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無自性相品第五▪P7

  ..續本文上一頁注釋

  ①行相:生命活動現象。

  ②“衣”,他本作“依”。

  

  譯文

  世尊!我想用幾個比方把您以上教法的真實意蘊更加形象地表現出來。比方說“毗濕縛”這種藥物吧,它可以配在一切普通的藥方和珍貴的藥方中,它的性能中性平和,能調節其他各種藥物的藥性,使它們能很好地合作,對病人産生理想的醫療效果。佛陀關于“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生命活動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以及“沒有存在實體的存在本性”等等闡釋真理最圓滿的教法可以放在其他任何說理下圓滿的教法經典中,它們不僅不會和後者相悖反,而且可以調和後者的教理性格,使之更能與真理相契合。

  世尊!再拿畫彩畫來說,人們要在地上畫彩畫時,先要用粉彩粉刷地面,這一粉彩的底色調將會充滿在一切被畫成的事物中,調和它們,使各種用筆各種圖像擁有某種共同的意蘊:同時,人們對青色、黃色、紅色、白色等諸種底色也要根據具體需要進行精心選擇,這是因爲,具體底色的選擇作爲整個畫面的襯托,將使彩畫成的事物在性格上表現出差異性。世尊!您那“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乃至于“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沒有任何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等這些說理圓滿的教法,就像是作畫時的底色調,把它們放在其他一切說理不圓滿的教法經典中,能調和後者,使之更能與真理相應:同時,參照圓滿的教理陳說,我們對那些說理不圓滿的教法就能獲得更好的理解,因而更能把握住這些教法的特殊性格,包括它們的優點和缺陷。  

  世尊!我想再打個比方。人們都熟知這樣一個事實:當我們在一切菜肴中添加一點熟酥之後,那將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同樣道理,佛陀把“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乃至于“一切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以及“沒有任何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等這些說理圓滿的教法放在其他一切說理不圓滿的經典中,那麼那些說理不圓滿的經典就會與真理更加契合,修行人從中也就能獲得更大的喜悅和享受。

  世尊!最後我想提出虛空這個例子來,我們知道,虛空存在于一切地點、一切事物之中,一切地點、一切事物之中都運轉著同一個虛空,同時,虛空又不妨礙在它範圍之內的存在的一切發揮、活動和作用。同樣道理,您關于“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乃至于“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沒有任何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等圓滿教法,它們所揭示的隱密意蘊事實上就包含在一切說理不圓滿的教法經典之中,它們能調和這些說理不圓滿的教法經典,使之更具佛教理念的共通性、普遍性,同時,這又不妨礙人們或者通過修學四種真理擺脫生命活動、或者通過沈思流轉生命過程而解脫生命、或者在濟生利衆的無盡實踐中達到最高度的生命自由等等這些具體修行生活的獨特性。

  當時佛陀贊歎勝義生菩薩說:好啊,太好了!勝義生!你現在的確已經很好地把握了一切真理教法的深刻蘊味,更難得的是,你還巧妙的借助現實生活中人人習見的平常事例把抽象的教法道理形象化、平實化了。你所舉“毗濕縛藥”、“雜彩畫地”、“熟酥調味”、“虛空覆物”這四個例子都極精彩地道出了圓滿教法與非圓滿教法二者之間的真實關系。你的理解完全正確,你就應該這樣來接受叁種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學說。

  原典

  世尊!譬如毗濕縛藥①,一切散藥仙藥方中皆應安處。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于一切不了義經皆應安處。

  世尊!如彩畫地,遍于一切彩畫事業皆同一味,或青或黃或赤或白,複能顯發彩畫事業。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說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于一切不了義經皆同一味,複能顯發彼諸經中所不了義。

  世尊!譬如一切成熟珍羞諸餅果內,投之熟酥,更生勝味。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說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置于一切不了義經,生勝歡喜。

