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丁香园▪P3

  ..续本文上一页,定是沉默更无言!花香虽然遍地,开花却在夜里,问它为何如此?答曰相知难遇!倘若不信此言,且看有诗为证:

   万木丛中洁白枝,长空皓月照多时。

   无边色相清如寂,夜半花开人不知!

   所以,它来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它的到来!它去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它的离去。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它只是天地间一过客,孤独地来去而已!

   白玉兰虽然孤独地来去,但是它的洁白芬芳,总是被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时还有人发出几声叹息!而比白玉兰更加孤独委屈的,就算那最不起眼的文官果了。

  文官果,在法源寺前院的西边,鼓楼的前面,进了寺门往左拐便是。因为平时甚少有人光顾它,所以显得有点凄清惨淡,尽管人们非常特殊地用铁围栏将其圈在固定的范围之内,以保护它三百年前的威名。

   三百年前,它曾经名扬四海,威震南北!连清高孤傲的扬州八怪也对它厚爱有加。八怪之一的罗聘就曾经为了能欣赏文官果那独特的花姿,为了能满足自己那鄙世弃俗的诗囊,从江南特地赶到这里,并留下了千古罪状——《文官果花》:

   首夏入香刹,奇葩仔细看。

   僧期原得果,花亦爱名官。

   朵朵红丝贯,茎茎翠玉钻。

   摘来堪着句,归向胆囊安!

   罗聘仔细看了还觉得不够,摘到手里才能启发诗兴,才感到心安理得!真是个“采花诗人”。也许他是受了杜秋娘的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影响吧!

   而现在,这棵曾经威风一时的文官果,竟已被人们遗忘了,遗忘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

   于是,你为了寻觅古人的诗痕,为了怜悯失落的年华,在一个暮春季节,刚下过雨的午后,悄悄地来到它的跟前,小心翼翼地扶着花枝,细细地将它的里里外外都观赏一遍。

   它的躯干已经古老,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使它不堪尘世之沧桑,黑褐色的皮肤满是皱折,有的地方剥落残破,有的地方深陷黝暗。蚂蚁虫子爬上爬下,蚱蜢蜗牛转来转去。春暮清寒,特表又穷又酸;雨后潮湿,尤显如哭如泣!你安慰它,却不明白它内心的凄凉;你同情它,却不懂得它表面的严酷!你只能无可奈何地望着它,若有所思地抚着它……

   而它的枝叶却颇显殊妙,小小的叶片,两头尖尖的,由好几片小叶子构成了一串脉叶,然后由一串串脉叶挂在枝头。它的绿,绿到了青翠的份上,得一分便觉春意阑珊;它的亮,亮到了透明的程度,见半片即知禅心寂静。它的浓,浓到了极致的样子;它的淡,淡至于洒脱的境界。浓淡相宜,亮绿相当!睹眼前枝叶之新嫩,想方才躯干之苍老,集古今于一时,实苦乐在同处!天地广大,万物迥异而相容并蓄;心绪低回,一念差别故复杂纷呈。

   然而,它的花确实很美!

   它的花,没有海棠那样阿那多姿、烂漫风光的满树暴发;也没有玉兰那般孤傲清高、洁白芬芳的全身展露;更没有丁香那么古朴幽雅、沁人心脾的遍地清香。这棵文官果的花开得非常少,如果没有注意它,就不觉得它正处在花期里呢。稍微注意时,也才看到三五朵,再细细观察,也不过几十朵而已。花不由花瓣组成,而是由许多的花丝构成,并且藏在绿叶深处。少而且小,绿叶满枝,花朵纤细,深藏不露!

   然而,它确实很美!

   象是闺阁深藏的佳人,闲在青纱帐里,有规有矩;恰如腼腆害羞的少女,露出湿润头角,不亢不卑。淡黄色的花蒲,在花蒲的边上生长着一圈圈约半寸长的红色花丝,即罗聘所谓“朵朵红丝贯”也,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红色,根部是红色,然后逐渐的变淡,到中间的位置就几乎是粉白色了,再往上又成为淡黄色,最后的尖尖上还是红色,所以乍一看就是红色的。真是美极了!一根丝就象一段彩虹,根根相依,团团而转。似沧海日光,光色鲜红,红中有粉白、乳黄,同时具备,照得浪涛晕晕,波光粼粼;如舞台霓虹,虹影温和,和里带朦胧、刺激,一气呵成,促成情侣依依,思绪绵绵!因为它藏于枝叶深处,所以没有蜜蜂粉蝶来采香,清净恬淡,纯洁无瑕。每根细细的花丝都非常的柔软,你只轻轻地扶住花蒂的地方,它就自然地轻轻颤抖着,那么均匀,那么韵味,让你久久不忍释手。

   它没有很浓的香气,你把鼻子凑近用心嗅它时,它才会有一丝淡淡的极自然的芬芳散发出来,可是你已经感到非常的满足了!这么美的花为什么会不受现代人欢迎了呢?你突然间明白了。此时,你对它的怜悯和同情已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反省和沉思:是它老了?该被现代的社会淘汰了吗?不,是它那热忠于生命本身的力量,热忠于生命个性的完美,把现代社会淘汰了。现代人已经体会不到它那久经风霜的经验,已经欣赏不了它那深藏含蓄的花姿,已经感觉不出它那淡泊自然的气息了。并不是人们遗忘了它,而是它把人们遗忘了!

