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P8

  ..續本文上一頁態,他的精神結構已具備這樣一個特征:他對自己表層意識和深層心識中的一切行爲、一切動作都保持著清醒的反思能力,所以我說,這些煩惱絕不會染汙修行生命的真實本性,絕不會阻礙他向上的發達和進化:菩薩修行階位上發生著作用的煩惱情緒不致于對其身心構成壓迫,不致于引起生命的流轉、變動和淪沒等,所以說它們不會産生什麼過失。更有甚者,菩薩修行階位上這些發生現象作用的煩惱情緒?對于其他衆生來說,正是幫助他們解除身心苦痛的重要外部條件,所以說它們擁有巨大的作用和功能。

  觀自在菩薩又禀告佛陀說:十分奇特!世尊!無上的圓滿覺悟乃有這樣的大功德利益,能令希求成佛的修行人生起煩惱,且還勝過一切有情衆生、體會四種真理的修行人、思考生命流轉過程的修行人,更何況其他的無量功德?

  原典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此諸地中煩惱隨眠可有幾種?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略有叁種:一者害伴隨眠①,謂于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諸不俱生現行煩惱,是俱生煩惱現行助伴,彼于爾時永無複有,是故說名害伴隨眠;二者贏劣隨眠,謂于第六第七地中徽細現行,若修所伏不現行故;叁者徽細隨眠,謂于第八地已上,從此已去,一切煩惱不複現行,唯有所知障爲依止故。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此諸隨眠幾種粗重斷所顯示?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但由二種:謂由在皮粗重斷故,顯彼初二;複由在膚粗重斷故,顯彼第叁。若在于骨粗重斷者,我說永離一切隨眠,位在佛地。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經幾不可數劫,能斷如是粗重?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經于叁大不可數劫,或無量劫,所謂年、月、半月、晝夜、一時、半時、須臾、瞬息、刹那量劫不可數故。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于諸地中所生煩惱,當知何相?何失?何德?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無染汙相。何以故?是諸菩薩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諸法法界已善通達,由此因緣,菩薩要知方起煩惱,非爲不知,是故說名無染汙相;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無過失。菩薩生起如是煩惱,于有情界能斷苦因,是故彼有無量功德。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甚奇世尊!無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令諸菩薩生起煩惱,尚勝一切有情、聲聞、獨覺善根,何況其余無量功德?

  注釋

  ①害伴隨眼:指菩薩修行前五地中那些後天而起的煩惱,這些後起煩惱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之助伴,能輔助與生俱來的煩惱,使之發揮出強烈的破壞作用,所以它被稱爲害伴隨眠”,意即它是那些與生俱來的煩惱之“有害的夥伴”。

  譯文

  觀自在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說過,您爲那些要求放棄生命活動的修行人所陳說的教法,和爲追求成佛目標的修行人所陳說的教法,都是同一個教法。您這一說法的真實意蘊是什麼呢?

  佛陀告訴觀自在菩薩說:善男子!我在爲那些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陳說教法時,曾經對存在現象,生命現象作過種種分類、種種描述,例如,構成生命的成分聚集體、引發認識的六種感知功能及意識功能,感覺知覺及意識活動的六種對象等等,就是屬于這一種情況:在給希求成佛目標的修行人陳說教法時,我就說先前講過的種種存在現象、種種存在形式、存在類別等,其實都只是同一種、同一類的存在現象,它們都是依據事物的真實本性而說的,它們都歸宿于事物的真實本性,我不覺得上述兩類教法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可是人們在聽到我這些說法後,就往往抓住我的只言片辭,對我教法中的道理妄加推斷,對我陳說教法的方式妄作評判。其中有些人一聽說不同的教法都是事物真實本性的顯現,就認爲旨在解除全部生命活動的教法在價值上是和旨在成佛的教法相等的,這一類人看不到前面那種教法的諸多欠缺和不足:另外一些人就說旨在成佛的教法和旨在解除生命活動的教法,它們在意義上都是一樣的,不必在二者之間評判孰優孰劣,這類人也不了解兩種教法的差別,看不到成佛教法的意義到底何在:還有一類人就說不同類型的教法在內容上是互相抵觸的,這樣他們就對我的教法反複爭論,莫衷一是,尋不出個正確的判教方法。要知道,不同類型的教法在其共同依據的真理上是絕對一致的,但不同的教法針對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對象而說,因而它們在具體內容與價值上就理所當然地存在著差別。這就是我所謂“一切教法都是同一個教法”這一命題的真實意蘊之所在。

