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譯注(叁)——心意識相品第叁
●作者:程恭讓釋譯 星雲大師總監修
3深層心識的奧秘
譯文
當時廣慧大菩薩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說過有透徹了解精神活動奧秘的菩薩 。現在我想知道,究竟怎樣才算了解了精神活動的奧秘呢?那與真理相應的佛究竟根據什麼認可菩薩證悟的階次,他們已經深深領會了心靈世界的奧秘呢?
當時世尊告訴廣慧菩薩說:廣慧!你問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這樣深奧的問題來,我知道,你是爲了幫助一切衆生,爲了讓他們獲得利益安樂,才提出的。你同情那無窮盡的世界上無量無數的苦難衆生,你想用真理救濟他們,讓他們都能真有所獲 。你現在要一心谛聽,我要爲你分析心靈世界的奧秘。
廣慧!你應當知道,在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種生存狀態裏流轉變化的一切生命,都要根據其過去行爲的牽引力而在新的形式下開始其下一期的生命,他們取得新生命的方式有四種,有的是在卵中孵化而出的,有的是在母胎裏孕育誕生的,有的是通過潮濕發酵或黴變産生出來的,還有的靠修行力量牽引出新的生命 。生命發生的具體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首先在兩期生命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那過渡階段中的身體是由極微細的物質構造成的,它被包含在擁有各種潛能的深層心識裏,這深層心識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它引發現實生命的潛能在逐漸成熟,此後,通過諸如父母交合等外部條件的影響和作用,生命潛能就會進一步增長、擴大,變得有力量,能統攝住兩種事物,把它們領會爲自己的所有物,把它們作爲認知之對象,並且對它們産生出內在的感受來。被深層心識領會爲感知對象的這兩種事物是:其一,五種物質性的感覺器官以及感覺器官所依據的肉體,深層心識把感覺器官和肉體領會是自己生命整體中的一個部分,因此對它們發生感受:其二,深層心識既然有了自己的感知對象,也就有了對對象與表述對象的名稱之間的分別,隨著名稱和名稱表述的對象之間的區分,也就進一步産生出命題和判斷來,有了命題和判斷,接著也就産生出種種觀念種種學說來,這些名稱、判斷、觀念和學說有的是上期生命活動滯留下來的,它們作爲潛在勢力在深層心識裏盤踞著,有的是隨著身心的發育、隨著生命活動的展開而逐漸孕育出來的,它們也落實到深層心識中,化爲心理上的潛在力量,—— 現在,深層心識也把種種心理上的潛在力量領會爲是自己生命整體中的一個部分,因此對它産生感受。以上說的是欲念世界中擁有潛能的深層心識之一般狀況,在沒有欲念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裏,此種潛能心識仍然包含上面兩個方面的內容,到了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裏,潛能心識在內容、對象上就有了一些變化 。
廣慧!深層心識也可以叫做“執持識” ,爲什麼把它叫做“執持識”呢?因爲它 始終追逐著身體的一切活動,身體在哪兒,它也就在哪兒,它把身體中的感覺器官和 肉體統攝爲一個整體,從而才能使生命的一切活動表現爲某一個生命的活動。深層心識也可以叫做“藏識”,爲什麼把它稱作“藏識”呢?因爲它把身體活動統攝著,對身體的一切活動都能産生感受,就好像身體是藏在它的框架中似的,同時它又像是隱 藏在身體中似的,它與身體同安共危。深層心識也可以叫做“心” ,“心”是什麼意思呢?心是集聚、生起的意思,就是說,由于這個心識,就能把視覺可及的顔色、聽覺可及的聲音、嗅覺可及的香氣、味覺可及的味道以及觸覺可及的細滑冷暖等一切事物都貯藏起來、收集起來,使它們在精神結構裏穩定地積澱下來,而一旦條件成熟的時候,這些積集在深層心識裏的事物又會滋生出來、顯現出來,而這也就是表層心識活動的發生過程。
原典
心意識相品第叁
爾時,廣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于心意識①秘密②善巧③菩薩。于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者,齊何名爲于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何施設彼爲于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
說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廣慧菩薩摩诃薩曰:善哉善哉!廣慧!汝今乃能請問如來如是深義。汝今爲欲利益安樂無量衆生,哀愍世間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爲令獲得義利安樂,故發斯問。汝應谛聽,吾當爲汝說心意識秘密之義。
