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丁香園▪P3

  ..續本文上一頁,定是沈默更無言!花香雖然遍地,開花卻在夜裏,問它爲何如此?答曰相知難遇!倘若不信此言,且看有詩爲證:

   萬木叢中潔白枝,長空皓月照多時。

   無邊色相清如寂,夜半花開人不知!

   所以,它來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它的到來!它去的時候,人們不知道它的離去。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它只是天地間一過客,孤獨地來去而已!

   白玉蘭雖然孤獨地來去,但是它的潔白芬芳,總是被人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不時還有人發出幾聲歎息!而比白玉蘭更加孤獨委屈的,就算那最不起眼的文官果了。

  文官果,在法源寺前院的西邊,鼓樓的前面,進了寺門往左拐便是。因爲平時甚少有人光顧它,所以顯得有點淒清慘淡,盡管人們非常特殊地用鐵圍欄將其圈在固定的範圍之內,以保護它叁百年前的威名。

   叁百年前,它曾經名揚四海,威震南北!連清高孤傲的揚州八怪也對它厚愛有加。八怪之一的羅聘就曾經爲了能欣賞文官果那獨特的花姿,爲了能滿足自己那鄙世棄俗的詩囊,從江南特地趕到這裏,並留下了千古罪狀——《文官果花》:

   首夏入香刹,奇葩仔細看。

   僧期原得果,花亦愛名官。

   朵朵紅絲貫,莖莖翠玉鑽。

   摘來堪著句,歸向膽囊安!

   羅聘仔細看了還覺得不夠,摘到手裏才能啓發詩興,才感到心安理得!真是個“采花詩人”。也許他是受了杜秋娘的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影響吧!

   而現在,這棵曾經威風一時的文官果,竟已被人們遺忘了,遺忘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

   于是,你爲了尋覓古人的詩痕,爲了憐憫失落的年華,在一個暮春季節,剛下過雨的午後,悄悄地來到它的跟前,小心翼翼地扶著花枝,細細地將它的裏裏外外都觀賞一遍。

   它的軀幹已經古老,幾百年的風霜雪雨使它不堪塵世之滄桑,黑褐色的皮膚滿是皺折,有的地方剝落殘破,有的地方深陷黝暗。螞蟻蟲子爬上爬下,蚱蜢蝸牛轉來轉去。春暮清寒,特表又窮又酸;雨後潮濕,尤顯如哭如泣!你安慰它,卻不明白它內心的淒涼;你同情它,卻不懂得它表面的嚴酷!你只能無可奈何地望著它,若有所思地撫著它……

   而它的枝葉卻頗顯殊妙,小小的葉片,兩頭尖尖的,由好幾片小葉子構成了一串脈葉,然後由一串串脈葉挂在枝頭。它的綠,綠到了青翠的份上,得一分便覺春意闌珊;它的亮,亮到了透明的程度,見半片即知禅心寂靜。它的濃,濃到了極致的樣子;它的淡,淡至于灑脫的境界。濃淡相宜,亮綠相當!睹眼前枝葉之新嫩,想方才軀幹之蒼老,集古今于一時,實苦樂在同處!天地廣大,萬物迥異而相容並蓄;心緒低回,一念差別故複雜紛呈。

   然而,它的花確實很美!

   它的花,沒有海棠那樣阿那多姿、爛漫風光的滿樹暴發;也沒有玉蘭那般孤傲清高、潔白芬芳的全身展露;更沒有丁香那麼古樸幽雅、沁人心脾的遍地清香。這棵文官果的花開得非常少,如果沒有注意它,就不覺得它正處在花期裏呢。稍微注意時,也才看到叁五朵,再細細觀察,也不過幾十朵而已。花不由花瓣組成,而是由許多的花絲構成,並且藏在綠葉深處。少而且小,綠葉滿枝,花朵纖細,深藏不露!

   然而,它確實很美!

