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5▪P2

  ..续本文上一页

  

  所以须菩提提出来的问题:这些都是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妄的,如梦幻泡影,但怎么能得正见、入法位?得初果、得二果,乃至得无上菩提呢?怎么有这个力量呢?是的,佛说:是的,它没这个力量,但是你常那样观察,它就使令你自己的智慧增长,慢慢地你就成就了般若波罗蜜。成就了般若波罗蜜,你就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了。

  

  所以我们现在成立一个组织,成立一个组织,招了多少会员,拿多少会费,如果有五百万的会员,每一个月的收入就不得了!然后用这个钱去做功德,做种种功德。但是这个是菩萨倒是应该救护一切众生,是对的!但是你若从佛法上看,你譬如说这件事:说这个人有病,去看医生,医生还好、的确是好,把病看好了;过了几天又有病了,还是得再去看医生。那么这个问题:再看医生假设能治好,还是好了,也可能还没有治好,就是凡夫老是这样子,病痛是没有办法断。说是我们一个月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这个问题一直的不能解决,解决只是暂时的,继续还有这个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样的做功德,这功德有多大呢?因为事实上这问题等于还没解决。说我们能够……那个众生生活困难,我们能给他饮食、给他衣服、给他房子住,这也是暂时,而不能够根本的解决问题。

  

  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在世,你们看《释迦牟尼佛传》,他就是说法。说法是干什么呢?从你的思想上解决问题。世间上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思想的问题,而不是外面的问题。我们那天说到无我观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佛菩萨的意思:修行人固然初开始的时候要有所选择;但是根本上来说,修行人是只要求自己,要逐渐地、逐渐地转凡成圣,而不是一定要求别人怎么怎么的,不是。不要说:「你怎么要骂我!你不要骂我!」他不这样想,他只是想:「这个骂者不可得。」菩萨这样想,向道上会。他不要求你:「你不要打我!你不要骂我!你不要伤害我!」他不这样说;他只是要求自己,把这个分别心、把这个愤怒去掉。你骂我和赞叹我一样,他的分别心不动,只要求自己这样子。

  

  所以这个地方,佛法的意思是这样意思。所以在这上须菩提提出这个问题:这些虚妄法怎么能够使令你得入圣道呢?原来这道理就是这样的,它就是「刀以磨利」,它是这样意思。在这虚妄法来训练自己,使令你这个般若的智慧逐渐地、逐渐地成长,等到你得无生法忍了,这个智慧出现了,就像这个世界上,在夜间,忽然间太阳出现了,天光了,就是这样意思。

  

  所以「如是渐渐不远离般若波罗蜜,渐渐得无数无量无边福德」,你就成功了!

  

  问:请开示你老人家,众生修行至佛地,是否必需经由罗汉、菩萨等次第,方才登佛地?

  

  答:这是不决定的。譬如说我们中国佛教是个大乘的佛教,那么我们若是在凡夫的时候,我们能够发无上菩提心,那我们就不经过这个阿罗汉,我们就可以直接得无生法忍,就行菩萨道,一直到得无上菩提了,是这样。

  

  如果是你在南传佛教,不相信北传佛教,那你就先发出离心得阿罗汉果,修学戒定慧得阿罗汉果。得了阿罗汉果以后,若在小乘佛教来说呢,得了阿罗汉果以后,他的寿命尽了的时候,就入无余涅槃,就没有事了;但是若站在北传大乘佛教的立场来看,阿罗汉他若是没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他若遇见了善知识,给他说《法华经》,他有可能回小向大,他就会做菩萨。如果在生的时候没有这个因缘,入无余涅槃以后,他就是生到佛世界去。生到佛世界去,佛又为他说《法华经》,他还是要发无上菩提心、得无上菩提的。所以在《法华经》的立场呢,一切众生皆成佛道,都是一佛乘,声闻乘是个暂时的方便,可以这么说。

  

  所以你问:是不是必需经由阿罗汉、菩萨次第?不一定。有的发了无上菩提心,后来遇见困难又退了,又想要做阿罗汉:「众生难度,我何必忍那个烦恼呢?我自己用功修行得阿罗汉也很好嘛!」也有这种情形。但是这个退菩提心的菩萨,终究有一天还是要再发菩提心的。

  

  问:长老昨夜开示,小乘所说,佛是方便说;以大乘所说,佛为究竟。可否烦请细说其所以然?

