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译注(五)——无自性相品第五
●作者:程恭让释译 星云大师总监修
5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是什么
译文
当时一个名叫胜义生的菩萨禀告佛陀说:世尊!我曾经独自在安静的地方修习,当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世尊曾经以各种的方式讲说构成人生命的各种成分聚集体,这些聚集体复合而成的生命如何从无到有,又如何由有还无的情况,对生命聚集体中种种痛苦烦恼的永远舍弃,以及对种种生命成分及其痛苦烦恼的详细知识:如同构成人生命的成分聚集体那样,佛也曾对知识构造中的主客观因素、生命流转变化的具体展开过程以及生命的各种资生方式进行过广泛的分析;佛曾经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四种陈述宇宙生命真实情状的真理进行过广泛的讨论,如四种真理各自的界限内容,对宇宙生命痛苦情状的详细观察,对造成痛苦原因的永远舍弃,对消除一切痛苦烦恼后的安乐状态的切身透入,对为了进入这一状态而进行的漫长修学等,以上诸方面构成佛陀说的“四种真理”的理论骨架:世尊曾以各种的方式陈说种种生命形态的自身特要征,为什么会有诸多生命形态,为什么诸多生命形态不能合而为一;对各种生命形态中痛苦烦恼的永远舍弃,以及关于各种生命形态及其痛苦烦恼的详细知识等:佛陀曾以各种的方式陈说培养注意力的四种基本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培养注意力的修行方法,各种方法何以能对治身心中的毛病、又能对治什么样的身心毛病,如何从精神下集中的日常状态过渡到精神集中的修行状态,当注意力的培养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如何巩固它、强化它、增长和扩大它的效果,等等:如同对培养注意力的方法所进行的分析那样,佛陀也曾经对去恶行善的意志力之培养、善行和智慧的基本心理要素之培养、良善心理品性之发掘、良善心理品性之进一步深化以及智慧决择能力的提高等种种修行方式作过同样细致的审察:佛陀曾经以各种方式阐说通向真理的八条生活道路,为什么要讲述八条正确的生活道路,八条生活道路为什么能消除痛苦烦恼以及消除何种痛苦烦恼,如何从头开始选择正确的道路去生活和修习,如何使正确的生活道路在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实践中稳定下来,以及如何使正确的生活道路能更深更广地通向真理,等等。
可是,在另外一些场合,您又著重宣讲这样一种教法:宇宙间一切存在现象自身都没有实体存在著,一切生命现象既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一切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圆满安乐的。不知道您究竟依据什么隐密意蕴来如是陈述?我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衷心希望那与真理相应的觉者能同情未得正确知识的苦痛众生,能明白清晰地给众生解释为什么二切存在现象都没有自身常住的 实体性,一切生命现象既无产生、也无消亡”?究竟为什么“生命中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一切生命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呢?我们世俗的思考能力往往陷入矛盾之中而 不可自拔,希望您能把真理带到光明之中,驱除我们内心中的黑暗和疑惑。
原典
无自性相品第五
尔时,胜义生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曾独在静处,心生如是寻思:世尊以无量门,曾说诸蕴所有自相、生相、灭相、永断、遍知;如说诸蕴,诸处、缘起、诸食亦尔;以无量门曾说诸谛,所有自相、遍知、永断、作证、修习;以无量门曾说诸界,所有自相、种种界性、非一界性、永断、遍知;以无量门曾说念住,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如说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亦复如是;以无量门曾说八支圣道,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习、未生令生、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长广大。
世尊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①、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②。未审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③: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我今请问如来斯义,惟愿如来哀愍解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注释
①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自性,这里即指实体之义。
②自性涅槃:一切生命现象在本性上是圆满、安乐、自由的。自性,即本质、本性之义;涅槃,指圆满净化了的生命状态。这句话又可译成:“存在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而自由”。
③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您是根据什么隐密意蕴来作出这一陈说的呢?或者,您作 出这一陈说的隐密意蕴究竟何在呢?遁伦指出:“问意:世尊处处经说蕴、界、处等种种诸法,生、灭、染、净、知、断、证、修,后时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前后二说岂不相违?”这是说,佛陀在《般若》以前的教法中,分析宇宙世界、人生现象,总是成立一类一类的事物,说这些事物的自身特质,说它们有生灭流转,有染净转化等等,后来,佛陀在《般若》教法中则说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这种“无实体性”的教法显然同以前“有特质性”的教法大不相同,二者之间显然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佛陀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换句话说,佛陀自己在提出“无实体性”的教法原理时,究竟依据著什么样的隐密意蕴呢?前期教法与后期教法之间到底存在著何种联系?有没有贯穿一代时教的中心思想、中心线索呢?这些问题构成了《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的基本主题。
