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译注(四)——一切法相品第四
●作者:程恭让释译 星云大师总监修
4存在的三种样态
译文
当时德本大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曾经说过,有透彻了解、领会了存在样态的菩萨。现在我想知道,什么叫做透彻认识了存在样态呢?您根据什么成立这样一类菩萨,说他们“已经透彻认识存在样态”了呢?
佛陀告诉德本菩萨说:德本!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这样深奥的问题来,我知道,你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让他们得到安乐,才提出这个问题来。你同情那无穷无尽的世界上无量无数的苦难众生,你想救济他们,想用真理使他们得到真实的安乐,所以你才提出“存在样态”这个极有意义的问题来了。一个修行人如果认识了有关存在样态的教法道理,又能根据这一道理悉心体会,勤勉修学,他最终就必然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
所谓存在的一切样态,归纳起来不外三种,哪三种呢?其一是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其二是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其三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什么叫做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样态呢?我们所谓的一切存在现象,这都是假借语言名称成立的,我们用语言指谓一个事物自体,说一个事物是什么,我们又用语言指谓事物的特性,说一个事物怎样怎样等;这样做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方便,但是一般人并不了解语言的这种特性,在语言名称称谓的一切事物上,用意识虚构出实体来,这就是存在的第一种样态。
什么叫做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呢?这是说一切存在现象、一切生命现象都依据因缘条件而产生、变化和发展,这样,如果有了甲事物,那么也就有了乙事物,如果甲事物产生出来,乙事物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就生命具体的流转过程来说,以愚昧无知作为条件,就引发出生命行为来,由生命行为,就引发出贮藏生命行为的心识,如此辗转下去,最后就会招致痛苦烦恼的现实生命,这种因缘流转的生命样态就是存在的第二种样态。
什么叫做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呢?这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对于存在的真实本性,菩萨们用勤勉不懈的意志力推促著自己去反复研究之、反复体会之,最后菩萨达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他才使一切存在的真实本性完完全全地显示出来,使最圆满的存在状态显示出来,这个最圆满的存在状态也就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
原典
一切法相品第四
尔时,德本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诸法相①善巧菩萨。于诸法相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诸法相善巧菩萨?
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德本菩萨曰:善哉!德本!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 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 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说诸法相。
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②,二者依他起相③,三者圆成实相④。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⑤,自性⑥差别⑦,乃至为令随起言说。
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⑧。
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⑨,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注释
①法相:法是存在之义,相是相状、相貌、显像之义,“法相”犹言“存在的相状”或“存在的显像”,今译为“存在的样态”。
②遍计所执相: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遍,同遍之义;计,计较分别之义。
③依他起相: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他,指生命活动中的诸种内外条件。
④圆成实相: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或译为存在的真实样态,或译为存在的真实本性。
⑤名假安立:是假借名称概念成立的。
⑥自性:事物的自体、自身特质,即事物是什么。
⑦差别:事物不同的属性。
⑧纯大苦蕴:蕴,指多种成分聚集的生命,这是指痛苦烦恼的现实生命。
⑨一切法平等真如:指一切存在现象的真实本性。存在的真实本性是平等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而没有差别的,是透破千差万别的存在现象之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所以被称为“一切法平等真如”。真如,即存在的真实本性。
译文
