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須菩提提出來的問題:這些都是一切有爲法,都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但怎麼能得正見、入法位?得初果、得二果,乃至得無上菩提呢?怎麼有這個力量呢?是的,佛說:是的,它沒這個力量,但是你常那樣觀察,它就使令你自己的智慧增長,慢慢地你就成就了般若波羅蜜。成就了般若波羅蜜,你就得無數無量無邊福德了。
所以我們現在成立一個組織,成立一個組織,招了多少會員,拿多少會費,如果有五百萬的會員,每一個月的收入就不得了!然後用這個錢去做功德,做種種功德。但是這個是菩薩倒是應該救護一切衆生,是對的!但是你若從佛法上看,你譬如說這件事:說這個人有病,去看醫生,醫生還好、的確是好,把病看好了;過了幾天又有病了,還是得再去看醫生。那麼這個問題:再看醫生假設能治好,還是好了,也可能還沒有治好,就是凡夫老是這樣子,病痛是沒有辦法斷。說是我們一個月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了,但是這個問題一直的不能解決,解決只是暫時的,繼續還有這個同樣的問題。所以我們這樣的做功德,這功德有多大呢?因爲事實上這問題等于還沒解決。說我們能夠……那個衆生生活困難,我們能給他飲食、給他衣服、給他房子住,這也是暫時,而不能夠根本的解決問題。
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在世,你們看《釋迦牟尼佛傳》,他就是說法。說法是幹什麼呢?從你的思想上解決問題。世間上無論什麼事情,都是思想的問題,而不是外面的問題。我們那天說到無我觀的問題,我們可以知道佛菩薩的意思:修行人固然初開始的時候要有所選擇;但是根本上來說,修行人是只要求自己,要逐漸地、逐漸地轉凡成聖,而不是一定要求別人怎麼怎麼的,不是。不要說:「你怎麼要罵我!你不要罵我!」他不這樣想,他只是想:「這個罵者不可得。」菩薩這樣想,向道上會。他不要求你:「你不要打我!你不要罵我!你不要傷害我!」他不這樣說;他只是要求自己,把這個分別心、把這個憤怒去掉。你罵我和贊歎我一樣,他的分別心不動,只要求自己這樣子。
所以這個地方,佛法的意思是這樣意思。所以在這上須菩提提出這個問題:這些虛妄法怎麼能夠使令你得入聖道呢?原來這道理就是這樣的,它就是「刀以磨利」,它是這樣意思。在這虛妄法來訓練自己,使令你這個般若的智慧逐漸地、逐漸地成長,等到你得無生法忍了,這個智慧出現了,就像這個世界上,在夜間,忽然間太陽出現了,天光了,就是這樣意思。
所以「如是漸漸不遠離般若波羅蜜,漸漸得無數無量無邊福德」,你就成功了!
問:請開示你老人家,衆生修行至佛地,是否必需經由羅漢、菩薩等次第,方才登佛地?
答:這是不決定的。譬如說我們中國佛教是個大乘的佛教,那麼我們若是在凡夫的時候,我們能夠發無上菩提心,那我們就不經過這個阿羅漢,我們就可以直接得無生法忍,就行菩薩道,一直到得無上菩提了,是這樣。
如果是你在南傳佛教,不相信北傳佛教,那你就先發出離心得阿羅漢果,修學戒定慧得阿羅漢果。得了阿羅漢果以後,若在小乘佛教來說呢,得了阿羅漢果以後,他的壽命盡了的時候,就入無余涅槃,就沒有事了;但是若站在北傳大乘佛教的立場來看,阿羅漢他若是沒入無余涅槃的時候,他若遇見了善知識,給他說《法華經》,他有可能回小向大,他就會做菩薩。如果在生的時候沒有這個因緣,入無余涅槃以後,他就是生到佛世界去。生到佛世界去,佛又爲他說《法華經》,他還是要發無上菩提心、得無上菩提的。所以在《法華經》的立場呢,一切衆生皆成佛道,都是一佛乘,聲聞乘是個暫時的方便,可以這麼說。
所以你問:是不是必需經由阿羅漢、菩薩次第?不一定。有的發了無上菩提心,後來遇見困難又退了,又想要做阿羅漢:「衆生難度,我何必忍那個煩惱呢?我自己用功修行得阿羅漢也很好嘛!」也有這種情形。但是這個退菩提心的菩薩,終究有一天還是要再發菩提心的。
問:長老昨夜開示,小乘所說,佛是方便說;以大乘所說,佛爲究竟。可否煩請細說其所以然?
