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布,层峦叠嶂,狂涛巨浪,蕴涵着生命的一切深沉和苦难;红的似艳阳晚霞,秋高气爽,清词丽句,展示着世界的所有天真与温暖;淡的象薄暮烟云,清清泉水,涓涓细流,尽是心源内流出;浓的恰般若妙味,郁郁黄花,青青翠竹,都从禅定中启发。你一看到这棵牡丹,就一定会想起来,那是出自哪一位“禅师”的手里。
最后,他们把尊敬的老法师也请了出来,请他当场撰写对联。这位年届古稀,才高八斗的老人家,曾经是深山老林的苦行僧、参遍南北的禅和子;在俗家时即受过高等教育,入佛门后又历经饱参硕学。他脚下一双旧单鞋,身穿棕色伽蓝褂;脸上苍白洁净,满露风霜痕迹;头发稀疏花白,半透学者风雅。其为人:舍却尘劳澹泊以处,无为物累宁静而安;一粥一饭,随众随缘;穿戴朴素,行履平常;待学生如赤子,遇朋辈若芝兰;养花草如宾客,视鸟雀若心肝;勘破名关利锁,博得僧俗赞叹!其治学:博通古今,学贯内外;唐诗宋词,吟咏书法,汉碑晋帖,隶篆行草;沙门之列无能胜者,世学佛学莫不综穷!极高妙而反为寻常日用,最广阔却依旧点滴做起。高山仰止,一代僧家!
这时,同学们全都站了起来,围拢过来,有的摁住纸的边缘,有的端着砚的盒子,有的拎起洗笔罐,有的挥舞裁纸刀,有的掂起脚跟往里看,有的伸长勃子往里瞧,有的站在凳子上一声不吭,有的爬到桌子上大喊大叫……
一时间,把老法师围得水泄不通。幸亏灯光明亮,还不妨碍他的创作:
只见他:慢慢地卷起袖子,右手抓住毛笔在调墨,扫了一眼平铺在桌子上的对联纸,然后不到半分钟,便将笔举起。你以为他会马上把笔端凑到对联纸上写起来,但错了!你以为他会在别的什么纸上先试一下,又错了!他把笔尖伸到了自己的口里,用舌头舔了舔笔端,红舌头就成了黑舌头。顿时,笑声掌声混成一片,兴奋惊叫震动天宇,忘记了僧人举步悠闲之威仪,融合了师生年龄相隔之差距。这一个动作,在你以后每次进行书法练习或创作时,都会闪过脑海,成为一刹那间的永恒记忆!
然后,他圆熟地挥动着羊毫大笔,在洁白宣纸上刻画心灵的轨迹。看他的手臂:如姜太公垂丝,神情自若,无牵无罣;似吕纯阳舞剑,招数娴熟,有章有法。看他的脸色:紧如峭壁枯岩,千军万马不能动其心;缓似朝霞清流,片花只叶亦可测其底。看他的笔端:圆如含苞小荷,点开日月无尽意;尖似出鞘长锋,划破虚空有余音。看他写的字:亮如秋阳,迅若秋江,深如秋潭,老若秋霜。看字的内容:涵盖三藏一十二部经典,有戒有定有慧;包罗三贤五十二阶行法,以闻以思以修。对联立就,一气呵成,上下呼应,左右均衡。所有的人都连声叫绝,奉为至尊座右铭,挂在黑板的两边:
勤修戒定慧而得解脱
常从闻思修以证菩提
最后,他落了这样的上款:“九四级同学开学典礼、中秋共乐”。在一片欢欣鼓舞的掌声中,他们拉下了中秋节的帷幕;在十分幸福快乐的心情里,他们展开了新生活的篇章。
二、丁香园
他们的新生活就在北京丁香园展开……
北京的四月中旬,正是暮春季节,乍暖还寒时候。满院子的杨花飞舞,大街小巷也到处都是,纷纷攘壤,飘飘扬扬。再看那貌似赶集匆匆而过的行人,士农工商,官民军匪,男女老少,青红赤白,杂集在一个大都市里的景象。此时,不由得感叹:
世事纷纭何所依?随波逐浪计终非。
此心已与寒梅约,不作杨花到处飞!
寒梅是深受中国历代文人喜爱的。在你对人生感到厌倦时,是它孤零零地展示着生命中的圣洁和凄傲;在你对生活感到激动时,是它凉飕飕地表现着神态上的冷静和矜持!在你失意时,它是你心中寄托寒酸的知己;在你得意时,它是你心里获得宁静的光明。因此,无论是在春夏,还是在秋冬,你都会以不同的角度欣赏它,爱护它,赞美它!
然而,北京法源寺却没有梅花,只有满院的丁香,只有那每年的四月中旬都会让你迷恋销魂的丁香花。
其实,除了丁香之外,还有几种花,诸如海棠、白玉兰、文官果等等。
海棠,有两株是大清乾隆年间栽的,名叫“西府海棠”,在后院藏经楼(楼下为卧佛殿)前,它可是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飘摇,如今依旧根深叶茂。还有一株是后来栽的,名叫“西窗海棠”,在斋堂前面,是经过嫁接而成的,现在也已经绿叶婆娑,花枝招展。
海棠的花期要比丁香早一星期左右,平时看去并不起眼,但在花季里,却是极尽娇媚。比起丁香,它似乎提前做好了准备,你看它含苞欲放的神情:花蕊的红,红里透着紫,却没有紫色的烟深状,新鲜艳绝,而不觉其过分;花苞的亮,亮中又有暗,但不是暗淡的灰尘样,光彩照人,却无半点放肆。你想把它摘下来,插到自己的花瓶里,心不忍;你想转身就走,把它藏在内心深处,心又酸;你想多看它几眼,别让春风将其催放,心无奈!
