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功德,這個功德,和那個余殘的、剩余的那個功德來對比的話,「百分不及一分」。這「百分不及一」,這底下這句話,我用兩個方式來解釋:就是那個余殘的功德分成一百分,那麼「滿如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中」,和那個百分之一分相比,還是不及,還不能比,可以這麼樣解釋;或者說就是「滿如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功德,這個算一分,增加了一百分,百分還不如那個余殘的功德,百分還不如那個余殘功德的一分。
底下也是一樣,「千分、千億萬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也還是不能顯示出來那一日所得善根功德的多,是這麼意思。這個「算數」,前面這個「滿如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中,……于余殘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億萬分」,也不及一分,就是算數,用算數來算;或者是用譬喻,用譬喻呢,譬如說是一個身體特別強壯的人,和一個身體特別軟弱的人,這個軟弱的人和那個特別強壯的人是比不來的,也可以這樣作譬喻。「譬喻所不能及」,也還不能表示出來行般若波羅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的那麼多。究竟有多少?還是說不上來。這表示這樣修學般若法門,功德太大了!
我們若讀全部的《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那不得了!學習般若法門的功德太大了!太大,是其中有一樣事,我說一說,就是釋提桓因給你做大護法,有這種事情。我們若在人間,有一個有力量的人來做護法,心情已經很歡喜了,何況釋提桓因呢?那上面所說那個功德是太多了!當然這是一種勉勵人要修學般若法門,應該這樣用功才好。
現在有問題要回答。
問:可否不要打香板,因爲會影響其他打坐的人。
答:對的,這話說得有道理。
現在的打香板,本來是不打香板的,我當天說了,這拿著香板只是走一走,是個形式而已,不打的。現在打香板,是那個人是受請而打的,是這麼回事;不是拿香板要打人,不是這個意思。是那一個修行人,他要求拿香板那個人去打他的,打他香板的。不是拿香板主動要打人,不是這個意思。所以你說呀,你說:「不要打香板。」這個話有點兒不合事實,因爲他請求打的。他請求打,那麼你應該說:「你們不要請求打香板。」你應該這麼說,應該這麼說才對。
這個,我們不必咬文嚼字。這個事,我們再研究研究怎麼辦法。
如果自己的昏沈重,那麼要求打香板,警策一下,頭部會清醒一點。清醒一點,你靜坐的時候就可以用功了,修奢摩他也好、修毗缽舍那也好,就可以用功了。這就是這個打香板呢,對那個人的修行有幫助。
這一位是法師哦!要求不要打香板。那就是若不打呢,對他沒有幫助,就是不要幫助他,也等于是這個意思,你就不要幫助他。那麼他在昏沈的時候,也不能修奢摩他、也不能修毗缽舍那,有這個困難。打了香板,就有多少幫助,是有這個好處。
你現在說:「不要打,怕影響別的修行的人。」對別人修行也可能有影響,譬如他用功很相應,你忽然打香板,有聲音驚動他,他就感覺到有一點妨礙。但是,現在打不打香板先放下。我和這個船(傳?)宏……是法師哦?我和你說一個道理。譬如說這個人用功很相應,他修奢摩他也好、修毗缽舍那也好,忽然間有一個聲音的時候,這裏面有一個作用:就是如果你是修奢摩他的時候,你感覺到打擾了,你這時候可以說:「我不要動。我聽見聲音了,我心還不要分別,還是寂然不動。還是寂然不動,但是,我感覺到既然提出這個意見,那就是有一點妨礙了。」有一點妨礙了呢,你現在不妨假借這個聲音的妨礙,你堅強自己,心裏不要動,也等于是考驗你一下。那麼,你也可以等于是打你的香板了,你也是進步了一下,也有可能。
有一個成話說「刀以磨利,梅以寒香」,這個刀鈍了,在磨石上磨一磨,愈磨它就利了。說是你用功修行的時候,有這些不如意的境界出現的時候,你就用你的修行的正念來應付,就能夠幫助你的正念的進步的,也有這種作用的。
所以如果你修這個毗缽舍那,你現在就觀察這個打香板的聲音是緣起自性空的,這就是不妨礙你的觀察,還照樣可以觀察,那麼也應該對這個用功的人有幫助。
這個問題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用功修行的人,不要要求外面的境界完全如我意。我這樣說這話,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法?不要求外面的人如我意,不這麼要求。就是我們看佛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看佛的意思,這個修行人完全在自己這一方面來調整一下;外面的境界,我不動,不動。說是他現在要對我有所傷害什麼的,我本身要加強我的修行的力量。當然,也不能說百分之百都這樣,但是盡量是這樣子。
如果這樣的話,這個打香板,不妨還繼續這樣,不要說不打,我看這樣好不好?如果說真是不打,那些打瞌睡重的人,他這一支香就空過了,不是也很可惜?是不是?所以,「你打香板,你躭誤了、影響了我的修行。」但你把這一念心轉變過來,你就說不影響,你心裏面轉變一下:「我照樣可以奢摩他,我不動!」那麼也就可以不動,照樣可以修毗缽舍那,也不耽誤你,而對那一個人有點兒幫助,不是也很好嗎?是不是?
那麼我就解釋到這裏。若是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再提出來,我們再討論。我們不要說……我這裏我不想獨裁,我不想這樣子,可以再討論。
這個不出聲的香板,不出聲的香板也是可以。我們在我們出家人的戒律上看,那上告訴這個大家坐禅的時候,有打瞌睡的辦法。他是弄一個球,弄一個毛線的球。你打瞌睡的時候,他這球丟在你的懷裏頭,丟在懷裏,你就會醒了。醒了的時候,你這時候不能再打瞌睡,你要拿著這個球,看別人誰打瞌睡,你就把球給他。有這個辦法。
另外還有一個辦法,弄一個……。打瞌睡如果重的話,弄一個那叫「禅鎮」,大概是用木板做的,有個線,大概是挂在頭上……怎麼地,你若一打瞌睡,它就掉下來。他用那個辦法,倒不是打香板。但是,後來逐漸地、逐漸地也就是有打香板的這個規定。
這樣說,打香板有聲音也有個好處。你知道有什麼好處?因爲打他一個人,那個聲音傳到別的人,別的人也受到警誡了,也精神好一點。若沒有聲音,就不行了。所以有聲音,也有好處。
有的時候,如果你真是……。你像我們現在這個禅堂,因爲有地毯,就有一點不一樣。如果五十年前,中國大陸的禅堂,它那是磚地。磚地打站板的時候,這維那打站板的時候,那班首知事都有拿著香板,這香板一齊落地,一齊落地這個聲音不得了!反倒使令人有不同的感覺。使令這修行人啊,有不同的感覺啊!所以,有可能一刺激就開悟了,也有可能的,就開悟了。
所以有打香板,現在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的班首師父拿著香板,也不出現那個境界,只有這個打瞌睡的出來個聲音,出來聲音。我感覺這個打香板的人,今天是第四天了,打得熟了一點,所以聲音大了一點;一開始那個聲音還不大。
所以,我想還是要保留這個聲音,聽一聽,可能你在那兒靜靜的,在奢摩他,如果你參念佛是誰也好嘛!忽然間有個聲音,你忽然間也可能會開悟了呢?不是也好嘛!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燈炷深奧品 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