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惱的,說我現在沒有煩惱,我們自己不認識什麼是煩惱,實在也是有煩惱。所以我們通過我們的心,和一切法接觸的時候,都有染汙的成分,所以那都是「垢」。若是經過戒定慧的訓練修行,去掉了這些煩惱,這個時候才是清淨的,才能是清淨。
所以佛法裏邊有一句話叫做慧解脫,這個話裏頭有意思,就是你若成就了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才是解脫。如果我有禅定的功夫,不解脫,還沒解脫。所以佛法中不說定解脫,說慧解脫。但是佛法裏邊雖然是這麼說了,但是佛教徒還糊塗,還是忘記了這句話,認爲是我得了禅定就是解脫。其實不是。當然得了禅定,若有智慧的話呢,這個定能幫助慧得解脫,還是有這個事情。但是如果沒有慧,定本身不能解脫,是這樣意思。「雲何名諸法自性?諸法無所有性,是諸法自性,是名無爲諸法相。」這一段文,我就是簡單的把它順過去,實際上還沒有解釋,下面有一段我再解釋。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屍迦!過去諸佛,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過去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羅蜜得須陀洹道、乃至阿羅漢、辟支佛道;未來、現在世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未來、現在諸佛弟子亦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須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中廣說叁乘義,以無相法故,無生無滅法故,無垢無淨法故,無作、無起、不入、不出、不增、不損、不取、不舍法故,以俗法故,非第一義。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非此、非彼,非高、非下,非等、非不等,非相、非無相,非世間、非出世間,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爲、非無爲,非善、非不善,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何以故?憍屍迦!般若波羅蜜不取聲聞、辟支佛法,亦不舍凡人法。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屍迦!過去諸佛,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前邊是釋提桓因贊歎般若波羅蜜,下邊是「佛述成」。「爾時,佛告釋提桓因」,佛對釋提桓因說:「如是如是」,你說的對,是這樣子,是這個意思啊。「憍屍迦!過去諸佛,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佛也是贊歎般若波羅蜜,佛先招呼憍屍迦,「過去諸佛」,這個話表示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上度化衆生,這是現在。現在的以前,就是過去諸佛。過去的佛他們爲什麼能夠成佛呢?「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因爲他學習這個般若法門成功了,怎麼叫做成功呢?「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你的智慧達到究竟圓滿的時候,那就是成佛了。
「過去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羅蜜得須陀洹道、乃至阿羅漢、辟支佛道」,也是因智慧而成功的。這裏邊有一個問題,都沒說菩薩!說到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沒有說菩薩,其實是已經說了。是怎麼說了呢?佛是果,菩薩是因,所以過去諸佛,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那也就等于說,過去的菩薩也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時候就是佛了,所以菩薩就是在這句話裏邊了。「得須陀洹道、乃至阿羅漢道、辟支佛道」,也是因般若而成就的。般若成就的其中有一點差別呢,就是佛和菩薩是通達我空和法空的,這二種空。這個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辟支佛道,就是通達我空的,他們能得聖道,就是通達我空也能得聖道。但是我空和法空,這個法空,雖然說他只是學習我空,沒有說他學習法空,但是也是有一點,就是佛說一切法是無常的,這句話也有法空的味道,也有這種味道。
