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禅八定(一)▪P7

  ..續本文上一頁面去似的,就像是睡著覺似的,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知道了,等到醒過來,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剛才做什麼。天臺宗南嶽大師他說,他解釋這是怎麼回事呢?說是魔鬼蔽其心識,把他的心識蔽住了,所以什麼也不知道,是這麼回事。這十雙,總而言之,都是不正常,就是魔鬼來搗亂的,這都是邪相,不是好法。這個文是說初禅的時候,戊叁證初禅相,分兩科,第一科明發相,發初禅的時候,有的時候有邪有正,約十雙來明它的邪正相。但是這件事,不但是初禅,就是未到地定也是有的,欲界定,修欲界,靜坐到欲界定的時候,粗住也有這種境界,粗住、細住和未到地定都有這種境界的,不但是初禅,因爲欲界這個地方,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恩恩怨怨的關系很複雜的,你若想修行的時候,正好你那個怨家他是鬼神,那麼他就知道,和你過不去,你想要修行他知道,他就向你搗亂。

  

  若是靜坐,我們有心要靜坐,我們一看這樣講,我們還靜坐不靜坐呢?所以這件事,佛菩薩大慈大悲,都給我們准備好了,我們若想要靜坐,應該要把大悲咒念好,念大悲咒能降伏這一切的小鬼。欲界天的魔王,他現在不搗亂,他要搗亂,我們是很難,他現在不搗亂,就是其余的這些小鬼神,或者和我們有怨仇的這些鬼神,可能要搗亂的。我們念大悲咒,一般的這些搗亂的鬼神,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有怨仇的,或者你欠他的債,你欠他的命債,你和他有像大海那麼深的怨仇,那就難一點。念大悲咒這是一個辦法。

  

  壬二、誦金剛經

  

  第二個應該念《金剛經》,因爲念別的經太長,我們可能沒有那個時間,念《金剛經》,我們簡單說兩個好處,一個是你多少也會明白點《金剛經》的道理,你一有問題的時候,你思惟無我觀,修無我觀,修無我觀的時候,就能解除這些問題,這是一個。第二個,念《金剛經》,金剛神能護持你,釋提桓因也來護持你,那麼也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壬叁、預備鏡子

  

  第叁個方法,我們靜坐的時候,後邊預備一個鏡子,預備鏡子有什麼好處呢?這些邪的鬼神他來搗亂這些事,他都不現出他的本來面目的,他的面目不讓你看見,他就變化另一個面目,變化一個年輕的孩子,或者是一個女孩子,或者是個男孩子,或者變出一個年紀大的一個長者,一個老頭或者是一個老太婆來同你搗亂,可能叫你生貪心的辦法,或者叫你生瞋心,或者叫你恐怖,反正就是這些叫你生煩惱的辦法。這些鬼神,他能變化出另一個面目同你搗亂,他不願意你看見他的本來面目的,但是我們有辦法看見他,就是用一個鏡子,這個鏡子放在那裏,他不能變,這個鏡子裏就把他的本來面目現出來,他不能變,他一看見這樣子,他就跑了,他不敢同你搗亂,所以預備一個鏡子。古代預備一個鏡子可能不那麼方便,現在很容易。你後邊也預備鏡子,前面也預備,旁邊也預備鏡子。因爲他和你一對面的時候,鏡子就現出來,他先自己看見,所以他就跑了。這都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禅師的經驗,我們讀《瑜伽師地論》沒有這個話,中國古代的禅師告訴我們,預備一個鏡子,它是一個方鏡,四方的鏡子,這個都沒有關系,現在的鏡子很大,更是有用。

  

  問:鏡子應該多大?

