢?悟性也是要通過思維、觀察得到的。不是聽別人講,不是看書得到的。自己在靜靜的思維當中領悟到的。那麼要領悟什麼東西呢?

  一、首先要領悟到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從哪裏來的?這首先要知道。我們的身心世界都是本性顯現的、自性顯現的。這個自性它是空的,什麼都沒有,顯現了山河大地,顯現了我們世界很多很多的煩惱,很多很多的變化,它是我們的這個自性、一切諸法的自性顯現的。那麼既然知道這個都是自性顯現的,那麼自性直接表現在哪裏呢?有的人說是不是在虛空裏?在山河大地裏?如果這樣往外推理、往外追求的話,就是科學家的思維方法,不是修行人的思維方法。修行人要明白,這個自性就在我們這個當下,就在我們能夠思考的那個心,那個地方、那個源頭出來的、那個感覺的地方出來的。這一點你知道了以後,一切萬法、一切諸佛的菩提都是這裏流露的。這是第一點要明白的。

  二、那麼第二個事情來了,你要去參。參什麼呢?那麼我爲什麼不成佛、爲什麼不開悟?爲什麼修不成道呢?現在還有那麼多的事情、那麼多妄想呢?是什麼原因呢?第二個悟性要出來。是因爲什麼?是因爲有無明、因爲有分別心。因爲把這些境界都當真了,把山河大地、我們的人事、自己的感覺、自己的妄念都當真了、當實有了,然後産生了一個取舍、對比、能所,這些就叫無明。什麼叫脫開?有的人說,噢,脫開見性。就是把這個脫開,把能所、主觀客觀、把對立面脫開,不建對立面就是脫開,沒有另外一個脫開。另外一個脫開只是感覺。一個人突然失重一樣、突然跌倒了,突然一驚,好像有個東西脫開了,這是感覺的脫開,不是智慧的脫開。智慧能夠照破無明,這個所謂的智慧是什麼?就是說,不把一切當作實有,不起心動念、不起分別、不對立、不取舍、不抉擇,不要落在虛妄的感覺上,不要落在有相的世界的那種變化上。這一切一切都是空中的雲、水中的月亮,它根本不真實。甚至你現在聽到我講課的那種分別、那種感覺也不真實,要了悟一切存在都是夢幻泡影。《金剛經》講,一切都是虛妄的,甚至佛的形象、那些大師的形像、種種的語言、種種的修行方法、種種的境界,一概都是虛妄的,不可以在這裏面建立、追求、等待、有所得。一旦有了這些思想存在,就是無明存在,就是不會開悟見性的,怎麼修都不是。甚至你的法很殊勝、很特別,也不會開悟見性的。你會執著幻覺、執著那種神通、執著境界、執著自己的狀態。熱了會執著熱,冷了會執著冷,打坐的時候不舒服執著難受,舒服了又執著舒服。在這裏面會起種種的計較,種種的分別,種種的取舍,建立了所有的對立面。我們譬如說世界有善惡、男女、是非,高低、有父親有兒子等等,這一切的一切對立面建立以後,人在這裏面就無法真正的安心,他會落在這個上面。這是第二個悟性,第二層悟性要悟到這裏,悟到這裏,要知道我們的生死根源在哪裏。

  叁、那麼有了這個第二個悟性以後,第叁個悟性就是說既然都是虛妄的,那麼我們要怎麼樣了這些虛妄?怎麼了?怎麼化?怎麼回到真實?這個悟性要有的,不是你修法修得越多就能夠了,有的人修法修得越多越執著,境界越多,他的能量、他那種執著心出來比一般不修行的人還要利害。那麼你要懂得怎麼去了幻,了幻即真麼。了幻即真不是說你聽得越多,積累的知識越多,修的時間越長越好,不是這樣。有的修了幾十年還不如有的人幾天的時間。爲什麼呢?他在用功的過程當中都是拿別人的東西,他有所得,把別人的東西搬過來,他裏面越來越多。這不叫修行,這叫積累,積累知識,或者說積累功德、積累善,積累那些東西。但是沒有福的人要積累這些的,沒有知識的人,智慧的資糧沒有,要聽一些經。但是這僅僅是基礎、是資糧,而不是道、不是修行,還不算真正的修行。那麼真正的修行就是用智慧觀照的悟性去了,了什麼?你要悟透,悟透它。

