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婆世踬,佛在世的時候和我們現在的出家人有點不同。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出家了不是另外取一個名字的,就是你原來叫什麼名字還叫什麼名字,他原來就叫婆世踬,出家了還叫婆世踬,婆世踬這個青年人,就是伎家裏面看見了一個女孩子,這個女孩子長得面貌很清淨,婆世踬看見她了,心裏面染著很厲害,這個心就是不能離開,明白一點說,就是愛得很厲害,回家去就報告他的父母,就說某某家有一個女孩子怎麼怎麼的,要求他的父母給他聯絡,要同她結婚,他父母說,說這件事不對,因爲我們是一個貴族,她是個伎家,是屬于賤族,我們不能通婚的。這個婆世踬說這個道理我也是明白,但是我現在這個心不能改變的,就非要同她結婚不可,如果不結婚,我很難再生存下去的。那麼他父母也能看出來,說一定要這樣子,也就去聯絡,聯絡,就派人去聯系。那個伎家的人也是這樣說,你們是貴族,我們不能和你們通婚,就拒絕了,因爲父母愛兒還是要再去聯絡,聯絡,這個伎家就提出條件來,說是一定要同我們的女孩子結婚,你要做我們這一行,到我們這一行來,和我們做同一事業,也就是變戲法,做馬戲團這些事情,你若同意了,就可以這樣子。
這個條件提出來以後,婆世踬的父母是不同意的,但是他這個兒因爲愛這個女孩子,也就同意了,同意了,就得要去學習,就到這一家來學唱歌、跳舞,各式各樣的這些技能,但是人家說學,你要畢業了才能結婚的,不畢業是不能的,那麼他就努力的學,這孩子也是聰明人,很快的都畢業了,就學好了。學好了,不能說這樣就算學好了,要公開表演的,表演成功了,然後結婚。當然這件事,這個地區的人大家都在傳說,都在議論,啊,訂出來時間要表演了,大家都來看,這個地區政府的長官也來看,來看的時候,當然表演不是他一個人,還有很多人在表演,這個時候到了婆世踬這個青年到他班了,出來表演,表演得很好,所有的節目完全表演完了。表演完了,但是這個地方的長官忽然間提出意見來,說是你剛才有一個節目叫做空中走索,在虛空裏面有這個鐵索在上面行,這個節目。這個青年已經從這裏走過去了,這就成功了嘛,當然婆世踬已經成功了,心裏很快樂,但是這個地方的長官提出來,說你剛才空中走索走的時候,我大意了,沒看見,你再重走一遍,要求他,那麼他說:好。又重走。那麼他又從頭走,走到中間的時候,氣力不夠,精神差一點,心神恍惚,就恐怖了,就沒有把握走過去,就在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來了。佛的神通弟子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來了,來了,就在他旁邊就對他說,說現在你是要命呢?是要這個女孩子?如果你若想要出家當和尚的話,我保險你安全的過去,如果你還想要這個女孩子,我不管你。這麼一講,婆世踬一想,我如果摔下去,還能娶這個女孩子嗎?不,我不要這個女孩子,我當和尚,這個時候,這個目犍連尊者,這個時候,這個婆世踬,立刻地這個境界就變了,空中不是鐵索,是平地,是平地,他很安閑、很自在的就走過去了,就沒有事了,這就是出家去當和尚了。這個時候,這樣講,他看見是平地,這個平地是什麼?定自在所生色,就是目犍連尊者,他這個禅定的力量變現出來這麼一塊地,但別的人看不見,其他的人沒有一個人能看見的,看見還是一個索,而婆世踬他看見就是平地,就立刻的心就變了,他不恐怖了,這是定自在所生色。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出一樣事來,我們凡夫有的時候辦什麼事情,敲你竹杠,威脅你,這聖人也有這個事情,在你困難、危險的時候來威脅你,但是他是慈悲心,你要出家當和尚呢?你是要這個女孩子?來威脅,這個人也算是有善根,所以他就出家當和尚。
四禅八定,我就這樣講完了,如果真想要坐禅,我講的這個還不夠,還要多讀這一類的書才可以。
問:(缺文)
答:想要坐禅,玄奘叁藏他翻譯的《瑜伽師地論》一定要讀,第二《摩诃止觀》,這是天臺宗智者大師講的,智者大師是在玄奘法師以前,他是陳隋之間的人,他講的《摩诃止觀》和《釋禅波羅蜜》。讀了《瑜伽師地論》,你還是得要讀《摩诃止觀》和《釋禅波羅蜜》的。《大智度論》是鸠摩羅什法師翻的,也是要讀,使令你坐禅的時候,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強一點,坐禅的時候你安全一點。
問:修禅定和修止觀有什麼不同?
