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五停心观 3▪P7

  ..续本文上一页如果你修过《楞严经》,你这时候会感觉到,就是有灵明的这个大光明境界湛然独立,其余的都是空无所有的,欲界定就是有这种感觉。其实,这是欲界定,并不是首楞严定,会有这个感觉。但是这个时候也会再出现,还会再出现,它会有变化的,这是未到地定的时候。未到地定,这是因为有轻安乐的时候,你就容易精进的修行,这个时候对其他的事情贪着心都轻了。但是,还是有欲,欲心还是有的,欲界定这时候还是有欲心的,欲心还是有,但是轻微了,不是那么重。等到欲心没有了,你继续努力的时候,就得初禅了。得了初禅的时候呢,这时候感觉身体还是如云如影这样子,但是定力是很深的,轻安乐也特别的勇猛了。

  

  这个时候,得到初禅以后,还没有神通,多数的人是这样子,就是没有神通,但是有灵感。比如说今天天空里是没有什么云,太阳出来光明遍照,但是他要出门的时候他拿个伞,他早晨静坐的时候,他知道今天要下雨,可是这不是神通,他知道。你若是说今天一早他一静坐的时候,他这一天的事情他知道,哦!某某居士要来,他几点钟要来的,如果他是有点身份的话,告诉厨房要准备,就会有这个灵感,不是神通,和神通又不同,就会有这些事情。

  

  我们出家人,当然是应该得圣道,但是得圣道之前能得到禅定,得到欲界定、得到未到地定,这时候就不错了,这心安。一盘上腿,心里面一静下来,心就安,很自在,无烦无恼,可是他还不是圣人,他若不精进,他若放逸,烦恼会重新回来,都是一样的了,会这样子。但是到了未到地定,有了轻安乐的时候,这个出家人是好得多了。若是我们出了家几十年,你连个未到地定都没有,连欲界定都没有,就是散散乱乱、烦烦恼恼这样子,就是有一点辜负自己了。

  

  当然现在的佛教,出在现在的环境,你有种种的原因,可是若是在戒定慧这个地方,定慧若能深入的时候,我看佛法会兴盛一点,我的感觉,会兴盛一点的。因为什么呢?一般人我们不说,就是和我们来往的在家居士,现在我们这里也有在家居士,不都是笨人,也有聪明的在家居士。我们出家人,我们是无名小辈,和在家居士不大来往,我们借这些大德的光,我们不办什么事,我们也不去负什么责任,我们不知道,但是若自己的修行不够,虽然智慧是有一点,有一点智慧,所以和什么什么人可以来往,但是因为没有断烦恼,有的时候会有多少味道,人家会能闻到。闻到的时候,当然这件事又不是完全一样,因为世间上这个因果也是很有力量,福德若大了,什么事儿没有,也是一样。但是社会上的聪明人他心里是有数的,也是有数的。佛在世的时候,佛的境界我们不说,就是些大阿罗汉,那就是不一样。

  

  所以,我们若是肯发心,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说我没有大学毕业,就我看无所谓,大学毕业当然是好,没有大学毕业也没有关系,我就是小学毕业也可以,我这话说的等于是我自己,我就等于是小学毕业,我没有大学毕业,中学都没有毕业,不要紧!就是慢慢地学一些法门,不要说我要做大法师,你不要这样想,把这个修行的法门,这一部份的佛法,把它搞通了它。搞通了它,你慢慢地少欲知足,在一个地方用功修行,你有希望可以成就的。如果你说:「我要做大法师」,那就很难,做大法师是不容易。做大法师,你对于佛法要通,你要中观、唯识都要通,什么是如来藏,你都要通,全部大藏经你都要读过多少遍才可以,还要懂得世间法,世间法都要懂,你才能演说佛法无障无碍,才可以,做大法师不是容易。

  

  但是,我想如果你想要得到欲界定、未到地定,我不要贪多,我就这一部分佛法搞通了它,我就努力修行,假设年纪轻,我看,很有希望有成就的,年纪大就不一定。不过,年纪轻也好,年纪大也好,其中有一样,就是头脑清醒、记忆力强,你要有这个条件,你修定的时候,容易成就。记忆力不好的人,静坐会有困难。记忆力就是念力,念力强的人容易得定。记忆力不好的人不行,差一点。

  

  「若修、若习、若多修习为因缘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证一境性」,就成就了心一境性,心能够安住在一境上,明静而住,不惛沈,也不散乱。「于其所缘,爱乐趣入」,就是在他的所缘境上,他很欢喜地安住在所缘境上,他愿意这样做。就和初开始用功修行就不一样了。开始得轻安乐,是未到地定;等到轻安乐更勇猛的成就了,那是初禅,到初禅的时候才有。

  

  若说是让你学习得定,修四念处、修五停心观这个法门,这一类的经论,叫他做一个系统,你把这一类的经论,编出来一个科目,你就学这个呢,你可以修四念处,由五停心修四念处,可以得初果,或者可以得初禅。去年我们在这里打禅七,好多的比丘尼,还有优婆塞、优婆夷,就是一些女居士,还有比丘尼,还有女居士,男居士也有,你开静了,他不放腿子,一直坐几支香,会有这个情形,这些人欢喜坐禅,而坐禅还有多少的成就。你连续坐几个钟头,你是要有一点功夫,不然是坐不住的,就是腿子不疼,你也是坐不住,心里烦躁,坐不住。所以,一定要能坐几小时下去,他心就是安,最低限度心能安。那么这表示,这个人他可以修这个法门的。

  

  当然有的人是不欢喜这样子,他欢喜拿笔杆写文章,或是欢喜做大法师讲。做大法师也是很重要,佛法是要有人弘扬才可以,没有人弘扬,佛法就灭亡了,就是灭亡了,没有人弘扬是不行的。但是,若没有人修行,佛法也不会太兴盛。就是兴盛,也是表面上的,没有真实的功德。我们这儿都是出家人,还有几个居士,将来也是要出家的,心里面要真实地认识这件事,不是说这个事情不要讲。阿弥陀佛!我是太差劲了,想到那里,说到那里,今天就讲到这里。

  

  

《五停心观 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