   于是,你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一次花遇,感动着每一种生命的伟大、完整和庄严!默默地走开了!在深情地回望它一眼的时候,你突口而出说了一句:“老树开花格外鲜”!而它依旧是静静地孤立在那个很不起眼的角落,周围是一圈极不整洁,极不对称的破旧铁栏杆,极不规则地围着它。一股寒气袭上心头,不觉吟唱起来:

   三百年前事可骄,扬州八怪亦来朝。

   而今古刹逢春日,冷落栏杆对碧宵。

   面带超然诚上士,身披破碎是雄豪。

   多情合下千行泪,满院依然静悄悄 !

  只是,上述所说的这些花都非常少,就一两棵而已。所以真正能代表寺花的却只有丁香。丁香散布在整个法源寺里,从前院的天王殿旁边,一直到后院的方丈室前面,每个殿堂旁都散发着它的芳香!每个殿堂里的佛菩萨都在严肃而凝神地享受着满院子丁香花的气息!

   法源寺里有二百九十七棵丁香,有的几棵挤在一个土堆里,有的单独一棵孤零零地立在大半个院里里,紫丁香、白丁香和紫白相间的丁香各占一部分,这里是全国集丁香最多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丁香园”。清人咏法源寺诗云:“圣地花开香雪海”,故此又称“香雪海”,因其洁白的花朵犹如无瑕的白雪洒满枝头,春风吹过,一眼望去如潮如涛,阵阵芳香扑鼻而来,所以如雪如海的清香让你沐浴无尽、遨游无尽、受用无尽!

   丁香的花期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公历三月底枝头稍微冒出一滴点儿嫩芽,偶尔还可以看见比芝麻还小的小花蕾;四月上旬一串串油菜籽般大的花蕾便布满枝头,甚至还能冒出一两朵花来;到四月中旬,便是正式的丁香花开放期了;四月下旬,只剩下迟到的花还在枝头挂着,而大部分都已经凋谢了;五月初就全部成为茂盛的叶子,花香花色都化为尘土。

   法源寺的丁香,可以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是指在大雄宝殿前面两边,以及围绕在大殿左右的部分,有白丁香为主,间或参杂一些紫丁香。后院是指在悯忠台前面的整个院子,以及悯忠台周围和卧佛殿前边的那些,以紫丁香为主,间杂一些白丁香。这两个院子里的丁香花, 在开放时间上稍有前后之别,六七年来,最先开花的总是前院大殿左边的那棵并不起眼的白丁香。正对着这棵白丁香的东面,有一扇敞开着的木制窗户,窗户的里面住了七八位从天南地北来到此地求学的僧人,其中有一位是从韶关云门寺来的,大家都称呼他为“大禅师”,甚至说这棵丁香花每年都最先开放,一定是大禅师的禅定功夫使然,可见他禅定功夫了得!连草木也沾了光!不过,这位禅师毕业后就离开法源寺了。后来,每到春天花开的季节,仍然还是那棵不起眼的白丁香最先开花。遗憾的是,去年修复大殿的时候,工人们没有能够照顾到这不起眼的绿色生命,它竟被杂物压碎,命归黄土了。为此,有人还专门写过一首打油诗,深情默默地凭吊:

   年年只望报晓春,洁白枝头不染尘。

   一旦芳心随梦谢,焉知何处祭花魂!

   当然,法院寺的丁香绝不会因为少了这么一棵不起眼的小丁香,而改变它那亮丽多姿的整体美。依然是春来花开,秋去叶落。开的时候,是那么自然、纯洁、热情! 落的时候,是那么潇洒、含蓄、果断!正如万松和尚评唱的《颂古百则》中所说:

   殷勤为解丁香结

   放出杖头自在春

   春天来了,带着丝丝春寒,自在地来了!当你感受到春风吹到脸上,不再夹杂着寒冷和无情,而是一种无形的温柔和惬意的时候。你知道吗?这就是结开丁香解的那一缕殷勤,所有的生命都具有这种最初的温纯舒适,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了这一番朴实而真淳的感动,又怎么会知道这丁香结是如何解开的呢?待你完全领悟了这解结的虔诚之后,春天便真的来了,丁香花也便真的开了。拄杖园中,春也自在,花也自在,人也自在。

   你看,春天就像是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又像是一位蕴含英俊的少男,在少女少男般的温情新意之间,春天带给人一种生命的新颖和生机,这种生机是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是人世间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使人们对着未来的世界一站一站地走去。假如没有这春天的美丽和含蓄,假如缺乏这春天的新颖和生机,生命的真正含义便没有人能够明白,生命内在的绝对自由的幸福和美好也就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了。因此,我赞美春天,就像赞美人生的一切力量源泉一样努力,一样兴奋!当你接受着严寒冬季的考验时,你会想起春天的温柔和生机勃勃,仅仅只是这么一想起来,你的生命就会充满万夫莫挡的力量,天下的任何事情,也就难不倒你了。真的让人好感动!

