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本性与存在现象已经融合为一,其间不再有任何差别。
善男子!我就是根据以上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陈说“一切存在现象没有实体存在”这一学说的。
原典
尔时,世尊告胜义生菩萨曰:善哉善哉!胜义生!汝所寻思甚为如理。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憨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合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解释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①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②,生无自性性③,胜义无自性性④。
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⑤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绿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善男子!譬如空花,相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幻像,生无自性性当知亦尔,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譬如虚空惟是众色,无性所显遍一切处,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法无我性之所显故,遍一切故。
善男子!我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注释
①三种无自性性:三种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无自性,即实体不存在之义;性,指存在的真实本性。
②相无自性性: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相,指意识活动的对象。
③生无自性性: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
④胜义无自性性:从绝对的立场来说,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也可以译成“绝对的存在本性”或“超越的存在本性”。
⑤清净所缘:净化了的心识活动之对象。清净,指净化的心识结构;所缘,即“以之作为思维对象”之义。
译文
胜义生!你应当知道,首先,我是根据意识之外虚构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陈说“一切生命现象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圆满安乐的”这一教法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假若日常意识所执著的一切现象的实体都不存在,假若宇宙世界里没有任何实体存在著,那么自然也就没有某种现象的产生了:没有了产生,自然也就没有消亡:假若一切生命现象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那就可以说生命现象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假若生命中本来就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那就可以说,生命自身是圆满安乐的,生命中实在没有哪一个成分更需要改造、进化以致于[圆满安乐]。因此我说,我是根据意识之外虚构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作上述陈说的。
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有些时候,我是根据一切存在透破实体执著后显现出来 的没有任何实体存在的绝对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陈说[一切存在现象既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圆满安乐的一这一教法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透过实体执著后呈现出来的绝对存在本性,在时间变化的每一刹那以及时间演历的永久过程中,都安住而无变化、恒静而无造作,因为它同一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事物都没有任何联系了。正因为它安住而无变化,因此它静默而无造作:因为它静默无造作,所以一切存在现象没有产生也没有消亡:因为它同一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事物没有任何联系,所以生命中本来没有痛苦烦恼的扰动,生命自身即是圆满的、安乐的。因此,在有些场合、有些地方,我是根据透过实体执著后呈现出来的绝对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来作上述陈说的。
其次,胜义生!我不是根据生命世界中各种生命形态对三种存在样态的个别观察来建立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之理论的。下是因为这些生命单方面观察意识处处虚构的实体存在样态,也不是因为这些生命单方面观察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或者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我建立三种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学理,其著眼点针对这样一个事实,即,生命世界里的一切生命种类,不管他们在身体相貌以及精神结构上有著多少差别,他们陷入错误思维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以及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上,主观地虚构、添加了意识处处计较、处处执著而造成的实体性。
由于这些被虚构的实体是呈现在主观意识之中的外在独立相状,那些有情众生就对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和存在实态进行语言表述,相应于这些被虚构的相状,说它们是这样是那样。由于这些语言表述影响著心识,乃至伴随分别计较,更由于这些语言表述会在生命结构中积聚为能引发未来行为的心理潜势力,有情生命就在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和存在的真实本性中,虚妄地执著有意识处处计较的实体相状,相应于这些被虚构、被执著的实体相状,有情生命就在两类存在样态之上添加了根本不具有存在品性的实体样态。由于这一根本的原因,生命在其现实的生存活动中就能引发未来的生命流转样态:也由于这一根本的原因,有情生命的真实本性就或者为贪欲、恨恶、愚昧、高傲、怀疑、偏见等种种邪恶的心理情绪所染污,或者为一切生存行为所染污,或者为生存中的痛苦现状所染污。这样一来,有情生命就会在生死无常的生命样态中驰骋、流转,没有片刻的安息,他们或在地狱、或在畜生、或在饿鬼、或在天上、或在阿修罗、或在人间等种种生存状况里经常受著苦痛和折磨。
原典
胜义生!当知,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何以故?若法自相都无所有,则无有生;若无有生,则无有灭;若无生无灭,则本来寂静;若本来寂静则自性涅槃①,于中都无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槃@故。是故我依相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善男子!我亦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减、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何以故?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无为,一切杂染不相应故,于常常时、于恒恒时,诸法法性安住故无为;由无为故,无生无灭;一切杂染不相应故,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无我性所显胜义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复次,胜义生!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自性为自性故,亦非由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由遍计所执自性相故,彼诸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随起言说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③,由言说熏习心④故,由言说随觉⑤故,由言说随眠⑥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相,如如执著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由是因缘,生当来世依他起自性;由此因缘,或为烦恼杂染⑦所染,或为业杂染⑧所染,或为生杂染⑨所染;于生死中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无有休息,或在那落迦⑩,或在傍生,或在饿鬼,或在天上,或在阿素洛,或在人中,受诸苦恼。
注释
①则自性涅槃:遁伦引慧景、神泰两家对这段话的解释说:“以其遍计都无有体,故无有生,若无生,即无灭,由无生灭即本来寂静,寂静之义即与涅槃相似,名为涅槃,非灭谛涅槃。”灭谛涅槃,即指亲身实现生命的圆满安乐自由境界,这是说,意识虚构的实体都是不存在的,如果生命活动中一切虚构被执著的实体都不存在,那么也就谈不上有生命现象的“产生”。有生命现象的“消亡”了,生命中的一切 活动都不是指有一个实体在发生作用,也不是指哪一个实体在遭受痛苦的扰动,这样,没有任何实体的生命自身就是安宁的,这个“安宁”的生命就和圆满净化了的生命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事实上还绝对不是圆满的净化生命,因为后者是在修行人突破实体执著的修行生活中亲身实现的,而前者则只是从道理上推测生命本来如何。遁伦、慧景、神泰在“相似涅槃”与“真实涅槃”之间所作的这一辨析对于理解这一段经及和下一段经文极有参考价值。
②般涅槃:即实现涅槃,使圆满安乐自由的生命状态显现出来。
③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相应于意识虚构的相状,说它们是这样、它们是那样。
④由言说熏习心:这些语言表述会影响人的心识。熏习,即影响之义。
⑤由言说随觉:这些语言表述伴随著分别计较、多番执著的意识活动。
⑥由言说随眼:这些语言表述会化为心理潜势力伴随著生命现象的每一动作、生命活动的每一时刻。随眠,即随逐身体而眠,指由分别执著的语言表述活动沈积下来的心理潜势力。
⑦烦恼杂染:烦恼,指各种邪恶的心理情绪;杂,混杂、掺杂;染,染污,指能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各种邪恶情绪。
⑧业杂染:业,指生命行为、身心一切活动;杂染,义同上。指能染污生命真实本陆的生存活动。
⑨生杂染:生,指生存现实中的痛苦;杂染,义同上。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生存苦痛。
⑩那落迦:即地狱,佛典中以之为最痛苦、最邪恶、最无进化希望的生存状态。
…
《解深密经译注 无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