「未來、現在世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又說未來、現在,前面是說過去,現在說未來和現在世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這麼多的佛,也是因爲般若波羅蜜法門的學習,成就無上菩提的。「未來、現在諸佛弟子亦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須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這可見過去、未來、現在,叁世十方一切佛、一切佛的弟子,沒有不學習般若法門而成聖道的,都是因此而成聖道。可見我們現在的佛教徒,想要在佛法裏邊有成就,也是要學習這個般若波羅蜜,才能夠有成就。「未來、現在諸佛弟子亦因是般若波羅蜜得須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
「何以故?」什麼理由是這樣呢?「般若波羅蜜中廣說叁乘義」,這個般若法門裏邊,說諸佛因般若波羅蜜得無上菩提,佛的弟子也是這樣子,什麼理由呢?因爲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裏面廣說叁乘義,就是聲聞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叁乘義。所以佛和佛的弟子,都是要學習般若法門才成就的。
「以無相法故,無生無滅法故,無垢無淨法故,無作、無起、不入、不出、不增、不損、不取、不舍法故,以俗法故,非第一義。」「廣說叁乘義」,就是在般若法門裏面廣說叁乘義。那麼這一段文,就是究竟什麼叫做般若?就是解釋這個道理。「以無相法故」,什麼叫做無相法故?這句話就是說的我空的道理;下邊「無生無滅法故」,那就是法空的道理。怎麼叫做無相法故?我們讀《金剛經》時候,「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說若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那就是我空的意思,可以這麼解釋。這樣解釋呢,就是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個相,第一句「無我相」,就是總說的;「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是別說的,有總別之異。
這個「我相」,什麼叫做我相呢?我們現在的這個生命體,由地水火風這物質的組成,但是也有受想行識在裏邊,物質和精神這兩種,就是色受想行識組合起來的,成爲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從小孩子開始,約人說,要母親懷孕,然後出胎以後,然後由小孩子漸漸長大,到少年、中年、老年,然後就死掉了。有這樣的變化,這是我,這是我嗎?這不是我,這不是我。這是什麼呢?是我的住處,我是在這裏住就是了,這不是我。那麼什麼是「我」呢?沒有生老病死,「我」是常住不壞的,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我」。就是在這個身體裏面,也是在這裏,但是他可是不老病死,那個是我。說是我死掉了,我上天去了,但是這個身體沒上天上去;或者是我到他方世界去了,這個身體沒有去,是我去了;或者是什麼因緣我到地獄、餓鬼、畜生世界去了,是我去,這個身體沒去,所以這個身體不是我;說另外有一個、一樣事情,那個東西沒有老病死,是常住不壞的這個是「我」,這是「有我論」者這樣講。
我們中國人有這樣思想嗎?我看我們中國人沒有這個思想,沒有這樣講法。他說印度的外道有這個思想,他說這個「我」不是因緣有的,從開始就有,你不能說那一天開始,不能;我們中國的儒家、道家有這樣講嗎?說是這樣的是我!這是「有我論」者這麼講。我們若是不學習佛法的話,我們聽聞了這樣的思想,我們會怎麼樣?我們是接受、是不接受?我看我們可能都接受的,會接受這件事。那麼這是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個「我相」是總說的。
下面說別相。「人相」,這個「我」現在是人,我們現在是人,我們不是天、也不是鬼神、也不是叁惡道,不是。我現在是人,這是「人相」。「衆生相」,什麼叫做衆生相呢?從過去久遠以來呀,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是做過天、也可能會做過鬼、也可能在地獄裏面,各式各樣的,很多很多的生,「衆生」。曾經這樣做過,這是過去世,叫「衆生相」。
「壽者相」,壽者相是未來。人是現在,衆生是過去,壽是未來。未來「我」還是常住的,相續下去的,相續不斷的盡未來際,我都是存在的,所以叫做壽者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這叫做「我」。這是印度的外道有這樣的理論,有這樣思想。