   你看:在春天里自在舞蹈的丁香花,多么的自然、狂热、肆意!毫无顾忌地从早到晚,在春风中得意洋洋,在古庙里韵味深深。

   你听:在春风中沙沙轻唱的丁香花,如此地柔和、持续、牵魂!无怨无悔地从开到谢,在蝉鸣中音调和谐,在梵呗间旋律翩翩。

   你闻:在春日下芬芳无尽的丁香花,这般的清馨、独到、彻骨!精勤不懈地从来到去,在香烟中袅袅盘旋,在松柏下郁郁缠绵

   你想:是谁赋予这美的极致?是谁带来这美的声音?是谁留下这美的清新?春天,佛寺,古老的庭院,古时的僧人,是这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天籁般的韵律,是我们在生活中偶尔驻足,轻轻地从地下捡起一枚昨夜被暴风雨催落的绿叶时,心中所顿悟的那种契机。 生命是有许多契机的,只是需要在你认真努力而并不想得到任何结果的时候,就会出现。也许你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努力过,甚至会怀疑这种不求结果的认真是否存在,所以让人感到好可惜!其实,你只要看到丁香花的存在,就知道这一切的确如此,你因此可以尽情完美地感受自己生命的全部,象丁香花一样只有尽情地散发和把握时机,却不管将来是如何的飘落。

   事实上,它必须飘落!不管曾经是如何的风光浪漫、柔情迷醉让人赞叹。

   痴情人总想留住这生命的美,在“花落知多少”的春晓,从地上拾取了数十朵落花,并且还在嫩绿欲滴的时刻,怜惜而又残忍地摘下一枚丁香的绿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夹在精美的日记本中间,还舍不得看望它,深怕会不小心就将那脆弱的花瓣折碎,会把绿色的音符摧毁。一直到了深冬腊月,在白雪皑皑、月光淡淡的清夜,才怀着期盼激动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其慢慢地、慢慢地打开。丁香花还是刚刚飘落的那样,苍黄不堪,倦容依旧。而这象“心”形的丁香叶,也还是充满着绿色,好像它忘记了这将近一年的时光,因为在秋天凋落的那些叶子,也已经变得昏黄。此时,想起了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一切误会都被岁月冲淡,

   一切理解都被时光遗忘。

   我逝去的年华啊!

   就如这院子里馥郁的丁香!

   眼前这充满绿色却已经干枯的丁香叶,既平整舒坦,又脆弱无比。我万分小心地将其轻轻放入手中,宛似收拾佛龛里的千年贝叶,带着极大的谨慎和恭敬,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

   花开花落,人来人往。在背起行囊,迈向远方的时刻,谁能免得了这依依惜别之情?

   就在这丁香花的怀抱里生活,就在这里怀抱着丁香而生活的人,每一个都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情谊。也许离开法源寺之后,会忘记自己曾经怎样地在这里生活,会忘记有哪些什么样的法师、老师教过我们,会忘记在这里学习了哪些东西,会忘记有谁来这里看望过自己,会忘记那些曾经是好朋友、哪些曾经是吵过架的同学,会忘记……,也许这一切都可能会忘记。但是,没有一个人会忘记这北国的丁香花,这神韵的丁香花,它就是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的生命重要点缀,离开了它,生命便没有了痕迹。不信吗?请看在这里住过的人的一段话:

  时光忽忽,岁月无痕。入学如在昨日,挥手就说再见。法源寺的丁香、海棠、石榴,还有那棵白玉兰,却是那么令人留恋。是情执吗?我也是凡人。回想起来,自己正是在丁香花的薰染中走向成长,是在丁香的熏陶下潜入佛法大海的。看起来,此生与丁香十分有缘。不是吗?别人总在金色的稻穗中收获,自己却在绽放的丁香中摘果,真可谓名符其实的“丁香人”。

   眼下,窗外的玉兰已露放绽开,丁香花也穷追不舍。此情此景,令人遐想。我愿常作“丁香人”,畅游法海誓不休!

  你看,何等豪迈,何等缠绵?这就是法源寺的丁香的魅力。更何况还有“头头合祖意,朵朵灿若莲。”的诗意!真是:

   花开花谢花如故,人往人来人不同!

   花下一壶龙井月,风云摇落醉无穷。

  

  

《丁香园》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孤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