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胜义谛相品第二▪P5

  ..续本文上一页当我们看见存在实态时,应该不排除染污生命,或者说,不排除生命活动中的染污成分:当我们看见染污生命时,也应该不妨碍存在实态的显现,这样,同时同地针对同一个生命现象,我们就必须承认有两个生命现象存在著,其一是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其二是存在实态,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它们同时同处并存著。

  善清净慧!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些事实,即生命现象的一切活动,彼此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价值上都是有差别的,而修行人在对生命活动进行研究时,又总在见闻觉知等感性生命活动之中再进一步去寻找存在的真正样子:再者,我们确实是把突破两种实体执著后显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叫做存在实态的,而在同时同地同一个生命活动中,又绝对不能承认有两个生命现象存在著,所以,无论是坚持存在实态与生命活动的绝对同一,还是差别,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由此引发出来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也势必不能与真理相符契。

  原典

  善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诸异生皆已见谛,非诸异生已能获得无上方便安隐涅槃,亦非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见谛者于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非见谛者于诸相缚不能解脱,然能解脱,非见谛者于粗重缚不能解脱,然能解脱,以于二障能解脱故,亦能护得无上方便安隐涅槃,或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诸行相堕杂染相,此胜义谛相亦应如是堕杂染相。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一切行相共相①名胜义谛相。

  善清净慧!由于今时胜义谛相非堕杂染相,诸行共相,名胜义谛相,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胜义谛相于诸行相无有差别,一切行相亦应如是无有差别,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不应后时更求胜义。

  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胜义相又应俱时别相成立②,谓杂染相及清净相。

  善清净慧!由于今时一切行相皆有差别,非无差别,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复于后时更求胜义;又即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名胜义相;又非俱时染净二相别相成立,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不如正理。

  注释

  ①共相:共同的相貌、共性,这里指一切存在现象共同具有的存在实态。

  ②俱时别相成立:遁伦解释说:“胜义与行超然有异,是即见胜义时应不除染,见染行时应不障净。”这即是说,如果认为存在的真正实态与现实生命活动截然有异,认为存在实态是完全超出现实生命活动之外的,那么在看见存在实态时必然没有排除有染污的生命活动,在观察有染污的生命活动时,也不妨碍净化生命同时显现出来,这样就在同一时刻、同一个生命现象中,既要成立有染污的生命现象,又要成立另一个与之绝无任何联系的存在本性,这显然是错误的。

  译文

  善清净慧!你不妨好好考虑一下下面这些例子。我们能说螺贝上那种鲜嫩的白色是和螺贝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我们能说金上的黄色是和金本身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著差异?箜篌这种乐器能奏出美妙的音乐,箜篌乐器上的潜在音乐性能与它所奏出的声音究竟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黑沈能散发出香气,我们能说黑沈上的这种功能究竟与黑沈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胡椒上有极其浓烈的辣味,我们能说这种辣味同胡椒本身究竟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我们解说诃梨的苦涩味道究竟与诃梨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再比方说,蠹罗绵上有柔软的纤维性能,这种纤维性能究竟与蠹罗绵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熟酥上有上好之味,这种上好之味与熟酥究竟是同一的呢,还是其间有差异?

  再比方说,一切生理心理的活动现象都具有变动无常性的特点,一切有错失的生命活动都具有痛苦烦恼的情绪特征,一切存在现象上都没有实体存在著,等等,我们能说“变动不居的特点”究竟和生理心理的活动本身是同,是异呢?痛苦烦恼的情绪特征究竟和错失的生命活动是同,是异呢?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本性究竟和存在的一切现象是同,是异呢?再比方说,一切贪欲活动都具有扰动不安和染污污秽的表现特征,我们能说这种表现特征究竟与贪欲活动是同,是异呢?另外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活动,例如愤恨、愚昧、偏执等,情况也可据此类推。

  善清净慧!同样道理,我们也很难说存在的实态究竟与生命的现实活动本身二者之间究竟是同是异。善清净慧!我对那细微难见、深奥难知、理性认识能力极难洞澈的存在之真实样子已经完全觉悟,我知道,存在实态是绝对超越于“同一”或“差别”的对待范畴之上的,它是绝对超越于世间的任何语言表述与任何日常思维之上的。在我获得对真理的圆满认识后,我已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这一真理陈说出来了。

