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6▪P10

  ..續本文上一頁樣的理由;「你們是貴族,我們不能和你們作親戚。」但是這個兒,他心不停下來,非要這樣作不可。又繼續再連絡,再連絡,對方答複說:「一定若是願意同我們的女孩子結婚,這樣子,你這個男孩子到我們這個團體來,學習我們的技術,考試及格了,就可以結婚。」提出這麼個條件。那麼這個男孩子婆世踬,因爲愛這個女孩子,也就同意了。同意了,就參加這個團體裏去學各式各樣的技能。當然這心裏面有所求,加上他也是年輕,也不是笨人,就是畢業了。畢業了,但是要經過考試,定出日期來,也不是他一個人,那麼就是宣布在什麼什麼時候表演。表演,那麼政府的人也都來了,大家在看熱鬧。等到排到這個婆世踬的班了,他一樣一樣都表演好了。表演好了,當時的這個國王說:「我沒看見,你剛才表演,我沒看見,你再表演一次。」其中有一樣是空中走索是什麼東西?就是這樣的事。其實這個時候婆世踬這個人,他就有點疲倦了,這個氣力沒那麼強了,所以走到中間,這個心就沒有把握,有點恐怖。正在恐怖的時候,目犍連尊者來了,我們的大阿羅漢目犍連尊者來了。來了就到他旁邊說:「我現在可以保證你的安全,但是有個條件,你要出家作比丘,我可以保證你的安全。如果你不想作比丘,那麼你就冒這個危險,或者跌死了;或者不跌死,你娶你的愛人作妻。」這婆世踬心裏一想:我現在沒有氣力,沒有把握走過去,如果我若掉下去,我就死了,我還能娶那個女孩子作妻嗎?不行,娶不到這個妻的。「好!我出家,你保證我的安全,我出家作比丘。」那麼這目犍連尊者,立刻的神通的力量,就在這個地方變成一個大地,並不是在空中的索上面。是一個平坦的大地。他立刻的心裏面沒有恐怖了,就走過去了。走過去了,大家慶賀他,他成功了,結果他:「我要出家當和尚了」;出家了,他不娶她爲妻了。

  

  這可以分兩方面分析這件事。說目犍連尊者能把這個地方變成大地,這是什麼境界?「定自在所生色」,就是他的那個禅定,這是要甚深的禅定所生出來的物質。目犍連尊者,其實他就是,他一入定心這麼一作意,這件事就出現了,就是這麼回事。而這個,你要得到四禅,佛教徒裏面當然還有八勝處,十遍處,要有這些事情才可以的,不然這個事辦不到的。另外我們看婆世踬這個人的情形,就是這個迷惑的境界出現了,那很難覺悟的。但是這個死亡的境界出現的時候能放下,要到這個時候能放下,不然就不行的。所以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叫我們修死想,修這個不淨觀,那麼也就能放下了。而這個事情就是一轉念之間,你心能轉,這個事情就不同了;心若不能轉,綁住了,那麼只有向前去了。

  

  問:這有位法師提出來這樣的話:「修行要向上爬,是千難萬難;往下掉卻是容易極了」,是的。「正修習時,若無加行、正行、助行的圓滿次第,總是效果微劣」,是的。「以我們現在聽經來說,前加行是要努力檢查來聽經的純正動機,正行是一心至誠恭敬專力聽聞,下了座助行時則猶需加功憶念如法行持,此當如何熟練運用養成串習呢?」

  

  答:這位法師心很細致。這個事情是那樣,我們南閻浮提的人,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爲了得到如意的事情,自己這麼想:「我作生意能發財,我那個朋友他的頭腦不如我,他作生意發財,我當然能發財,我也可以作!」這個勁頭就來了,就可以去作生意。我們佛法裏面修行、作什麼事情也是一樣。說是我想要作禅師,得了禅定怎麼怎麼好!那麼我就可以努力了。說我不想作禅師,我想作一個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大法師怎麼怎麼好;你這個歡喜心生起來,這個勁頭也會來。所以這個聽經的事情也是這樣子,如果說是我聽了沒有什麼意味,那當然就是不能聽。說坐禅有什麼好,得禅定有什麼好;雖然它好,你思惟它不大好,那麼你這個勁就提不起來。

  

  所以我這麼想:若想要提高自己的幹勁,你要常思惟所得的那個果;啊!我要得這個果,怎麼怎麼好!那麼你就會自己,自動地會精進起來。如果一個人這樣子也不能努力的話,假設還能有一點信心的話,只有求佛菩薩了,求求佛菩薩、拜拜佛;希望佛給我力量,叫我努力,我願意聽經也好,願意坐禅也好,願意學習佛法也好,那麼就還有一點可能。假設說自己又不能勉勵自己,又不想求佛菩薩幫助,那麼他會怎麼樣呢?那麼他只好默然了,可能是要走了。

  

  我有時候也常打妄想,佛菩薩的大智慧光明裏面,看這一切的佛教徒,怎麼樣看法呢?我們凡夫的肉眼有的時候還看不清楚,有的時候看對了,有的時候看不對;佛菩薩會看得很清楚,佛菩薩怎麼想呢?我姑妄言之;佛菩薩想:說這個衆生很精進,他可能一生、兩生,得無生法忍了;這個衆生很懈怠,他可能要到地獄去了。但是佛菩薩一看,他前生種過善根的,他下地獄不要緊,他會出來遇見彌勒菩薩還有得解脫;佛菩薩其他的事不看,主要看有沒有善根;有善根,他有辦法得解脫的。說現在他懈怠了,不能回轉了也不要緊,將來終究有一天因爲他的善根,他會得解脫。所以問題如果沒有善根,他就是現在沒有什麼其他的懈怠的現象,但是這個希望不大了。但是沒有善根的人,沒有希望嗎?也不是;沒有善根的人,他有朋友裏面有善根,他會因爲他有朋友,他終究有一天也會得解脫。所以佛菩薩來到衆生的世界度化衆生,不完全是爲人講經說法的,不是,他可能給你做一個好朋友,這樣子才能度化你的,不然的話不能度衆生的。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6》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