于是,你天天来看它,一直到它的盛开:那碧波漂染新绿滴翠的叶子,清风拂过,轻柔随顺,如河床宁静,任微澜摇摆,阿娜多姿,浑然一致;那烟云缭绕粉白吐芳的花瓣,晨曦初绽,香气四溢,似舞池空旷,让歌声旋转,个性突出,韵味十足。看它那毫无顾忌的姿态,粉里透红,红里透白,白里带青,青里带黄,有色皆备,无美不收;那肆意放任的气息,爱里有恨,恨里有娇,娇里含嗔,嗔里含甜,殊妙情形,绝无仅有。时间正好,季节正巧,惹得蜂儿蝶儿一次次,乃至三番五次地采香凝粉;春色已浓,天气已暖,招引僧人俗人一趟趟,甚或几回多趟地赏花拍照。只听见京城大律师在这么抱怨似的赞叹:海棠啊!你真是太绝了!你开得这么放肆!开得这么泼辣!开得这么大胆!开得这么勾引!!
更让你感动的是,它的败落都是那样的完美!
自古以来,人们对花开花落总是情不自禁地感到凄惋,什么“葬花”、“惜花”、“拾花”、“哭花”的,最洒脱的也是从落花还有其独特之作用的角度予以褒奖,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其目的性之强,却无视于落花本身的价值,无视于落花本身的美。
当你来到法源寺的海棠前,当你以极为同情的心态注视它时,你首先看到:它的离开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自在,那么的利索,那么的轻松!它没有勉强,没有挣脱,没有等待,没有眷恋!它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改变,它竟那般的符合环境的安排,就轻轻松松地放下了自己。如果说它在盛开时的艳绝已经让所有的诗人们倾倒,那么,它在离开时的洒脱就会让所有的哲学家们叫绝!让所有的宗教家们惭愧!
你还会看到:它是去了最低下的地方。曾经是骄艳迷人,呼摇一时,让所有前来观赏它的人们都从它脚下走,对着它仰望入神,以能与它合影留念为荣。曾经是给多少蜂儿蝶儿们流连忘返,载歌载舞;让多少诗人骚客们附庸风雅,寻诗觅句。而此刻,它竟然是去了最为低下的地方,静静地落在水沟里,轻轻地飘在草丛中,默默地躺在泥土上,那份宁静,那份自然,同样没有任何勉强和执拗。让无数的蚂蚁昆虫随心搬运,任意摆布;让无数的行人过客从它身上践踏过去,把它踩在脚下。你会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宁静,从内心到表面,再到行为;从腼腼腆腆到轰轰烈烈,再到安安静静!
这一切都是它的生命的完整体现,世人大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了与其相对应的某个阶段就加以发挥,如同清朝大诗人龚自珍一样,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曾有一段与这棵海棠命运相同的叹息:
人天无据,为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澜斑里;莫怪怜它,身世依然是落花!
而对海棠来说,每个阶段又都是那般的完美无缺,它的飘落竟然是如此的非同寻常,如此的让你感慨万千,思绪纷飞……!让你想到还有洁白的玉兰花。
比海棠花期更早的,要数白玉兰了。
白玉兰,整个院子里只有一株,在大雄宝殿后的悯忠台前,不过这株白玉兰的个性非常强!不管经过多少年头,只要在丁香园里呆过的人,都对它记忆犹新,特别是他那盛开时的一身洁白。
说它的花期要比海棠早,其实他的花期比法源寺里的任何花都要早,而且早得让你感到意外!在暖春还没有到来之际,它就悄悄地来了,在你还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时,它又纷纷地落了,就这么迅速,就这么神秘!
春寒料峭,万木萧条!是春天,但还不到春暖花开的时候。
夜幕降临,一片寂静!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刹,更显古朴庄严,意蕴幽深!后院卧佛殿前一棵数百年银杏树上,偶尔传来三五声乌鸦的鸣叫,闹市顿时变成了深山老林;前庭钟鼓楼上两层七八个飞檐角处,不时发出一两阵铜铃的声音,尘心即刻回到了禅思静虑!天地非常开阔,身心极为清闲。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悯忠台前的栏槛上,面对着禅堂,禅灯寂照三更月,月色虚明半夜灯。红墙外的一切声音形相都已经消失,院子里的所有音容笑貌也全部空寂!唯有清亮透彻的月光洒落在眼前,满目空灵;只存明快恬淡的佛号绵延于心中,浑身安逸!此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轻微而深长……
白玉兰生长在丁香丛中,树杆要比丁香粗得多,也要高出一倍的样子,挺拔而立,孤傲不群,独来独往,诚心诚意!它以它的洁白闻名,你看:满树盛开的花朵,一色的白,白过了天下所有的白色,还更白几分;全身绽放的英姿,深情的纯,纯过了世间一切的纯情,还再纯一些。白得象峰顶的雪,非尘非色,洁白自喜;纯得似昆岗的玉,无杂无染,清纯独安!在它面前站立,无瑕的枝头让你觉得这是在天上宫阙,瑶池玉树正相对;从其身旁经过,如梦的芳香使你感到此处是人间化境,清风明月尽随来。白色的花瓣,闪烁着白色的光芒,在明月的怀抱中,显得含蓄而透亮;清深的夜晚,散发出清深的诗意,在禅师的境界里…
《丁香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