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无自性相品第五▪P7

  ..续本文上一页注释

  ①行相:生命活动现象。

  ②“衣”,他本作“依”。

  

  译文

  世尊!我想用几个比方把您以上教法的真实意蕴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比方说“毗湿缚”这种药物吧,它可以配在一切普通的药方和珍贵的药方中,它的性能中性平和,能调节其他各种药物的药性,使它们能很好地合作,对病人产生理想的医疗效果。佛陀关于“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存在实体的存在本性”等等阐释真理最圆满的教法可以放在其他任何说理下圆满的教法经典中,它们不仅不会和后者相悖反,而且可以调和后者的教理性格,使之更能与真理相契合。

  世尊!再拿画彩画来说,人们要在地上画彩画时,先要用粉彩粉刷地面,这一粉彩的底色调将会充满在一切被画成的事物中,调和它们,使各种用笔各种图像拥有某种共同的意蕴:同时,人们对青色、黄色、红色、白色等诸种底色也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精心选择,这是因为,具体底色的选择作为整个画面的衬托,将使彩画成的事物在性格上表现出差异性。世尊!您那“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乃至于“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等这些说理圆满的教法,就像是作画时的底色调,把它们放在其他一切说理不圆满的教法经典中,能调和后者,使之更能与真理相应:同时,参照圆满的教理陈说,我们对那些说理不圆满的教法就能获得更好的理解,因而更能把握住这些教法的特殊性格,包括它们的优点和缺陷。  

  世尊!我想再打个比方。人们都熟知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在一切菜肴中添加一点熟酥之后,那将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同样道理,佛陀把“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乃至于“一切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等这些说理圆满的教法放在其他一切说理不圆满的经典中,那么那些说理不圆满的经典就会与真理更加契合,修行人从中也就能获得更大的喜悦和享受。

  世尊!最后我想提出虚空这个例子来,我们知道,虚空存在于一切地点、一切事物之中,一切地点、一切事物之中都运转著同一个虚空,同时,虚空又不妨碍在它范围之内的存在的一切发挥、活动和作用。同样道理,您关于“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乃至于“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等圆满教法,它们所揭示的隐密意蕴事实上就包含在一切说理不圆满的教法经典之中,它们能调和这些说理不圆满的教法经典,使之更具佛教理念的共通性、普遍性,同时,这又不妨碍人们或者通过修学四种真理摆脱生命活动、或者通过沉思流转生命过程而解脱生命、或者在济生利众的无尽实践中达到最高度的生命自由等等这些具体修行生活的独特性。

  当时佛陀赞叹胜义生菩萨说:好啊,太好了!胜义生!你现在的确已经很好地把握了一切真理教法的深刻蕴味,更难得的是,你还巧妙的借助现实生活中人人习见的平常事例把抽象的教法道理形象化、平实化了。你所举“毗湿缚药”、“杂彩画地”、“熟酥调味”、“虚空覆物”这四个例子都极精彩地道出了圆满教法与非圆满教法二者之间的真实关系。你的理解完全正确,你就应该这样来接受三种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说。

  原典

  世尊!譬如毗湿缚药①,一切散药仙药方中皆应安处。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应安处。

  世尊!如彩画地,遍于一切彩画事业皆同一味,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复能显发彩画事业。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同一味,复能显发彼诸经中所不了义。

  世尊!譬如一切成熟珍羞诸饼果内,投之熟酥,更生胜味。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置于一切不了义经,生胜欢喜。

  世尊!譬如虚空遍一切处皆同一味,不障一切所作事业。如是,世尊!依此诸法皆无自性广说乃至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了义言教,遍于一切不了义经皆同一味,不障;切声闻、独觉及诸大众所修事业。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叹胜义生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善解如来所说甚深密意言义,复于此义善作譬喻,所谓世间毗湿缚药、杂彩画地、熟酥、虚空。胜义生!如是如是,更无有异,如是如是,汝应受持。

  注释

  ①毗湿缚药:药物名,其性平稳调和。

  译文

  胜义生菩萨继续阐说他对佛陀教法真实意蕴的理解,他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最初在婆罗疽斯国的鹿野苑中只为那些要求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以“四种真理”为中心来陈说存在的真实本性。你这一教法虽然珍贵难得,我们现存的生命世界中尚无一人能像您这样讲述关于存在的真理,可是您当时陈说的教法在价值上不是最高的,在内容上不是最包涵的,在说理上也不是最圆满的,是容易引起矛盾、混乱和争论的。

  世尊!您在第二阶段的教化生活中,只为那些以同情济助众生、希望进化成佛的修行人,根据“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这一教法要领,以暗含蕴味的方式来陈说真理,虽然您这一期教法更加珍贵、更加难得,但是它仍然不是价值最高、内容最包涵、说理最圆满的,也容易引起矛盾、混乱和争论。

  世耸!您现在在第三阶段的教化生活中,同时为各种修行倾向的众生,根据“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中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些教法要领,以完全点明、完全揭破的方式来陈说真理”您这期教祛才是最珍贵、最难得的,您今日对存在本性的学理陈说在价值上最高、在内容上最包涵、在陈说的方式上也最圆满,它不会再引起矛盾、混乱和争论,从无穷无尽的过去直到无边无际的未来,世间还从未有人把真理解说得如此圆满。

  世尊!如果修学佛法的善男女们对于您依据“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生命活动中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以及“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些教法纲领陈说的圆满教法经典,听闻之后能产生信念、书写经典、保护典、供养经典、流通经典,能够读诵其语言、思考其义理,并按照圆满教法所提示的修行方法切切实实地展开自己的修行之路,这将在修行人的现实生命和未来生命中引发出多少善行呢?