   象是閨閣深藏的佳人,閑在青紗帳裏,有規有矩;恰如腼腆害羞的少女,露出濕潤頭角,不亢不卑。淡黃色的花蒲,在花蒲的邊上生長著一圈圈約半寸長的紅色花絲,即羅聘所謂“朵朵紅絲貫”也,其實並不是單純的紅色,根部是紅色,然後逐漸的變淡,到中間的位置就幾乎是粉白色了,再往上又成爲淡黃色,最後的尖尖上還是紅色,所以乍一看就是紅色的。真是美極了!一根絲就象一段彩虹,根根相依,團團而轉。似滄海日光,光色鮮紅,紅中有粉白、乳黃,同時具備,照得浪濤暈暈,波光粼粼;如舞臺霓虹,虹影溫和,和裏帶朦胧、刺激,一氣呵成,促成情侶依依,思緒綿綿!因爲它藏于枝葉深處,所以沒有蜜蜂粉蝶來采香,清淨恬淡,純潔無瑕。每根細細的花絲都非常的柔軟,你只輕輕地扶住花蒂的地方,它就自然地輕輕顫抖著,那麼均勻,那麼韻味,讓你久久不忍釋手。

   它沒有很濃的香氣,你把鼻子湊近用心嗅它時,它才會有一絲淡淡的極自然的芬芳散發出來,可是你已經感到非常的滿足了!這麼美的花爲什麼會不受現代人歡迎了呢?你突然間明白了。此時,你對它的憐憫和同情已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反省和沈思:是它老了?該被現代的社會淘汰了嗎?不,是它那熱忠于生命本身的力量,熱忠于生命個性的完美,把現代社會淘汰了。現代人已經體會不到它那久經風霜的經驗,已經欣賞不了它那深藏含蓄的花姿,已經感覺不出它那淡泊自然的氣息了。並不是人們遺忘了它,而是它把人們遺忘了!

   于是,你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一次花遇,感動著每一種生命的偉大、完整和莊嚴!默默地走開了!在深情地回望它一眼的時候,你突口而出說了一句:“老樹開花格外鮮”!而它依舊是靜靜地孤立在那個很不起眼的角落,周圍是一圈極不整潔,極不對稱的破舊鐵欄杆,極不規則地圍著它。一股寒氣襲上心頭,不覺吟唱起來:

   叁百年前事可驕,揚州八怪亦來朝。

   而今古刹逢春日,冷落欄杆對碧宵。

   面帶超然誠上士,身披破碎是雄豪。

   多情合下千行淚,滿院依然靜悄悄 !

  只是,上述所說的這些花都非常少,就一兩棵而已。所以真正能代表寺花的卻只有丁香。丁香散布在整個法源寺裏,從前院的天王殿旁邊,一直到後院的方丈室前面,每個殿堂旁都散發著它的芳香!每個殿堂裏的佛菩薩都在嚴肅而凝神地享受著滿院子丁香花的氣息!

   法源寺裏有二百九十七棵丁香,有的幾棵擠在一個土堆裏,有的單獨一棵孤零零地立在大半個院裏裏,紫丁香、白丁香和紫白相間的丁香各占一部分,這裏是全國集丁香最多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爲“丁香園”。清人詠法源寺詩雲:“聖地花開香雪海”,故此又稱“香雪海”,因其潔白的花朵猶如無瑕的白雪灑滿枝頭,春風吹過,一眼望去如潮如濤,陣陣芳香撲鼻而來,所以如雪如海的清香讓你沐浴無盡、遨遊無盡、受用無盡!

