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果你修過《楞嚴經》,你這時候會感覺到,就是有靈明的這個大光明境界湛然獨立,其余的都是空無所有的,欲界定就是有這種感覺。其實,這是欲界定,並不是首楞嚴定,會有這個感覺。但是這個時候也會再出現,還會再出現,它會有變化的,這是未到地定的時候。未到地定,這是因爲有輕安樂的時候,你就容易精進的修行,這個時候對其他的事情貪著心都輕了。但是,還是有欲,欲心還是有的,欲界定這時候還是有欲心的,欲心還是有,但是輕微了,不是那麼重。等到欲心沒有了,你繼續努力的時候,就得初禅了。得了初禅的時候呢,這時候感覺身體還是如雲如影這樣子,但是定力是很深的,輕安樂也特別的勇猛了。
這個時候,得到初禅以後,還沒有神通,多數的人是這樣子,就是沒有神通,但是有靈感。比如說今天天空裏是沒有什麼雲,太陽出來光明遍照,但是他要出門的時候他拿個傘,他早晨靜坐的時候,他知道今天要下雨,可是這不是神通,他知道。你若是說今天一早他一靜坐的時候,他這一天的事情他知道,哦!某某居士要來,他幾點鍾要來的,如果他是有點身份的話,告訴廚房要准備,就會有這個靈感,不是神通,和神通又不同,就會有這些事情。
我們出家人,當然是應該得聖道,但是得聖道之前能得到禅定,得到欲界定、得到未到地定,這時候就不錯了,這心安。一盤上腿,心裏面一靜下來,心就安,很自在,無煩無惱,可是他還不是聖人,他若不精進,他若放逸,煩惱會重新回來,都是一樣的了,會這樣子。但是到了未到地定,有了輕安樂的時候,這個出家人是好得多了。若是我們出了家幾十年,你連個未到地定都沒有,連欲界定都沒有,就是散散亂亂、煩煩惱惱這樣子,就是有一點辜負自己了。
當然現在的佛教,出在現在的環境,你有種種的原因,可是若是在戒定慧這個地方,定慧若能深入的時候,我看佛法會興盛一點,我的感覺,會興盛一點的。因爲什麼呢?一般人我們不說,就是和我們來往的在家居士,現在我們這裏也有在家居士,不都是笨人,也有聰明的在家居士。我們出家人,我們是無名小輩,和在家居士不大來往,我們借這些大德的光,我們不辦什麼事,我們也不去負什麼責任,我們不知道,但是若自己的修行不夠,雖然智慧是有一點,有一點智慧,所以和什麼什麼人可以來往,但是因爲沒有斷煩惱,有的時候會有多少味道,人家會能聞到。聞到的時候,當然這件事又不是完全一樣,因爲世間上這個因果也是很有力量,福德若大了,什麼事兒沒有,也是一樣。但是社會上的聰明人他心裏是有數的,也是有數的。佛在世的時候,佛的境界我們不說,就是些大阿羅漢,那就是不一樣。
所以,我們若是肯發心,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說我沒有大學畢業,就我看無所謂,大學畢業當然是好,沒有大學畢業也沒有關系,我就是小學畢業也可以,我這話說的等于是我自己,我就等于是小學畢業,我沒有大學畢業,中學都沒有畢業,不要緊!就是慢慢地學一些法門,不要說我要做大法師,你不要這樣想,把這個修行的法門,這一部份的佛法,把它搞通了它。搞通了它,你慢慢地少欲知足,在一個地方用功修行,你有希望可以成就的。如果你說:「我要做大法師」,那就很難,做大法師是不容易。做大法師,你對于佛法要通,你要中觀、唯識都要通,什麼是如來藏,你都要通,全部大藏經你都要讀過多少遍才可以,還要懂得世間法,世間法都要懂,你才能演說佛法無障無礙,才可以,做大法師不是容易。
但是,我想如果你想要得到欲界定、未到地定,我不要貪多,我就這一部分佛法搞通了它,我就努力修行,假設年紀輕,我看,很有希望有成就的,年紀大就不一定。不過,年紀輕也好,年紀大也好,其中有一樣,就是頭腦清醒、記憶力強,你要有這個條件,你修定的時候,容易成就。記憶力不好的人,靜坐會有困難。記憶力就是念力,念力強的人容易得定。記憶力不好的人不行,差一點。
「若修、若習、若多修習爲因緣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證一境性」,就成就了心一境性,心能夠安住在一境上,明靜而住,不惛沈,也不散亂。「于其所緣,愛樂趣入」,就是在他的所緣境上,他很歡喜地安住在所緣境上,他願意這樣做。就和初開始用功修行就不一樣了。開始得輕安樂,是未到地定;等到輕安樂更勇猛的成就了,那是初禅,到初禅的時候才有。
若說是讓你學習得定,修四念處、修五停心觀這個法門,這一類的經論,叫他做一個系統,你把這一類的經論,編出來一個科目,你就學這個呢,你可以修四念處,由五停心修四念處,可以得初果,或者可以得初禅。去年我們在這裏打禅七,好多的比丘尼,還有優婆塞、優婆夷,就是一些女居士,還有比丘尼,還有女居士,男居士也有,你開靜了,他不放腿子,一直坐幾支香,會有這個情形,這些人歡喜坐禅,而坐禅還有多少的成就。你連續坐幾個鍾頭,你是要有一點功夫,不然是坐不住的,就是腿子不疼,你也是坐不住,心裏煩躁,坐不住。所以,一定要能坐幾小時下去,他心就是安,最低限度心能安。那麼這表示,這個人他可以修這個法門的。
當然有的人是不歡喜這樣子,他歡喜拿筆杆寫文章,或是歡喜做大法師講。做大法師也是很重要,佛法是要有人弘揚才可以,沒有人弘揚,佛法就滅亡了,就是滅亡了,沒有人弘揚是不行的。但是,若沒有人修行,佛法也不會太興盛。就是興盛,也是表面上的,沒有真實的功德。我們這兒都是出家人,還有幾個居士,將來也是要出家的,心裏面要真實地認識這件事,不是說這個事情不要講。阿彌陀佛!我是太差勁了,想到那裏,說到那裏,今天就講到這裏。
《五停心觀 3》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