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如意的境界裏面解脫出來,你只有受著,所以「不得脫」。
「佛告須菩提:凡夫人所著起業處,無如毛發許實事」,前面須菩提這樣問佛,凡夫所執著的這一切境界是不是真實的嗎?是真實的嗎?佛說:凡夫人所執著的地方,「無如毛發許」,沒有像毛發那麼小的、那麼一點的真實的境界,一點真實都沒有,完全都是虛妄的、都是不真實的。但是這件事,這句話是佛說的,在我們的思想上沒有這個感覺,完全都是真實的,沒有一點是假的,所以我們的思想和佛菩薩思想是不一樣的。「但顛倒故」,但是衆生呢,但顛倒故,但是我們衆生心裏面沒有這樣智慧,迷惑顛倒故,認爲都是真實的,所以是「但顛倒故」,認爲是真實的。這件事下邊有譬喻,我這裏先不說。
須菩提!今爲汝說譬喻,智者以譬喻得解。須菩提!于汝意雲何?如夢中所見人受五欲樂,有實住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夢尚虛妄不可得,何況住夢中受五欲樂。于汝意雲何?諸法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爲、若無爲,頗有不如夢者不?世尊!諸法若有漏、若無漏,若有爲、若無爲,無不如夢者。佛告須菩提:于汝意雲何?夢中有五道生死往來不?世尊!無也。于汝意雲何?夢中有修道,用是修道若著垢,若得淨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是夢法無有實事,不可說垢淨。
「須菩提!今爲汝說譬喻,智者以譬喻得解」,現在爲你說一個譬喻,用這個譬喻,我們容易明白,容易明白,還是要有個條件的,就是要有智慧的人。「以譬喻得解」,因爲這個譬喻呢,使令我們對于那件事明白的會深刻了一點,所以「以譬喻得解」。這是標出來,說要說譬喻,標出來。下邊就說譬喻。
「須菩提!于汝意雲何?如夢中所見人受五欲樂,有實住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夢尚虛妄不可得,何況住夢中受五欲樂。」佛招呼須菩提:「于汝意雲何?」在你心裏面怎麼想呢?「如夢中所見」,說我們做夢的時候,睡覺,這個第六意識還沒有休息,他還在那裏打妄想,那就是夢了。這個做夢,我們不睡覺的時候,我們心裏面也是有妄想。這個睡覺的時候做夢,也還是這個第六意識的妄想,但是有點差別。就是我們沒有睡覺的時候,我們前五識在活動,隨時地和前面的色聲香味觸會接觸,第六識就在虛妄分別。那我們認爲這就是……,這不是夢,我們在醒覺的時候沒有做夢。
做夢的時候,前五識不動,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前五識不動,只是第六識打妄想,那就叫做夢了。夢裏面有什麼事情呢?「如夢中所見」,我們做夢的時候,我們前五識是不動的;但是做夢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我們前五識不動,我們還是認爲眼耳鼻舌身意和外面的境界還是接觸的,所以叫「夢中所見」。「人受五欲樂」,夢中的人,他做夢的時候,他也接受五欲的快樂,做這個夢。「有實住處不?」夢中所受的五欲樂有真實的住處嗎?這樣想。「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夢尚虛妄不可得」,夢裏面的境界都不真實,不真實的,何況「住夢中受五欲樂」這件事呢,更是不真實了。
這個做夢這件事呢,我們是常常有這樣的體驗的,常常有這個經驗的。雖然有這樣的體驗,我們並沒能夠深入地去思惟這件事;雖然沒有思惟這件事,也多少的會知道不真實。其中有一件事很明顯的我們感覺到不真實,什麼事情呢?譬如說是做夢的時候,夢見下雨了,天上還打雷的,打雷的聲音是很大的。但是這個做夢的人的旁邊,有一個人沒有睡覺,也在他的旁邊的時候沒有聽見雷聲,沒有聽見打雷的聲音。這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夢中那個雷不是真有雷的,是我們內心的分別而已。
就是那一天,我們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是夢中我看見一個人,從來也不認識這個人,怎麼會顯現在夢中呢?那麼這件事我的解釋呢,從來也不認識,這句話也是事實。事實,其實在呢,你爲什麼會現出來 ,這個夢中現出一個人呢?我當時的解釋是說:可能是對方,就是那個人是憶念你了;憶念你的時候,你就可能會做夢了,夢見他。夢見他,爲什麼我不認識他,他會憶念我?實在是認識的,但是因爲我們忘記了,所以就不知道他是誰。
這個忘記這句話怎麼解釋呢?譬如說是我們前生,這個人是我的父親、這個人是我的母親、是我的姊姊、是我的妹妹,都是些親愛的人,到了第二生再見面的時候不認識了,就不認識。雖然不認識呢,但是你的感情還在。如果你和他的感情好,今生雖然不認識,就感覺歡喜;如果你和他有仇恨的話,今生見到面也不認識,但是心裏不高興。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的第六識,我們的眼識,前五識和六識記不住這件事,但是阿賴耶識知道,阿賴耶識知道。阿賴耶識裏面有種子,以前有相親愛的種子,這個種子它到時候它很敏感,一遇見了,這個親愛的種子就現行、就活動。如果有仇恨,那個阿賴耶識的種子也會出來活動,也就不高興,是這麼回事。
但是所見到的事情都不真實,不真實。並沒有見面,只是做夢,夢見這個人,這時候互相憶念了,就會顯現出來;顯現出來,只是個影子而已,不是真實的。那麼這裏面說:「夢尚虛妄不可得」,剛才說這個打雷的事情,那是什麼?也是,你以前聽過雷的聲音,現在做夢的時候呢,就是你心裏面就把以前聽過的這個種子在心裏面現出來,也就聽見雷了。實在也沒有雷,實在沒有雷這件事,只是心裏面的影像而已。若真實有雷的話呢,因緣所生的雷,真實有雷的話,那麼旁邊不睡覺的人應該會聽見。爲什麼旁邊那個醒覺的人沒有聽見?就是沒有雷,只是你內心的分別,所以不真實,不真實這件事。這裏面就是譬喻這件事,我們不做夢的時候,我們所看見的這些事情,所見、所聞的事情都是不真實,但是我們不明白這個不真實的道理,所以佛用夢做譬喻。
「如夢中所見人受五欲樂,有實住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夢尚虛妄不可得」,做夢的時候,我們如果說我還在我的住處;做夢裏面的事情是我現在住的地方,那你還可能不覺悟是虛妄的;但是做夢有的時候不在你住處,是到其它地方去了。那麼醒了夢呢,我沒有去,那你才知道夢的境界也不真實,都是不真實的。說是到其它地方不真實,你在這裏的境界也都是不真實,也是不真實的。「人受五欲樂,有實住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夢尚虛妄不可得,何況住夢中受五欲樂」,這些事都不真實,都是心裏面阿賴耶識的種子現出來的影像而已,都是不真實的。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七喻品 4》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