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
我们昨天、前天讲的这一段的经文,是须菩提尊者提出来一个问题,是说一切的因缘生法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不坚固的,它怎么能够使令修行人入圣位、得正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种种功德呢?提出这个问题。佛回答的时候,先承认他说得对:是的!这一切有为法──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不真实的,不能得正见、不能入圣位、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能成就种种功德的;但是菩萨不断地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常常这样观察,你的无所得的智慧就逐渐地增长了,逐渐地就入圣位了,也就断烦恼了,也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也就成就无量功德了。佛这么回答。
回答,这其中成就无量无边功德,简单的解释,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学习般若的无相法门,他能够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他能够长时期的精进,他成就了这个无相、毕竟空的智慧了,这就是大福德。他成就了这个智慧,就是在一切苦难中,在有这个智慧的人来说,就是无苦难。在一切苦难中,就是没有苦难,就像在三禅天,入在禅定里面得到的快乐一样,无差别,这就是大福德,这是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菩萨成就了这样的清净的智慧的时候,由大悲心的推动,他去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行无量无边的波罗蜜,所以也就成就了无量无边的功德。从这两方面说他成就了功德的,这是前面这一大段文的大意。
这以下:「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这是说因为前面赞叹修般若法门的功德殊胜,这里面就会发生了两样事。一个是:「哦!我们修般若法门这样殊胜,我们发心努力学习这般若法门。」可能会有这样事;那么又可能有一样事,就是生了执着心:「喔!有这么多的功德!」你对于功德有了执着,那又不是那么理想,所以有了执着就是有了过失了。所以,这底下就是破掉这个修行人对于功德的执着心。所以须菩提尊者问,「白佛言:世尊!无数、无量、无边,有何等异?」前面说菩萨有无数、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呢?请佛解释解释。
「须菩提!无数者,名不堕数中,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这底下佛就回答、解释。说这个「无数」,这个词怎么解释?「名不堕数中」,这个无数的意思,就说是他这个功德是不落在数目里面,不落在数目里面的。这个「数」字,也可以做两个解释:就是一、二、三、四、五的这个数目;不落在数里面,你不能用数来计算它的功德的,「无数」。第二个解释,这个「数」是当「分别」讲。当分别来讲,就是「不堕数中」,就是不落在分别中的,你不能用分别心去思惟它的,所以叫做「无数」。
那么「不堕数中」,是什么数呢?是「若有为性中,若无为性中」,这一切法就是只有两类:一个是无为法、一个是有为,你举出来一样事,你不能超过这两类的,不是有为、就是无为,不是无为、就是有为的,是这样的。这个有为法就是有生住异灭变化的,叫「有为」;「无为」就是没有生住异灭变化的,那么就叫做「无为」。现在说是这个无数的功德,这功德是无数的,就是不落在有为性、也不落在无为性里边。这是什么?就是诸法毕竟空了,这等于是说菩萨观察他所成就的功德是自性空的,所以不落在有为中,也不落在无为中,是这样意思。这个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他努力的修行所成就的,那也就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应该说是有为法了;但是若观察它是毕竟空,就不属于有为,那毕竟空也就应该说是无为,但是菩萨又不取着这个无为的,于无为不执着,所以也不落在无为中,那就是无分别境界了。所以,这「无数」等于说是无分别的意思。所以无分别者,就是因为观察它是自性空的关系。
「无量者,量不可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这个「量」,佛的意思是过去……属于过去、属于现在、属于未来的这三世,在时间上说,叫做「量」。在时间上说,叫做「量」,那么现在「无量」,就是它也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也不是现在,这个量是不可得的,观察这个功德你不能得到它,它是属于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不可得的,那么叫做「无量」,就是没有时间性的。这个有为法都是有时间性的,无为法是没有时间性的。现在这是说:它是不落在三世里面,也就是没有量。当然有有为、就有无为,有为不可得、无为也不可得。
「无边者,诸法边不可得」:这个「诸法」就是指菩萨成就的功德,那个边际是不可得的,你不能说它是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这是十方。十方世界都是处所,处所里面是有边际的,它占有多少空间、占有多大的位子,这是有边际。但是你去求这十方虚空是没有边际的,那么菩萨的功德也是这样子,没有边际可得。那么这是佛这么样解释这三个词。
须菩提言:「世尊!颇有色亦无数、无量、无边?颇有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这个须菩提又紧跟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世尊!说是菩萨的功德无数、无量、无边,而可能这个色法── 这个地水火风的色法,也是无数、无量、无边?可能有受想行识也是无数、无量、无边吗?这是问,底下佛答。
「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佛招呼须菩提:「有因缘,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的,有因缘也是这样子。这个若是无因缘,那就是色还是有数量、有边际,受想行识也是有数量、有边际的。
「世尊!何等因缘故,色亦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亦无数、无量、无边?」
什么因缘说色受想行识是无数、无量、无边呢?