答:修止觀,我們一般的講法,唯獨是佛法,這是修止觀。修禅定,通于非佛教的,有世間的禅定,佛法也說禅定,所以禅定是通于佛教、非佛教,是共有的。說止觀個名稱,唯獨是佛法。
問:(缺文)
答:我們可以修行去得色界四禅,可以得無色界四空定,我們得了,成功了,但是我們還是欲界的人,我們在欲界這個果報,到時候要死掉的,死掉了以後,他就生到色界天去,或者生到無色界天去,是另外有一個地方的,有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四禅天,有地方。但是無色界天不是這麼說法的,無色界天,比如說這個得空無邊處定的這個人,他在那個地方死掉了,他就在那個地方;他那個地方,他並不是到別的地方去,不是的。那個人假設他在喜馬拉雅山,修空無邊處定成功了,他也在那兒死掉了,他那個受想行識就在那裏,他就在那裏生存了,他不到別的地方去的。初禅有叁層,二禅也有叁層天,叁禅也有叁層天,四禅有九層天,色界有十八層,無色界有四層:四空定,每一個定算一個天,所以說有四天。
問:修到無色定的人,在喜馬拉雅山死掉的話,受想行識就留在那邊,這個意思是說沒有生死輪回?還是有輪回,但是定在那一點上?
答:他就是聖人,他也可能還沒到阿羅漢果,他若到阿羅漢果,他要到那個壽命完了的時候才入無余涅槃的。若沒得阿羅漢果,也不是佛教徒,是在家非佛教徒,他得了四空定,他還有生死輪回,他死掉了以後,他可能來到欲界來,也可能作人,也可能作一個鳥,也可能作一條蛇,不一定,還是隨業流轉,還是有輪回的,沒有跳出輪回。
問:(缺文)
答:這個癢和我們的癢小小的類似,但是不完全同的,他一癢的時候,周身快樂,周身樂一來的時候,癢並不難過,是周身快樂,得初禅這個人,他就享受這個樂。所以初禅有五支:尋、伺、喜、樂、一心。到了樂的時候,他就在那個寂然不動的時候來享受這個輕安樂,他不出定,他是享受,他享受,他心裏面還是寂靜的,並不亂,過了一個時候,這個裏面,有的地方有提到,有的地方沒有提到。譬如這個入禅定的人,忽然間他要去廁所,他就要出定,出定以後,應該做的事情當然還不只這一件事,還有其他的什麼事要出定,出定事情做完了以後,他還需要抓住時間,不能懈怠,還要繼續入定,隨時這樣的訓練、鍛練,他的定還要增長的。初開始得初禅的時候,這個定力還沒有圓滿。初禅這一個範圍內的定還沒圓滿,他要時時訓練,時時入定,要這樣子,他不排斥。
問:(缺文)
答:我剛才說是不能在非想非非想定修無漏觀、修無我觀。因爲非想非非想定,他那個想太劣弱,不能夠生起強力的無我觀。無漏的智慧,力量很大的,他不適合,要在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這叁個定可以,可以生起無漏觀,四禅也好,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也可以,未到地定也可以。所以未到地定,加四禅這是五個,加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這叁個。這八個都可以修無漏觀的,唯獨非想非非想定不可以。說得到色界四禅,不要修四空定,就在四禅修無我觀,得阿羅漢果,或者是修六波羅蜜得無生法忍,去廣度衆生,也是可以,隨這個人自己的好樂也是可以的。得到色界四禅的時候,這個人的能力非常強的,他若想得四空定也不是很難的,也是能,當然也還要一番努力,但不是很難。所以有的地方贊歎第四禅力量是很大的,有很大的力量、很大的能力,想要得神通就是第四禅最好,在第四禅裏面修神通,很容易得到。
《四禅八定(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