  当时佛陀回答胜义生菩萨说:胜义生!此人由之引发的良善行为真是无法用数字计算、无法打比方说明,就好比拿手指上的土跟大地上的土相比,前者还不到后者的百分之一、干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无穷大分之一;或者,这就好比牛蹄印中的水跟东西南北四大海洋中的水相比,前者还不及后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无穷大分之一。胜义生!我们可以这样说,那些在听闻不圆满教法之后,能够对其教法产生信念乃至于能依其方法展开切实修行,这些人所获得的福果就已经不可思议了,可是它与听闻圆满教法并按照圆满教法所揭示的方法展开切实修行所获得的佛果相比,还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干分之一、十万分之一,乃至无穷大分之一!

  佛说完这些话后,当时胜义生菩萨再度禀告佛陀说:世尊!在研究深刻意蕴的佛教教法中,您以上教诲应当称作什么名字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奉行这一教法?

  佛陀对胜义生菩萨说:胜义生!这叫做“阐说真理最圆满的佛陀教法”。你们应当悉心体会为什么它是所有佛说方式中最为圆满的,并且对于此教法真切的领会奉行。

  在佛陀陈说这个最高最圆满的教法时,与会大众中,有六十万众生激发起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之心:有三十万生命能远离舍弃一切外在对象对心灵的染污,获得如实认识存在本性的正确思维能力:有十五万众生永远摆脱了邪恶情绪、生存行为、生存苦痛等种种染污生命活动的现实作用以及它们积聚在精神结构中的心理潜势力,其心灵得到自由解脱:有七万五千个大修行人对一切存在现象中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的存在实态获得确定无疑的理解。

  

  原典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①在婆罗疽斯仙人堕处施鹿林②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轮③,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④,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⑤,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此如来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说甚深了义言教,闻已信解、书写、护持、供养、流布、受诵、修习、如理思惟,以其修相发起加行,生几所福?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胜义生!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其所生福无量无数,难可喻知。吾今为汝略说少分,如爪上土比大地土,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数算计喻邬波尼杀昙⑥分亦不及一,或如牛迹中水比四大海水,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如是于诸不了义经,闻已信解,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获功德,比此所说了义经教,闻已信解所集功德,广说乃至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所集功德,百分不及一,广说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说是语已,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胜义生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胜义了义之教,于此胜义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胜义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永尽诸漏,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注释

  ①初于一时:指第一期教法。慧景曾这样概括第一期教法的特点:“此即隐密为说依他圆成二性是有,恐增主见,而不为说遍计所执性空,名不了义。”即是说,在初期教法中,佛陀的本意是要阐述因缘而起的生命现象以及存在的真实本性具有存在性。同时,他为了防止一般人陷入否定一切的错误观念中,没有直接标明意识处处计较而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这一期教法是不完善的。

  ②婆罗疽斯仙人堕处施鹿林:婆罗疽斯国又名伽翅国、迦赦国等,佛陀在世时印度十六王国之一,因其都城在婆罗疽斯,故称婆罗疽斯国。婆罗疽斯,即今印度之瓦拉那西市,为佛教和婆罗门教的重要圣地,仙人堕处,即指仙人曾堕落此地;施鹿林,即著名的“鹿野苑”,传说佛陀最初为五比丘阐说四种真理之教法即在此地。

  ③转正*轮:陈说与真理相应的教法。

  ④第二时中:指第二期教法。慧景曾这样概括第二期教法的特点:“为初发趣大乘诸菩萨众破其有执,说大般若诸法空,即是隐密为说遍计所执自性本无,恐增有见,未为说依他圆成二性是有,名未了义。”这是说,在第二期教法中,佛陀的目的是为了破斥菩萨对存在的实体执著,所以他著力阐述了“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一教法,这就意味著意识之外的独立实体其实是不存在的,然而,他未能明确地阐述生命现象及存在本性的存在性。这一期教法也是不完善的。

  ⑤第三时中:指第三期教法,慧景概括这一期教法的特点说:“以普明了说三性三无性,转正*轮,更无有上。”即是说,第三期教法直接阐明了三种存在样态的理论 :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理论,这一期教法是把存在的不存在性与存在性放在一个圆满的框架裹予以陈说的,所以说是最圆满阐述真理的教法。

  ⑥邬波尼杀昙:数量单位,意为“无穷大”。

  

  

  

《解深密经译注 无自性相品第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