佛告须菩提:「色空故,无数、无量、无边;受想行识空故,无数、无量、无边。」
你观察这个色── 这个地水火风是因缘所生,那它就是毕竟空了,毕竟空中就没有数、量、边可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是无数、无量、无边,佛这么回答。因为什么因缘?就是观察它是毕竟空,所以无数、无量、无边。这样讲,无数、无量、无边就是毕竟空的意思。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识空,非一切法空耶?」
这是……只是色是空,受想行识是空,不是一切法是空的吗?
「须菩提!我不常说一切法空耶?」
一切法都是空的!
须菩提言:「世尊!佛说一切法空。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异。」
「须菩提言:世尊!佛说一切法空」,佛是这么说的。「世尊!诸法空即是不可尽,无有数、无量、无边」的,诸法都是毕竟空,毕竟空里面就没有法可尽,也是没有法可灭,所以叫做「不可尽」。若有一样因缘所生法,那个法它是会灭的,就是可尽了;若观察它是毕竟空,毕竟空中无法可灭,所以不可尽。毕竟空中也没有数、也没有量、也没有边。「世尊!空中数不可得,量不可得,边不可得」,这三个义── 这三个名、三个义,在空中是不可得的。「以是故,世尊!是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义无有异」,它这几个词所诠的义是没有差别的,一样的。
说到色法、说到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所有。说我们身体,我们身体的眼耳鼻舌身,都是地水火风组成的,说这是因缘所有── 是我们的业力,加上父母的帮助,加上饮食、空气、阳光,这样子来维持它,它才能继续存在,可以这样说。那么这个山河大地是什么因缘有的呢?这山河大地,我们讲过没有?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共业所造,还是因缘所有。这样说,和世间的哲学态度不一样了。世间上哲学:宇宙是个根本,人是在宇宙里面很微小的一件事;在佛法里面说,宇宙是个枝末,人是根本。人是根本,再明白一点说,就是心为本;以心为本,才有自己的生命,才有世界、宇宙、万有,佛法的态度是这样的,和世间的哲学还是不一样。
受想行识当然也是因缘所有。因缘所有,但是这个色受想行识的「识」,在佛法里面,我们若是学《阿含经》、和《般若经》、你学这《大智度论》,它就说这个「识」是因缘所有,它也可以灭的,学唯识的经论也是这么说;但是你若学其他的经论,那又不同了。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着、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种种因缘,以方便力说。」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法义无别异」,佛就认可须菩提所说:是的!是的!这几个词的含义,是没有别异的。
「须菩提!是法不可说,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所谓不可尽、无数、无量、无边、无着、空、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染、涅槃。」佛又进一步的开示它的道理。「须菩提!是法不可说」,这样的法是不能用语言文字去讲说的。不讲说,怎么佛又说了呢?「佛以方便力故分别说」,佛为了度化众生,需要教他有一个台阶,有个台阶可以一阶一阶向前迈步,就可以到楼上去;你如果没有这个台阶的话,你不能一步就登天了,这个事办不到嘛!所以佛就是这个造房子的、造楼房的人,他给你造一个台阶,造个升降机。
说是「是法」,这个法就可以说是涅槃。涅槃这个法是个大安乐处,一切诸佛、一切圣人都在那里住──「佛及众圣在中居,轮转愚夫不能入」。那么那种真理,那个涅槃那个法性,是不可以言说的。因为什么不可…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