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無自性相品第五▪P2

  ..續本文上一頁在本性與存在現象已經融合爲一,其間不再有任何差別。

  善男子!我就是根據以上叁種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真實本性這一隱密意蘊來陳說“一切存在現象沒有實體存在”這一學說的。

  

  原典

  爾時,世尊告勝義生菩薩曰:善哉善哉!勝義生!汝所尋思甚爲如理。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深義。汝今爲欲利益安樂無量衆生,哀憨世間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爲合獲得義利安樂,故發斯問。汝應谛聽,吾當爲汝解釋所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勝義生!當知,我依叁種無自性性①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所謂相無自性性②,生無自性性③,勝義無自性性④。

  善男子!雲何諸法相無自性性?謂諸法遍計所執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爲相,非由自相安立爲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

  雲何諸法生無自性性?謂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

  雲何諸法勝義無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故,說名無自性性,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于諸法中若是清淨所緣⑤境界,我顯示彼以爲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綠境界,是故亦說名爲勝義無自性性。

  複有諸法圓成實相,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諸法法無我性名爲勝義,亦得名爲無自性性,是一切法勝義谛故;無自性性之所顯故,由此因緣,名爲勝義無自性性。

  善男子!譬如空花,相無自性性當知亦爾。譬如幻像,生無自性性當知亦爾,一分勝義無自性性當知亦爾。譬如虛空惟是衆色,無性所顯遍一切處,一分勝義無自性性當知亦爾,法無我性之所顯故,遍一切故。

  善男子!我依如是叁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注釋

  ①叁種無自性性:叁種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無自性,即實體不存在之義;性,指存在的真實本性。

  ②相無自性性:意識之外獨立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相,指意識活動的對象。

  ③生無自性性:生命過程沒有主宰實體的存在本性。

  ④勝義無自性性:從絕對的立場來說,一切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也可以譯成“絕對的存在本性”或“超越的存在本性”。

  ⑤清淨所緣:淨化了的心識活動之對象。清淨,指淨化的心識結構;所緣,即“以之作爲思維對象”之義。  

  

  譯文

  勝義生!你應當知道,首先,我是根據意識之外虛構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這一隱密意蘊來陳說“一切生命現象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圓滿安樂的”這一教法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假若日常意識所執著的一切現象的實體都不存在,假若宇宙世界裏沒有任何實體存在著,那麼自然也就沒有某種現象的産生了:沒有了産生,自然也就沒有消亡:假若一切生命現象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那就可以說生命現象中本來就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假若生命中本來就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那就可以說,生命自身是圓滿安樂的,生命中實在沒有哪一個成分更需要改造、進化以致于[圓滿安樂]。因此我說,我是根據意識之外虛構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這一隱密意蘊來作上述陳說的。

  善男子!你們應當知道,有些時候,我是根據一切存在透破實體執著後顯現出來 的沒有任何實體存在的絕對存在本性這一隱密意蘊來陳說[一切存在現象既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圓滿安樂的一這一教法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那透過實體執著後呈現出來的絕對存在本性,在時間變化的每一刹那以及時間演曆的永久過程中,都安住而無變化、恒靜而無造作,因爲它同一切染汙生命真實本性的事物都沒有任何聯系了。正因爲它安住而無變化,因此它靜默而無造作:因爲它靜默無造作,所以一切存在現象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因爲它同一切染汙生命真實本性的事物沒有任何聯系,所以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生命自身即是圓滿的、安樂的。因此,在有些場合、有些地方,我是根據透過實體執著後呈現出來的絕對存在本性這一隱密意蘊來作上述陳說的。

  其次,勝義生!我不是根據生命世界中各種生命形態對叁種存在樣態的個別觀察來建立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之理論的。下是因爲這些生命單方面觀察意識處處虛構的實體存在樣態,也不是因爲這些生命單方面觀察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或者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我建立叁種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學理,其著眼點針對這樣一個事實,即,生命世界裏的一切生命種類,不管他們在身體相貌以及精神結構上有著多少差別,他們陷入錯誤思維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在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以及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上,主觀地虛構、添加了意識處處計較、處處執著而造成的實體性。

