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成道!
見識邪禅與攝力的因緣
九八年到康藏,在某法王處遇一人,開口即評論某大德的不是,又說宋智明也不開悟,他寫的"看"的詩錯了,我問:"你認識宋智明嗎?"他說:"聽人說,"我說我就是呀。他尴尬不好意思,我又問:"你懂得”看”嗎?"他回答了一遍,全是錯誤,指出後,也不承認,只是不悅。晚上,一起住一小屋,談了叁個小時,說自己跟一個隱居的禅師,九五年印證開悟,已經證到了那個○,而且很有力量,與別人說話或四目相對,就可以攝受他,有的人見到他,他就以攝力來攝受他們,沒有不靈的,所以有的哭泣,有的立即頂禮,願爲弟子。
他又說自己 在西藏得了許多灌頂,又收了漢地去的不少弟子,這次不能白來,一定要得到法,然後可以更多地攝受弟子。
談話中涉及中觀、唯識、禅等內容,表面上看都是對的,但在關鍵處正是用了那個認知錯誤的○來表诠,結果全是錯誤。後來結束時他說,你怎麼不被我攝受,一定是你修得不行,才與我不相應,我說你知道什麼叫"邪禅與攝力"嗎?他說你說說看,我就一一指出:"邪禅是湛愚、羅祖等一切修偏了的行人,在用功至某處時,認知了一個境界,産生了”此我”,認一個”○”的真性,結果于此時被魔力所持,形成一股力量,甚至有神通等,然後用一切法爲自己服務,並反對一切與自己所證不符合的大德與當今的修行人,用一切法來破他們。在教弟子時,全是靠這一股攝力來逼、壓、侵入,使弟子在沈潛中,恍然有所見,並會産生感激之情,對師父感動得不得了,然後許以開悟,也産生力量,從此一同進入魔界。"
他聽了後非常反感,生氣地睡覺了。
第二天,去一位金剛上師處問法印證,一同進去,我說了一些體悟後,上師說此事還要再慢慢談。等他一說,上師知爲"邪入",故斷言未開悟而且有邪氣在身,他一臉不舒服,出來後說:"我不在這裏說他(指上師)的壞話,回去再說吧。"
後來又談了許多,指出他的不對,表面上謙虛了,拍照留念然後就分了,那裏知道一回去,又到處說上師的過錯,看來"邪禅"之人難救啊!
所以"邪禅"有幾個特征:
一、 自以爲悟,且處處表現。
二、 總喜歡說大德等的過失,
叁、 形成一套歪理,專以此迷惑人。
四、 以攝力來攝受弟子,進入他的魔境以爲悟。
五、 身上有一股力量冒出來,讓人産生不舒服。
六、 語中總帶高傲與刺。
七、 自己有一套,不敬叁寶與大德,並喜歡與人鬥法,與他不合,就盡力打殺這個人。
我在西藏見此類人後,便知有以上七點特征的人,就是"邪禅"。沒有道力的人,千萬不可進入,否則很少有人脫身的,故越辨越受魔力的迷惑,久之,便被攝受,反而贊同于他的某些說法。
十種魔說
一、 自以爲天下唯他修證最高,一切人均應聽他的指點,而開悟的人必在他的門下,其他人均不算開悟。
二、 以佛經來破佛法,以祖師的言句來破他人的正見,以評判宗派來破大乘宗派的確立。
叁、 師徒互相舉揚,擡高自己,反對其他宗派,以爲天下唯他的門派最究竟。
四、 高擡外道偏門的師父與言句,打殺正宗的佛門正說。
五、 認爲密乘是邪門外道,故意毀謗打擊。
六、 建立一套不合佛法宗旨,不能圓會佛意的修證系統,妄認爲是目前最高的法門。
七、 不以善意地指點幫助他人的修行,而用一切手段打擊與毀謗他人,以取得佛教界的地位。
八、 眼中容不得他人的美德,見其他宗派興旺,恨不得滅盡才舒服。
九、 所說道理看似很深,但似是而非不能真正安立佛旨,沒有對機的善巧,一味只想標榜自己的高深。
十、 自己未離意識,全以知見行事,卻拿古德的證境來顯示,故示獨特,不尊敬佛祖,不重菩提心與見地的實修,處處顯示自己的了不起。
以上十種我們見到,便知是魔說了。
無路之路
悟入佛性非止一路:有本然而自顯,有加持而開發,有直指而契入,有理悟而行達,有參究而曆然,有觀心而體入,有持咒而豁開,有即空而返照,有即明而消歸,故見聞他人開悟經曆,不可起比量心,應以佛祖開示爲印證量,再經活參、照用,看自心是否真相應。
禅門直指法
直指者必證悟方有加持的道力
必明他心方握直指的時機
必圓融法旨方顯方便接引
必具經驗口訣方有保任之功
且知因緣施化
不可純理論、雜機鋒而亂指。
受指者必巳達一念
必巳放下一切
必已信解于佛性
于師巳生誠心
于機緣相應對話中
直接流露心地
毫無虛妄做作
明師借直指言句,
破一念知見的執心
以道力直入性體
當下明體現前便識佛性
然後再授予護念、安住之法
持咒、活參、入寂等用
開顯隨機照了
含養平常性德
圓會一切法義
乃至透一切境界
悟後切忌
悟人徹見本來面目,已得歸家穩坐,空寂靈知,常照目前,但于此時總想描述現量,表白智慧,並評價他人悟與未悟,了與未了,則一入此境即走偏差。古人雲:"切忌道著!"即防此也。
悟後應印證自肯、安養、成片、透境、了習、圓照,于中不妨活參與持咒,並應參學明師,打磨細微見處與情識痕迹,否則必成大礙!
