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無自性相品第五

  解深密經譯注(五)——無自性相品第五

  

  ●作者:程恭讓釋譯 星雲大師總監修

  5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是什麼

  譯文

  當時一個名叫勝義生的菩薩禀告佛陀說:世尊!我曾經獨自在安靜的地方修習,當時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世尊曾經以各種的方式講說構成人生命的各種成分聚集體,這些聚集體複合而成的生命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由有還無的情況,對生命聚集體中種種痛苦煩惱的永遠舍棄,以及對種種生命成分及其痛苦煩惱的詳細知識:如同構成人生命的成分聚集體那樣,佛也曾對知識構造中的主客觀因素、生命流轉變化的具體展開過程以及生命的各種資生方式進行過廣泛的分析;佛曾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四種陳述宇宙生命真實情狀的真理進行過廣泛的討論,如四種真理各自的界限內容,對宇宙生命痛苦情狀的詳細觀察,對造成痛苦原因的永遠舍棄,對消除一切痛苦煩惱後的安樂狀態的切身透入,對爲了進入這一狀態而進行的漫長修學等,以上諸方面構成佛陀說的“四種真理”的理論骨架:世尊曾以各種的方式陳說種種生命形態的自身特要征,爲什麼會有諸多生命形態,爲什麼諸多生命形態不能合而爲一;對各種生命形態中痛苦煩惱的永遠舍棄,以及關于各種生命形態及其痛苦煩惱的詳細知識等:佛陀曾以各種的方式陳說培養注意力的四種基本方法,爲什麼要使用培養注意力的修行方法,各種方法何以能對治身心中的毛病、又能對治什麼樣的身心毛病,如何從精神下集中的日常狀態過渡到精神集中的修行狀態,當注意力的培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又如何鞏固它、強化它、增長和擴大它的效果,等等:如同對培養注意力的方法所進行的分析那樣,佛陀也曾經對去惡行善的意志力之培養、善行和智慧的基本心理要素之培養、良善心理品性之發掘、良善心理品性之進一步深化以及智慧決擇能力的提高等種種修行方式作過同樣細致的審察:佛陀曾經以各種方式闡說通向真理的八條生活道路,爲什麼要講述八條正確的生活道路,八條生活道路爲什麼能消除痛苦煩惱以及消除何種痛苦煩惱,如何從頭開始選擇正確的道路去生活和修習,如何使正確的生活道路在生命向上進化的修行實踐中穩定下來,以及如何使正確的生活道路能更深更廣地通向真理,等等。

  可是,在另外一些場合,您又著重宣講這樣一種教法:宇宙間一切存在現象自身都沒有實體存在著,一切生命現象既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就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一切生命就其自身即是圓滿安樂的。不知道您究竟依據什麼隱密意蘊來如是陳述?我現在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衷心希望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能同情未得正確知識的苦痛衆生,能明白清晰地給衆生解釋爲什麼二切存在現象都沒有自身常住的 實體性,一切生命現象既無産生、也無消亡”?究竟爲什麼“生命中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一切生命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呢?我們世俗的思考能力往往陷入矛盾之中而 不可自拔,希望您能把真理帶到光明之中,驅除我們內心中的黑暗和疑惑。

  

  原典

  無自性相品第五

  爾時,勝義生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曾獨在靜處,心生如是尋思:世尊以無量門,曾說諸蘊所有自相、生相、滅相、永斷、遍知;如說諸蘊,諸處、緣起、諸食亦爾;以無量門曾說諸谛,所有自相、遍知、永斷、作證、修習;以無量門曾說諸界,所有自相、種種界性、非一界性、永斷、遍知;以無量門曾說念住,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習、未生令生、生已堅住不忘倍修增長廣大;如說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亦複如是;以無量門曾說八支聖道,所有自相、能治、所治,及以修習、未生令生、生已堅住不忘倍修增長廣大。

  世尊複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①、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②。未審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說③: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我今請問如來斯義,惟願如來哀愍解釋,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注釋

  ①一切諸法皆無自性: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自性,這裏即指實體之義。

  ②自性涅槃:一切生命現象在本性上是圓滿、安樂、自由的。自性,即本質、本性之義;涅槃,指圓滿淨化了的生命狀態。這句話又可譯成:“存在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而自由”。

  ③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說:您是根據什麼隱密意蘊來作出這一陳說的呢?或者,您作 出這一陳說的隱密意蘊究竟何在呢?遁倫指出:“問意:世尊處處經說蘊、界、處等種種諸法,生、滅、染、淨、知、斷、證、修,後時複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前後二說豈不相違?”這是說,佛陀在《般若》以前的教法中,分析宇宙世界、人生現象,總是成立一類一類的事物,說這些事物的自身特質,說它們有生滅流轉,有染淨轉化等等,後來,佛陀在《般若》教法中則說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這種“無實體性”的教法顯然同以前“有特質性”的教法大不相同,二者之間顯然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佛陀自己是怎樣解決這一矛盾的呢?換句話說,佛陀自己在提出“無實體性”的教法原理時,究竟依據著什麼樣的隱密意蘊呢?前期教法與後期教法之間到底存在著何種聯系?有沒有貫穿一代時教的中心思想、中心線索呢?這些問題構成了《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的基本主題。