   丁香的花期一般在半個月左右。公曆叁月底枝頭稍微冒出一滴點兒嫩芽,偶爾還可以看見比芝麻還小的小花蕾;四月上旬一串串油菜籽般大的花蕾便布滿枝頭,甚至還能冒出一兩朵花來;到四月中旬,便是正式的丁香花開放期了;四月下旬,只剩下遲到的花還在枝頭挂著,而大部分都已經凋謝了;五月初就全部成爲茂盛的葉子,花香花色都化爲塵土。

   法源寺的丁香,可以分爲前院和後院。前院是指在大雄寶殿前面兩邊,以及圍繞在大殿左右的部分,有白丁香爲主,間或參雜一些紫丁香。後院是指在憫忠臺前面的整個院子,以及憫忠臺周圍和臥佛殿前邊的那些,以紫丁香爲主,間雜一些白丁香。這兩個院子裏的丁香花, 在開放時間上稍有前後之別,六七年來,最先開花的總是前院大殿左邊的那棵並不起眼的白丁香。正對著這棵白丁香的東面,有一扇敞開著的木製窗戶,窗戶的裏面住了七八位從天南地北來到此地求學的僧人,其中有一位是從韶關雲門寺來的,大家都稱呼他爲“大禅師”,甚至說這棵丁香花每年都最先開放,一定是大禅師的禅定功夫使然,可見他禅定功夫了得!連草木也沾了光!不過,這位禅師畢業後就離開法源寺了。後來,每到春天花開的季節,仍然還是那棵不起眼的白丁香最先開花。遺憾的是,去年修複大殿的時候,工人們沒有能夠照顧到這不起眼的綠色生命,它竟被雜物壓碎,命歸黃土了。爲此,有人還專門寫過一首打油詩,深情默默地憑吊:

   年年只望報曉春,潔白枝頭不染塵。

   一旦芳心隨夢謝,焉知何處祭花魂!

   當然,法院寺的丁香絕不會因爲少了這麼一棵不起眼的小丁香,而改變它那亮麗多姿的整體美。依然是春來花開,秋去葉落。開的時候,是那麼自然、純潔、熱情! 落的時候,是那麼潇灑、含蓄、果斷!正如萬松和尚評唱的《頌古百則》中所說:

   殷勤爲解丁香結

   放出杖頭自在春

   春天來了,帶著絲絲春寒,自在地來了!當你感受到春風吹到臉上,不再夾雜著寒冷和無情,而是一種無形的溫柔和惬意的時候。你知道嗎?這就是結開丁香解的那一縷殷勤,所有的生命都具有這種最初的溫純舒適,如果沒有親身經曆了這一番樸實而真淳的感動,又怎麼會知道這丁香結是如何解開的呢?待你完全領悟了這解結的虔誠之後,春天便真的來了,丁香花也便真的開了。拄杖園中,春也自在,花也自在,人也自在。

   你看,春天就像是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又像是一位蘊含英俊的少男,在少女少男般的溫情新意之間,春天帶給人一種生命的新穎和生機,這種生機是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是人世間一代一代地繼承下來,使人們對著未來的世界一站一站地走去。假如沒有這春天的美麗和含蓄,假如缺乏這春天的新穎和生機,生命的真正含義便沒有人能夠明白,生命內在的絕對自由的幸福和美好也就沒有人能夠體會得到了。因此,我贊美春天,就像贊美人生的一切力量源泉一樣努力,一樣興奮!當你接受著嚴寒冬季的考驗時,你會想起春天的溫柔和生機勃勃,僅僅只是這麼一想起來,你的生命就會充滿萬夫莫擋的力量,天下的任何事情,也就難不倒你了。真的讓人好感動!