  世尊!譬如虛空遍一切處皆同一味,不障一切所作事業。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說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于一切不了義經皆同一味,不障;切聲聞、獨覺及諸大衆所修事業。

  說是語已,爾時世尊歎勝義生菩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善解如來所說甚深密意言義,複于此義善作譬喻,所謂世間毗濕縛藥、雜彩畫地、熟酥、虛空。勝義生!如是如是,更無有異,如是如是,汝應受持。

  注釋

  ①毗濕縛藥:藥物名,其性平穩調和。

  譯文

  勝義生菩薩繼續闡說他對佛陀教法真實意蘊的理解,他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最初在婆羅疽斯國的鹿野苑中只爲那些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以“四種真理”爲中心來陳說存在的真實本性。你這一教法雖然珍貴難得,我們現存的生命世界中尚無一人能像您這樣講述關于存在的真理,可是您當時陳說的教法在價值上不是最高的,在內容上不是最包涵的,在說理上也不是最圓滿的,是容易引起矛盾、混亂和爭論的。

  世尊!您在第二階段的教化生活中,只爲那些以同情濟助衆生、希望進化成佛的修行人,根據“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生命活動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這一教法要領,以暗含蘊味的方式來陳說真理,雖然您這一期教法更加珍貴、更加難得,但是它仍然不是價值最高、內容最包涵、說理最圓滿的,也容易引起矛盾、混亂和爭論。

  世聳!您現在在第叁階段的教化生活中,同時爲各種修行傾向的衆生,根據“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生命活動中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以及“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這些教法要領,以完全點明、完全揭破的方式來陳說真理”您這期教祛才是最珍貴、最難得的,您今日對存在本性的學理陳說在價值上最高、在內容上最包涵、在陳說的方式上也最圓滿,它不會再引起矛盾、混亂和爭論,從無窮無盡的過去直到無邊無際的未來,世間還從未有人把真理解說得如此圓滿。

  世尊!如果修學佛法的善男女們對于您依據“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生命活動中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以及“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這些教法綱領陳說的圓滿教法經典,聽聞之後能産生信念、書寫經典、保護典、供養經典、流通經典,能夠讀誦其語言、思考其義理,並按照圓滿教法所提示的修行方法切切實實地展開自己的修行之路,這將在修行人的現實生命和未來生命中引發出多少善行呢?

  當時佛陀回答勝義生菩薩說:勝義生!此人由之引發的良善行爲真是無法用數字計算、無法打比方說明,就好比拿手指上的土跟大地上的土相比,前者還不到後者的百分之一、幹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乃至無窮大分之一;或者,這就好比牛蹄印中的水跟東西南北四大海洋中的水相比,前者還不及後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乃至無窮大分之一。勝義生!我們可以這樣說,那些在聽聞不圓滿教法之後,能夠對其教法産生信念乃至于能依其方法展開切實修行,這些人所獲得的福果就已經不可思議了,可是它與聽聞圓滿教法並按照圓滿教法所揭示的方法展開切實修行所獲得的佛果相比,還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幹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乃至無窮大分之一!

  佛說完這些話後,當時勝義生菩薩再度禀告佛陀說:世尊!在研究深刻意蘊的佛教教法中,您以上教誨應當稱作什麼名字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奉行這一教法?

  佛陀對勝義生菩薩說:勝義生!這叫做“闡說真理最圓滿的佛陀教法”。你們應當悉心體會爲什麼它是所有佛說方式中最爲圓滿的,並且對于此教法真切的領會奉行。

  在佛陀陳說這個最高最圓滿的教法時,與會大衆中,有六十萬衆生激發起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之心:有叁十萬生命能遠離舍棄一切外在對象對心靈的染汙,獲得如實認識存在本性的正確思維能力:有十五萬衆生永遠擺脫了邪惡情緒、生存行爲、生存苦痛等種種染汙生命活動的現實作用以及它們積聚在精神結構中的心理潛勢力,其心靈得到自由解脫:有七萬五千個大修行人對一切存在現象中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的存在實態獲得確定無疑的理解。