說一個悟字,掃地出門,山人早落草去了。
悟後自度
迷時師度,悟後自度。
印證明徹,照用隨機。
了妄即真,空明無外。
活參公案,透現目前。
身心世界,任運流轉。
規則不立,習痕自消。
自在變化,何拘何束。
不犯鋒芒,豈落巢臼。
常德非常,見無可見。
凡聖不居,何新何故。
一任天真,隨緣度日。
參究的步驟
一、 熟念佛號或咒語
二、 參念佛是誰或持咒是誰?
叁、 已起疑情,全身心投入
四、 能于一切處不忘參究
五、 能參所參境界凝爲一體、如癡如呆
六、 本參一提立即入定化空
七、 如覺性頓現即安住不動,如未現再參知空者這誰?
八、 于返照中頓現覺性,便了知不昧,肯定承擔。
九、 護念、照顧、安住、自然,使覺性常現在當下。
十、 再提本參話頭、咒語,使覺性圓現光明,或照顯公案機鋒,或開智慧願行,向上無盡,妙性天真,自在無礙,圓明朗照。
如不借佛號咒語,也可直接參妄念起處,究其一念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或直接從疑情處起,或由善知識直指下回照。
斥妄見論
若分明心見性爲二段
若別理體事用爲不同
若取聖凡二邊之知見
若著教言實法之比量
若以煩惱分位爲實境
若指寂照不二爲意識
若以名言思辨爲禅悟
則爲知解宗徒與實執
功夫者以妄住分別意
而謬論心性圓明妙旨
論定慧
攝萬念歸于一念爲定
化一念現于空明爲慧
定是不動身心而入
慧乃定極透現而覺
定如燭燈無風而靜
慧如光因明而照
因無妄故定體清淨
似湛水透明
因徹明而慧照無邊
似水映萬象
故定乃體性之不動
不動故顯覺性之光明
定慧不二
何發不發
體入全然
明體如如
禅人說什麼?
禅人相逢有何言
見地直見了智眼
印證實際化偏痕
更無閑話論古今
偶隨他語做遊戲
偏舉殘花消歸泥
古園寂寞少人到
獨吟真音無人聞
禅人的觀察
說見性成佛很難的人
一般沒有開悟體入
不知本來現成
說見性成佛很容易的人
一般是剛剛開悟見性
巳了知一切現成
不說難易的人
巳經歸于平常
純熟于本然的道中
說粗細的人必重視境界的抉擇
說力量的人必重視覺性爲照用
說無位的人必重視空性的體悟
叁者同時圓于一心的人
才是真正的徹悟
特別重視工夫的人
必有我能證的執取
顯示神秘奇特的人
必有邪偏在心
記取古人言句的人
必無活潑的智慧
狂禅者必自是而非他
口頭禅者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工夫禅者必不相信別人的開悟
邪禅者必謗祖師破經論
偏禅者必無菩提心智而護正法
應真理而說目前法是智慧的人
隨根機淺深而說是慈悲的人
覺性光明中顯一切衆生是大願的人
在染不染即淨非淨是妙行的人
禅本無法,因人而顯
觀察如斯,方便而言
禅病的由來
禅人初得消息、慧心開發,自覺智慧如流,心境清明,便急于出頭,不知此乃悟痕未去,隨過去好文字、樂偈語、喜辯論等種子流布,不覺隨去,從此入于分別妄心而不返,本性再次被自習所覆,成爲禅病。此時應參明師、化痕迹、消習氣、透境界,只守閑閑無著,覺性自然成片,不是龍天推出,決不輕言。
閱《圓悟心要》對此階段人有益。
何謂全體
全體即是自性的真面目,無相的真相,它是不二的體性,任何一邊的取著都不是本來的實相。那麼,全體有那些詞語來表示呢?
一、 一念不生時,了了分明。
二、 空寂無相時,靈知妙照。
叁、 叁際托空時,虛明孤朗。
四、 根塵迥脫時,靈光獨耀。
五、 空明不二時,明體赤裸。
所謂照體獨立,更無二邊的依倚。
人問:其時有那些依倚呢?
一、 只認一念不生,而沒有了了分明,所以不證全體。
二、 于一念不生時,不知當下照現,而滑了過去。
叁、 于一念不生時,現種種光相,認取爲本性。
四、 于一念不生時,現透明境界,執取爲本性。
五、 于一念不生時,忽起一知見,想這即是本性。
六、 于一念不生時,忽能透過牆壁看到外境,認爲即是。
七、 于一念不生時,慧心所開,偈語如流,認爲即是。
八、 于一念不生時,忽見佛祖現前印證,認爲真實。
九、 雖然分明不昧,但心未空寂,錯認分明即是。
十、 錯認定中明相即是明體,而生妄執。
依倚傍落很難一一點出,凡是一有落處,即應化掉,直到不二圓融,全體現前,方爲真見本性。
以上言句乃方便之說,不可執以爲實,唯須行者直入不二,真心徹底顯現,便圓活自在,自知作活計了。
見性的功德
見性之人,信知空寂靈知即是人生宇宙的體性,本具一切功德,一切佛祖皆因此性而成道,一切有情也因迷此性而輪回,頓時而悟,明徹…
《香風谷禅語 上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