   你看:在春天裏自在舞蹈的丁香花,多麼的自然、狂熱、肆意!毫無顧忌地從早到晚,在春風中得意洋洋,在古廟裏韻味深深。

   你聽:在春風中沙沙輕唱的丁香花,如此地柔和、持續、牽魂!無怨無悔地從開到謝,在蟬鳴中音調和諧,在梵呗間旋律翩翩。

   你聞:在春日下芬芳無盡的丁香花,這般的清馨、獨到、徹骨!精勤不懈地從來到去,在香煙中袅袅盤旋,在松柏下郁郁纏綿

   你想:是誰賦予這美的極致?是誰帶來這美的聲音?是誰留下這美的清新?春天,佛寺,古老的庭院,古時的僧人,是這一切因緣和合而成的天籁般的韻律,是我們在生活中偶爾駐足,輕輕地從地下撿起一枚昨夜被暴風雨催落的綠葉時,心中所頓悟的那種契機。 生命是有許多契機的,只是需要在你認真努力而並不想得到任何結果的時候,就會出現。也許你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努力過,甚至會懷疑這種不求結果的認真是否存在,所以讓人感到好可惜!其實,你只要看到丁香花的存在,就知道這一切的確如此,你因此可以盡情完美地感受自己生命的全部,象丁香花一樣只有盡情地散發和把握時機,卻不管將來是如何的飄落。

   事實上,它必須飄落!不管曾經是如何的風光浪漫、柔情迷醉讓人贊歎。

   癡情人總想留住這生命的美,在“花落知多少”的春曉,從地上拾取了數十朵落花,並且還在嫩綠欲滴的時刻,憐惜而又殘忍地摘下一枚丁香的綠葉,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夾在精美的日記本中間,還舍不得看望它,深怕會不小心就將那脆弱的花瓣折碎,會把綠色的音符摧毀。一直到了深冬臘月,在白雪皚皚、月光淡淡的清夜,才懷著期盼激動和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其慢慢地、慢慢地打開。丁香花還是剛剛飄落的那樣,蒼黃不堪,倦容依舊。而這象“心”形的丁香葉,也還是充滿著綠色,好像它忘記了這將近一年的時光,因爲在秋天凋落的那些葉子,也已經變得昏黃。此時,想起了曾經在日記中寫道:

   一切誤會都被歲月沖淡,

   一切理解都被時光遺忘。

   我逝去的年華啊!

   就如這院子裏馥郁的丁香!

   眼前這充滿綠色卻已經幹枯的丁香葉,既平整舒坦,又脆弱無比。我萬分小心地將其輕輕放入手中,宛似收拾佛龛裏的千年貝葉,帶著極大的謹慎和恭敬,回憶自己的生命曆程。

   花開花落,人來人往。在背起行囊,邁向遠方的時刻,誰能免得了這依依惜別之情?

   就在這丁香花的懷抱裏生活,就在這裏懷抱著丁香而生活的人,每一個都對它産生了深深的情誼。也許離開法源寺之後,會忘記自己曾經怎樣地在這裏生活,會忘記有哪些什麼樣的法師、老師教過我們,會忘記在這裏學習了哪些東西,會忘記有誰來這裏看望過自己,會忘記那些曾經是好朋友、哪些曾經是吵過架的同學,會忘記……,也許這一切都可能會忘記。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忘記這北國的丁香花,這神韻的丁香花,它就是在這裏生活過的人的生命重要點綴,離開了它,生命便沒有了痕迹。不信嗎?請看在這裏住過的人的一段話:

  時光忽忽,歲月無痕。入學如在昨日,揮手就說再見。法源寺的丁香、海棠、石榴,還有那棵白玉蘭,卻是那麼令人留戀。是情執嗎?我也是凡人。回想起來,自己正是在丁香花的薰染中走向成長,是在丁香的熏陶下潛入佛法大海的。看起來,此生與丁香十分有緣。不是嗎?別人總在金色的稻穗中收獲,自己卻在綻放的丁香中摘果,真可謂名符其實的“丁香人”。

   眼下,窗外的玉蘭已露放綻開,丁香花也窮追不舍。此情此景,令人遐想。我願常作“丁香人”,暢遊法海誓不休!

  你看,何等豪邁,何等纏綿?這就是法源寺的丁香的魅力。更何況還有“頭頭合祖意,朵朵燦若蓮。”的詩意!真是:

   花開花謝花如故,人往人來人不同!

   花下一壺龍井月,風雲搖落醉無窮。

  

  

《丁香園》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孤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