  

  答:就說我們小孩子讀書,你由小學開始讀書,幼稚園不算,從小學讀書,小學、中學、大學,你得到博士學位,你要用多少時間,你要用多少心力、精神你才能成就。現在你想要,這件事是欲界的事情,現在要超過欲界拿到色界天的功德,這叫上人法,修禅靜坐這是上人法,這是超過人以上的一種功德。我一天就坐半個鍾頭,你想要有成就?我剛才說過魔鬼有兩種性格,一種是魔鬼有惡的,惡的這些魔鬼,當然魔鬼都是惡的,他看見別人修善法,他就嫉妒障礙,就來破壞你,來搗亂,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有的這些鬼,他和你前生有點問題,和你前生有過糾紛,他有怨恨在心,他想要報複,如果你要修行,你的功德高深了,他就不敢接近你,他不能報複了,趁著你現在還沒到那個程度,趕快的來找你,是這樣意思。

  

  問:(缺文)

  

  答:要離開塵勞的事情,修行的事和塵勞的事是兩件事,離開了塵勞的事情,單獨在寂靜處修行,就是容易進步的。我想你是有特別有善根的人,你如果能專心的離開了這個塵勞的世界,清淨的這麼修行,你很容易有進步的,人就是有善根,但是你在塵勞的事情,今天這個人同你來往這個事,叫你生貪心,過一會,那個人同你吵架,那個人又同你有什麼糾紛,人要在這樣的境界裏面修行,你很難有成就的,你非要離開才可以。

  

  問:普通人喜歡靜坐,但是不知不覺就入了邪相,就是著魔了,又不能自主,自己又不能從魔鬼的圈套裏面跳出去,那該怎麼辦呢?

  

  答:他自己受魔鬼的系縳,束縳住了,他自己沒有辦法出來,他應該多讀經論,應該去訪問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經律論你不讀,你又不去問別人,學一學,那麼就沒有辦法,除非那個魔鬼他說:我不搗亂了。那麼可以,不然的話,你沒有辦法。

  

  問:八觸,提到動的時候,到初禅境界的話,動的話,是自己感覺有動,而外人看是沒有動。我想請問是不是其他七觸也都是這樣子。譬如說涼的話,是自己覺得是涼,但是別人看到並不覺得涼,或是暖的話,是心裏覺得暖,別人不覺得暖?

  

  答:是的。

  

  問:那麼這樣的話,是不是如果拿溫度計去量的話,就沒有差別?如果再引申來講的話,是不是說是自己覺得熱,假如說是冬天的話,穿很少衣服都覺得不冷,還是說自己心裏感覺是熱,但是還是穿很多衣服,因爲溫度沒有變化。

  

  答:我們先說這一樣,溫度冷熱的問題,在沒得禅定的人有這種現象,就是他不靜坐的時候,他和一般人就是一樣的,但是若靜坐就不同,靜坐的時候,他就會熱,熱,這個時候就是得要減少衣服,你若用溫度計來量他,他就是溫度要高一點,平常這是可以量的。若得定的時候不同,得到初禅的時候,因爲這個時候,他裏面這個身體不是欲界,當然這個身體,欲界裏面的這個人,他的色受想行識是欲界,他是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的,我們用這個地球上的知識所假立的這些各式各樣的機械,可以去計算他,可以去量他,他得到禅定的時候,不是欲界了,是色界,是色界的色受想行識,到了這個時候,他外面表現出來的完全是正常,他心裏面有殊勝的境界,不能用欲界的東西去量,這是我這麼分別,不能用欲界的東西去量,你量他,也能得到一點消息,但不一定會正確,也能得到一點消息,或者他的溫度高,或者他的溫度低,但是那個高低,不能用欲界人的知識去分別的,這是我這麼想。因爲他不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地水火風,是不同一點。我們欲界這個人的身體,尤其是我們地球上欲界這個人,身體重量是很重的,色界天上的人的身體特別高大的,但是沒有重量,他也有地水火風,但是和我們完全不同的。所以你說是要用溫度計去量,我想可能不合適。

  

  問:(缺文)

  