善男子!让我们通过一些比方使存在的这三种样态之间的关系清晰地显露出来。一个眼睛有毛病的人,因为视觉官能上的毛病,他看见的视觉图像往往与正常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可是他并不明白他的视觉图像之所以和其他人不同,问题全出在他病变的视觉器官上,他坚持自己看到的图像一定是正确的,而他人的视觉图像则一定有问题,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样态,其过错正与此相同:一个眼睛有毛病的人,他的病变眼睛所造成的一些视觉幻像,例如在细毛发上看见周围有一个轮圈,把蜜蜂苍蝇看成巨胜,或者看到青黄红白诸种缤纷的色彩,等等,这些视觉幻像同他的病变器官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东西,你应当知道,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情形正与此相同。一个视觉功能正常的人,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对象本身的面貌,他的眼睛没有挠乱、没有改变对象的面貌,没有在对象身上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你应当知道,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其情形也正与此相同。
善男子!我们再打一个比方来说明三种存在样态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洁净的颇胝迦宝,其本身是没有确定颜色的,如果它与青色染在一起,它就变成了青色,看上去就像帝释的青如意珠一样,一些人不明就里,就对别人说:这就是帝释的青如意珠,旁人不知道内情,也就给他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如意珠:如果把颇胝迦宝与红色染在一起,它就会变成红颜色的,看上去就像是琥珀的样子,有些人不明就里,就对别人说:这就是琥珀,把自己和听的人都给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琥珀:如果再把颇胝迦宝和绿色混在一起,它就染成了绿颜色的,看上去就像是车渠的样子,有些人不明就里,就对别人说:这就是车渠,把自己和听的人都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车渠:最后,如果再把它和黄颜色混在一起,那它看上去就像是黄金的样子,有些人不明就里,就对旁人说:这就是黄金,也把别人给弄糊涂了,就把颇胝迦宝当成了黄金。
德本!三种存在样态之间的关系同上面颇胝迦宝的例子非常相以。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活动中,意识的实体执著作为心理上的潜在势力也会来影响它、染污它,就像洁净的颇胝迦宝在和各种杂色混和后,看上去就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者黄金,一般人不知道内情,就坚持把它看成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黄金,虚妄地执著它们,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活动中,本来一切均因缘而起,没有任何实体主宰于其间,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著,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实体执著已化为潜在势力控制、支配著生命的一切活动,所以人们也就执著生存活动中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了:洁净的颇胝迦宝在和其他各种杂色相混后,就会变得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者黄金的样子,如果没有其他外在条件的影响,它就保持它本来的样子,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也正是这样一个情况,一旦内外条件结合,某种生命活动就会发生,当条件不具备时,生命活动就保持其潜在状态,洁净的颇胝迦宝既便在受各种杂色的染污时看上去像是青如意珠、琥珀、车渠或者黄金的样子,但是那些不知内情的人在颇胝迦宝身上所执著的那些事物并不存在,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下管这颇胝迦 宝是否受著诸种杂色的染污,它仍然是颇胝迦宝,它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同样道理 ,虽然人们的意识功能总是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现象上,虚构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但是从遥远的过去一直到今天,从今天再下推到无尽的未来,这些被虚构的实体都是不存在的,生命的本性绝不会因为实体执著而改变,在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显示出来的生命活动就是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生命的真实本性。
原典
善男子!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过患,遍计所执相当知亦尔。如眩翳人眩翳众相 ,或发毛轮,蜂蝇巨胜,或复青黄赤白等相差别现前,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净眼① 人远离眼中眩翳过患,即此净眼本性所行无乱境界,圆成实相当知亦尔。②
善男子!譬如清净颇胝迦宝③,若与青染色合,则似帝青大青末尼宝像④,由邪执取帝青大青末尼宝故,惑乱有情;若与赤染色合,则似琥珀末尼宝像,由邪执取琥珀末尼宝故,惑乱有情;若与绿染色合,则似末罗羯多⑤末尼宝像,由邪执取末罗羯多末尼宝故,惑乱有情;若与黄染色合,则似金像,由邪执取真金像故,惑乱有情。
如是,德本!如彼清净颇胝迦上所有染色相应,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言说习气当知亦尔;如彼清净颇胝迦上所有帝青、大青、琥珀、末罗羯多、金等邪执,依他起相上遍计所执相执当知亦尔;如彼清净颇胝迦宝,依他起相当知亦尔;如彼清净颇胝迦上所有帝青、大青、琥珀、末罗羯多、真金等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性,即依他起相上,由遍计所执相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无有真实,无自性 性,圆成实相当知亦尔。
注释
①净眼:指眼睛无病、视觉功能正常。
②如眩翳人眼中所有眩翳过患……圆成实相当知亦尔:慧景解释这段话说:“如眩翳过患所执亦尔者,问:眩翳是因缘法,云何譬遍计所执耶?解云,不取眩翳,意明由眩翳故,妄见毛轮,譬遍计所执也,故云眩翳过患。言如眩翳人见毛轮等依他亦尔者,毛轮等正是遍计所执,不欲取此以譬依他,欲明因此…
《解深密经译注 一切法相品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