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布,層巒疊嶂,狂濤巨浪,蘊涵著生命的一切深沈和苦難;紅的似豔陽晚霞,秋高氣爽,清詞麗句,展示著世界的所有天真與溫暖;淡的象薄暮煙雲,清清泉水,涓涓細流,盡是心源內流出;濃的恰般若妙味,郁郁黃花,青青翠竹,都從禅定中啓發。你一看到這棵牡丹,就一定會想起來,那是出自哪一位“禅師”的手裏。
最後,他們把尊敬的老法師也請了出來,請他當場撰寫對聯。這位年屆古稀,才高八鬥的老人家,曾經是深山老林的苦行僧、參遍南北的禅和子;在俗家時即受過高等教育,入佛門後又曆經飽參碩學。他腳下一雙舊單鞋,身穿棕色伽藍褂;臉上蒼白潔淨,滿露風霜痕迹;頭發稀疏花白,半透學者風雅。其爲人:舍卻塵勞澹泊以處,無爲物累甯靜而安;一粥一飯,隨衆隨緣;穿戴樸素,行履平常;待學生如赤子,遇朋輩若芝蘭;養花草如賓客,視鳥雀若心肝;勘破名關利鎖,博得僧俗贊歎!其治學:博通古今,學貫內外;唐詩宋詞,吟詠書法,漢碑晉帖,隸篆行草;沙門之列無能勝者,世學佛學莫不綜窮!極高妙而反爲尋常日用,最廣闊卻依舊點滴做起。高山仰止,一代僧家!
這時,同學們全都站了起來,圍攏過來,有的摁住紙的邊緣,有的端著硯的盒子,有的拎起洗筆罐,有的揮舞裁紙刀,有的掂起腳跟往裏看,有的伸長勃子往裏瞧,有的站在凳子上一聲不吭,有的爬到桌子上大喊大叫……
一時間,把老法師圍得水泄不通。幸虧燈光明亮,還不妨礙他的創作:
只見他:慢慢地卷起袖子,右手抓住毛筆在調墨,掃了一眼平鋪在桌子上的對聯紙,然後不到半分鍾,便將筆舉起。你以爲他會馬上把筆端湊到對聯紙上寫起來,但錯了!你以爲他會在別的什麼紙上先試一下,又錯了!他把筆尖伸到了自己的口裏,用舌頭舔了舔筆端,紅舌頭就成了黑舌頭。頓時,笑聲掌聲混成一片,興奮驚叫震動天宇,忘記了僧人舉步悠閑之威儀,融合了師生年齡相隔之差距。這一個動作,在你以後每次進行書法練習或創作時,都會閃過腦海,成爲一刹那間的永恒記憶!
然後,他圓熟地揮動著羊毫大筆,在潔白宣紙上刻畫心靈的軌迹。看他的手臂:如姜太公垂絲,神情自若,無牽無罣;似呂純陽舞劍,招數娴熟,有章有法。看他的臉色:緊如峭壁枯岩,千軍萬馬不能動其心;緩似朝霞清流,片花只葉亦可測其底。看他的筆端:圓如含苞小荷,點開日月無盡意;尖似出鞘長鋒,劃破虛空有余音。看他寫的字:亮如秋陽,迅若秋江,深如秋潭,老若秋霜。看字的內容:涵蓋叁藏一十二部經典,有戒有定有慧;包羅叁賢五十二階行法,以聞以思以修。對聯立就,一氣呵成,上下呼應,左右均衡。所有的人都連聲叫絕,奉爲至尊座右銘,挂在黑板的兩邊:
勤修戒定慧而得解脫
常從聞思修以證菩提
最後,他落了這樣的上款:“九四級同學開學典禮、中秋共樂”。在一片歡欣鼓舞的掌聲中,他們拉下了中秋節的帷幕;在十分幸福快樂的心情裏,他們展開了新生活的篇章。
二、丁香園
他們的新生活就在北京丁香園展開……
北京的四月中旬,正是暮春季節,乍暖還寒時候。滿院子的楊花飛舞,大街小巷也到處都是,紛紛攘壤,飄飄揚揚。再看那貌似趕集匆匆而過的行人,士農工商,官民軍匪,男女老少,青紅赤白,雜集在一個大都市裏的景象。此時,不由得感歎:
世事紛纭何所依?隨波逐浪計終非。
此心已與寒梅約,不作楊花到處飛!