  1、首先要了外境、外緣,就是六塵境界。外面的事情發生了任何事情:就是馬路上發生什麼啦,親戚朋友發生什麼啦,電視裏面播什麼啦,師兄弟之間、修行人之間發生什麼意見矛盾啦,這些事情到了你這裏都是空的,都沒有,都不去反映它,你知道這些都是虛妄的。首先,有悟性的人要明白什麼呢?就是說不要管外境,不要管境界,這是首先要悟到的。這點悟不到,你就無法歸入一念,你的心念是不定的,老是被境界所動的。無論你怎麼修,你上座時可能比較好,一下座你全部都亂了,全部被境界影響了,外界的接觸越多,你的對外界的分別或者取舍越多,你的心的業越重,業障越重,就是被它所束縛,你的身心會一直會被它所影響,離不開那種地方的染汙、一直在染汙當中。所以說第一是要了外緣,要悟到一切境界在我這裏都是空的,我不去攀緣它,不去管它,它們都不存在,根本不存在。甚至世界上有什麼戰爭、災難、家裏人出現什麼重大的事故,到了你這裏都沒有,到了你這裏都不動的,這個要悟到,這不是功夫的問題,這是悟性。功夫即使你定得很深,如果你這些沒有悟到的話,照樣要動,反而動得更利害。甚至有的人,他的定力是不錯,但是要沒有悟到,結果一個重大的打擊,他神經病了;重大的事情出來,他顛倒了、睡不著了。有個練功練了幾十年的人,家裏被人打劫了,結果一下子火氣沖上來,頭發白了,腦溢血死掉了。這些事情很多很多,有的修行了幾十年的人都過不了這一關。爲什麼?他沒有悟性,他把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名利、自己的一切的存在當真了,他沒有了掉。這個了不是打坐的功夫,這個了是一種悟性,悟透它。無論得和失、是和非、好和壞,到了你這裏都是不可得。所以說首先要了這個外緣外境對你的影響,要看得很透徹。這是一點。

  2、第二層的悟,就是說第叁點方面的第二步,悟什麼呢?要了身,身體。修行不是修身體。大圓滿雖然也要修身,它是方便,方便引導氣脈。因爲西藏的寒冷氣候,他不修身體不行,要磕大頭,要修氣脈,是調身的作用。調身是爲了入定,入定是爲了起慧照、起觀、起照用,所以說第二層次要了身。身體上不是你的,身體的感覺不是你的,你不是因爲身體而修行。身體是你的工具,借用它來生活,來幫助大家,借用它來修行的一個工具,絕對是工具,那麼它等于是無情物,木頭、石頭一樣,只是你有一個靈知要用它。不在身體上修,身體上無論怎麼反應,你不要跟它跑,不要跟它走,不要注意它,不要執著它,要把四大完全觀透、觀破、放下。這是了的第二個方面。一定要了掉的,不了掉,你修的很高啦,身體上甚至透明、發光啦,很利害,甚至拙火定,甚至有個東西會出來進去,但是你有這個在,會被魔控製,被其它東西、精怪、魔控製。這個身體上的一些東西、一些變化,裏面的業氣等等的變化會困擾你、一直困擾你、一直影響你。有的人爲打坐的事困擾:腿痛不痛啊,坐得久不久啊,坐得舒服不舒服啊,氣一直在流動啊,身脈有光了啊。有的人呢被睡覺困擾:睡覺了要做夢,要昏沈,要怎麼樣;要不要睡?睡多久?怎麼睡?還是困擾。有的人說,我事太忙,身體的事情太忙,身體疲倦不好修;有的人說,身體上有種種快樂,這個快樂離不開,等等。這一切都是因爲身體來的困擾。這個要超越、要觀透。身體是四大,四大是各種物質元素和合,它沒有一個主體,它是空的。所以說要了身,了身修行才會成就。不了身的話,你修得再好,你還會落在一個地方,這個感覺很難超越。這是第二個。

  3、第叁個才講到了心。怎麼了心?心中的這個記憶,心中的思想、理解,觀察,心中的種種的妄念,心中對苦對樂的感受和認識,凡是心裏面産生的這一切成分,我們稱它爲虛妄性。無論你對真理理解得怎麼透,凡是你用心去理解一個對象的東西,都是虛妄的。甚至你現在聽我講話,你那個心如果去理解我的話,這個心也是虛妄的,不真實的。無論你這個心在念咒、在拜佛,凡是你有心在,都是虛妄的,要了悟到這個問題,要悟徹它。凡是有心的,都是虛妄的,都是分別,都是無明。那麼你這時明白了,那麼既不記憶過去,又不比量現在,不攀緣于外在事物。對于自己的那個認識,認識就有概念了、有思維、有思想狀態、有理念。也不以自己心的一種感覺去感覺事物,它兩方面:感情性的和理性的。理性和感性的這兩者和合在一起,正是人類社會的一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切動力來自于理…

《禅修的方法與過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維摩禅說(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