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勝義谛相品第二▪P5

  ..續本文上一頁當我們看見存在實態時,應該不排除染汙生命,或者說,不排除生命活動中的染汙成分:當我們看見染汙生命時,也應該不妨礙存在實態的顯現,這樣,同時同地針對同一個生命現象,我們就必須承認有兩個生命現象存在著,其一是有染汙的生命活動,其二是存在實態,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系,但它們同時同處並存著。

  善清淨慧!我們現在看到這樣一些事實,即生命現象的一切活動,彼此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在價值上都是有差別的,而修行人在對生命活動進行研究時,又總在見聞覺知等感性生命活動之中再進一步去尋找存在的真正樣子:再者,我們確實是把突破兩種實體執著後顯現出來的生命現象叫做存在實態的,而在同時同地同一個生命活動中,又絕對不能承認有兩個生命現象存在著,所以,無論是堅持存在實態與生命活動的絕對同一,還是差別,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由此引發出來的一切思想和行爲也勢必不能與真理相符契。

  原典

  善清淨慧!由于今時非諸異生皆已見谛,非諸異生已能獲得無上方便安隱涅槃,亦非已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異相,不應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清淨慧!由于今時非見谛者于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非見谛者于諸相縛不能解脫,然能解脫,非見谛者于粗重縛不能解脫,然能解脫,以于二障能解脫故,亦能護得無上方便安隱涅槃,或有能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相,不應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複次,善清淨慧!若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如諸行相墮雜染相,此勝義谛相亦應如是墮雜染相。善清淨慧!若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應非一切行相共相①名勝義谛相。

  善清淨慧!由于今時勝義谛相非墮雜染相,諸行共相,名勝義谛相,是故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異相,不應道理;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相,不應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複次,善清淨慧!若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異者,如勝義谛相于諸行相無有差別,一切行相亦應如是無有差別,修觀行者于諸行中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不應後時更求勝義。

  若勝義谛相與諸行相一向異者,應非諸行唯無我性,唯無自性之所顯現;是勝義相又應俱時別相成立②,謂雜染相及清淨相。

  善清淨慧!由于今時一切行相皆有差別,非無差別,修觀行者于諸行中,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複于後時更求勝義;又即諸行唯無我性,唯無自性之所顯現名勝義相;又非俱時染淨二相別相成立,是故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一向異,不應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勝義谛相與諸行相都無有異,或一向異者,由此道理,當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注釋

  ①共相:共同的相貌、共性,這裏指一切存在現象共同具有的存在實態。

  ②俱時別相成立:遁倫解釋說:“勝義與行超然有異,是即見勝義時應不除染,見染行時應不障淨。”這即是說,如果認爲存在的真正實態與現實生命活動截然有異,認爲存在實態是完全超出現實生命活動之外的,那麼在看見存在實態時必然沒有排除有染汙的生命活動,在觀察有染汙的生命活動時,也不妨礙淨化生命同時顯現出來,這樣就在同一時刻、同一個生命現象中,既要成立有染汙的生命現象,又要成立另一個與之絕無任何聯系的存在本性,這顯然是錯誤的。

  譯文

  善清淨慧!你不妨好好考慮一下下面這些例子。我們能說螺貝上那種鮮嫩的白色是和螺貝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我們能說金上的黃色是和金本身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著差異?箜篌這種樂器能奏出美妙的音樂,箜篌樂器上的潛在音樂性能與它所奏出的聲音究竟是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黑沈能散發出香氣,我們能說黑沈上的這種功能究竟與黑沈是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胡椒上有極其濃烈的辣味,我們能說這種辣味同胡椒本身究竟是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我們解說诃梨的苦澀味道究竟與诃梨是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再比方說,蠹羅綿上有柔軟的纖維性能,這種纖維性能究竟與蠹羅綿是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熟酥上有上好之味,這種上好之味與熟酥究竟是同一的呢,還是其間有差異?

  再比方說,一切生理心理的活動現象都具有變動無常性的特點,一切有錯失的生命活動都具有痛苦煩惱的情緒特征,一切存在現象上都沒有實體存在著,等等,我們能說“變動不居的特點”究竟和生理心理的活動本身是同,是異呢?痛苦煩惱的情緒特征究竟和錯失的生命活動是同,是異呢?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和存在的一切現象是同,是異呢?再比方說,一切貪欲活動都具有擾動不安和染汙汙穢的表現特征,我們能說這種表現特征究竟與貪欲活動是同,是異呢?另外幾種不健康的心理活動,例如憤恨、愚昧、偏執等,情況也可據此類推。

