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一切法相品第四

  解深密經譯注(四)——一切法相品第四

  

  ●作者:程恭讓釋譯 星雲大師總監修

  4存在的叁種樣態

  譯文

  當時德本大菩薩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說過,有透徹了解、領會了存在樣態的菩薩。現在我想知道,什麼叫做透徹認識了存在樣態呢?您根據什麼成立這樣一類菩薩,說他們“已經透徹認識存在樣態”了呢?

  佛陀告訴德本菩薩說:德本!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這樣深奧的問題來,我知道,你是爲了利益衆生,爲了讓他們得到安樂,才提出這個問題來。你同情那無窮無盡的世界上無量無數的苦難衆生,你想救濟他們,想用真理使他們得到真實的安樂,所以你才提出“存在樣態”這個極有意義的問題來了。一個修行人如果認識了有關存在樣態的教法道理,又能根據這一道理悉心體會,勤勉修學,他最終就必然能獲得最高最圓滿的覺悟!

  所謂存在的一切樣態,歸納起來不外叁種,哪叁種呢?其一是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存在樣態,其二是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其叁是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什麼叫做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樣態呢?我們所謂的一切存在現象,這都是假借語言名稱成立的,我們用語言指謂一個事物自體,說一個事物是什麼,我們又用語言指謂事物的特性,說一個事物怎樣怎樣等;這樣做從本質上來說是爲了認識事物的方便,但是一般人並不了解語言的這種特性,在語言名稱稱謂的一切事物上,用意識虛構出實體來,這就是存在的第一種樣態。

  什麼叫做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呢?這是說一切存在現象、一切生命現象都依據因緣條件而産生、變化和發展,這樣,如果有了甲事物,那麼也就有了乙事物,如果甲事物産生出來,乙事物也就隨之而産生了;就生命具體的流轉過程來說,以愚昧無知作爲條件,就引發出生命行爲來,由生命行爲,就引發出貯藏生命行爲的心識,如此輾轉下去,最後就會招致痛苦煩惱的現實生命,這種因緣流轉的生命樣態就是存在的第二種樣態。

  什麼叫做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呢?這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真實本性,對于存在的真實本性,菩薩們用勤勉不懈的意志力推促著自己去反複研究之、反複體會之,最後菩薩達到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他才使一切存在的真實本性完完全全地顯示出來,使最圓滿的存在狀態顯示出來,這個最圓滿的存在狀態也就是“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

  

  原典

  一切法相品第四

  爾時,德本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于諸法相①善巧菩薩。于諸法相善巧菩薩者,齊何名爲于諸法相善巧菩薩?如來齊何施設彼爲于諸法相善巧菩薩? 

  說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德本菩薩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深義。 汝今爲欲利益安樂無量衆生,哀愍世間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爲令獲得義利安樂, 故發斯問。汝應谛聽,吾當爲汝說諸法相。

  謂諸法相略有叁種,何等爲叁?一者遍計所執相②,二者依他起相③,叁者圓成實相④。雲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⑤,自性⑥差別⑦,乃至爲令隨起言說。

  雲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⑧。

  雲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⑨,于此真如,諸菩薩衆勇猛精進爲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爲因緣故,乃能通達,于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注釋

  ①法相:法是存在之義,相是相狀、相貌、顯像之義,“法相”猶言“存在的相狀”或“存在的顯像”,今譯爲“存在的樣態”。

  ②遍計所執相: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存在樣態。遍,同遍之義;計,計較分別之義。

  ③依他起相: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他,指生命活動中的諸種內外條件。

  ④圓成實相: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或譯爲存在的真實樣態,或譯爲存在的真實本性。

  ⑤名假安立:是假借名稱概念成立的。

  ⑥自性:事物的自體、自身特質,即事物是什麼。

  ⑦差別:事物不同的屬性。

  ⑧純大苦蘊:蘊,指多種成分聚集的生命,這是指痛苦煩惱的現實生命。

  ⑨一切法平等真如:指一切存在現象的真實本性。存在的真實本性是平等存在于一切現象之中而沒有差別的,是透破千差萬別的存在現象之實體執著後顯示出來的,所以被稱爲“一切法平等真如”。真如,即存在的真實本性。

  譯文

  善男子!讓我們通過一些比方使存在的這叁種樣態之間的關系清晰地顯露出來。一個眼睛有毛病的人,因爲視覺官能上的毛病,他看見的視覺圖像往往與正常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可是他並不明白他的視覺圖像之所以和其他人不同,問題全出在他病變的視覺器官上,他堅持自己看到的圖像一定是正確的,而他人的視覺圖像則一定有問題,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樣態,其過錯正與此相同:一個眼睛有毛病的人,他的病變眼睛所造成的一些視覺幻像,例如在細毛發上看見周圍有一個輪圈,把蜜蜂蒼蠅看成巨勝,或者看到青黃紅白諸種缤紛的色彩,等等,這些視覺幻像同他的病變器官是相互依存互爲條件的東西,你應當知道,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情形正與此相同。一個視覺功能正常的人,只要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對象本身的面貌,他的眼睛沒有撓亂、沒有改變對象的面貌,沒有在對象身上增加什麼,也沒有減少什麼,你應當知道,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其情形也正與此相同。

