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译文
再次,胜义生!如果有那样一类生命,从其生命史的遥远过去流转至今,未能培育出能引发未来一切良善行为的基本心理品性,未能消除和净化生命中的各种烦恼障碍和知识障碍,未能在生命流转中掌握住自己业力迁变的方向,未能经常思索一些真理性的观念从而引发正确的知识,未能积累起善行与智慧这两种生命进化的基础条件,我为这类众生的缘故,依据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这一隐密意蕴宣说各种教法,他们听到这些教法后,根据各人的理性能力,在因缘而起的生命流转现象中,理解到生命变动不居的实情,体会到生命现象是不安乐的,是有变化和消亡的,于是,他们对刹那变动中的心理情绪感觉到很恐惧,并进而对之深深厌恶。这一主观情绪上的剧烈变化就能阻止恶的行为,同时激发出良善的生命欲望,这就能把生命由盲动状态引导到修行生活中。在修行生活中处处以良善准则要求自己,久而久之,那未被培育的良善品性就能被培育出来,未消除和净化的烦恼障碍及知识障碍就能得到逐步的消除和净化,这样,生命就在缠绵不断的大化之流中把握到向上进化的基本方向,由于这些原因和条件,他们就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能够广泛而深刻地积累起美德和智慧这两种生命进化的基础。
他们虽然培育出了良善的心理品性,乃至于积累起善行和智慧的生命进化基础,然而,这些修行人在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里未能如实认识到意识之外虚构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以及一切实体不存在的超越存在本性,这样,对于流转变动中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现象,他们就不能正确地评估其染污性、模糊性和堕落性,就不能在精神上深切地厌恶它们,就不能断然抛弃那企图再度堕入流转生命的心理欲念:在此情况下,修行人就无法把自己从邪恶的心理情绪中释放出来,也就无法消除染污生命本性的种种事物。
为了满足这类众生向上进化的进一步需要,与真理相应的觉者再度展示真理的要领,这就是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以及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的绝对存在本性之学理。这是为了让修行人对于生命流转的一切过程一切现象能够正确地厌离,对于堕入流转生命的心理欲念能够正确地解除,对于各种邪恶情绪能够正确地予以净化,总而言之,我补充两种存在本性的学理,我的目的是要帮助那些修行人,使他们能够超越于邪恶情绪、生存行为以及生存苦痛这种种染污生命本性的事物之上。他们 在听到我这些教法之后,在生命过程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本性中,能信念并理解意识之外独立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及透破一切实体执著后的绝对存在本性,他们在比较、研究、揣摩之后,如实体会到这一教法的真理性,最后,他们在因缘而起的生命样态中就能够不再执著意识所虚构的任何实体相状。
由于不再执著描述存在现象的语言概念,不再随这些语言概念而相应地在心识上进行分别比较,更由于彻底舍弃了一切语言概念积淀在深层心识中的对存在现象分别计较的潜在势力,这就能彻底摆脱一切世俗生命把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现象给予实体化的错误思维倾向,在生命的此一周期、此一时空里,生命就会由智慧总摄著,由真理护持著,于是修行人就得以彻底消灭那引发未来流转的一切因缘条件。根据上述原因条件,修行人就能正确厌恶流转著的生命现象,能正确地舍弃再度堕入流转生命的心理欲念,能够正确地解除邪恶情绪,生存行为及生存苦痛对于生命本性的种种染污。
原典
复次,胜义生!若诸有情从本已来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熟相续①,未多修胜解,未能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我为彼故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彼闻是已,能于一切缘生行中,随分解了无常、无恒、是不安隐、变坏法已,于一切行心②生怖畏,深起厌患;心生怖畏深厌患已,遮止诸恶,于诸恶法能不造作,于诸善法能勤修习,习善因故,未种善根能种善根,未清净障能令清净,未熟相续能令成熟,由此因缘多修胜解,亦多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
彼虽如是种诸善根,乃至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然于生无自性性中,未能如实了知相无自性性及二种胜义无自无性性,于一切行未能正厌,未正离欲,未正解脱,末遍解脱烦恼杂染,末遍解脱诸业杂染,未遍解脱诸生杂染。
如来为彼更说法要:谓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为欲令其于一切行能正厌故,正离欲故,正解脱故,超过一切烦恼杂染故,超过一切业杂染故,超过一切生杂染故。彼闻如是所说法已,于生无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简择思惟如实通达,于依他起自性中能不执著遍计所执自性相,由言说不熏习智故,由言说不随觉智故,由言说离随眠智故,能灭依他起相,于现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断灭当来世因。由此因缘,于一切行能正厌患,能正离欲,能正解脱,能遍解脱烦恼业生三种杂染。