寒梅是深受中國曆代文人喜愛的。在你對人生感到厭倦時,是它孤零零地展示著生命中的聖潔和淒傲;在你對生活感到激動時,是它涼飕飕地表現著神態上的冷靜和矜持!在你失意時,它是你心中寄托寒酸的知己;在你得意時,它是你心裏獲得甯靜的光明。因此,無論是在春夏,還是在秋冬,你都會以不同的角度欣賞它,愛護它,贊美它!
然而,北京法源寺卻沒有梅花,只有滿院的丁香,只有那每年的四月中旬都會讓你迷戀銷魂的丁香花。
其實,除了丁香之外,還有幾種花,諸如海棠、白玉蘭、文官果等等。
海棠,有兩株是大清乾隆年間栽的,名叫“西府海棠”,在後院藏經樓(樓下爲臥佛殿)前,它可是曆經叁百多年的風雨飄搖,如今依舊根深葉茂。還有一株是後來栽的,名叫“西窗海棠”,在齋堂前面,是經過嫁接而成的,現在也已經綠葉婆娑,花枝招展。
海棠的花期要比丁香早一星期左右,平時看去並不起眼,但在花季裏,卻是極盡嬌媚。比起丁香,它似乎提前做好了准備,你看它含苞欲放的神情:花蕊的紅,紅裏透著紫,卻沒有紫色的煙深狀,新鮮豔絕,而不覺其過分;花苞的亮,亮中又有暗,但不是暗淡的灰塵樣,光彩照人,卻無半點放肆。你想把它摘下來,插到自己的花瓶裏,心不忍;你想轉身就走,把它藏在內心深處,心又酸;你想多看它幾眼,別讓春風將其催放,心無奈!
于是,你天天來看它,一直到它的盛開:那碧波漂染新綠滴翠的葉子,清風拂過,輕柔隨順,如河床甯靜,任微瀾搖擺,阿娜多姿,渾然一致;那煙雲缭繞粉白吐芳的花瓣,晨曦初綻,香氣四溢,似舞池空曠,讓歌聲旋轉,個性突出,韻味十足。看它那毫無顧忌的姿態,粉裏透紅,紅裏透白,白裏帶青,青裏帶黃,有色皆備,無美不收;那肆意放任的氣息,愛裏有恨,恨裏有嬌,嬌裏含嗔,嗔裏含甜,殊妙情形,絕無僅有。時間正好,季節正巧,惹得蜂兒蝶兒一次次,乃至叁番五次地采香凝粉;春色已濃,天氣已暖,招引僧人俗人一趟趟,甚或幾回多趟地賞花拍照。只聽見京城大律師在這麼抱怨似的贊歎:海棠啊!你真是太絕了!你開得這麼放肆!開得這麼潑辣!開得這麼大膽!開得這麼勾引!!
更讓你感動的是,它的敗落都是那樣的完美!
自古以來,人們對花開花落總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淒惋,什麼“葬花”、“惜花”、“拾花”、“哭花”的,最灑脫的也是從落花還有其獨特之作用的角度予以褒獎,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但其目的性之強,卻無視于落花本身的價值,無視于落花本身的美。
當你來到法源寺的海棠前,當你以極爲同情的心態注視它時,你首先看到:它的離開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自在,那麼的利索,那麼的輕松!它沒有勉強,沒有掙脫,沒有等待,沒有眷戀!它甚至連招呼都不打一聲,隨著自身和環境的改變,它竟那般的符合環境的安排,就輕輕松松地放下了自己。如果說它在盛開時的豔絕已經讓所有的詩人們傾倒,那麼,它在離開時的灑脫就會讓所有的哲學家們叫絕!讓所有的宗教家們慚愧!