  善男子!我們再打一個比方來說明叁種存在樣態相互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潔淨的頗胝迦寶,其本身是沒有確定顔色的,如果它與青色染在一起,它就變成了青色,看上去就像帝釋的青如意珠一樣,一些人不明就裏,就對別人說:這就是帝釋的青如意珠,旁人不知道內情,也就給他弄糊塗了,就把頗胝迦寶當成了如意珠:如果把頗胝迦寶與紅色染在一起,它就會變成紅顔色的,看上去就像是琥珀的樣子,有些人不明就裏,就對別人說:這就是琥珀,把自己和聽的人都給弄糊塗了,就把頗胝迦寶當成了琥珀:如果再把頗胝迦寶和綠色混在一起,它就染成了綠顔色的,看上去就像是車渠的樣子,有些人不明就裏,就對別人說:這就是車渠,把自己和聽的人都弄糊塗了,就把頗胝迦寶當成了車渠:最後,如果再把它和黃顔色混在一起,那它看上去就像是黃金的樣子,有些人不明就裏,就對旁人說:這就是黃金,也把別人給弄糊塗了,就把頗胝迦寶當成了黃金。

  德本!叁種存在樣態之間的關系同上面頗胝迦寶的例子非常相以。在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活動中,意識的實體執著作爲心理上的潛在勢力也會來影響它、染汙它,就像潔淨的頗胝迦寶在和各種雜色混和後,看上去就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車渠或者黃金,一般人不知道內情,就堅持把它看成是青如意珠、琥珀、車渠或黃金,虛妄地執著它們,在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活動中,本來一切均因緣而起,沒有任何實體主宰于其間,沒有永恒不變的自我存在著,但是由于與生俱來的實體執著已化爲潛在勢力控製、支配著生命的一切活動,所以人們也就執著生存活動中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了:潔淨的頗胝迦寶在和其他各種雜色相混後,就會變得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車渠或者黃金的樣子,如果沒有其他外在條件的影響,它就保持它本來的樣子,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也正是這樣一個情況,一旦內外條件結合,某種生命活動就會發生,當條件不具備時,生命活動就保持其潛在狀態,潔淨的頗胝迦寶既便在受各種雜色的染汙時看上去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車渠或者黃金的樣子,但是那些不知內情的人在頗胝迦寶身上所執著的那些事物並不存在,不管是什麼時候,也下管這頗胝迦 寶是否受著諸種雜色的染汙,它仍然是頗胝迦寶,它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同樣道理 ,雖然人們的意識功能總是在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現象上,虛構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但是從遙遠的過去一直到今天,從今天再下推到無盡的未來,這些被虛構的實體都是不存在的,生命的本性絕不會因爲實體執著而改變,在透破一切實體執著後顯示出來的生命活動就是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生命的真實本性。

  

  原典

  善男子!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過患,遍計所執相當知亦爾。如眩翳人眩翳衆相 ,或發毛輪,蜂蠅巨勝,或複青黃赤白等相差別現前,依他起相當知亦爾。如淨眼① 人遠離眼中眩翳過患,即此淨眼本性所行無亂境界,圓成實相當知亦爾。②

  善男子!譬如清淨頗胝迦寶③,若與青染色合,則似帝青大青末尼寶像④,由邪執取帝青大青末尼寶故,惑亂有情;若與赤染色合,則似琥珀末尼寶像,由邪執取琥珀末尼寶故,惑亂有情;若與綠染色合,則似末羅羯多⑤末尼寶像,由邪執取末羅羯多末尼寶故,惑亂有情;若與黃染色合,則似金像,由邪執取真金像故,惑亂有情。

  如是,德本!如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染色相應,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言說習氣當知亦爾;如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帝青、大青、琥珀、末羅羯多、金等邪執,依他起相上遍計所執相執當知亦爾;如彼清淨頗胝迦寶,依他起相當知亦爾;如彼清淨頗胝迦上所有帝青、大青、琥珀、末羅羯多、真金等相,于常常時、于恒恒時,無有真實,無自性性,即依他起相上,由遍計所執相于常常時、于恒恒時,無有真實,無自性  性,圓成實相當知亦爾。

  

  注釋

  ①淨眼:指眼睛無病、視覺功能正常。

  ②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過患……圓成實相當知亦爾:慧景解釋這段話說:“如眩翳過患所執亦爾者,問:眩翳是因緣法,雲何譬遍計所執耶?解雲,不取眩翳,意明由眩翳故,妄見毛輪,譬遍計所執也,故雲眩翳過患。言如眩翳人見毛輪等依他亦爾者,毛輪等正是遍計所執,不欲取此以譬依他,欲明因此…

《解深密經譯注 一切法相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