译文
当时,佛陀告诉胜义生菩萨说:胜义生!你思索的问题非常有道理,你问题的核心是,对我的多重教法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跟从我的许多弟子们也和你有同样的疑虑 ,他们感觉到我前后两种教法之间似乎有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我知道 ,你是为了利益安乐无量无数的众生生命,为著慈悲垂悯天、人、阿修罗等各类生命,为了清除他们修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你才提出这个问题。你应当一心谛听,我会把我前后两期教法中的隐密意蕴明明白白地揭示出来。
善男子!你们应当理解,我所谓“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自身的实体性,一切生命现象既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就其自身即圆满安乐”,这一教法背后是含有隐密之意蕴的,这一隐密意蕴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指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胜义生!你应当知道,我所谓“一切存在现象都没有实体存在著”,我的这一教法应当放在三种实体下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背景和框架下来予以审视。我所谓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是:其一,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其二,生命流转过程中主宰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其三,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它也可以被称作“绝对的存在本性”或者“超越的存在本性”。
善男子!什么叫做“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呢?这是说,通过运用意识功能对一切存在现象处处计较,处处虚构,这样造成的独立于意识之外的相状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被看成是意识之外的独立相状是假借语言概念造成的,是假借意识的抽象思维造成的,而不是由事物自身的存在特质所支撑,所以说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实体之不存在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本性。
什么叫做“生命流转过程中王宰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呢?这谈的是因缘而起的一切生命现象的真实情状。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依据因缘条件而发生作用的生命现象,其具体的生存活动需要诸多外部条件的牵引和参与,任何一个生命动作都不可能由生命内部完全自然而然地实现出来,所以说生命流转过程中主宰性实体的不存在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本性。
什么叫做“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呢?这是说,一切生命现象由于处在变化流转之中,生命现象中的一切活动都不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现象由于外部的牵引力而发生作用,其一切存在状态因而只拥有相对的存在价值,从超越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没有主宰实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其实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存在现象中的某种状态是完美知识的认识对象,我们就把这一状态称为“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依据因缘条件而流转的生命现象不是完美知识的认识对象,从超越的立场来看,它还不具备真正的存在价值:一方面,因缘而起的生命现象同样作为存在的显现存在著,另一方面,在这一存在显现中又没有任何主宰性实体的存在,所以从超越的立场来看,可以说,因缘而起的生命现象反映了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
再者,存在的真实圆满样态也可以叫做“绝对的存在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存在的真实圆满样态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它排斥了对存在现象的任何实体执著,它是由修行人突破主观上的一切偏见执著之后显示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圆满成就的存在样态叫做“从超越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绝对的存在本性”。
善男子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这正如空中之花一般,空中之花纯粹是我们感觉知觉虚构的幻相,它本身是绝对不存在的:生命流转中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生命流转过程所表征的绝对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这正如镜中的图像一般,镜中的图像是在因缘条件作用下的产物,它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也不是由一定的实体激发出图像的功用,但图像仍然作为存在的显现存在著,它自身拥有相对的存在价值:对于圆满成就的存在样态所表征的绝对存在本性应当如何理解呢?这正如宇宙中的虚空一般,虚空遍布于一切物质事物中,它已与物质事物融合为一,你绝对不可能在物质事物之外去寻找出非物质的虚空:同样道理,超越的存在本性也遍在于一切存在现象之中,绝对没有离开存在现象的抽象的存在本性,存…
《解深密经译注 无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