  由于這些被虛構的實體是呈現在主觀意識之中的外在獨立相狀,那些有情衆生就對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和存在實態進行語言表述,相應于這些被虛構的相狀,說它們是這樣是那樣。由于這些語言表述影響著心識,乃至伴隨分別計較,更由于這些語言表述會在生命結構中積聚爲能引發未來行爲的心理潛勢力,有情生命就在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和存在的真實本性中,虛妄地執著有意識處處計較的實體相狀,相應于這些被虛構、被執著的實體相狀,有情生命就在兩類存在樣態之上添加了根本不具有存在品性的實體樣態。由于這一根本的原因,生命在其現實的生存活動中就能引發未來的生命流轉樣態:也由于這一根本的原因,有情生命的真實本性就或者爲貪欲、恨惡、愚昧、高傲、懷疑、偏見等種種邪惡的心理情緒所染汙,或者爲一切生存行爲所染汙,或者爲生存中的痛苦現狀所染汙。這樣一來,有情生命就會在生死無常的生命樣態中馳騁、流轉,沒有片刻的安息,他們或在地獄、或在畜生、或在餓鬼、或在天上、或在阿修羅、或在人間等種種生存狀況裏經常受著苦痛和折磨。

  

  原典

  勝義生!當知,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若法自相都無所有,則無有生;若無有生,則無有滅;若無生無滅,則本來寂靜;若本來寂靜則自性涅槃①,于中都無少分所有更可令其般涅槃@故。是故我依相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善男子!我亦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減、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何以故?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于常常時、于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無爲,一切雜染不相應故,于常常時、于恒恒時,諸法法性安住故無爲;由無爲故,無生無滅;一切雜染不相應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是故我依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複次,勝義生!非由有情界中諸有情類,別觀遍計所執自性爲自性故,亦非由彼別觀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爲自性故,我立叁種無自性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上,增益遍計所執自性故,我立叁種無自性性。

  由遍計所執自性相故,彼諸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中,隨起言說如如隨起言說如是如是③,由言說熏習心④故,由言說隨覺⑤故,由言說隨眠⑥故,于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中,執著遍計所執自性相,如如執著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上,執著遍計所執自性。由是因緣,生當來世依他起自性;由此因緣,或爲煩惱雜染⑦所染,或爲業雜染⑧所染,或爲生雜染⑨所染;于生死中長時馳騁,長時流轉,無有休息,或在那落迦⑩,或在傍生,或在餓鬼,或在天上,或在阿素洛,或在人中,受諸苦惱。

  注釋

  ①則自性涅槃:遁倫引慧景、神泰兩家對這段話的解釋說:“以其遍計都無有體,故無有生,若無生,即無滅,由無生滅即本來寂靜,寂靜之義即與涅槃相似,名爲涅槃,非滅谛涅槃。”滅谛涅槃,即指親身實現生命的圓滿安樂自由境界,這是說,意識虛構的實體都是不存在的,如果生命活動中一切虛構被執著的實體都不存在,那麼也就談不上有生命現象的“産生”。有生命現象的“消亡”了,生命中的一切 活動都不是指有一個實體在發生作用,也不是指哪一個實體在遭受痛苦的擾動,這樣,沒有任何實體的生命自身就是安甯的,這個“安甯”的生命就和圓滿淨化了的生命有相似之處;但是它事實上還絕對不是圓滿的淨化生命,因爲後者是在修行人突破實體執著的修行生活中親身實現的,而前者則只是從道理上推測生命本來如何。遁倫、慧景、神泰在“相似涅槃”與“真實涅槃”之間所作的這一辨析對于理解這一段經及和下一段經文極有參考價值。

  ②般涅槃:即實現涅槃,使圓滿安樂自由的生命狀態顯現出來。

  ③如如隨起言說如是如是:相應于意識虛構的相狀,說它們是這樣、它們是那樣。

  ④由言說熏習心:這些語言表述會影響人的心識。熏習,即影響之義。

  ⑤由言說隨覺:這些語言表述伴隨著分別計較、多番執著的意識活動。

  ⑥由言說隨眼:這些語言表述會化爲心理潛勢力伴隨著生命現象的每一動作、生命活動的每一時刻。隨眠,即隨逐身體而眠,指由分別執著的語言表述活動沈積下來的心理潛勢力。 

  ⑦煩惱雜染:煩惱,指各種邪惡的心理情緒;雜,混雜、摻雜;染,染汙,指能染汙生命真實本性的各種邪惡情緒。

  ⑧業雜染:業,指生命行爲、身心一切活動;雜染,義同上。指能染汙生命真實本陸的生存活動。

  ⑨生雜染:生,指生存現實中的痛苦;雜染,義同上。指染汙生命真實本性的生存苦痛。

  ⑩那落迦:即地獄,佛典中以之爲最痛苦、最邪惡、最無進化希望的生存狀態。

  

  …

《解深密經譯注 無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