  

  譯文

  當時,佛陀告訴勝義生菩薩說:勝義生!你思索的問題非常有道理,你問題的核心是,對我的多重教法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跟從我的許多弟子們也和你有同樣的疑慮 ,他們感覺到我前後兩種教法之間似乎有矛盾,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我知道 ,你是爲了利益安樂無量無數的衆生生命,爲著慈悲垂憫天、人、阿修羅等各類生命,爲了清除他們修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礙,你才提出這個問題。你應當一心谛聽,我會把我前後兩期教法中的隱密意蘊明明白白地揭示出來。

  善男子!你們應當理解,我所謂“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自身的實體性,一切生命現象既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就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生命就其自身即圓滿安樂”,這一教法背後是含有隱密之意蘊的,這一隱密意蘊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是指叁種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之學理。勝義生!你應當知道,我所謂“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著”,我的這一教法應當放在叁種實體下存在的存在本性這一背景和框架下來予以審視。我所謂叁種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是:其一,意識之外獨立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其二,生命流轉過程中主宰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其叁,從超越的立場來說一切實體不存在的絕對存在本性,它也可以被稱作“絕對的存在本性”或者“超越的存在本性”。

  善男子!什麼叫做“意識之外獨立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呢?這是說,通過運用意識功能對一切存在現象處處計較,處處虛構,這樣造成的獨立于意識之外的相狀是不存在的。爲什麼呢?因爲這些被看成是意識之外的獨立相狀是假借語言概念造成的,是假借意識的抽象思維造成的,而不是由事物自身的存在特質所支撐,所以說獨立于意識之外的實體之不存在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本性。

  什麼叫做“生命流轉過程中王宰實體不存在的存在本性”呢?這談的是因緣而起的一切生命現象的真實情狀。爲什麼呢?因爲一切依據因緣條件而發生作用的生命現象,其具體的生存活動需要諸多外部條件的牽引和參與,任何一個生命動作都不可能由生命內部完全自然而然地實現出來,所以說生命流轉過程中主宰性實體的不存在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本性。

  什麼叫做“從超越的立場來說一切實體不存在的絕對存在本性”呢?這是說,一切生命現象由于處在變化流轉之中,生命現象中的一切活動都不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現象由于外部的牽引力而發生作用,其一切存在狀態因而只擁有相對的存在價值,從超越的立場來看,可以說,沒有主宰實體的生命活動過程其實是不存在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如果存在現象中的某種狀態是完美知識的認識對象,我們就把這一狀態稱爲“從超越的立場來說一切實體不存在的絕對存在本性”,依據因緣條件而流轉的生命現象不是完美知識的認識對象,從超越的立場來看,它還不具備真正的存在價值:一方面,因緣而起的生命現象同樣作爲存在的顯現存在著,另一方面,在這一存在顯現中又沒有任何主宰性實體的存在,所以從超越的立場來看,可以說,因緣而起的生命現象反映了一切實體不存在的絕對存在本性。

  再者,存在的真實圓滿樣態也可以叫做“絕對的存在本性”,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存在的真實圓滿樣態就是“事物本來的樣子”,它排斥了對存在現象的任何實體執著,它是由修行人突破主觀上的一切偏見執著之後顯示出來的,所以,我們把圓滿成就的存在樣態叫做“從超越的立場來說一切實體不存在的絕對的存在本性”。

  善男子意識之外獨立實體不存在本性應當如何理解呢?這正如空中之花一般,空中之花純粹是我們感覺知覺虛構的幻相,它本身是絕對不存在的:生命流轉中沒有主宰實體的存在本性應當如何理解呢?生命流轉過程所表征的絕對存在本性應當如何理解呢?這正如鏡中的圖像一般,鏡中的圖像是在因緣條件作用下的産物,它不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也不是由一定的實體激發出圖像的功用,但圖像仍然作爲存在的顯現存在著,它自身擁有相對的存在價值:對于圓滿成就的存在樣態所表征的絕對存在本性應當如何理解呢?這正如宇宙中的虛空一般,虛空遍布于一切物質事物中,它已與物質事物融合爲一,你絕對不可能在物質事物之外去尋找出非物質的虛空:同樣道理,超越的存在本性也遍在于一切存在現象之中,絕對沒有離開存在現象的抽象的存在本性,存…

《解深密經譯注 無自性相品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