注释
①未成熟相续:大意是,尚未能在生命的流转变异中把握到向上进化的生存方向。
②一切行心:一切有造作有生灭变化的心理情绪。行,流转变动之义。
译文
胜义生!我希望你弄懂这一点:那些藉思索四种真理而对存在本性深有所悟的修行人归根结底也是依据我上述的教法或者这一教法的一些变形,来亲自体会那圆满自由安乐的生命境界:那些通过研究流转生命过程而深有所悟的修行人,还有那些成就最高觉悟的生命,他们也都依据我上述的教法或这一教法的一些变形来亲自体会那圆满安乐自由的生命境界。这三类追求真理的人们都同样依据那一条奇妙的净化道路,他们也都归于终极完美的存在真理!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一切生命活动之中,除它之外,宇宙里再也没有其他的真理了。我就根据这个道理得出结论:在所有的佛教教法中其实只有一个教法,它就是关于真理的教法。胜义生!你要好好思考,这是一个极富蕴味的命题。
我这样说,并不意谓在一切可能的宇宙世界中没有种种生命类型的差别,也不是说在每一个生命类型中没有或愚昧或聪慧或既不愚昧又不聪慧等种种生命德性的差别。在现实世界里,人们不仅有凡圣智愚之别,而且也有爱好和趣味上的诸多不同。
善男子!像那些思考四种真理,自始至终要求完全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 既使有许许多多的觉者为他们安排种种方法,既使这些方法都能极有力地破斥染污生命本性的邪恶情绪,觉者们的这些方便教诲最终也不能使他们将来坐到真理的苑囿里,透彻体会那最高最圆满的觉悟。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修行人本来只具备低劣的生命德性,因为他们向来缺乏对其他生命的同情和救助,他们从来感受不到其他生命的生存苦痛,那种宇宙一体、众生一如的同情感在他们是连想也 想不到的:因为他们向来恐惧于生命的痛苦和烦恼,所以他们在修行实践中从来都极力舍弃流转生命的一切活动:我说过,真理事实上只有一个,教法也只有一个,但我最终不承认那些向来鄙弃一切利群济生的救度事业、向来害怕生命现象中一切活动的修行人,将来会坐到真理的苑囿里,会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所以我称他们是最终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
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有机会扭转自己的思维方向,向著真正的觉悟迈进,我也在另外一些场合说他们是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们既然已经净化了障碍生命自由的痛苦烦恼,如果有觉者能巧妙地开导他们,他们也可使心灵从知识上的障碍里摆脱出来。由于这些修行人最初只是为了自我利益的动机才接受佛法,他们极力消除痛苦烦恼,也都只是出于解脱自己的初衷,所以尽管他们后来在向上发达的道业中大大迈了一步,以致于将来会达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我还是把他们叫做要求放弃生命活动的修行人。
原典
复次,胜义生!诸声闻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证得无上安隐涅槃;诸独觉乘种性有情、诸如来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说得无上安隐涅槃。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①,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 ,密意说言唯有一乘,非于一切有情界中,无有种种有情种性,或钝根性、或中根性、或利根性有情差别。
善男子!若一向趣寂声闻种性补特伽罗②,虽蒙诸佛施设种种勇猛加行③方便化导,终不能令当坐道场④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彼本来唯有下劣种性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众苦故。由彼一向慈悲薄弱,是故一向弃背利益诸众生事;由彼一向怖畏隶苦,是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当坐道场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说彼名为一向趣寂声闻。
若回向菩提⑤声闻种性补特伽罗,我亦异门说为菩萨。何以故?彼既解脱烦恼障⑥已,若蒙诸佛等觉悟时,于所知障⑦其心亦可当得解脱⑧,由彼最初为自利益,修行加行脱烦恼障,是故如来施设彼为声闻种性。
注释
①诸声闻乘种性有情……皆共此一妙清净道:慧景、文备等解释这段话说:“此明三乘人同依无性之道证得涅槃。二乘之人悟于人执,遍计所执无性,知有为法从因缘起无自然生,生无性性,亦知依他无彼胜义自性性也。亦可二乘即由人空所显无二性门显,名达胜义无自性性。菩萨即由遣于二执,知相无性,乃至由二空所显真如 ,由无性门显胜义无自性性。故云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无第二。”这是说,依据四种真理修行的人,观察流转生命过程的修行人,以及利群济生的菩萨们都根据“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这一理论进行切实的生命修行工作,由于对“无实体性”教法在理解上有深浅层次的不同,他们修学的成果也就有了高低差别,修行生活的终极依据是一致的。…
《解深密经译注 无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