  答:剛才那位居士用功的方法有問題,有事情的,如果你閉關用功七天,你專心讀《法華經》,專心念佛,或者是拜佛,這些散亂心的用功,這又是一回事。說是我要打禅七,我要打十個禅七,我現在是修叁止叁觀,我是寂然不動,靜坐這又是一回事。一般的散亂心用功,著魔的情形少一點,魔鬼來搗亂的情形少一點,就是有的時候,可能不嚴重,就是他來搗亂,就完了,一會兒就走了,就沒有事了,不至于說得精神病,沒有那麼嚴重,除非是有冤業在,那個情形就不同了,因爲那個魔鬼他恨你,他一定要把你搞得死去活來的,他才快樂,那麼你本身不能抵抗他,你可能就會得精神病,怎麼怎麼的,這不一定的。

  

  問:這個神經病來了以後,別的人怎麼樣解救他呢?

  

  答:別的人給他念念《金剛經》吧!或者能好、可以,或者不一定的、不一定。這個我再簡單說幾句話。

  

  我以前說過這一件事,這裏面可能有人不知道,我在加拿大在多倫多,我遇見一件事,就是有一個香港大學畢業,他是香港的學生到加拿大留學,是香港來的同學會的會長,這個人不相信佛法的,後來他被一個鬼捉弄得要死要活,他又念毛澤東語錄,也無效;念孔夫子的學而時習之,也不行。後來他遇見他的朋友有信佛的,說是你現在是鬼來迷惑你,那些不行的,你要去找出家人。那麼就找性空法師、成祥法師來想辦法,這兩位法師說是我們念大悲咒,大家一起念,一念的時候,鬼就離他遠一點,別人看不見,就他能看見,這個鬼就離他遠一點,不敢來搞他。但是若不念大悲咒就不行,不念大悲咒,鬼還是來搞他,他後來又來找法師,說這怎麼辦呢?不念就不行,我不能老是念嘛,還要讀書,還要做事情嘛,這時候來問法師,說念佛,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經,大家幫他念,一念這個鬼就離他很遠,不念,不念還不行,還是很苦,還來找法師,法師說我們念《法華經》,讀《法華經》,大家幫他來讀,這一讀,這個鬼無影無蹤,看不見。從那麼以後,他就信佛了,他就天天讀《法華經》,所以讀《法華經》不可思議。

  

  問:那麼這個鬼對他很好嘛!

  

  答:是的。若是沒有這個鬼,他還不信佛的。

  

  問:(缺文)

  

  答:不應該給他,不能給他。

  

  問:那麼業力永遠牽扯不完?

  

  答:你同他講道理,可以的,因爲什麼呢?我欠你的命債爲什麼不還呢?應該還他嘛!應該還嘛!不能還,怎麼不能還呢?因爲你現在得到人身,我們能夠對佛法有點信心,這個時候這個人身很寶貴,你用這個人身還他,你很不合算。因爲以前你欠他命債的時候,可能那時候不相信佛法也不一定,那個是無所謂的。你應該同他講道理,我現在相信佛法,用功修行,我這功德送給你,請你暫時不要同我要債。

  

  問:是不是等你修行好了,我就再也要不到了?

  

  答:我修行好了,我還債。你可以告訴他:「我修行好了,我還債。」他也可能會同意的,那麼這個事情就和平解決了,你不要說不還債。

  

  當然你講道理他也不聽,那麼他若一定要同你要債,你也可以不給,你就是努力的念佛,念大悲咒,念《法華經》,就能抵抗住,還是能抵抗的。

  

  問:是不是不夠慈悲呢?

  

  答:這不是不慈悲,我們這個命還給他,他也得不到什麼好處,他也是一樣,沒有什麼好,只是他解解恨。這個主要就是現在我們相信佛法,可以種善根,你現在把這個生命給他了,將來能不能遇見佛法,能不能修行,靠不住的。

  

《四禅八定(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四禅八定(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