  善清淨慧!同樣道理,我們也很難說存在的實態究竟與生命的現實活動本身二者之間究竟是同是異。善清淨慧!我對那細微難見、深奧難知、理性認識能力極難洞澈的存在之真實樣子已經完全覺悟,我知道,存在實態是絕對超越于“同一”或“差別”的對待範疇之上的,它是絕對超越于世間的任何語言表述與任何日常思維之上的。在我獲得對真理的圓滿認識後,我已經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這一真理陳說出來了。

  當時,世尊想把以上教法道理用很簡略的話概述出來,以便一般人記憶和掌握,就說了下面這些偈頌。他說:

  生命現象和存在實態,這二者之間既不可說是同一的,又不可說它們截然差別,如果用“同一”和“差別”的概念理解它們,那就絕不可能與真理契合了。生命不僅遭受實體執著的系縛,而且被種種煩惱潛勢力所推動,必須認真練習觀照思維和心念相績,最後才能獲得解脫、獲得自由。

  原典

  善清淨慧!如螺貝①上鮮白色性,不易施設與彼螺貝一相異相;如螺貝上鮮白色性,金上黃色亦複如是;如箜篌②聲上美妙曲性,不易施設與箜篌聲一相異相;如黑沈③上有妙香性,不易施設與彼黑沈一相異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不易施設與彼胡椒一相異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诃梨④淡性亦複如是;如蠹羅綿⑤上有柔軟性,不易施設與蠹羅綿一相異相;如熟酥⑥上所有醍醐⑦,不易施設與彼熟酥一相異相。

  又如一切行上無常性,一切有漏法上苦性,一切法上補特伽羅無我性,不易施設與彼行等一相異相;又如貪上不寂靜相及雜染相不易施設此與彼貪一相異相;如于貪上,于嗔、癡上當知亦爾。

  如是,善清淨慧!勝義谛相不可施設與諸行相一相異相。善清淨慧!我于如是徽細極微細、甚深極甚深、難通達極難通達、超過諸法一異性相勝義谛相,現正等覺現等覺已爲他宣說,顯示開解施設照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行界⑧勝義相,離一異性相;

  若分別一異,彼非如理行。

  衆生爲相縛,及彼粗重縛;

  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

  注釋

  ①螺貝:佛典中所記五種寶物之一。

  ②箜篌:巴利語詞,指一種印度古代弦樂器。

  ③黑沈:一種香料。

  ④诃梨:一種果物,可入藥。

  ⑤蠹羅綿:巴利語詞,可産花絮之物。

  ⑥熟酥:五味之一。

  ⑦醍醐:由牛乳精製而成的最精純之酥酪。

  ⑧行界: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行,物質、心理等有遷變生滅的東西;界,類別之義。

  譯文

  當時,佛告訴大弟子善現說:善現!請你現在觀察生命世界,有哪些修行人,內心中驕矜固執,他們還沒有理解佛的教法,就說自己完全理解了,他們還沒有取得樂觀的修行成果,就說自己已經收獲累累了,他們被自己的驕慢之氣主宰著,只認可自己所理解的那一類教法:還有哪些已擺脫了驕矜、固執?他們陳說自己的心得體會卻絲毫沒有執著的心態?

  當時,佛的大弟子善現回答佛陀說:世尊!我知道生命世界雖然遍布于宇宙,但其中卻只有很少部分的衆生擺脫了驕慢、偏執,他們能陳述自己的心得,能與其他同道交流,而沒有絲毫主觀執著的情緒以及先入爲主的觀念。世尊!我還發現在生命世界裏,有無量無數的修行人都懷有偏執和驕慢,他們被自己的驕慢習氣主宰著,總覺得只有自己所領會的那部分教法才最有價值,而其他的教法則不值得注意。我曾經到過一片寂靜的大森林中,當時這片大森林裏有很多修行人,他們也和我住在一起。每天我看見他們陸陸續續地從各個棲息地聚集起來,根據自己修行所得的體會,各自陳說種種教法,各自把自己所陳說的教法看成是最正確最有價值的。在他們當中有一類修行人對于“生命蘊集體”的教法很有研究,他們認識到,生命是由幾個部分複合而成的,而每一個複合成分又由更多的成分聚集起來;生命活動有産生、有變動,也有消亡,現實生命是充滿苦痛和煩惱的;生命活動全盤抛棄的境界是安甯、安樂的: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則需要正確的修行方法,如此等等。這一類修行人就把“生命聚集體”的理論看成是最正確的,其他的教理則不值一哂。

  還有一類修行人對于生命活動中的認知功能之構造頗有研究,他們就把“認知功能之構造”的理論看成是最正確的,其他的教理則不值一哂。

  第叁類修行人對于生命活動的展開頗有研究,他們就把“生命活動展開之十二環節”的理論看成是最正確的,其他的教理則不值一哂。

  第四類修行人對于有情生命的資生方式頗有研究,他們認識到,資生方式是複雜多樣的,不同生命以不同的方式作爲…

《解深密經譯注 勝義谛相品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