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香风谷禅语 上编▪P4

  ..续本文上一页是成道!

  见识邪禅与摄力的因缘

  九八年到康藏,在某法王处遇一人,开口即评论某大德的不是,又说宋智明也不开悟,他写的"看"的诗错了,我问:"你认识宋智明吗?"他说:"听人说,"我说我就是呀。他尴尬不好意思,我又问:"你懂得”看”吗?"他回答了一遍,全是错误,指出后,也不承认,只是不悦。晚上,一起住一小屋,谈了三个小时,说自己跟一个隐居的禅师,九五年印证开悟,已经证到了那个○,而且很有力量,与别人说话或四目相对,就可以摄受他,有的人见到他,他就以摄力来摄受他们,没有不灵的,所以有的哭泣,有的立即顶礼,愿为弟子。

  他又说自己 在西藏得了许多灌顶,又收了汉地去的不少弟子,这次不能白来,一定要得到法,然后可以更多地摄受弟子。

  谈话中涉及中观、唯识、禅等内容,表面上看都是对的,但在关键处正是用了那个认知错误的○来表诠,结果全是错误。后来结束时他说,你怎么不被我摄受,一定是你修得不行,才与我不相应,我说你知道什么叫"邪禅与摄力"吗?他说你说说看,我就一一指出:"邪禅是湛愚、罗祖等一切修偏了的行人,在用功至某处时,认知了一个境界,产生了”此我”,认一个”○”的真性,结果于此时被魔力所持,形成一股力量,甚至有神通等,然后用一切法为自己服务,并反对一切与自己所证不符合的大德与当今的修行人,用一切法来破他们。在教弟子时,全是靠这一股摄力来逼、压、侵入,使弟子在沉潜中,恍然有所见,并会产生感激之情,对师父感动得不得了,然后许以开悟,也产生力量,从此一同进入魔界。"

  他听了后非常反感,生气地睡觉了。

  第二天,去一位金刚上师处问法印证,一同进去,我说了一些体悟后,上师说此事还要再慢慢谈。等他一说,上师知为"邪入",故断言未开悟而且有邪气在身,他一脸不舒服,出来后说:"我不在这里说他(指上师)的坏话,回去再说吧。"

  后来又谈了许多,指出他的不对,表面上谦虚了,拍照留念然后就分了,那里知道一回去,又到处说上师的过错,看来"邪禅"之人难救啊!

  所以"邪禅"有几个特征:

  一、 自以为悟,且处处表现。

  二、 总喜欢说大德等的过失,

  三、 形成一套歪理,专以此迷惑人。

  四、 以摄力来摄受弟子,进入他的魔境以为悟。

  五、 身上有一股力量冒出来,让人产生不舒服。

  六、 语中总带高傲与刺。

  七、 自己有一套,不敬三宝与大德,并喜欢与人斗法,与他不合,就尽力打杀这个人。

  我在西藏见此类人后,便知有以上七点特征的人,就是"邪禅"。没有道力的人,千万不可进入,否则很少有人脱身的,故越辨越受魔力的迷惑,久之,便被摄受,反而赞同于他的某些说法。

  十种魔说

  一、 自以为天下唯他修证最高,一切人均应听他的指点,而开悟的人必在他的门下,其他人均不算开悟。

  二、 以佛经来破佛法,以祖师的言句来破他人的正见,以评判宗派来破大乘宗派的确立。

  三、 师徒互相举扬,抬高自己,反对其他宗派,以为天下唯他的门派最究竟。

  四、 高抬外道偏门的师父与言句,打杀正宗的佛门正说。

  五、 认为密乘是邪门外道,故意毁谤打击。

  六、 建立一套不合佛法宗旨,不能圆会佛意的修证系统,妄认为是目前最高的法门。

  七、 不以善意地指点帮助他人的修行,而用一切手段打击与毁谤他人,以取得佛教界的地位。

  八、 眼中容不得他人的美德,见其他宗派兴旺,恨不得灭尽才舒服。

  九、 所说道理看似很深,但似是而非不能真正安立佛旨,没有对机的善巧,一味只想标榜自己的高深。

  十、 自己未离意识,全以知见行事,却拿古德的证境来显示,故示独特,不尊敬佛祖,不重菩提心与见地的实修,处处显示自己的了不起。

  以上十种我们见到,便知是魔说了。

  无路之路

  悟入佛性非止一路:有本然而自显,有加持而开发,有直指而契入,有理悟而行达,有参究而历然,有观心而体入,有持咒而豁开,有即空而返照,有即明而消归,故见闻他人开悟经历,不可起比量心,应以佛祖开示为印证量,再经活参、照用,看自心是否真相应。

  禅门直指法

  直指者必证悟方有加持的道力

  必明他心方握直指的时机

  必圆融法旨方显方便接引

  必具经验口诀方有保任之功

  且知因缘施化

  不可纯理论、杂机锋而乱指。

  受指者必巳达一念

  必巳放下一切

  必已信解于佛性

  于师巳生诚心

  于机缘相应对话中

  直接流露心地

  毫无虚妄做作

  明师借直指言句,

  破一念知见的执心

  以道力直入性体

  当下明体现前便识佛性

  然后再授予护念、安住之法

  持咒、活参、入寂等用

  开显随机照了

  含养平常性德

  圆会一切法义

  乃至透一切境界

  悟后切忌

  悟人彻见本来面目,已得归家稳坐,空寂灵知,常照目前,但于此时总想描述现量,表白智慧,并评价他人悟与未悟,了与未了,则一入此境即走偏差。古人云:"切忌道着!"即防此也。

  悟后应印证自肯、安养、成片、透境、了习、圆照,于中不妨活参与持咒,并应参学明师,打磨细微见处与情识痕迹,否则必成大碍!