  

  答:「细说其所以然」,我就这样说哦!譬如说我们能够精严地守五戒、十善,你能做这个功德,将来一定能生到天上去,不会在人间的。生到天上去,别的事不说,生到天上去,譬如说是四王天一昼夜,人间是五十年,他活五百岁,四王天的人;忉利天呢?他一昼夜,人间是一百年,他活一千岁── 这个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就是两千岁;兜率天那就是四千岁,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四千岁以后来到人间,那么是兜率天;他化天、他化自在天:他化天是八千岁,他化自在天是一万六千岁,天上──人间是一千六百年,他是一昼夜,他能活一万六千岁,天上的寿命是一万六千岁。他就修个五戒十善,不过是他化自在天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德,那么他就能够寿命那么长。

  

  那么,我们释迦牟尼佛他所修的功德有几大?我认为我们都相信:佛所修的功德要大过五戒、十善,也更高过未到地定的,乃至都高过阿罗汉、高过一切菩萨的。他寿命在人间成佛,只是八十岁。八十岁,那么他出家的时候,如果照这个说十九岁出家,也有说二十五岁出家,也有说是十二九岁出家的,那么三十五岁成道,那么就活到八十岁就圆寂了。在小乘佛教来说,这个老比丘── 就是释迦牟尼佛入无余涅槃以后和阿罗汉一样,不再度众生了。

  

  那么这样子说,释迦牟尼佛的寿命还赶不上天,他修那么多殊胜的功德,他得的果报还不如天,还不如天的寿命那么长,这件事合理不合理?他要得佛道,要很久很久的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很久很久才能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呢?就是为了要度众生!结果度众生……成佛以后才几十年?才四十五年!才四十五年度众生,就入涅槃了,就不度众生了。你感觉这样子合道理不合道理?

  

  所以应该说,从因果的道理说,佛应该由无量劫来修了无量的功德,他的果报、他的寿命真是应该说是无量寿。说阿弥陀佛无量寿,释迦牟尼佛也应该是无量寿,他不应该就这样就入无余涅槃,就完了。你认为合道理不?合不合道理?

  

  这样说,从因果的道理上讲,释迦牟尼佛……。说是这个天台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了三七、二十一天,是多少天?诵到〈药王菩萨品〉的时候──「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就看见灵鹫山释迦牟尼佛在那说法,是真实不虚!而这个《法华经》本身也是在说,这个〈如来寿量品〉,释迦牟尼佛现在还在灵鹫山说法,应该从因果论上说,是真实不虚!他做那么多的功德,就是活了八十岁,就结束了?你认为这对不对?

  

  所以,小乘佛法说的一部分,这个地方有方便的说法。不合道理!应该说,释迦牟尼佛,还是有真身的如来;这是化身,佛的化身,这个大乘佛法这样说是对的。佛是为了化度这一个时期的娑婆世界这一类的众生,方便示现的化身,不是佛的那个真实的境界。真实的境界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有无量无边的寿命。这从因果论上是对,不是理想这样,事实应该是这样子,是不是?

  

  你可以再读一读《法华经》,也可以读读这个《涅槃经》──《大般涅槃经》,读一读,就会知道一些事情。所以这个小乘佛教徒、小乘佛教学者执着小乘佛教的说法,来毁谤──或者不用这个字,来批评大乘佛教,慢!慢!先不要批评,再学一学再说,好一点。

  

  这第二段:

  

  问:患有高血压,可否修白骨观?有无升高血压之虞?于修观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其他观法有无提升血压之虞?

  

  答:这话是那样:若是修白骨观,你先观足。先从足下开始观察,应该有降血压的力量,不但不会提升,应该有降压的力量,因为足下是在下部。观自己的足,不是观别人的足,在下部;你若观头部,那就可能会升高血压,也有可能。观足,应该不需要有这个顾虑。

  

  但是,观的时候,这个佛法……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这话里也是有意思,但是我没有讲。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什么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要有三归、五戒、十善的基础,你才可以称之为善男子、善女人。你若有三归、五戒、十善的德行、品德,就可以称之为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你没有三归、也没有五戒、十善,要你受五戒,「我不受,因为我不能持。」要你受五戒,你不受,就表示你随时可以杀生的。说不要杀生,说:「我不受这条戒。」那意思就是你要杀生,是不是?如果你受这不盗,受这条戒。「我不受!」不受就表示你要盗,是不是这样意思?杀盗淫妄,这妄语,「你要受这不妄语这条戒。」「我不受。」不受,就表示随时要说谎话啊!那么现在说:若是修学佛法,就是以五戒、十善为基础的;你没有这个基础,这些法门都不能修,你修不来。譬如说我现在欢喜静坐,你不持五戒,你这个静坐你搞不来,你修不来。你若是不持五戒,你随时你会去杀生,你要去杀生、偷盗、做这些放逸的事情,你静坐的时候能坐得好吗?坐不来的!

  

  所以,你说是关于血压的问题,如果你是按照佛法所规定的去做,应该没有这个问题,没有这个问题。当然你修的时候,你也就是要跑一跑、跑一跑,然后坐下来修。修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一定的时间,这样子才好。

  

  至于其他的观法,别的观法,别的观法,是那样子:有的呢,如果你已经得了禅定了,你已经得了色界四禅的话,那就是不可思议!佛教里面什么法,那一个法门都可以修,那他没有这种血压高的问题。若是你没有得禅定的时候,心里还散乱的时候,有的能修、有的不能修。就是本身这个身体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就是有选择性的去学习,不能说是都可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5》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