  

  原典

  爾時,勝義生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時①在婆羅疽斯仙人墮處施鹿林②中,惟爲發趣聲聞乘者,以四谛相轉正*輪③,雖是甚奇甚爲希有,一切世間諸天人等先無有能如法轉者,而于彼時所轉*輪,有上有容是未了義,是諸诤論安足處所。

  世尊!在昔第二時中④,惟爲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隱密相轉正*輪,雖更甚奇,甚爲希有,而于彼時所轉*輪,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猶未了義,是諸诤論安足處所。

  世尊!于今第叁時中⑤,普爲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以顯了相轉正*輪,第一甚奇最爲希有,于今世尊所轉*輪,無上無容,是真了義,非諸诤論安足處所。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來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說甚深了義言教,聞已信解、書寫、護持、供養、流布、受誦、修習、如理思惟,以其修相發起加行,生幾所福?

  說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勝義生菩薩曰:勝義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無量無數,難可喻知。吾今爲汝略說少分,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數算計喻邬波尼殺昙⑥分亦不及一,或如牛迹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廣說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如是于諸不了義經,聞已信解,廣說乃至以其修相發起加行所獲功德,比此所說了義經教,聞已信解所集功德,廣說乃至以其修相發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廣說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說是語已,爾時勝義生菩薩複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門中,當何名此教?我當雲何奉持?

  佛告勝義生菩薩曰:善男子!此名勝義了義之教,于此勝義了義之教汝當奉持。

  說此勝義了義教時,于大會中,有六百千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叁百千聲聞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淨;一百五十千聲聞永盡諸漏,心得解脫;七十五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注釋

  ①初于一時:指第一期教法。慧景曾這樣概括第一期教法的特點:“此即隱密爲說依他圓成二性是有,恐增主見,而不爲說遍計所執性空,名不了義。”即是說,在初期教法中,佛陀的本意是要闡述因緣而起的生命現象以及存在的真實本性具有存在性。同時,他爲了防止一般人陷入否定一切的錯誤觀念中,沒有直接標明意識處處計較而虛構的實體存在樣態。這一期教法是不完善的。

  ②婆羅疽斯仙人墮處施鹿林:婆羅疽斯國又名伽翅國、迦赦國等,佛陀在世時印度十六王國之一,因其都城在婆羅疽斯,故稱婆羅疽斯國。婆羅疽斯,即今印度之瓦拉那西市,爲佛教和婆羅門教的重要聖地,仙人墮處,即指仙人曾墮落此地;施鹿林,即著名的“鹿野苑”,傳說佛陀最初爲五比丘闡說四種真理之教法即在此地。

  ③轉正*輪:陳說與真理相應的教法。

  ④第二時中:指第二期教法。慧景曾這樣概括第二期教法的特點:“爲初發趣大乘諸菩薩衆破其有執,說大般若諸法空,即是隱密爲說遍計所執自性本無,恐增有見,未爲說依他圓成二性是有,名未了義。”這是說,在第二期教法中,佛陀的目的是爲了破斥菩薩對存在的實體執著,所以他著力闡述了“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這一教法,這就意味著意識之外的獨立實體其實是不存在的,然而,他未能明確地闡述生命現象及存在本性的存在性。這一期教法也是不完善的。

  ⑤第叁時中:指第叁期教法,慧景概括這一期教法的特點說:“以普明了說叁性叁無性,轉正*輪,更無有上。”即是說,第叁期教法直接闡明了叁種存在樣態的理論 :叁種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理論,這一期教法是把存在的不存在性與存在性放在一個圓滿的框架裹予以陳說的,所以說是最圓滿闡述真理的教法。

  ⑥邬波尼殺昙:數量單位,意爲“無窮大”。

  

  

  

《解深密經譯注 無自性相品第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