答:「細說其所以然」,我就這樣說哦!譬如說我們能夠精嚴地守五戒、十善,你能做這個功德,將來一定能生到天上去,不會在人間的。生到天上去,別的事不說,生到天上去,譬如說是四王天一晝夜,人間是五十年,他活五百歲,四王天的人;忉利天呢?他一晝夜,人間是一百年,他活一千歲── 這個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就是兩千歲;兜率天那就是四千歲,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四千歲以後來到人間,那麼是兜率天;他化天、他化自在天:他化天是八千歲,他化自在天是一萬六千歲,天上──人間是一千六百年,他是一晝夜,他能活一萬六千歲,天上的壽命是一萬六千歲。他就修個五戒十善,不過是他化自在天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德,那麼他就能夠壽命那麼長。
那麼,我們釋迦牟尼佛他所修的功德有幾大?我認爲我們都相信:佛所修的功德要大過五戒、十善,也更高過未到地定的,乃至都高過阿羅漢、高過一切菩薩的。他壽命在人間成佛,只是八十歲。八十歲,那麼他出家的時候,如果照這個說十九歲出家,也有說二十五歲出家,也有說是十二九歲出家的,那麼叁十五歲成道,那麼就活到八十歲就圓寂了。在小乘佛教來說,這個老比丘── 就是釋迦牟尼佛入無余涅槃以後和阿羅漢一樣,不再度衆生了。
那麼這樣子說,釋迦牟尼佛的壽命還趕不上天,他修那麼多殊勝的功德,他得的果報還不如天,還不如天的壽命那麼長,這件事合理不合理?他要得佛道,要很久很久的修行,要叁大阿僧祇劫,很久很久才能成佛。爲什麼要成佛呢?就是爲了要度衆生!結果度衆生……成佛以後才幾十年?才四十五年!才四十五年度衆生,就入涅槃了,就不度衆生了。你感覺這樣子合道理不合道理?
所以應該說,從因果的道理說,佛應該由無量劫來修了無量的功德,他的果報、他的壽命真是應該說是無量壽。說阿彌陀佛無量壽,釋迦牟尼佛也應該是無量壽,他不應該就這樣就入無余涅槃,就完了。你認爲合道理不?合不合道理?
這樣說,從因果的道理上講,釋迦牟尼佛……。說是這個天臺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誦了叁七、二十一天,是多少天?誦到〈藥王菩薩品〉的時候──「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就看見靈鹫山釋迦牟尼佛在那說法,是真實不虛!而這個《法華經》本身也是在說,這個〈如來壽量品〉,釋迦牟尼佛現在還在靈鹫山說法,應該從因果論上說,是真實不虛!他做那麼多的功德,就是活了八十歲,就結束了?你認爲這對不對?
所以,小乘佛法說的一部分,這個地方有方便的說法。不合道理!應該說,釋迦牟尼佛,還是有真身的如來;這是化身,佛的化身,這個大乘佛法這樣說是對的。佛是爲了化度這一個時期的娑婆世界這一類的衆生,方便示現的化身,不是佛的那個真實的境界。真實的境界是無量無邊的功德莊嚴,有無量無邊的壽命。這從因果論上是對,不是理想這樣,事實應該是這樣子,是不是?
你可以再讀一讀《法華經》,也可以讀讀這個《涅槃經》──《大般涅槃經》,讀一讀,就會知道一些事情。所以這個小乘佛教徒、小乘佛教學者執著小乘佛教的說法,來毀謗──或者不用這個字,來批評大乘佛教,慢!慢!先不要批評,再學一學再說,好一點。
這第二段:
問:患有高血壓,可否修白骨觀?有無升高血壓之虞?于修觀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其他觀法有無提升血壓之虞?
答:這話是那樣:若是修白骨觀,你先觀足。先從足下開始觀察,應該有降血壓的力量,不但不會提升,應該有降壓的力量,因爲足下是在下部。觀自己的足,不是觀別人的足,在下部;你若觀頭部,那就可能會升高血壓,也有可能。觀足,應該不需要有這個顧慮。
但是,觀的時候,這個佛法……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這話裏也是有意思,但是我沒有講。有什麼意思呢?就是什麼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要有叁歸、五戒、十善的基礎,你才可以稱之爲善男子、善女人。你若有叁歸、五戒、十善的德行、品德,就可以稱之爲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你沒有叁歸、也沒有五戒、十善,要你受五戒,「我不受,因爲我不能持。」要你受五戒,你不受,就表示你隨時可以殺生的。說不要殺生,說:「我不受這條戒。」那意思就是你要殺生,是不是?如果你受這不盜,受這條戒。「我不受!」不受就表示你要盜,是不是這樣意思?殺盜淫妄,這妄語,「你要受這不妄語這條戒。」「我不受。」不受,就表示隨時要說謊話啊!那麼現在說:若是修學佛法,就是以五戒、十善爲基礎的;你沒有這個基礎,這些法門都不能修,你修不來。譬如說我現在歡喜靜坐,你不持五戒,你這個靜坐你搞不來,你修不來。你若是不持五戒,你隨時你會去殺生,你要去殺生、偷盜、做這些放逸的事情,你靜坐的時候能坐得好嗎?坐不來的!
所以,你說是關于血壓的問題,如果你是按照佛法所規定的去做,應該沒有這個問題,沒有這個問題。當然你修的時候,你也就是要跑一跑、跑一跑,然後坐下來修。修的時候,自己應該有一定的時間,這樣子才好。
至于其他的觀法,別的觀法,別的觀法,是那樣子:有的呢,如果你已經得了禅定了,你已經得了色界四禅的話,那就是不可思議!佛教裏面什麼法,那一個法門都可以修,那他沒有這種血壓高的問題。若是你沒有得禅定的時候,心裏還散亂的時候,有的能修、有的不能修。就是本身這個身體的問題、心理上的問題,就是有選擇性的去學習,不能說是都可以。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燈炷深奧品 15》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