  當時佛陀想把以上教法的要領用簡略語言概括出來,以便于一般人記憶和掌握,就說了下面這些偈頌。他說:

  在菩薩修行的階位上,統攝了以下諸多內容:即,應予徹底消除的煩惱潛勢力,奇妙的、淨化了的生存方式,濟度一切生命的浩大志向,引導生命進化的諸多修學方法等等,這些構成[菩薩修行皆位]的內容。根據佛所說的這些修學方法,勤勉進修,最終必然能把衆生由生死流轉狀態引導到自由安樂狀態,從而實現最高最圓滿的覺悟。

  我曾說不同現象有不同的性質和分類,又說一切現象都是存在本性的顯現,我說真理既表現在初級教法中,又表現在高級教法中,所以不同教法在根本原理上乃爲一貫。

  有些人執著于分只言片辭,對于教法中的道理妄加推斷,有人就把初級教法擡舉到高級教法的階位,也有人硬把高級教法降到初級教法的水平,還有人說兩類教法在性質上互相乖悖,這些人本性愚昧,又固執己見,所以爭論不休。

  當時觀自在菩薩又請問佛陀說:世尊!在解析深奧意蘊的教法中,以上教法應該叫做什麼名字呢?我們應當怎樣去保護它、奉行它?

  佛陀告訴觀自在菩薩說:善男子!以上教法叫做“陳說菩薩修行階位的、能引導生命向上進化的教法”,你應當按照教法揭示的修學方法展開進修、淨化生命,這就是對教法的保護和奉行。

  在佛陀陳說這一教法時,與會大衆中有七萬五千個菩薩獲得靜中思維的修行精神結構,開發出了體認存在現象的無邊智慧。

  

  原典

  觀自在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若聲聞乘,若複大乘,唯是一乘①,此何密意?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如我于彼聲聞乘中,宣說種種諸法自性,所謂五蘊或內六處、或外六處,如是等類;于大乘中,即說彼法同一法界②,同一理趣③故,我不說乘差別性④。于中或有如言于義妄起分別,一類增益,一類損減⑤,又于諸乘差別道理謂互相違,如是展轉遞興诤論。如是名爲此中密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諸地攝想所對治,殊勝生願及諸學,

  由依佛說是大乘,于此善修成大覺。

  宣說諸法種種性,複說皆同一理趣,

  謂于下乘或上乘,故我說乘無異性。

  如言于義妄分別,或有增益或損減,

  謂此二種互相違,愚癡意解成乖诤。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雲何奉持?

  佛告觀自在菩薩曰:善男子!此名諸地波羅蜜多了義之教,于此諸地波羅蜜多了義之教汝當奉持。

  說此諸地波羅蜜多了義教時,于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皆得菩薩大乘光明叁摩地。

  

  注釋

  ①一乘:同一種教法。

  ②同一法界:種種類型的存在現象其實都是同一種存在現象。

  ③同一理趣:一切教法同樣依據存在的真實本性而說,又同樣將修行人引回到存在的真實本性。

  ④我不說乘差別性:我不認爲在爲以上兩類人所陳說的教法中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⑤一類增益,一類損減:遁倫解釋說:“聞說叁乘同一如性,或執二乘同彼大乘,名爲增益,或執大乘同彼二乘,名損減。”意謂,在聽說不同的教法都是事物真實本性的顯現後,有人就說旨在解除全部生命活動的教法在價值上是和成佛教法相等的,這一類人看不到初級教法的不足,這是在初級教法上“增益”了它所不具備的價值和品性;另外一些人就說旨在成佛的教法同旨在解除生命活動的教法在意義上是一致的,這些人也沒有了解兩種教法的差別,看不到成佛教法的優越性,把高級教法和初級教法在意義上給予抹平,這事實上就是在高級教法上“損減”了它本來具有的優越價值和品性。

  

  

  

《解深密經譯注 地波羅蜜多品第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