你還會看到:它是去了最低下的地方。曾經是驕豔迷人,呼搖一時,讓所有前來觀賞它的人們都從它腳下走,對著它仰望入神,以能與它合影留念爲榮。曾經是給多少蜂兒蝶兒們流連忘返,載歌載舞;讓多少詩人騷客們附庸風雅,尋詩覓句。而此刻,它竟然是去了最爲低下的地方,靜靜地落在水溝裏,輕輕地飄在草叢中,默默地躺在泥土上,那份甯靜,那份自然,同樣沒有任何勉強和執拗。讓無數的螞蟻昆蟲隨心搬運,任意擺布;讓無數的行人過客從它身上踐踏過去,把它踩在腳下。你會感覺到:這才是真正的甯靜,從內心到表面,再到行爲;從腼腼腆腆到轟轟烈烈,再到安安靜靜!
這一切都是它的生命的完整體現,世人大都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到了與其相對應的某個階段就加以發揮,如同清朝大詩人龔自珍一樣,在他的生命曆程中,曾有一段與這棵海棠命運相同的歎息:
人天無據,爲侬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裏,風痕雨點瀾斑裏;莫怪憐它,身世依然是落花!
而對海棠來說,每個階段又都是那般的完美無缺,它的飄落竟然是如此的非同尋常,如此的讓你感慨萬千,思緒紛飛……!讓你想到還有潔白的玉蘭花。
比海棠花期更早的,要數白玉蘭了。
白玉蘭,整個院子裏只有一株,在大雄寶殿後的憫忠臺前,不過這株白玉蘭的個性非常強!不管經過多少年頭,只要在丁香園裏呆過的人,都對它記憶猶新,特別是他那盛開時的一身潔白。
說它的花期要比海棠早,其實他的花期比法源寺裏的任何花都要早,而且早得讓你感到意外!在暖春還沒有到來之際,它就悄悄地來了,在你還沒有感覺到春天的氣息時,它又紛紛地落了,就這麼迅速,就這麼神秘!
春寒料峭,萬木蕭條!是春天,但還不到春暖花開的時候。
夜幕降臨,一片寂靜!法源寺這座千年古刹,更顯古樸莊嚴,意蘊幽深!後院臥佛殿前一棵數百年銀杏樹上,偶爾傳來叁五聲烏鴉的鳴叫,鬧市頓時變成了深山老林;前庭鍾鼓樓上兩層七八個飛檐角處,不時發出一兩陣銅鈴的聲音,塵心即刻回到了禅思靜慮!天地非常開闊,身心極爲清閑。就這樣靜靜地坐在憫忠臺前的欄檻上,面對著禅堂,禅燈寂照叁更月,月色虛明半夜燈。紅牆外的一切聲音形相都已經消失,院子裏的所有音容笑貌也全部空寂!唯有清亮透徹的月光灑落在眼前,滿目空靈;只存明快恬淡的佛號綿延于心中,渾身安逸!此時,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輕微而深長……
白玉蘭生長在丁香叢中,樹杆要比丁香粗得多,也要高出一倍的樣子,挺拔而立,孤傲不群,獨來獨往,誠心誠意!它以它的潔白聞名,你看:滿樹盛開的花朵,一色的白,白過了天下所有的白色,還更白幾分;全身綻放的英姿,深情的純,純過了世間一切的純情,還再純一些。白得象峰頂的雪,非塵非色,潔白自喜;純得似昆崗的玉,無雜無染,清純獨安!在它面前站立,無瑕的枝頭讓你覺得這是在天上宮阙,瑤池玉樹正相對;從其身旁經過,如夢的芳香使你感到此處是人間化境,清風明月盡隨來。白色的花瓣,閃爍著白色的光芒,在明月的懷抱中,顯得含蓄而透亮;清深的夜晚,散發出清深的詩意,在禅師的境界裏…
《丁香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