廣慧!當知于六趣④生死,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衆⑤中,或在卵生⑥,或在胎生 ⑦,或在濕生⑧,或在化生⑨。身分⑩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⑾成熟、展轉、和合⑿、增長廣大,依二執受⒀:一者有色諸根⒁及所依⒂執受,二者相名分別⒃言說戲論習氣⒄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⒅,何以故?由此識于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于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爲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注釋
①心意識:遁倫說:“心、意、識義,自有通別,別名心意識者,賴耶是心,以能集起叁界生死色心性故;末那名意,以與六識爲同時根,生六識故;六識名識,以對六境分別強故。二通名心意識,謂八識中一一皆有集起名心、能生名意、了別名識故。”這是說,心、意、識這叁個名稱可以有通、別兩種理解,從“別”的角度看,心是“集起”的意思,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能貯藏一切現象的潛能,並由此潛能産生出現實的活動來;意是“能生”之意,指“第七識”能直接引生前六識的現實活動,識是“了別”之意,即能觀察分析存在現象,這是指前六識,因爲前六識就 是對現象進行感知和分析的功能。從“通”的角度看,叁個名稱都可以通指八個識,因爲一切心識都具有貯藏精神活動潛能的功能,所以一切心識都可以稱作“心”;一切心識又都能引發現實活動,所以它們都可以稱作“意”;最後,一切心識又都有觀察分析的功能,所以都可以稱作“識”。按,遁倫從“通”、“別”兩個角 度對心意識進行審定,這是有道理的,但《解深密經》中尚無明顯的“八識”概念 ,特別是它沒有提到第七末那識的存在,因此在這裏把心、意、識分割開來,像後代唯識家所做的那樣,這是不符合經文原意的。經中所謂“心意識”只是“一切心識”之意,可以把它翻譯成“精神活動”。
②秘密:深層結構,也可理解爲“奧秘”。
③善巧:透徹認識了,透徹把握了。
④六趣:又譯爲“六道”,六種生死流轉的生存狀態,或者六種生死流轉的生存場所。據佛典,這六道是:㈠天道,指天界生命;㈡人道,指人間生命;㈢阿修羅道,一種介于天、人之間喜好诤鬥的生命;㈣餓鬼道,各種鬼怪;㈤畜生道,指各種動物;㈥地獄道,指地獄中的生命。世俗生命總在以上六種生命類別裏流轉,所以稱爲“六道”,其中,前叁種稱爲“叁善道”,指較良善的、較容易實現進化的生存狀態,後叁種稱爲[叁惡道”,指邪惡的沒有進化希望的生存狀態。
⑤有情衆:指諸種生命類別。
⑥卵生:生命産生的四種方式之一,即通過孵化而産生出生命。
⑦胎生:生命産生的四種方式之一,即通過母胎而孕育出的生命。
⑧濕生:生命産生的四種方式之一,即通過潮濕發酵,黴變而引出的生命。
⑨化生:生命産生的四種方式之一,指修行人通過修行的精神活動引發出來的生命。
⑩身分:最初的身體,這是指由極精細的物質和極精細的精神複合而成的生命,它尚未能以明顯的形象顯示出它的存在;它攜帶著過去生活的全部影響力,在生命由上一周期向下一周期流轉時,它代表著過渡狀態中的潛在生命形式。
⑾一切種子心識:又稱爲“種子識”,即指深層心識。種子,即潛能、潛勢力之意,一切生命活動的發生,除了藉諸種外部條件外,更需要生命內部的條件,生命內部 條件作爲一切現實活動的潛在狀態,即稱爲潛在勢力,潛能或“種子”。生命中的 潛能除良善勢力外,還有諸種邪惡的心理情緒,它們能隨逐身體、控製身體、拖累生命,從而使生命失去向上騰飛的自由能力、沈淪于痛苦煩惱的滯重狀態,因此, 邪惡的生命潛能又稱爲“隨眠”、“粗重”等。深層心識以貯藏生命活動中的一切潛能爲其主要特質,所以被稱爲“一切種子心識”。
⑿和合:種子心識通過父母身體結合這一外部條件而發生變化,使其生命潛能發育成熟起來。
⒀依二執受:種子心識把兩樣事物統攝起來,把它們領會爲是自己的所有物,由此激發出內在的感受活動。
⒁有色諸根:色,指精細物質;根,指五種感覺器官。佛典認爲,五種感覺器官是由肉眼看不見的精細物質構成的,它們爲深層心識所統攝,是深層心識最重要的活動對象之一。
⒂所依:指五種感覺器官所依據的肉體,這就是指肉體生命,它也是由深層心識統攝著的,是深層心識最重要的活動對象之一。
⒃相名分別:相指對象,名是名稱概念,即把對象和指謂對象的名稱概念區分開來,把對象看成是獨立于名稱之外有固定實體的存在。
⒄習氣:習慣性勢力,這也是潛能、種子的一個常用名稱。
⒅阿陀那識:慧景解釋說:“此識亦名阿陀那,此雲執持,執特色根及諸種。”執持,即執取之義,即把身體感官和生命潛能統攝起來,使生命的一切活動都表現出內在的統一性,阿陀那識這一名稱主要指生命活動的統一性。
譯文
廣慧!讓我們對表層心識活動的發生過程作一個更仔細的觀察。以執持身體的心識作爲依靠之處,這個生命活動的統攝者就會使表層心識的現實活動成爲可能。具體地說,表層心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種心識。六種表層心識發生現實作用的情況是這樣的:以眼睛這一視覺器官和視覺可及之顔色、物體作爲條件,就會産生出眼識——視覺活動來,隨著視覺活動的展開,在…
《解深密經譯注 心意識相品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