  当时,世尊想把以上教法道理用很简略的话概述出来,以便一般人记忆和掌握,就说了下面这些偈颂。他说:

  生命现象和存在实态,这二者之间既不可说是同一的,又不可说它们截然差别,如果用“同一”和“差别”的概念理解它们,那就绝不可能与真理契合了。生命不仅遭受实体执著的系缚,而且被种种烦恼潜势力所推动,必须认真练习观照思维和心念相绩,最后才能获得解脱、获得自由。

  原典

  善清净慧!如螺贝①上鲜白色性,不易施设与彼螺贝一相异相;如螺贝上鲜白色性,金上黄色亦复如是;如箜篌②声上美妙曲性,不易施设与箜篌声一相异相;如黑沈③上有妙香性,不易施设与彼黑沈一相异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不易施设与彼胡椒一相异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诃梨④淡性亦复如是;如蠹罗绵⑤上有柔软性,不易施设与蠹罗绵一相异相;如熟酥⑥上所有醍醐⑦,不易施设与彼熟酥一相异相。

  又如一切行上无常性,一切有漏法上苦性,一切法上补特伽罗无我性,不易施设与彼行等一相异相;又如贪上不寂静相及杂染相不易施设此与彼贪一相异相;如于贪上,于嗔、痴上当知亦尔。

  如是,善清净慧!胜义谛相不可施设与诸行相一相异相。善清净慧!我于如是徽细极微细、甚深极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超过诸法一异性相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行界⑧胜义相,离一异性相;

  若分别一异,彼非如理行。

  众生为相缚,及彼粗重缚;

  要勤修止观,尔乃得解脱。

  注释

  ①螺贝:佛典中所记五种宝物之一。

  ②箜篌:巴利语词,指一种印度古代弦乐器。

  ③黑沈:一种香料。

  ④诃梨:一种果物,可入药。

  ⑤蠹罗绵:巴利语词,可产花絮之物。

  ⑥熟酥:五味之一。

  ⑦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的最精纯之酥酪。

  ⑧行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行,物质、心理等有迁变生灭的东西;界,类别之义。

  译文

  当时,佛告诉大弟子善现说:善现!请你现在观察生命世界,有哪些修行人,内心中骄矜固执,他们还没有理解佛的教法,就说自己完全理解了,他们还没有取得乐观的修行成果,就说自己已经收获累累了,他们被自己的骄慢之气主宰著,只认可自己所理解的那一类教法:还有哪些已摆脱了骄矜、固执?他们陈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却丝毫没有执著的心态?

  当时,佛的大弟子善现回答佛陀说:世尊!我知道生命世界虽然遍布于宇宙,但其中却只有很少部分的众生摆脱了骄慢、偏执,他们能陈述自己的心得,能与其他同道交流,而没有丝毫主观执著的情绪以及先入为主的观念。世尊!我还发现在生命世界里,有无量无数的修行人都怀有偏执和骄慢,他们被自己的骄慢习气主宰著,总觉得只有自己所领会的那部分教法才最有价值,而其他的教法则不值得注意。我曾经到过一片寂静的大森林中,当时这片大森林里有很多修行人,他们也和我住在一起。每天我看见他们陆陆续续地从各个栖息地聚集起来,根据自己修行所得的体会,各自陈说种种教法,各自把自己所陈说的教法看成是最正确最有价值的。在他们当中有一类修行人对于“生命蕴集体”的教法很有研究,他们认识到,生命是由几个部分复合而成的,而每一个复合成分又由更多的成分聚集起来;生命活动有产生、有变动,也有消亡,现实生命是充满苦痛和烦恼的;生命活动全盘抛弃的境界是安宁、安乐的: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则需要正确的修行方法,如此等等。这一类修行人就把“生命聚集体”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还有一类修行人对于生命活动中的认知功能之构造颇有研究,他们就把“认知功能之构造”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第三类修行人对于生命活动的展开颇有研究,他们就把“生命活动展开之十二环节”的理论看成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教理则不值一哂。

  第四类修行人对于有情生命的资生方式颇有研究,他们认识到,资生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生命以不同的方式作为…

《解深密经译注 胜义谛相品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