  说一个悟字,扫地出门,山人早落草去了。

  悟后自度

  迷时师度,悟后自度。

  印证明彻,照用随机。

  了妄即真,空明无外。

  活参公案,透现目前。

  身心世界,任运流转。

  规则不立,习痕自消。

  自在变化,何拘何束。

  不犯锋芒,岂落巢臼。

  常德非常,见无可见。

  凡圣不居,何新何故。

  一任天真,随缘度日。

  参究的步骤

  一、 熟念佛号或咒语

  二、 参念佛是谁或持咒是谁?

  三、 已起疑情,全身心投入

  四、 能于一切处不忘参究

  五、 能参所参境界凝为一体、如痴如呆

  六、 本参一提立即入定化空

  七、 如觉性顿现即安住不动,如未现再参知空者这谁?

  八、 于返照中顿现觉性,便了知不昧,肯定承担。

  九、 护念、照顾、安住、自然,使觉性常现在当下。

  十、 再提本参话头、咒语,使觉性圆现光明,或照显公案机锋,或开智慧愿行,向上无尽,妙性天真,自在无碍,圆明朗照。

  如不借佛号咒语,也可直接参妄念起处,究其一念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或直接从疑情处起,或由善知识直指下回照。

  斥妄见论

  若分明心见性为二段

  若别理体事用为不同

  若取圣凡二边之知见

  若着教言实法之比量

  若以烦恼分位为实境

  若指寂照不二为意识

  若以名言思辨为禅悟

  则为知解宗徒与实执

  功夫者以妄住分别意

  而谬论心性圆明妙旨

  论定慧

  摄万念归于一念为定

  化一念现于空明为慧

  定是不动身心而入

  慧乃定极透现而觉

  定如烛灯无风而静

  慧如光因明而照

  因无妄故定体清净

  似湛水透明

  因彻明而慧照无边

  似水映万象

  故定乃体性之不动

  不动故显觉性之光明

  定慧不二

  何发不发

  体入全然

  明体如如

  禅人说什么?

  禅人相逢有何言

  见地直见了智眼

  印证实际化偏痕

  更无闲话论古今

  偶随他语做游戏

  偏举残花消归泥

  古园寂寞少人到

  独吟真音无人闻

  禅人的观察

  说见性成佛很难的人

  一般没有开悟体入

  不知本来现成

  说见性成佛很容易的人

  一般是刚刚开悟见性

  巳了知一切现成

  不说难易的人

  巳经归于平常

  纯熟于本然的道中

  说粗细的人必重视境界的抉择

  说力量的人必重视觉性为照用

  说无位的人必重视空性的体悟

  三者同时圆于一心的人

  才是真正的彻悟

  特别重视工夫的人

  必有我能证的执取

  显示神秘奇特的人

  必有邪偏在心

  记取古人言句的人

  必无活泼的智慧

  狂禅者必自是而非他

  口头禅者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工夫禅者必不相信别人的开悟

  邪禅者必谤祖师破经论

  偏禅者必无菩提心智而护正法

  应真理而说目前法是智慧的人

  随根机浅深而说是慈悲的人

  觉性光明中显一切众生是大愿的人

  在染不染即净非净是妙行的人

  禅本无法,因人而显

  观察如斯,方便而言

  禅病的由来

  禅人初得消息、慧心开发,自觉智慧如流,心境清明,便急于出头,不知此乃悟痕未去,随过去好文字、乐偈语、喜辩论等种子流布,不觉随去,从此入于分别妄心而不返,本性再次被自习所覆,成为禅病。此时应参明师、化痕迹、消习气、透境界,只守闲闲无着,觉性自然成片,不是龙天推出,决不轻言。

  阅《圆悟心要》对此阶段人有益。

  何谓全体

  全体即是自性的真面目,无相的真相,它是不二的体性,任何一边的取着都不是本来的实相。那么,全体有那些词语来表示呢?

  一、 一念不生时,了了分明。

  二、 空寂无相时,灵知妙照。

  三、 三际托空时,虚明孤朗。

  四、 根尘迥脱时,灵光独耀。

  五、 空明不二时,明体赤裸。

  所谓照体独立,更无二边的依倚。

  人问:其时有那些依倚呢?

  一、 只认一念不生,而没有了了分明,所以不证全体。

  二、 于一念不生时,不知当下照现,而滑了过去。

  三、 于一念不生时,现种种光相,认取为本性。

  四、 于一念不生时,现透明境界,执取为本性。

  五、 于一念不生时,忽起一知见,想这即是本性。

  六、 于一念不生时,忽能透过墙壁看到外境,认为即是。

  七、 于一念不生时,慧心所开,偈语如流,认为即是。

  八、 于一念不生时,忽见佛祖现前印证,认为真实。

  九、 虽然分明不昧,但心未空寂,错认分明即是。

  十、 错认定中明相即是明体,而生妄执。

  依倚傍落很难一一点出,凡是一有落处,即应化掉,直到不二圆融,全体现前,方为真见本性。

  以上言句乃方便之说,不可执以为实,唯须行者直入不二,真心彻底显现,便圆活自在,自知作活计了。

  见性的功德

  见性之人,信知空寂灵知即是人生宇宙的体性,本具一切功德,一切佛祖皆因此性而成道,一切有情也因迷此性而轮回,顿时而悟,明彻…

《香风谷禅语 上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