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果菩萨修行生活的出发点又是为了帮助一切生命、把他们引向安乐和幸福,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人生社会里,我们又常能见到许多生命挣扎在饥饿困馑之中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现实社会里的这种不完美状态,应该归咎于众生自己的生存行为。菩萨经常怀有利益他人之心,又拥有帮助其他生命的物资财富,假若不是生命自身的邪恶行为作为障碍,现实人生社会里又哪里能找到“贫穷”这回事呢?打个比方说:世间有一种被人们称为“饿鬼”的生命,他们在其存在中常有身心热渴的感觉,为身心中的烦恼所驱使,这些“饿鬼”就跑到大海边,可是在他们眼里,那大海是干涸的,没有水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他们就在痛苦中承受著折磨,那一望无际的涛涛海水在他们热渴的眼睛里却一无所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显然这不是大海的过错,而是“饿鬼”自身的生命形态造成了这一错误,由于“饿鬼”的生命行为极为特殊,他们的身体结构,精神结构也就极为特殊,以致于人类眼中的汹涌海水,在他们眼中就浑同无物了。菩萨利济生命的财产珍宝正如大海之水那样无边无际,可是那些在饥饿中挣扎著的有情众生由于自己邪恶的生命行为及其影响,就感受下到这些财产珍宝的存在,正如“饿鬼”看不见海水的存在一样。
原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诸菩萨深信爱乐波罗蜜多,非于如是波罗蜜多所得可爱诸果异熟?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波罗蜜多是最增上喜乐因故,二者波罗蜜多是其究竟饶益一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罗蜜多是当来世彼可爱果异熟因故,四者波罗蜜多非诸杂染所依事故,五者波罗蜜多非是毕竟变坏法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几种最胜威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舍悭恪、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二者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资粮;三者于此正修行时,于现法中能自摄受饶益有情,四者于此正修行时,于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热。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菩萨根据什么去体认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修行人根据能引导他生命达到圆满状态的智慧来体认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
观自在菩萨接著问:世尊!如果说这一超越的智慧能体认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那么为什么不说它也能体认存在的三种样态呢?
佛陀说:善男子!我终究不说可以把“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当作一个观念来加以执著。没有实体的存在本性虽然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东西,它纯粹意指修行人在精神中自己体会到的那种境界,可是,如果舍弃语言文字,我们就对存在的本性一无所说,我们就不能把真理在现实世界上显示出来。所以我说,修行人根据引导生命进化的圆满智慧来体认“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对这一陈说万万不可仅根据表面文字而妄加执著!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您曾经说过,修行人根据引导生命进化的诸种修学方法来践修,根据修行人在净化生命的历程上所达到的地步,可以把践修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引导生命进化的初步阶段、接近觉悟的阶段以及圆满觉悟阶段。现在我想知道,什么叫做“引导生命进化的初步阶段”,什么叫做“接近觉悟的阶段”,什么又叫做“圆满觉悟的阶段”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如果那些菩萨在无穷无尽的久远时间里,按照诸种修学方法进修,做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利他之事,然而他生命内部的邪恶情绪还发生著现实的作用,他没能制伏它们,反而常为它们所制伏,从修行阶位来看,这相当于修行人跃入菩萨阶位前的准备阶段,特别是智慧勃发、对真理形成确定性理念的时刻,更是这一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就把修行人这一阶段修行生活称作“引导生命进化的初步阶段”:此后在无穷无尽的漫长时间里,菩萨继续按照诸种修学方法进修,他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智慧来从事利他之行,虽然他生命内部的邪恶情绪仍然能够发生现实作用,但他已能控制这些情绪,而绝不被它们所控制,从修行阶位来看,这是指菩萨第一地后的修行阶段,此时他已经接近真理、接近觉悟,所以我把这一阶段称作“接近觉悟的阶段”:此后又经过无穷无尽的久远年代,菩萨继续勤勉不懈地从事著净化生命的工作,他获得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来从事利济群生的救度事业,他身心中的一切痛苦烦恼再也不能发生现实的作用,从修行阶位来看,这是指菩萨修行第八地以后的情况,所以我称之为“圆满觉悟的阶段”。
原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①诸法无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世尊!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经无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于胜解行地教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布施等,转复蹭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谓从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罗蜜多。
注释
①取:体认。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在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中,痛苦烦恼贮藏于生命深层的心理潜势力又可以分成哪些种类呢?
佛陀回答说:概略说来,这些邪恶情绪的心理潜势力共有三类:第一类潜势力被称作“有害的助伴”,这是指菩萨修行前五地中那些后天生活里培植起来的邪恶情绪之潜在势力,它们能帮助另外那些与生俱来的烦恼潜势力,协助它们,使它们发生出现实的作用,所以说这些后天的烦恼势力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潜势力的有害的助伴,这类“有害的助伴”在修行第五地将被永远清除掉:第二类潜势力叫做“没有现实作用的烦恼潜势力”,这些潜势力在修行的第六地和第七地上或者有微弱的表现活动,或者已被修行人完全控制住了,不再能发生任何现实作用:第三类潜势力叫做“微细的烦恼潜势力”,这是指第八地以后的烦恼潜势力,在此地,修行人尚不能对存在的各方面透澈地进行体认,这是由于菩萨心理上还残存著对一切认知境界极为细微的实体执著,这种微细的实体执著正是“微细的烦恼潜势力”之表现形式。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消除这些邪恶情绪潜在势力的过程又可以分成哪些阶段呢?
佛陀说:大略说来,可分成两个阶段:其一,消除烦恼潜势力的初步阶段,这是指消除菩萨修行第七地以前的那两种烦恼潜势力,由于这些潜势力在生命结构里还属于较表层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修行阶段形象化地称为“消除皮肤里的烦恼潜势力”:其二,消除烦恼潜势力的高级阶段,这是指消除第八地以后那些不再发生现实作用的烦恼潜势力,由于这些潜势力在生命结构里属于较深层次里的内容,所以我
们又可以形象化地把这一修行阶段称为“消除腠理中的烦恼潜势力”。再者,我们还可以说存在一个消除烦恼潜势力的最高阶段,这指的是成佛地,在此地:一切烦恼潜势力都被彻底地消除了,换句话说,修行人知识上的那种细微障碍在此也被彻底突破,修行人对存在获得圆满透澈的认知,由于那种细微的知识障碍是生命结构中最深层次的内容,所以我们也可形象地把这一修行阶段称为“消除骨髓里的烦恼潜势力”。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要经过多少不可称数的久远时间才能彻底消除掉这些挠乱生命、使之不得向上进化的烦恼潜势力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要经过三个“不可称数的久远时间”修行人才能完成其修行任务。在此,我用所谓“不可称数的久远时间”来指那种绵延极长的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无法用数字表示出来的。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修行人在菩萨阶位上新生起来的烦恼,它的表现特征是怎样的?它会引起过失吗?它自身还有其他功用吗?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修行人在菩萨阶位上发生现实作用的烦恼,其主要特征是,这些烦恼不会影响他的修行生活,下会染污修行生命的真实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修行人既然已跃进菩萨修行阶位的第一地,那就表明他对存在现象各种可能有的分类、区划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根据这一点,菩萨就必然清楚地意识到修行地上可能会引发的烦恼现实活动,他是自觉的,他已消除生命的无知状…
《解深密经译注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