印度的外道曾經來到我們中國,但是被我們中國人反對他,他就回去了,有過這個事情。不過這事就在鸠摩羅什法師那個時候,有這個事情,所以他們這外道的思想在我們中國,沒能夠長時期的流通,流通這件事,但是佛法裏邊介紹外道的思想是這麼講,「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但是現在佛法說「無相」,沒有,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沒有「我」這回事情,佛法是這樣講,沒有「我」,這叫做「以無相法故」,沒有相。這個無相是誰說,這是佛說的,佛這樣告訴我們,沒有我、沒有我可得的。這件事如果只是這麼說,我們就接受了嗎?是無相的嗎?無相也就是無我的意思。我剛才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無我是總說的,其余的叁相是別說的。所以從總相上來說,就是沒有我相,是這個意思。佛就是這麼說「無我相」,我們能接受嗎?我看未必,未必能接受。
這個經論裏邊,在《大智度論》裏也說這件事,說「我」,有的時候用「我」字,有的時候用「神」。我就是神、神就是我,無神就是沒有我的意思,是這樣意思。那麼佛就是這麼講,沒有我,只是色受想行識而已,只是眼耳鼻舌身意而已,就是這樣意思,沒有我,佛是這麼講。佛這麼講,我想我們多數會接受「有我論」,而不接受這「無我論」的,我們可能多數是這樣子。我從我們漢傳佛教古代的大德,多數不詳細說這個「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簡單的說幾句就好了,多數不詳細說。我那麼想,爲什麼會這樣子呢?可能就是若說詳細了,我們可能都變成外道了,我不相信「無我論」,我看有這種可能。所以我們的袓師多數簡單的這麼說一說,不詳細的說。
我們從《阿含經》、從這些《阿毗達磨論》,或者是《大毗婆沙論》、《俱舍論》,或者《大智度論》,我們從這些論上它有破「我論」,破除我的執著的論。我們若讀這些書的時候,可能會接受「無我論」,若不讀這些書,你有什麼理由說是沒有我呢?但是我們如果請問這「有我論」者,你怎麼知道有這個「我」呢?我們自己感覺到的就是色受想行識,這都是無常的,都是因緣生法,不是常恒住不變異的。他那個「我」的定義,還有一個「主宰」義,就是我要這樣子就這樣子,我能主宰這件事。那麼有我論者這樣講,所以這個無我論者佛教徒就破這件事,沒有這種主宰的作用,你不能主宰的。我願意老嗎?我不願意老,但是就非老不可,就是不能主宰;我不想死,能不死嗎?也是不能主宰的,主宰義是不具足。
我們只看見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那看見有個常恒住不變異的東西,從人間到天上,從天上來到人間、到叁惡道、到他方世界,那有這件事情?所以只是你內心的妄想啊,實在沒有這件事。但是我們還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事實上是有這件事嘛,就是這個人在人間死了,或者跑到天上去。這個人死掉了可能從天上死了以後,又跑到地獄去了,那麼誰到地獄去呢?你說不是我,那麼是誰去了呢?你怎麼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還是這句話:無明緣行,行緣識,就是這樣去的,就是你的業力,業力令你到那裏去了。
譬如說是這個人說是到地獄去,到地獄去是怎麼去的呢?就是在人間死的時候,他感覺冷啊,冷得很厲害啊,說:唉呀!希望有大火啊,溫暖一點好。你心裏這麼一想,大火就現出來了,他就到火那兒去了,到火那兒去,那就是一個地獄,就是這麼到地獄去的。有的人呢,就是臨死的時候熱得厲害,非常的熱,唉呀!希望有寒冰啊,使令我清涼一點好。你這麼一想呢,寒冰的境界就出現了,出現了,他就到那兒去,感覺快樂,到那兒去,那就是地獄。寒冰地獄、猛火地獄,就是這樣子。這些事情就是這麼去的,怎麼去的?就是你心的妄想,就是隨你心的妄想就到那去了,爲什麼會有這樣妄想呢?就是業力。所以不是有一個我,我到那裏去,我還願意到地獄去嗎?隨你心的意思嗎?不是那麼回事。所以說我怎麼怎麼的,這句話只是一個空話,沒有真實的事情,不是那樣。
我說這個「無相法故」,我們就講到這裏,好不好?你們若有問題,再寫出來,我們再討論。「無相法故」。
「無生、無滅法故」,這下面,這句話說是法空。譬如說是我們的色受想行識,沒有那個我,我是沒有,你執著那個「我」是沒有的,但是有個假名我。我今天沒吃飯;或者說我今天沒睡覺,睡得不好,這個假名我,佛法是承認的。但是,真實的我是沒有的,沒有這個我。沒有我,可是色受想行識還承認,有色受想行識的,有色受想行識。現在說「無生、無滅」,色受想行識不生不滅,沒有色受想行識,沒有,是這個意思。這個「無生、無滅」,就是我們頭幾天講過,色受想行識是因緣有的,因緣有,它就是自性空。我們現在的因緣,我們就是,我曾經說過,現在重說。就是前一生,或者前那一生,有點良心,不是惡心,是良心做了一點善事,就是能利益別人,是良心做的,不是虛僞的,做了一點善事。就是這個業力,這個良心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你這樣做了就造成一個力量,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裏面儲藏在那裏,儲藏在那裏沒有其他的障礙因緣的時候,這個力量發生作用,我們就來到人間做人了。做人的時候,這就叫做生,都是因緣有嘛,就是這個因緣有,因緣有─這件事就出現了,這叫做生。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15》全文閱讀結束。